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孔子和弟子有趣的故事【文案57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1 11:4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孔子和弟子有趣的故事

1、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2、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忍饥挨饿,大家七天没有吃到米饭,颜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饭,在米饭快熟的时候,孔子偶然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塞。孔子默默地离开了,装作没有看见,也没有去责问颜回。

3、《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4、后更简括的语言阐述了孔子适周的巨大收获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观周》把“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列在文章的前头,这里说明孔子在成周访问苌弘是事实。

5、二是,认为“材”就是“裁”,说是子路太勇猛了,不知道节制、检点;

6、孔子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钱钟书曾问过我:“你觉得吗?孔子喜欢子路。”我也有同感。子路很聪明,很有才能,在孔子的许多弟子里,他真率,对孔子忠诚,经常跟在夫子身边。

7、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8、这里这样说,当然不是讽刺子贡不是个君子,这是不合师生之道的。更好的理解是:孔老师委婉地指点自己的爱徒,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有用的人是不够的。

9、   《论语》其实不难,它只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与弟子们的一些聊天记录。



10、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11、 孔子在卫国仍不得施展,第三次离开卫国 孔子一行离开匡城,向北走了十多里到达蒲城,结束了此次近一个月的野游,又回到卫国。

12、孔子又问,曾点你的志向是什么?曾点停下手中拨弄的瑟,说,我的志向与其他同门的志向有所不同。孔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我的志向是,到了晚春时节,穿上刚刚做好的春服,带着五六个伙伴,六七个孩子,到温泉处洗澡,唱歌跳舞。日暮时候,吟咏着诗歌回家。孔子叹了一口气说,“吾与点也”。

13、大家好,我是来宁老师。今天我们来解读《论语·公冶长第五》第12四则,孔子给众弟子的操行评语。

14、高柴是孔子的坐下弟子,是齐国人。关于高柴这一人物,他很有政治才能。曾在20的时候就被子路派去当“费宰”,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曾担任管理刑狱一职。历史上的他更是一名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15、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16、一个人恭敬有礼,所以能与人关系和谐、和睦。

17、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18、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

19、孔子和弟子颜回、子路看着老子的牙齿十分不解。

20、孔子让子游推荐人才,子游将武城人澹台灭明推荐与他,后来澹台灭明亦成为孔子著名弟子。)

21、孔子听闻,教育弟子们说:“平时,我信任的就是颜回,可是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可见我们的内心是难以稳定和确定的,你们要牢记这件事,不要随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别人,要了解一个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22、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当初您审判臣的时候,一开始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判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作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23、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24、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见解。据《孔子家语》: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即杀伐之声),因为他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我认为刚勇的人,作乐可以中和;子由只是走调。)

25、  曾晳说:"那您为什么要冷冷一笑呢?"

26、我们看到孔门弟子一个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

27、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活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孔子一口起提了40多个问题。

28、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29、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30、一起乐队吧节目中陈乐一为主唱的《梦里花》:

31、  孔子说:“不可杀。民众不知道儿子状告父亲不是好事,已经很久很久了,这是上级官员的过错啊。如果上级官员有道义,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有了。”

32、孔老师的理想当然是恢复“周礼”,改变这个已经“礼坏乐崩”的春秋时代。但同时他也很清楚这个理想并不能在现世实现,所以,孔老师有一天发牢骚,说:“如果我的主张在当今的社会行不通的话,我就乘上木筏子出海去。到时候,能跟随我一起去的,或许只有子路吧!”

33、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34、    有一天,孔子又谈起有关颜回的往事,引起其他后进弟子们的好奇。弟子们就请教老师,这位颜回学长究竟有什么特别的长处,而使老师这样深切的追念呢?

35、商瞿是中华民族《易》的传人,是一代师表楷模,其丰功伟绩鲜有人能与之比肩,他去世后葬于黄水镇云华村,商瞿里即为商瞿之墓。

36、孔子老实说:“弗如也”,还客气地陪上一句:“吾与女弗如也。”子贡爱批评别人的短处。孔子训他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会打算盘,有算计,能做买卖,总是赚钱的。孔子称他善“货殖,亿则屡中”。

37、30岁时,风流倜傥的孔夫子有了第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各有特点。

38、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39、一是,认为“材”是木材,说是孔子以为子路真的准备跟自己到海外去,便说,“没地方去找木材”;

40、孔子访苌弘,是说举世闻名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在公元前518年,带着对东周王朝日趋衰微、礼崩乐坏等问题的疑问,访问苌弘的历史事实。其时,苌弘已盛名于世,是东周的三朝元老,是大学者、大忠臣、贤德的敬王大夫,后无辜受戮,死而血碧,百姓深为痛惜和敬仰。其“碧血丹心”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41、我们看到孔门弟子一个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不同,我们对孔子也增多几分认识。

42、不同时期,大学的名称不同。周代天子所设的大学叫做“辟雍”,诸侯所设的叫做“泮宫”;两汉时期国家的高学府就叫做“太学”;唐代以后叫做“国子监”。

43、一个人节俭有度,不求排场,力求简约,可以让约见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44、孔子仔细的看了看老子的舌头,若有所思的笑道:“先生博才多学果然名不虚传!”

45、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可见“六艺”在古代是优秀之人的必备技能。

46、说完,孔子和其弟子静坐着,准备听听老子的大道,谁知,老子笑着张开嘴巴,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道:“你们看看我的牙齿如何?”

47、孔子说:“赐呀,你现在还没达到这样的水平。”

48、逍哥今天给你摆哈儿孔子门生商瞿在双流牧马山讲学的故事,探索成都的千年国学文化。

49、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50、门人不敬子路,孔子就护他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以上只是我的见解。据《孔子家语》: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即杀伐之声),因为他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我认为刚勇的人,作乐可以中和;子由只是走调。)

51、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52、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53、启示:有些时候,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凡事应当从多种角度去分析、认识,不要过于主观地去“我认为”、“我觉得”,这样容易造成误会。

54、 这次会面具体谈了什么、有多久,不得而知。

55、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56、《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