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名言马关条约
1、李鸿章也算是倒霉,谁让他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又是直隶总督呢?日本人就是要和他决一高下,看看到底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利害呢?还是中国的“洋务运动”成功?于是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以全权大臣的名义,率100多名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长臣陆奥宗光进行了谈判。
2、自从旅顺和威海卫相继失陷后,日军通往北京和天津的门户已经打开,这个时候军事上日本是比清廷强的,他们可以以旅顺和威海卫这两个地方为跳板发起对北京的攻击。
3、谈判前三轮,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咄咄逼人,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只是“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极尽羞辱,而李鸿章则委曲求全,惟恐和议失败,导致再次战争。
4、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因此从战略纵深上来说,迁都抗战是可行的,用空间换时间,和敌人进行持久战。例如二战中的苏联和中国都成功证明了迁都抗战是可行的。(李鸿章名言马关条约)。
5、两人就要不要付息展开了争论,后,李鸿章有些怒了,来了这么一句:
6、可以想象一下伊藤当时的语气与神情,肯定完全是不屑与蔑视了——你说不能担当,就是不和我谈了?
7、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8、两人就要不要付息展开了争论,后,李鸿章有些怒了,来了这么一句:日虽得胜,何必逼人太甚,使人不能担当!
9、第2个原因就是清政府的用心。对于当时清政府而言派出李鸿章去签订这个条约,既打击了淮军同时又压制了汉臣。并且当时李鸿章这个人,深知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并且并不在乎世人如何看待他。当时他也知道自己如果签订这个条约之后就会被世人所辱骂,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去了。在李鸿章签订条约的时候名字用的是肃,这个字也足以表明当时清朝的态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李鸿章当时签订条约时内心复杂的情感。其实当时李鸿章也认为自己签订这个条约只是表面功夫。因为在本质上来说,清朝当时已经彻底没落了,并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挽回得了这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的。
10、这一下就彻底把李鸿章给将住了,但李鸿章毕竟也是久经官场,立刻应对道:
11、李鸿章的拖延伎俩,伊藤博文岂能看不出?在他的一再催逼下,李鸿章无奈再次回到谈判桌上。伊藤故意告诉李鸿章,日军攻占澎湖后正向台湾进军。李鸿章早就知道日本有吞并台湾的企图,但突闻此话,仍然惊出一身冷汗。他强作镇定说:“几日前议及停战,贵大臣不肯应允,是为出兵台湾之故吗”?(李鸿章名言马关条约)。
12、2月22日的朝会中,光绪帝让群臣讨论媾和之事,李鸿章坚决反对割地,翁同龢主张巨额赔款,孙毓汶、徐用仪认为若拒绝割地,和平交涉将无法继续……群臣莫衷一是。
13、张之洞提出了“迁都、勤王”的主张:“彼孤军远征,粮弹皆靠海运,分兵守则军势弱,不守则接济断,彼时一败即不能支。”
14、关于割地问题,双方聚焦到台湾岛。李鸿章问道:“伊藤大人,难道非要割地?”伊藤博文微笑着说:“中堂大人,赔款数额虽可略减,但决不能作大量削减;割地则奉天、台湾皆须割让。”面对日本人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李鸿章说了一段广为流传的话。
15、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放狠话说到,“如果你们执意要割去台湾岛的话,中日之间将会结下世仇,我们一定会洗刷现在受到的羞辱。
16、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非真知灼见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贵耳贱目,足误事。
17、如果当时清廷拒绝签订《马关条约》,终就是和日本打一场战争。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包括武器装备、后勤给养、人员素质等因素。当时清廷在武器装备方面并不比日本人的差,清朝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是从西方强国采购,而当时日本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国产货。在水师总吨位上清廷也是比日本的大,吨位大就不一定意味着能赢。清廷的三大水师只有北洋水师的战力勉强算可以。
18、1894年,朝鲜地区爆发了东学d起义,朝鲜无力镇压,因此他们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日本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选择先下手为强,终中日双方爆发了甲午战争。黄海大战作为甲午战争的一部分失败了,在这艰苦的一战中,洋务派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无一生还,清朝落败之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以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19、如果清廷采用张之洞的策略,又有多少胜算呢?
20、李鸿章本想凭自己72岁高龄,在日本又无故中了一枪,日本政府至少也该有点自责吧,现在要朝鲜给朝鲜,要台湾给台湾,辽东半岛的龙兴之地也给了,提出个少赔几千万两,应该不成问题,可日本人态度蛮横,丝毫不给面子,搞得个像小商贩一样的讨价还价,很没面子,李鸿章是越想越气,可光气愤也没有用,还是赶快回去重建北洋水师吧,所以在第二天离开日本的时候,他发了誓言“从此再也不踏入日本国土了”,这也许是他的无奈之举,也许是表的决心吧。
21、就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事,其实历史三日谈在前面已经说过,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李鸿章身上,那真的是太抬举他了,既不客观也不真实。
22、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不同于本平台认同或者持有相同观点。
23、李鸿章抵达美国后,美方也是热烈欢迎了李鸿章,排场盛大,规格隆重,李鸿章虽然平日里也是见过大排场的,但看到纽约街头满是迎接他的人,军乐不曾断过,礼炮震耳,李鸿章的心中也是惊了下。
24、——我这次开出来的条件,已经考虑到你的难处了。你现在只有“行”和“不行”两句话可以说。
25、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逐步实施对外侵略扩张。
26、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进一步刺激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27、 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柔克者,非事事将順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
28、可惜的是,他生在了那个张乱纷争、弱肉强食的时代,身居高位的他,代表了一国的脸面。我觉得在很多时候,他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在面临家国存亡的时候,他接受的教育还是让他首先考虑的是清政府,而不是整个国家整个人民的安危。
29、 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非真知灼见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贵耳贱目,足误事。
30、李的反应不算不快,不仅反驳了对方,还赶紧把西方列强给拉进来,想用列强来吓唬日本人。
31、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
32、你李鸿章说西国从未占过中国领土,那俄罗斯占东北这事,又怎么解释?
33、老谋深算的李鸿章见伊藤、陆奥两大佬亲自前来道歉,立即要求日方马上停战。伊藤、陆奥立马答应。接着李鸿章裹伤与日方继续谈判,议定和谈条款,日方不愿多做让步,只答应减免一些战争赔款,李鸿章也别无他法,这便有了《马关条约》的11条和款,大约为以下6个方面:
34、其实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日两个国家之间就一直不断有摩擦发生,当时中国和日本的有识之士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自己的实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而中国也在洋务派的领导下,建立起了许多现代化的军事工业,并且还积极增强海上的军事实力,筹建了北洋舰队,日本不甘落后也在建设自己的军队,并且与中国不断产生各种摩擦。
35、清朝的官场是什么样的?李鸿章比谁都清楚,为什么清朝造不出坚固的高楼大厦?是因为本事不够吗?想必李鸿章也会摇摇头,表示否认。
36、两人就要不要付息展开了争论,后,李鸿章有些怒了,来了这么一句:
37、当时“甲午战争”还未结束,李鸿章是去谈停战协议的,当谈判谈至第三轮时,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了,日本随即成立了“征清大都督府”,准备进驻旅顺,直捣北京,日本提出不再进行停战谈判了,要谈就只能是和谈,并提出割地、赔款等苛刻的条件为和谈的前提,如果不答应,日本就要动武。
38、中国为难光景,我原深知,故我所备节略,将前次所求于中国者,力为减少,所减有限,我亦有为难之处。
39、代表清廷签订和约,李鸿章已经做过多次,可这一次有所不同。3月20日,中日双方展开第一次会谈,双方争议很大,无疾而终。3月24日,谈判继续,双方争议还是很大,李鸿章提出择日再谈,伊藤博文表示同意。
40、3月24日下午4点,第三轮谈判结束,李鸿章走出春帆楼,乘轿车返回驿馆。
41、“伊藤大人如今你是刀俎,我是鱼肉。假使你真要割让台湾,我想大清是很难阻止的,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想清楚,一旦割让了台湾,中日两国必定会因此结为世仇,子子孙孙,你们可要想清楚。”至于伊藤博文听了这段话后,感受如何,我们已经难以知晓。
42、《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让李鸿章个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更是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化和空前的民族危机,使本就积贫积弱的清国更加衰弊,因而激起了国内有识之士及世界各地公正舆论的普遍声讨与激烈反对。
43、在与日本人进行谈判的期间,李鸿章与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有过一番谈话,谈话间隙提到了在1884年的时候,日本想要对对朝鲜用兵以此威胁和清政府进行谈判,但是这个要求直接被李鸿章拒绝了,伊藤博文在那个时候建议中国要马上进行改革,不然的话一定会被日本赶超。甲午战败看出伊藤博文的这句话已然实现。
44、清王朝乃至其官员在很多文件中,也不乏有自称本国为中国、中华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中华还是中国,都只是对于当时我们国家的一种非正式的简称,而当时清王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帝国。由此,在重要的国际交往文件上,在自我表述时,并不会使用非正式的简称,而会使用正式的国号,即大清帝国,但这并不妨碍当时大清帝国就是中国的这一理解。
45、因为毕竟是笔巨款,中国肯定一下子付不起,要延期付,日本就提出延期就要按利息计算。
46、《马关条约》内容概括为: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钱——赔偿白银2亿两;开市——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等。
47、日方的全权大使是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他俩已经在马关(今日本本州山口县下关市)恭候多日了。
48、签订《马关条约》带来巨大的损失,该不该让李鸿章来背这个锅?
49、“再减少5000万,行不行?”李鸿章讨价还价。
50、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就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51、当时清朝人还从没听说电梯,连概念都不曾有过,李鸿章这样说其实也不意外,不过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李鸿章就显得孤陋寡闻了,于是又向李鸿章介绍了电梯,以及电梯的原理。
52、纠结所谓清国、中国的问题,事实上是后世的事情,尤其是21世纪后,有些国人用这种方法把清国和中国进行切割,认为清国不是中国,以此以阿Q式的自我排遣,认为甲午不是中国打败而是清国打败,所以中国人没失败,是清国人失败云云。
53、《马关条约》,该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4、终大致达成了协议,也就是后来中国史上为屈辱的《马关条约》。
55、当时负责谈判的李鸿章几度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但当时的日本曾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前往清朝来截断李鸿章与政府的沟通,后来李鸿章在日本遭遇刺客,受了重伤,日本这才放缓了条件,不过日本天皇还是抓紧割地这一条款不放,不仅想要辽东半岛,而且还要求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56、访美期间,李鸿章的住宿是安排在华尔道夫酒店,华尔道夫酒店也见证了美国及世界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情。在华尔道酒店,李鸿章第一次看到了电梯,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房间也太小了吧,恐怕连椅子都放不下。”让现代人心酸不已。
57、李:亚细亚洲,我中、东两国为邻近,且系同文,讵可寻仇?今暂时相争,总以永好为事。如寻仇不已,则有害于华者,未必与东有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