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文案71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5 15:54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1、这一封信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且指出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并且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

2、(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3、C.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4、C.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5、⑩淫(yín)慢:过度的享乐。淫:过度。慢:怠惰。(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6、年与时驰(年:年龄。时:时光。驰:指迅速逝去。)

7、“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板书标题)

8、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10、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1、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12、第三句: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回顾整篇文章,《诫子书》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这些方面中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为什么?

15、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16、“书”是寄语子女弟侄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凡“家书”都饱含着长辈对子孙的教诲、告诫。《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包含了对子女深深的劝勉之情,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8、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19、(3)不逾矩     矩:___法度 ___

20、明确: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板书:惜时)

21、告诫儿子要注意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忌怠惰险躁。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2、 音频:陈琴素读交流群,版权归原诵读者所有

23、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24、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被后人誉为“智慧化身”。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25、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这也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

26、     时期,教育部备案的中昊阅读APP开通免费注册和免费学习通道。

27、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28、       夫(fú)2君子3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5无以明志非宁静7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10则不能励精险躁12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15去,遂16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0! 

29、(1)决心和毅力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持久力,做事就会半途而废。学习先要立志,不愿意刻苦学习,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

30、(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无论做人,还是学习,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思和学结合起来。

31、(答案)屏除杂念和干扰,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32、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3、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34、诸葛亮的一生大家都知道,总是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尽管他一肚子的学问像海洋一样深不可测,可是还是的谦虚。参军马谡被委派镇守街亭之时就对王平夸口道:

35、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6、(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静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躁  ”字,对比鲜明。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

37、 2020年1月27日经典咏流传第2季第2期蔡国庆带着8岁儿子蔡轩正一起和诗以歌,将歌曲作为受用终生的礼物送给儿子。

38、险躁则不能冶性(险:轻薄。躁:浮躁。冶:修养。性:性情。)

39、作者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静”,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40、《诫子书》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41、(课程体验)太原北京新学道准学生第一次走进自己未来的学校^_^

4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文中强调“志”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即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

43、(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fú):段首或句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过度懈怠。淫:过度。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44、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45、(3)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好的例证。

46、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志:志向。)

47、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48、(总部要闻)好的成功是彼此分享,我之精彩,因为有你。——北京新学道体系管理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

49、答:非澹泊(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0、一方面,《诫子书》突出了一个“静”字,也就是要沉得住气,切勿急功近利。“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里的“静”,不妨看作古代版“极简主义”,简单一点,朴素一点,就是君子之行的起点。只有做到静,不淫慢、不险躁,才能修身养性、淡泊明志,并终有可能获得宁静的力量。另一方面,全文围绕“学”来谈人生规划。“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了简单、朴素的静作为起点,人就有了志向,才能开始学习,后才可以获得治国理政的才能。据说,诸葛瞻是诸葛亮和妻子黄月英所生的的儿子。

5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 D )(2分)

52、请学生思考并总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有何影响和借鉴。作业: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53、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54、(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55、(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56、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反对比论证。

57、《素读经典在中小学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5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59、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60、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61、诸葛亮英俊潇洒,才华无与伦比,“飘飘然有神仙之概”;黄月英虽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与诸葛亮相称。诸葛瞻生来便与众不同,从小天资聪颖,书法绘画样样出众。父亲死后,他继承了武乡侯的爵位,17岁就娶了公主,成为君主刘禅的女婿,官拜骑都尉,后来统领国事。263年,魏国司马昭派遣邓艾伐蜀,诸葛瞻出战抵抗,因战略判断失误,固执己见,且不够果断,错失先机,战死在四川绵竹,年仅37岁。他19岁的儿子诸葛尚也战死沙场。紧接着,邓艾攻打绵阳、成都,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62、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63、终人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64、   同步部编教材,还有陈琴老师《中华经典素读范本》,韩兴娥老师《三字童谣》等海量阅读系列图书的音频。具有在线朗读、跟读、背诵等多种功能,人工智能科学评价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还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65、《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66、《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67、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68、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操守,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69、“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70、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上一篇:感恩父爱作文【文案5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