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卢梭社会契约论名言【文案55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3 13:40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卢梭社会契约论名言

1、您知道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出处吗?

2、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使每一个在这种结合形式下与全体联合的人所服从的只不过是他本人,而且同以往一样的自由”,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根本问题。

3、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社会共同体好比人的身体结构,一旦人的四肢决定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身体,那么这个身体就获得了对四肢的控制。同理,一旦自然状态下的人建立了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共同体便拥有了意志,契约的内容(权利与义务)便只是针对共同体和每个人而言的——共同体(国家)保护个人安全、个人服从国家的管理。

4、想清楚这个问题是理解此书的前提。有人说“服从”源于“强力”(force),即弱者应该服从强者,然而卢梭认为强力并不是“命令”的权利来源,因为“强力”不具有稳定性,一旦弱者拥有了强力,就有理由反抗强者。

5、后一个要素是《社会契约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卢梭整个理论框架的支点就是他的“公意”概念,即每个人从国家公民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法律,这种法律就是能够实现人们自由和平等的“合法的枷锁”。

6、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卢梭社会契约论名言)。

7、卢梭三部曲之《忏悔录》卢梭三部曲之《论不平等》

8、在共和制下,人民的声音几乎总是可以把开明的干才送上高岗位,给他以荣誉来完成他们的责任,而在君主制下,得势的往往是造事者、恶棍、阴谋家,他们凭小聪明得利于宫庭,而一旦置之高位就会向公众证明自己的无能。

9、基于Generalwill形成的社会和霍布斯以及洛克理论所通向的社会形式,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卢梭所要的那个“社会”是“有生命的共同体”,它在被动的意义上叫国家,在主动的意义上叫主权者。作为“有生命的共同体”,卢梭绝不会认为一旦依靠Generalwill形成国家或者主权者,它就能处于稳定状态,因为就像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明确表示的,无法消除的私利偏好一定会和Generalwill发生冲突。也就是说契约状态中的人出于本性仍然有可能堕落、从而导致神圣共同体瓦解。那么既然如此,国家或者主权者的生命不可能是“不朽的”,所谓卢锁师社会秩序的“神圣性”何在?



10、公意是什么?卢梭说:“一旦有若干人结合起来自认为一个整体!他们就只能有一个意志!这个意志关系共同的生存以及公共的幸福。”

11、“你真的对艾丽尔没有丝毫的怨恨吗?当初,她可是让你丢尽了脸。”朋友用质疑的语气问。

12、它是一种公平的协议,因为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它是一种有用的协议,因为它只以全民的福祉为己任;它是一种牢固的协议,因为它以公共力量和至高权力为。只要臣民只服从这样的协议,他们就不是在服从任何人,而只服从他们自己的意志。

13、维也纳国际音乐节|音乐家的艺术人生体验之旅   

14、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部分中的确说过,他之所以写作这部作品,恰恰是因为他不是政治家。黄老师在讲座中,认为卢梭的这些话,实际上意味着他取消了政治哲学和政治实践之间的距离、认为写作政治哲学对于卢梭来说就是一种政治实践。张老师对这个施特劳斯式解读表示怀疑,并结合当时的日内瓦实际政治堕落和腐败,给出了另一种合乎情理、但与黄老师的解读完全相反的解读:恰恰是因为卢梭认识到政治实践的不可及、实际政治生活中堕落和腐败的不可逆转,所以才倾向于认为真正哲人只能停留在一种理想型的哲学思考中,正因此,政治哲学和政治之间的距离在卢梭那里事实上是拉大了的,它意味着对政治的哲学沉思只能停留在蓝图阶段、具有乌托邦性。

15、创作背景:启蒙思想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人”的观念逐渐扎根,较之宗教神权,对“人”本身的探讨更为深刻,自然法学说的发展,契约意识的形成,无不对身为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卢梭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他写下了《社会契约论》这一著作,以求唤醒人们的自由平等的意识,并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

1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17、道德集合体的成员人数与议会的投票数相等,正是通过这个契约,道德集合体获得了它的统一性,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我,获得了它的生命和意志。这个因此通过所有其他人的结合形成的公共人,以前被冠以城邦之名,现在则被冠以共和国或政体之名,当它消极被动时,它的成员称之为国家,当它积极主动时,则被称为主权者,而将它与同类相比较时,则称之为政权。至于合作者,他们的集体称为人民,而作为高权力的参与者的个体称为公民,作为国家法律的服从者的个体则称为臣民。

18、然而,初占有权恰恰是以私有财产权的确立为前提的。私有财产权的积极意义在于,一个人仅是某项财富的所有者,从而排斥了其对其他财富的所有权。这正是自然状态下以劳动和优先占有权为基准的初占有权在社会中得到确立和遵守的根本原因。但这种原始的初占有权仍然是脆弱的,因为这种权利能够无限制地延伸,沦为强权和。的出路是:集体接受个人财产的目的是承认个人对于财产的合法产权,而不是为了霸占个人财产。这正是社会契约的伟大之处:社会公约不会破坏源自自然的平等,相反地它用道德、法律上的平等代替自然所造就的人们之间的不平等。

19、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

20、梵高的洗礼,一次深度的荷兰艺术创作体验之旅

21、正在这时候,有个仆人从他身后走过,发现了卢梭手中的`小丝带,立刻报告了伯爵。伯爵大为恼火,就把卢梭叫到身旁,厉声追问起来。

22、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

23、 卢梭在第一卷论证了“权利的根据来源于约定”,原始社会的人由于自然灾难走向联合,通过初的契约(全体约定)组建了社会。请注意,缔约双方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人民与抽象的主权者(社会共同体)。

24、仅有这样的立法者并不能法律的运行,法律的实践还需要作为臣民的人民的配合。卢梭详细地探讨了怎样的人民才适宜于立法,这样的人民仿佛来自老子所描绘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得有点虚假:

25、其实你不知道,每个人的内心住着一个艺术大师,你是否已遇见?

26、契约关系。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关于社会契约中的契约自由。公共意志与人民的角色。

27、除了那些对所有人来说共同的准则外,每个民族还有自身的原因,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安排这些准则,使其立法只适合它自己。

28、父母悲哀的事:替孩子扛住一切,却让孩子扛住世界!

29、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30、人们更乐于接受一种表面的平静而不是一种贤明的行政。

31、他在写这本书的构思时写道:“在我已经动笔写那些作品之中,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构思,搞得有兴味,并想以毕生的精力去搞,而且,依我主观的看法,将来能使我成名的——就是我那部《社会契约论》,我第一次想写这样一部书,已经是十三四年前的事了。”

32、但因为这个社会共同体只是从每个个体中抽象出来的集体人格(卢梭把它称为“主权者”),所以主权者与人民在物理形态上是合一的。当所有的人一起商量、讨论制定某种规则的时候,他们被称为“主权者”,而当自己遵守、服从共同制定好的规则的时候,他们被称为“臣民”。

33、《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革命运动和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

34、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索性将卢棱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说谎的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35、现在让我们草拟一张资产负债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所产生的损失,是其天生的自由和渴望拥有一切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社会的自由和对其全部财产的拥有权。为了避免计算错误,我们就要清晰地辨别作为个体的自然自由和受限于公意的社会自由,同时还要区分出是由强力决定的优先占有权形成的享有权,还是社会契约造就的所有权。

36、但需要注意的是,卢梭所说的“约定”不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具体约定,而是指全体人类普遍的抽象约定。这种普遍的约定是理性假设的结果,所以卢梭自己也说“总需追溯到一个初的约定”——在此次约定中规定了多数表决的规则并建立了社会共同体。

37、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38、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他人主人的人,只不过比他人更是奴隶。

39、他在写这本书的构思时写道:“在我已经动笔写那些作品之中,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构思,搞得有兴味,并想以毕生的精力去搞,而且,依我主观的看法,将来能使我成名的——就是我那部《社会契约论》,我第一次想写这样一部书,已经是十三四年前的事了。”

40、在自然状态下危害他们存续的障碍,其阻力超越了每个人维持自然状态所能够使用的力量;从而这种原始状态再也无法延续,人类若不改变其生存模式便要消亡。然而,由于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是只能聚合、引导这些现有的力量。

41、卢梭,出生于日内瓦,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42、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

43、此外,社会状态下的收益还应该包括道德自由,只有道德自由才能让人类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奴隶状态是欲望支配的结果,而一个人只有服从自己制定的法规才算获得自由。

44、因而,为了使社会公约不致于成为一纸空文,它就默契地包含着这样一种规定,——唯有这一规定才能使其他规定具有力量,——即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一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其为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严重的滥用。

45、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倡导的近代社会契约论是反对封建主义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不认为公共政治具有天然的性,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也进行了回击。社会契约论以自然法为基础,认为有了人民的同意和授权才有了国家和政治社会,进而也体现了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契约理论家认为,有两种契约,首先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彼此认同的社会契约,另一种是人民赋予政府或统治者的权力,或者政府的合同。“近代颁布的宪法就是一份大的政府契约,它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并规范了政府的组成及其权力和运行原则。”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是提出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他的逻辑在于签订契约的人们不可能把其所有权利让渡给国家,只是为了公共利益转让了部分的权力。转让出来的权利就是赋予国家的权力,因此得出结论是政府自身的权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做法应该是限制国家权力的范围。这些权利限制可以极大地防止国家——“利维坦”给授予权力方也就是人民带来不正当损害。从霍布斯全部权利的让渡到卢梭有限权利的让渡都体现了近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对于国家和契约的探索、演变和进步。

46、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而且,一个人一旦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法时,他就从这时候起成为自己的主人。

47、RogerD.Masters著,胡兴建、黄涛译

48、在《社会契约论》中,开头就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里枷锁指国家,人生而自由与平等,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来建立国家,国家就是人民契约的结合体。这是卢梭对其所处社会时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的概括性论断,他一方面原则上肯定了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和权利,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指出现实中的人生活在不自由状态。

49、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遭受的痛苦少,谁就是是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少,谁就是可怜的人。

50、自由的本质不是拥有做什么的权利,而是拥有不做什么的权利,即没有人强迫你干你不愿意干的事。《契约论》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秩序。秩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产物,正如它的建立是一个必然一样,它的灭亡也是一个必然。人的自由问题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有无的问题,一个是多少的问题。秩序的建立解决了有无的问题,那么剩下的就是多少的问题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也是这个大公约数从低到高的一个过程,这主要得益于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让更多的人获得了更多的物质自由。只能说人类要想获得彻底的物质自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51、  3) 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52、思想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的东西,总是以某种方式影响着人类后代,直至今日,当我们询问“主权”、“政权合法性”、“公意”等问题时候也总是绕不过卢梭这个坎。

53、这部《社会契约论》是卢梭于1759年开始写,有一部分稿子也丢掉了。当1761年《社会契约论》完成之后受到了重重阻挠,1762年4月不得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然后偷运回法国。鉴于《社会契约论》对了解及研究西方政治制度史的重要性,我国商务印书馆将其列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

54、彼时卢梭尚未完成康德式的将个人利益同普遍意志的剥离。卢梭是在政治语境中而不是哲学语境中进行思考的,那么他就不得不思考Generalwill和私人利益的冲突。在后面说到需要先知式的人物制定法律,这说明普遍意志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是无法捍卫的。在这个意义上,黄老师认为,卢梭的普遍意志是一种“应然”规定。

上一篇:卢梭的教育学名言【文案61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