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1、结果,人家达·芬奇画啥像啥,而我呢?画匹马怎么看都像只骆驼。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支中国考察队去美国考察美国初级教育的情况,回来后写了一篇考察报告,大意是这样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10以内的加减法还在扳手指头。上课毫无纪律,有的翘着二郎腿,有的在教室里逛来逛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2、罗曼罗兰是浪漫主义时期法国的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是具有英雄性的,让人感受英雄气息,如《名人传》,《约翰·克里斯多夫》,还有一些戏剧脚本。后凭借《约翰·克里斯多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为争取自由,与黑暗进行斗争。罗曼罗兰称他是“诚恳”作家,不错,他的作品,真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一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对真理的热爱。
3、若想真正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内心,需要走进《名人传》,需要更多社会阅历的沉淀,需要对托尔斯泰人生命运的反复研读,只有这样,才能在他深邃的思想中发现闪光的火花。
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于1915年因《名人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5、米开朗基罗”中等身材,肩头很宽,骨骼与肌肉突出的很厉害,因为劳作过度,走路时,头往上仰着,背佝偻着,腹部凸向前面”。他一生侍奉多位教皇,从尤利乌斯二世到利奥十世、克雷芒七世,”我服侍教皇,但这是迫不得已的。”有人说米开朗基罗是弱者,但他内心却异常坚定,“当他要建造什么纪念物时,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斫石工人;他要独自干完一切:建造宫邸、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有人说米开朗基罗是优柔寡断的,”他要,他又不要。他才选定,他已开始怀疑。”直到他离世,他对自己的作品还不满意,“90年间的巨大的劳作,并不能实现他梦想的计划于万他认为重要的作品没有一件是完成的。”但是他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大卫》、《哀悼基督》、《被缚的奴隶》、《摩西》、《创世纪》等不朽之作。米开朗基罗为教皇工作,是富有的,他从不缺钱,甚至挥金如土,他把钱给他的父亲、他的兄弟、他的侄子,他把钱投入到雕塑事业中,但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省,甚至节省到悲惨的程度,”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他只睡几小时。他睡时衣服也不脱,皮靴也不卸。有一次,腿肿起来了,他不得不割破靴子;在脱下靴子的时候,腿皮也随着剥下来了”。在中世纪能够享有89岁高龄,也自有他的道理吧。
6、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7、罗兰认为伟大艺术家是"集体力量"的表达者,是群众、各民族和人类巨大***的表达者,因为他觉得"集体力量"是一种自发的和完全不为理智所理解的东西天才艺术家的伟大,包括所有天才的伟大,按照罗兰的看法,绝不在于他具有某种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个杰出的人;尤其是一个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紧密地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质要比别人更深刻,他预感历史大变动的临近,要比别人早一些。
8、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可以说,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编辑本段生平年表版本一 1866年---1月29日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出生。 《约翰·克利斯朵夫》
9、那时,当代艺术中没有能超过它们的。可以说,它们是比艺术还要高明的作品。读它时,谁会想到文学?它有着福音书的精神、纯洁的爱,与民间智慧融在一起,成为了自然光辉照耀着的作品。
10、罗曼·罗兰继承了母亲的音乐基因,受过海顿、莫扎特、瓦格纳,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熏陶。那些优美的旋律就从此占据了他心灵中美好的位置,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风港。他的文学作品里也回旋着优美的旋律和激情的音符,他一生崇拜贝多芬,是对贝多芬研究为透彻的作家。也因此能够以贝多芬为蓝本、以音乐为背景写出波澜壮阔的《约翰·克里斯多夫》
11、书中的三位名人分别是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小说家列夫.托尔斯,他们分别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音乐家贝多芬的乐曲至今被人们演奏,广泛的传播于世界各地涤荡了一代代人的心灵,他用自己的音乐拯救自己亦拯救了世界各个角落的灵魂;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用他善于捕捉的眼睛,以及饱含激情的双手塑造了一个个经典的形象,他用他的双手为世人传递着他的思想和精神;读后感·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有着朴素信念的文学家,他用他手中的笔来书写人类的苦,抒发自己内心对于受苦受难的世人的同情,他的爱带有普惠的意味,亦是他毕生的心愿。对于千百万热爱文学,心中怀有文学理想的人们来说他已经做到了普惠,他留下的作品在不断地传播着他内心无尽的爱意。
12、 ——“用痛苦换来欢乐”,这就是贝多芬的信仰与实践。
13、贝多芬与海顿、莫扎特生活在同一时代里,然而他的音乐所达到的崇高境界却使人感到好象生活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当然,他也是大量从前辈大师那里汲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与提高才取得了成就。他不仅集维也纳古典音乐之大成,而且全面继承和发展了自巴洛克时期以来的音乐精华,所以他成为了音乐中的普罗米修斯,成为世界公认的欧洲音乐史上登峰造极的人物。贝多芬的创作之路持续了35年之久,为了达到的境界,他进行了不断的奋斗。他在事业进入到后阶段时说到:“我感到好象只写过几首乐曲。”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谦逊的。
14、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带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痊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呀!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15、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他们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名人传》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感受到:
16、第三位就是托尔斯泰,他是俄国的伟大作家,他创作的《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更加突出了他的性格。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也正是他的特色。
17、 洛蒂尔特也起来也算是一位富家千金,她擅长交际,经常出入于一些社交场合。而罗曼·罗兰则继续为他的事业而拼搏奋斗。刚刚结婚之处,洛蒂尔特和罗曼·罗兰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但逐渐的,两个人竟起了一些隔阂。原因是尚未成名的罗曼·罗兰在物质上无法满足这位富家千金的要求。
18、 1901年---《丹东》在《半月刊》上发表。
19、早在本世纪初,罗兰已经接近于对杰出人物的作用的这样一种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在他的传记特写中得到了体现。随着他研究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生平的日益深入,尤其随着他为还没有写的其他几部传记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他越来越清楚地感到那些伟大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而他原先是打算把这些人物当作意志坚定和性格刚强的榜样来加以描写的。这就妨碍了他把拟订好的丛书计划继续下去,不过这并没有动摇他对所选择的题材进行处理的美学立场。伟大人物是有缺点的,他们在所走过的道路上也有过动摇和错误,然而他们的伟大正是在于他们有时善于--用痛苦的内心斗争作为代价--战胜弱点和克服动摇。
20、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1、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22、“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23、贝多芬,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维也纳三杰(其余二位是海顿、莫扎特),被中国称之为“乐圣”。他创作的交响曲9部,创作的歌剧《菲岱里奥》,被誉为是法国“拯救歌剧”的代表,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是音乐中的“新约全书”。(音乐中的“旧约全书”是指巴赫的《平均律曲集》)。
24、 《米开朗基罗传》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BuonarrotiSimoni。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
25、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也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便安抚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拥有了财富、荣誉与地位,但他却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刨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致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世俗的欢乐,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老者,客死荒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