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1、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2、“韩园”是为了纪念韩愈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而建,位于焦作孟州市洛常路北侧韩庄村,距焦作市区72公里。南濒黄河,北倚太行,丘陵环抱,古柏苍翠,雄伟庄严。
3、韩愈墓位于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的生平事迹等。
4、韩愈与欧阳修、苏东坡、柳宗元,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学方面,韩愈主张以文代诗,创立了散文的新模式,可以算是散文诗的鼻祖了,所以说,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可我们常常忽视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说是成就,说的明确一点,就是大儒的君子风范,一种高风亮节。
5、首先就是释放奴婢。韩愈到宜春以后发现当地有这么一个现象:贫困人家借钱,通常以自己的子女为抵押。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还不了钱,那子女就只能终生留在别人家做奴仆。韩愈在宜春期间一次就放免了731位奴婢,并在《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状》一文中写到:“……我在到宜春时,一天就查放了731位奴婢,而且都是好人家的孩子。我追查了一下他们做奴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水旱灾害导致作物无收,有的是拖欠税收或别人钱财,这才将人身作为抵押来偿还债务。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仅在一个宜春就有七百多人,则天下这么多州郡,其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6、韩愈传记资料2韩愈生平传略天一出版社1982
7、传说韩愈能生活自给以后,就将大哥的遗孤韩湘接到身边与自己同住,并教导他认真读书。但是,韩湘对读书进仕不感兴趣,却对访仙修道执迷不悟,韩愈对此痛心。有一次,韩愈在寻找外出访仙的韩湘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诗中说道:“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河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希望侄子能有觉悟。
8、唐代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9、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10、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书左仆射郑余庆因谙熟典章,被任命为详定使,对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加以修定。韩愈被引为副使,参与修定工作。
11、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12、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文化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13、李氏子蟠,年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4、韩愈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与抱负。韩愈字退之,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但就是这样以一位文采斐然的大家,科举之路却显得异常困顿。韩愈幼年便遭遇不幸,父母早早离他而去,一直由兄长韩会抚养。但不幸的是,韩会受到元载一案的牵连,被贬不久后就病逝了。韩愈此后随寡嫂漂泊流浪,但是他自幼勤恳努力,刻苦读书。
15、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7)
16、元和九年(814年)十月,韩愈任考功郎中,仍任史馆修撰。同年十二月,任知制诰。
17、韩愈传记资料8韩愈诗研究天一出版社1982
18、韩愈,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尊为“百代文宗”、泰山北斗、中华文圣。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从韩愈的文章来看,事实清楚,这状子递上去后,显然跟李实的政策背道而驰,大唐盛世,像这样的惨象,不仅李实们不乐意听到,皇帝本人更不乐意听到,韩愈便得罪了李实,终被贬到阳山,做县令去了。
21、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韩愈
22、有时,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当困难挫折来临时,用平常心去对待它,不放弃,不气馁;当荣誉、光环来临时,不骄傲,不沾沾自喜,用平常心去对待它,毕竟荣誉只属于过去。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确实不易。但真正做到了,生命也会因此而绚烂。居里夫人面对挫折不放弃,面对荣誉而能保持冷静的头脑,用平常心对待,才创造了历史上首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的奇迹。
23、在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还出现了新的科举考试内容,那就是武举。同时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殿试制度在这一时期初成,虽然没有成为定制,但是也对后来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到了唐玄宗时,诗赋在考试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上升,成为进士科考试中的主要内容。
24、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4)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5)
25、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26、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
27、开元、天宝以后,大唐王国世风日下,一般青年子弟,爱的是饮醇酒、伴歌女,斗鸡走狗,醉生梦死。国子监的学生们受了影响,大多数不肯好好读书,上课不见踪影,整天在外游荡;结识了有名的妓女,还要到学校里来和同学们攀比,自以为无上荣光。
28、元和五年(810年),降授河南县令。 (7) 当时,魏、郓、幽、镇四藩镇各设留守藩邸,暗中蓄养士兵,并窝藏逃犯,意图不轨。韩愈要揭发他们的违法行为,便部署官吏,事先自断他们与百姓往来,等天明就公布,留守官员十分害怕,被迫停手。
29、但是,贾岛初时却是用了一个"推"字,却是觉得“推"字没有“敲"字贴切,遂一路走,一路“推"、“敲"折腾个不停,不知不觉中,却是冲撞到了从此路过的时任京兆尹的韩愈。
30、(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韩愈《了凡四训》
31、试想,堂堂一个唐代朝廷,政府官员那么多,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文死谏武死战,做为一个文官,死谏,韩愈已经做到了,几乎救了一个国家,而武死战,像叛乱这种大事,大概应该是武将们的事情。
32、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33、贞元二十年(804年)春,韩愈抵达阳山县就职。
34、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35、韩园内古柏郁郁葱葱,特别是墓前院内有两株古柏,唐柏双奇,如擎天巨掌托起云空。相传它是1180年前,尊重韩愈的遗愿从长安移植过来的,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载。
36、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37、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
38、他的科举之路格外不顺,他取得去长安的乡贡资格后却不幸落榜了,韩愈在长安无依无靠。此后的三次科举考试也都失败了,在他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时,他终于考中了进士。但是此后在吏部的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中他又失败了。经过如此多次的失败,平常人早就想要放弃了,但是韩愈一直坚持了下来,向着他的梦想努力。三次的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并没有让韩愈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终于得到了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朝着他的梦想前进了一步,他被授命担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一职。
39、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
40、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老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41、“说起来,韩愈和我们宜春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他曾经是宜春刺史,而且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宜春为了纪念这位大文豪,在袁山修建了一座昌黎阁。今天晚上,这轮明月伴着昌黎阁,真让人无限感慨。”
42、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43、韩愈(768年-824),字退之,河阳人。早年即以一个复古主义者自命。二十五岁中进士第,二十九岁入仕途,曾两任节度观察推官,四门博士,后因上疏请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而被贬为阳山令,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累官监察御史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