王维的诗风
1、丙舍各一区于时享祀于时游眺为题一诗兼示元伯
2、雨后清凉,这时候宜居雅室,赏花品茗,听鸟观鱼。我之居所,案几上瓶花不绝,茶韵悠悠。想起往日读《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篇,作者沈三白亦是如此爱花心肠。“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3、(作者):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王维的诗风)。
4、李煜词风的颓靡伤感、细腻感人;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语近情深;
5、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6、而李白就不一样了,他通过层层关系,终于见到了唐玄宗以后,一口气给唐玄宗写了一堆诗词,这可把唐玄宗乐坏了。
7、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8、例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9、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我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东晋和刘宋王朝政治腐败,门弟森严,封建统治的上层社会虚伪龌龊),诗人对这种黑暗现实不满,遂弃官隐居,(即为:出仕)。后世为人所熟知的“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一语,即从此而出。
10、“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于西泠,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癖。”一代才女苏小小长眠于此,西湖的山水抚慰她一生的情怀与依恋。而隐居孤山林和靖,亦是一生与山水为知己,娶梅为妻,认鹤作子。
11、但是他的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
12、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佛。其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边塞诗明朗清丽,豪迈雄浑;幽愤赠友诗,宛转含蓄,深沉真挚。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于后世作品影响深远。本文欲从王维诗歌题材入手来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求对王维诗歌艺术特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13、钱仲联笺注:“ 夏树芳 《词林海错》:‘ 唐罗邺与方干 、贾岛齐名,赋《牡丹诗》云:“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时人称为诗中虎。’
14、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云间朱鸟峰何处,水上苍龙瑟未终。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15、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16、而一生仗剑飘荡的李白,亦是遍游天下名山胜水,写下许多赞美山河的壮丽诗篇。他才情超绝,气宇轩昂,其笔下的山水丘壑洒脱大气,灵动飞扬。“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他大笔横扫,泼墨如风,巍然青山,浩荡江河瞬间有了流动的风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将胸中豪气,赋予山水自然崇高的美感。
1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本爱丘山,闲隐田园的生活,让他的心灵,找到了归属。陶潜的诗作,自然而宁静,有一种绚丽之后的平淡,看似寻常,却韵味无穷。
18、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19、后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一生穷极山水,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王维诗风清淡,流动空灵。孟浩然格调质朴,自然清远。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将诗融于画境,借山水传达世情。诗画的灵魂交集一起,意趣悠远,神韵脱俗。
20、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21、诸诗于杜、黃皆有取有舍,于杜逊其沈郁而有其顿挫,于黃去其槎丫而有其典雅,虽融唐宋于一炉,而神明变化,究以得之于宋人者为多。同乃师姚鼐比,如果说姚之七律主要是以唐风立体的话,那么时过境迁,方东树已过渡为以宋风立体了。姚、方是桐城诗派不同时段的代表人物,姚、方诗风的嬗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桐城诗派已完成了其主流诗风的嬗变,即由唐风向宋风的嬗变。而完成这种主流诗风的嬗变对晚清以降的诗坛影响是巨大的。在这当中,方东树的作用尤其不能低估。作为完成这种嬗变的核心人物,方东树不独创作成绩斐然,理论上亦卓有建树。其中突出的是著了一部《昭昧詹言》。作为一部诗学鉴赏名著,《昭昧詹言》处处体现着桐城诗派的“家法”。特别是在体式上,此书就王渔洋《古诗选》和姚惜抱《今体诗抄》所选的诗,驾轻就熟地运用桐城古文家所擅长的评点之学,首首加以批注,诗律文心,挟发无遗;金针度世,沾溉广博。正是得力于方东树等人的大力宣传,道、咸以后的前期宋诗派(代表人物为曾国藩、郑珍、莫友芝)、后期宋诗派(即同光体,代表人物为陈三立、郑孝胥、陈衍)才承桐城派遗绪,先后继起,而终使宋风成为晚清至民初诗坛的主流诗风的。(关于桐城诗派与前、后期宋诗派之间的关系,可参看拙撰《论桐城诗派》一文)
22、清代张潮《幽梦影》亦曾写道:“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23、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4、李白的理想是成为唐朝宰相,向他那两个老婆的爷爷们学习。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也很骨感,李白到底不是做官的料子,唐玄宗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始终把他当成梨园里的弟子一样看待。
25、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6、语言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通过人物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品格性情。
27、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8、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29、要合理补充形象。诗歌具有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但这种补充不要抛开作品的形象而随心所欲,要以作品所提供的的艺术形象为基础作合理的想象。比如在赏析《白马篇》时,既必须理解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描写少年勇猛轻捷的英雄形象。更必须展开想象的羽翼,通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想象这位游侠少年精彩的射技。“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想象身手敏捷的动作画面。
30、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31、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32、世间为花木、虫鸟钟情之人,又何曾只是我。屈原爱兰,爱其幽香韵致,几瓣素心。陶潜爱菊,为其隐居东篱,耕耘山地,种植庭院。周敦颐爱莲,爱她亭亭姿态,飘逸气质。为其修建烟水亭,每至盛夏漫步池畔赏之。林逋爱梅,为其独隐孤山,种下万树梅花,与鹤相伴,终老临泉。
33、安史之乱这么一个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这两位大才子的命运。王维迫于无奈,屈服于安禄山,而李白则跟着永王李璘瞎晃悠。
34、晚风惊绿,细雨敲窗。夜色中的太湖一片烟水迷离,鸿雁归巢,渔舟倚岸。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为了远方的风景,在风雨中转蓬。人生一世,若白驹过隙,转瞬而已。与其整日感叹光阴易逝,聚散无常,不如将自己放逐山水,与大自然共话情长。
35、当年杞梓遍龙门,高弟传经世并尊。再世彭宣同入室,众中王粲倍衔恩。雠编尽付风前叶,步屧曾偕江上村。十载豫章曾不辨,漫看樗散自乾坤。
36、 欲知黃诗,须先知杜;真能知杜,则知黃矣。杜七律所以横绝诸家,只是沈著顿挫,恣肆变化,阳开阴合,不可方物。山谷之学,专在此等处,所谓作用。义山之学,在句法气格。空同专在形貌。三人之中,以山谷为,此定论矣。
37、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38、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39、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新唐书》
40、说明: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41、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4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43、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44、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精粹的、精练的语言,是美的语言。
45、综上所论可知,作为桐城诗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姚鼐、方东树虽均主张熔铸唐宋,但在对待王维问题上,两人又略有不同。姚鼐对王维是尊而且亲的,故其七律虽亦兼学杜、黃,但大端还是学王并以王立体的,风格上更多体现的是唐风。方东树对王维则尊而不亲,其七律亦刻意规避王维这一路,而大段取法杜、黃并以宋人立体,风格上更多体现的是宋风。姚、方是桐城诗派在不同时段的代表人物,姚、方诗风由唐风向宋风的嬗变实际上显示的是桐城诗派主流诗风由唐风向宋风的嬗变。而这种嬗变对诗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在清朝前期诗坛的主流诗风是唐风;清朝后期,诗坛的主流诗风是宋风。崛起于清中期的桐城诗派适当其会,通过“熔铸唐宋”承前启后,并凭藉其自身诗风的嬗变和巨大的影响力,推动诗坛完成了主流诗风由唐风向宋风的嬗变,顿使生面别开,奇境独辟,一洗凡猥。研究清代诗史,桐城诗派的这一贡献当是功不可没,值得大书特书的!
46、翻阅三千多年前的《诗经》,只觉青山绿水,尽入诗中。《蒹葭》有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位清丽的秋水伊人,到底要转过几重弯曲的山路,涉过几道流水,才能觅其踪影,观其容颜。古人借山水草木,寄托情感,将相思幻化于无形。虽缥缈恍惚,却空灵曼妙,耐人寻味。
47、《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写贾府饮酒行令赋诗:
48、王维十七岁时所做异乡游子重九怀乡思亲的抒情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言绝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已成为华人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名诗。
49、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50、那么,桐城诗派在清诗前期主流诗风唐风向后期主流诗风宋风嬗变过程中是如何起到这种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呢?要了解这一点,首先得了解推动并承载这种变化的桐城诗派本身的主流诗风是如何嬗变的。我们知道,桐城诗派的重要理论之即是“熔铸唐宋”(《见惜抱轩尺牍·与鲍双五札》)、“由模拟以成真诣”(见欧阳功甫《秋声馆遗集·与罗秋浦书》记梅伯言论诗语)。但“熔铸唐宋“是笼统说的,具体到不同的时段、不同的人,其侧重于唐风抑或侧重于宋风,还是皦然有别的。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以姚鼐、方东树对王维七律的不同评价为例,来看看桐城诗派的主流诗风是如何逐渐地由唐风向宋风嬗变的。
5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2、(参考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53、第一就是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
54、所评虽高度肯定了王维七律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但尊而不亲,认为王作七律“无血气无性情”,直言“乃不喜之”。王维七律代表的是唐风的正宗,不喜代表唐风正宗的王维七律,表明方氏必另有所宗。根据相关资料考察可知,方氏所宗的乃是具有宋风倾向的杜甫七律和宋人黃山谷的七律。且看他的自述:
55、近几年全国卷1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
56、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57、 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隐,半官半隐,心在山林,身在魏阙。甚至把全部感情倾铸
58、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歌为主,兼顾其他年代的诗歌,名家非名篇作品和非名家的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
5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0、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61、(3)安徽大学文学院2004年-2018年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语言文学基础+阅读与写作)
62、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且情思婉约;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6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64、答题一律按照这种方式——手法+本义+句意(文意)+主旨(感情、态度等);
65、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66、天若无霜雪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千百年后,我有幸在摩诘故里任职,工作之余,日日手不释卷,双脚踩着王维曾生活在这里的土地,比之于其他诗人,对王维总有山亲水亲人更亲的故人情节,无数次分明真切地感受到诗佛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审视着人间每天发生的一切。
67、感情词语一定要多答。如“独”一定答几个类似词语。如孤独、独寂、冷清、孤单、寂寞等词语。
68、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婴宁》中对婴宁的描写:
69、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70、(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此词从用镜湖事来看,应是陆游隐居山阴时的作品。上片写自己不能成就功名而只好隐居的牢骚。词从他四十八岁那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难忘的戎马生涯做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如今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为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71、王维不介意,裴迪完全可以代表他。他觉得裴迪懂他,就像自己懂裴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