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玄龄名
1、房玄龄一一玄武门事变成功的关键人物,是也在李世民与李建成关系紧张的时刻主动.站出来帮助李世民作好事变前的准备工作和各种预案,又联合长孙无忌等人催促李世民及早动手,以防不测。不夸张的说,如果设有房玄龄,就没有玄武门事变,更没有后来的贞观盛世了。
2、据《贞观政要·任贤》记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一天,唐太宗与宰相班子成员一起宴饮,令王珪点评一番各位宰相的长处。王珪首先说到的就是房玄龄,评价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这个评价,道出了房玄龄的勤勉和担当。
3、即便日后,杜如晦的职位和权力逐渐在其之上,房玄龄也从未感到有什么不对。
4、房玄龄一看这架势没法收场,只好先送走了两位美女。这件事传得人尽皆知,美女毕竟是李世民赏赐的,他见卢氏竟然还敢反抗他的皇命,有意要教训教训卢氏,就把卢氏和房玄龄抓进宫来问罪。
5、无论是哪个朝代,它的兴盛与否都离不开这样的有能之士。
6、“(房颜谦)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才华横溢,胸次浩大,性情娴雅。
7、感谢大家支持收听环球华报《环球听闻》,
8、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9、环球历史|意大利前总理阿尔多·莫罗,到底是死于恐怖组织之手,还是死于政治!
10、太宗当朝驳斥这位亲叔叔,称他屡战屡败,而房玄龄却是“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位居一等乃实至名归。
11、房玄龄见此也是老泪纵横,悲痛不已。
12、贾随刚、柳军飞、谢小庆、林克、杨树山、庄力可、张彦杰、张平、刘燕、陈蜀蓉、陈泯、朴龙、李景艳、王淑清、苑冲、翟筱旭、莫爱新、张青之、罗琼、李尚志、吴微、王兆军、酒海燕、刘淅萍
13、魏征多次指出李世民的缺点,李世民都暴跳如雷。有一次甚至要杀了魏征,若非长孙皇后巧妙劝谏,恐怕魏征已经不能幸免。
14、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15、李世民就是如此,夸奖别人的时候,也不忘带上自己,仿佛房玄龄成为名相,完全是因为李世民善于用人一样。
16、辅赞弥缝,而藏诸用
17、作为自秦王时期起就辅佐李世民的老臣,房玄龄就一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18、房玄龄在唐朝的地位很高,基本上算是唐玄宗谋臣中为倚重的几人之一。入凌烟阁,封国公,位列三公,官居左仆射,可以说是自古文臣能得到的高地位。
19、所以说,人的地位呀并非一整不变,跟能力、心态、机遇和贵人有关,如果房玄龄没有被李世民接纳,他恐怕要一直“微”了;如果说他后来居功自傲,成了朝廷运行的绊脚石,也得不到高贵的地位。
20、房玄龄亡故之后,太宗深感悲痛,为之废朝三日,追封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配享帝庙。
1、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在一干能臣的帮助下顺利登上帝位。明君贤臣的默契配合,开启了大唐华丽史诗的第一幕——“贞观之治”。
2、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3、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房玄龄之妻卢氏虽然凶悍善妒,但她是封建社会对忠贞、专一爱情的捍卫者。
4、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5、房玄龄作为唐太宗的首席辅佐,其器识是超越群伦的,尤其是他宽厚待人的胸怀。唐太宗赋予了房玄龄很大的用人权,但他在用人方面却从未受到批评。这不得不归功于他“闻人有善,若己有之”的胸怀。唐太宗曾经批评宰相封德彝错误的人才观,说他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量别人的短处,所以选拔不出任何人才,并以“岂借才于异代”来责问他。房玄龄深知不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道理,所以能够做到“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6、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记录了房玄龄在贞观年间的三次停职的故事。第一次在贞观十年,即公元636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病故时,综述长孙氏品德事迹时,《资治通鉴》提到有一次房玄龄因为受到批评停职回家。长孙皇后知道了,对李世民说:“玄龄事奉陛下已经很久,严谨小心;朝廷机密,从未泄露。所以,没有特殊的原因,希望陛下不要舍弃他。”
7、所以虽然李世民排行第但是成为皇帝继承人也并非没有可能,这里就有一个知识点了,房玄龄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并且也是玄武门之变的推动者,相信大家自己肯定能够品出一些东西了,房玄龄是否从一开始归顺李世民,就开始着手准备推李世民上位?你品,你仔细的品。
8、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
9、房玄龄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十八岁进士极地,授羽骑尉。他不仅博学多才,且自幼便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早在隋王朝尚在兴旺时期,就预见到隋灭亡的命运。
10、房玄龄出身高贵,家族一直被谓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11、从担任李世民渭北道行军元帅府的记室参军开始,房玄龄就一直陪伴在李世民的左右。李世民做秦王,他是秦王府的记室参军。《旧唐书·房玄龄传》说“玄龄在秦府十余年”,这十余年之中,房玄龄作为李世民的机要秘书,“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瞻,初无稿草”。在许多重要而紧急的关口上,房玄龄以其高超的文字水平和杰出的参谋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应对时艰。这个时期,除了在军政事务中帮助李世民谋划决策之外,房玄龄的另外一个重要贡献是搜罗人才。《旧唐书》载,“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12、►关注|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
13、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14、如果说,唐太宗取天下时房玄龄功劳第治天下时魏征居功至伟,那么这么多年与诸位贤臣互相配合,并发挥着其独特作用的长孙皇后,其影响力更是贯穿了唐太宗武功文治的一生!有一次,唐太宗身患重病屡治不愈,长孙皇后一直昼夜服侍,不离左右,从那时起,她的身上始终带着一瓶毒药,并发誓如果李世民先她而去,自己也决不独生!人生苦短,离别虽有先后,可终究还会长相厮守,百年的二人,同眠于昭陵,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帝后合葬的先例。
15、“(房颜谦)自幼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房颜谦胸襟开阔,在朝任官,公私分明;虽屡次失官,但丝毫不放在心上。
16、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环境,如此众多的名士济济一堂,纵论天下,南北形势,如观指掌。少年英才也要有环境的浸染。贞观年间,房玄龄大放异彩,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盛唐。
17、他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等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负责综理朝政长达二十年。他参与制定典章制度,监修国史《高祖实录》《晋书》等。他调整政府机构,善于用人,恪守职责,成为后世良相的典范。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
18、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辅佐君王,实现天下大治与君臣间互相成就的,除了传说中殷商时期的伊尹、傅说之外,当数唐朝初年的房玄龄。房玄龄与“贞观之治”相辅相成:唐朝开国背景与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时代精神,为房玄龄提供了历史舞台;而房玄龄作为唐太宗治国理政的主要助手,为贞观时期制度规模的奠定、政治格局的开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各项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19、房玄龄不同于其他的知识分子,他思維敏捷,是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在李渊起兵之初,每攻克一城,那么文臣武将们都带人砸商家抢店铺,抢掠金银细软。惟有房玄龄特例,他四处寻访有识之士。因为,他认为在此乱世之秋,正是用人才的时候,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房玄龄就录用,让他们施展才华,为国效力。房玄龄对他们有知遇之恩,他们固然″尽其所有",来效忠李世民。这些人,有杜如晦,虞世南,程知杰等,他们后来都成为李世民集团的核心成员,为李家王朝立下奇功,特别是为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顺利称帝,乃至开创大唐盛世一一贞观之治立下了丰功伟绩!
20、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1、这也让房玄龄更加确定自己已然找到了那颗“良木”,可以放心大胆地施展自己的能力。
2、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是个官二代,但他不同于今天的官二代,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贏得李世民的信任与器重的。李世民登基前,他是得力的高参和帮手,李世民当皇帝以后,房玄龄任宰相职,是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的.人,是执行诏令的人,是高级管理者!.
3、于是,唐太宗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叫部下将准备好的酒拿来,当着卢氏的面说要么允许房玄龄娶小妾,要么就喝下这杯毒酒。此时,全场鸦雀无声,众人的眼球都集中在房玄龄的老婆卢氏身上,房玄龄的眼睛更是睁的老大,连手脚都战栗了起来,可是皇帝在气头上,他又不敢替老婆求情,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剧情的发展。
4、正题名:德史房玄龄正题名汉语拼音:deshifangxuanling以上书名中提到房读音为fang,供参考.
5、中文名:房玄龄别名:别名房乔,字乔松国籍:中国出生地:济南章丘相公庄出生日期:公元579年逝世日期:公元648年职业: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成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厘订典制代表作品:《唐律疏议》《大唐新礼》典故:房谋杜断封爵:梁国公谥号:文昭
6、房玄龄命大,后来病好了,投奔了秦王,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
7、在君主政治时代,李世民的举动合乎君人南面之术,是君主操控臣下的基本艺术,是常用手段,恩威并施,现代人称“胡萝卜加大棒”。皇帝必须随时感觉到自己对权力的控制,随时显示皇权的。臣下则必须知道皇帝的底线,适可而止,激流勇退。政治第友谊第二。
8、房玄龄跟随李世民31年,当了22年的唐朝宰相,始终屹立不倒,除了他勤勤恳恳,忧国忧民外,还有一个根本诀窍,那就是他了解李世民。注意,房玄龄了解李世民,并不是一味地拍李世民的马屁,他所做的,只是在了解李世民的前提下,把一个宰相的本职工作做到更好,毕竟,只有了解君王,才能更好地辅佐君王。正如《房玄龄碑》中所述的那样:圣贤同德,君臣协志……
9、环球历史|当毒品成为全村的经济支柱,一个繁荣的地狱!
10、(免责声明:本文来源已经注明。转发旨在分享、裨益大众、致敬作者!如有不妥,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11、两人原本有些僵化的关系便自此化解开来,可见房玄龄在与人相交上也颇具才能。
12、然而,“房谋杜断”仍然有着正面的意义,那就是宰相班子的团结。维护宰相班子的团结,对于辅佐君王来说,是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政治氛围的重要前提。对于宰相班子自身建设,尤其是对于班子中的领导者,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修养。《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的“史臣曰”便特别强调辅佐班子的团结,房杜二人,一谋一断,“相须而成,俾无悔事,贤达用心,良有以也”,所谓“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13、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579年,己亥年(猪年);南朝陈太建十一年;北周大成元年;大象元年;高昌延昌十九年;西梁天保十八年。
14、意思是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多年,为天下贤相。但是,房玄龄做过什么具体的贡献,好像又说不出来,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为何无事迹可寻呢?
15、据《旧唐书》本传记载,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李世民被派到渭北攻打隋军,这时正任隋隰城尉的房玄龄毅然脱离隋王朝,“杖策谒于军门”,投奔了李世民。李世民立即任命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并以他为谋主。“玄龄亦自以为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每次战役胜利以后,将领们都争抢珍玩宝物,唯独房玄龄只考虑怎样为秦府收揽文武人才。与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就是因为房玄龄的尽力保护,而留在李世民幕中,后成为股肱之臣的。此外,他还注意搜集各地民情和亡隋的图籍文书,以备将来治国之用,这些都表现出房玄龄过人的谋略与远见。
16、待到房玄龄病愈,自是对妻子愈发爱重。
17、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18、笔者认为,第一种原因的可能性更大,房玄龄不是张扬之人,但他有一个犀利的特点,那就是:看人很准。
19、房玄龄追随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备尝创国立业之艰辛。他时刻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力戒骄奢淫逸,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20、杜如晦听闻大为感动,这也让二位至交的友情更加深厚,在朝政之上更是配合默契的黄金搭档,以至于后世以“房谋杜断”来评价两人。
【axxzhouaxxyyflongdd】四、房玄龄名诗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
2、待到退朝后,房玄龄亲自拜访李神通,诚恳言道:“皇叔多年来鞍前马后,劳苦甚矣。若无皇叔鼎力支持,又何来秦王如今的荣光。比起我等舞文弄墨之辈,自是皇叔功高。若是皇叔有意,明日玄龄自当启奏陛下,这功劳本就该是皇叔的。”
3、后世史学家在评说唐代名相之时,也无不首推房玄龄,“唐代名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4、如果喜欢,请转发我们的节目,让更多人知道。
5、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
6、唐朝史学家柳芳曾说过一句话:
7、他本人自幼聪敏,博览群书,18岁时便以进士之身被授羽骑尉,初入仕途。
8、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师。他留守京师。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9、房玄龄说了特别多,吹的牛皮特别大!李世民听兄弟这么说,也有心看笑话,他是知道卢氏的脾气的,肯定是房玄龄好面子,在吹牛!他也不揭穿他,反而还“好意”地当着诸位大臣的面,赏赐了两名美女给房玄龄。
10、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太宗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11、接下来,房玄龄一方面辅佐李世民行军打仗,另外一方面帮李世民收揽人才,杜如晦、薛收、张亮等李世民麾下的“明星”,都是房玄龄推荐给李世民的。就凭这一点,房玄龄即使不是宰相,也能做一个名留青史的伯乐。
12、房玄龄想不到的是,他一生谨慎,勤恳三十余年,终却败在了儿子儿媳手中。房玄龄去世5年后,他的次子房遗爱和儿媳高阳公主谋反,东窗事发,房玄龄全家遭难,房玄龄家族就此陨落。房玄龄的画像,也从凌烟阁上被取了下来。真是:不肖子孙不相守,功名富贵如云烟!
13、房玄龄与妻子卢夫人在婚后一直恩爱有加,卢夫人对房玄龄的衣食住行也是照顾得到,十分精心,只是她那性格脾气来的有些霸道。
14、fáng古汉语里,“房”字有páng这个读音,如“阿房宫”,汉语规范之后,就没有这个读音了。
15、读唐史,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李世民身边有许多诤臣,也就是喜欢给李世民提建议的大臣,例如魏征、王珪、马周等。但很奇怪的是,这些诤臣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部队,魏征、王珪原是李建成的部下,而马周是后期才登上朝堂的。李世民为秦王时,麾下的嫡系大臣众多,这些人却都不愿意指出李世民的缺点。房玄龄就是这一类,有人说,房玄龄性格谦卑,其实,这只是一方面,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房玄龄跟李世民时间太久,他了解李世民:历史上的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喜欢大臣向他提意见的人!
16、据有关史书记载,房玄龄实在是一极小心谨慎之人。儿子房遗爱娶了皇帝的女儿高阳公主,女儿嫁给了李世民的弟弟韩王,他深深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皇帝授予“太子少师”职衔时,上表请求解除机要职务推出权力中枢,不仅得不到皇帝的批准,而且还下诏命令他不得继续上表就同一问题请求不已,没有办法他只好接受任命。作为宰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声望的意义多于实际的意义,但当太子准备仪仗队要正式拜见老师的时候,房玄龄还是没有敢前去接受这样的礼遇,他返回了。因此,房玄龄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认为他有谦让的美德。
17、一番话直说得李神通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当即不再言语,房玄龄也自此因功得封邢国公。
18、“(房颜谦)尝从容笑谈,顾谓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这个话在今天听起来是何等的振聋发聩。
19、甚至后来有人替他鸣不平,而房玄龄却道:“我一开始没推荐如晦,是因为我不知道这事如何做,等我自己做过了,我知道他比我合适自然要推荐他,官职的高低又何需在意呢?”
20、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加封为魏国公。杜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玄武门之变后,太宗就封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进蔡国公;只是因为杜因病早亡,官衔高就是这个了!)
【axxzhouaxxyyflongdd】五、房玄龄名言
1、为了试探房玄龄的真意,李世民可谓费尽心机,先是以“为国家做出过如此巨大的贡献,是应该享受一下人生乐趣的时候了”为由赠送给他几名绝色佳丽,但是房玄龄只是叩头如捣蒜,连呼万岁,谢主隆恩,却拒不领赏,于是唐太宗的计谋宣告失败。随后,唐太宗又以各种名义想赠送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可每次都被房玄龄婉言谢绝,这令唐太宗很恼火。经过一番调查,唐太宗终于弄清了房玄龄之所以不愿意领受美女的真正原因:怕老婆。此刻,李世民笑了起来,于是他想说服房玄龄的妻子,然后再赠送他几名美女。
2、而现在的祖国建设也少不了这样的人才,盼当代青年积极而正确地看待世界,实干兴邦,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太宗对卢夫人道,我不欲追责你抗旨之罪,然而要活就不能嫉妒,否则就得以妒妇之名而死。
4、李世民立即认识到自己说错了,连忙向房玄龄道歉!房玄龄布满皱纹的脸顿时嫣然一笑,露出稍有的羞涩。
5、初建成便有二十四位初唐时功勋显著的名臣名将得以进入凌烟阁。
6、这办法可不是李世民一个人想出来的,还有一大批臣子的功劳,他们都在大殿上,憋着笑,后来变成了哄堂大笑。房玄龄回过味来,见卢氏的表情也有些奇怪,只听得李世民说到:“房夫人,不要怨朕逼你,你的妒心也太重了!念在你临死也不放弃丈夫的份上,就饶你这回,两个美女也收回,你们好好过日子吧!”房玄龄破涕为笑,立刻磕头谢恩,带着卢氏回了家。
7、后一条应该对少年房玄龄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父亲身边有这么一群“知名雅澹”之士,所谓“冠盖成列”、“门无杂宾”,少年房玄龄耳闻目染,影响深远。这些人“体姿文雅”、“深达政务”,虽然人在乡间,但天下大事尽在眼前。所谓体姿文雅对一个少年风姿的养成影响巨大。
8、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9、而房玄龄在其帐下运筹帷幄十数年,期间不断笼络人才,替李世民积攒了不少有生力量。
10、贞观元年,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11、“颜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亹(wei 形容勤勉不倦)不倦。”就是说房颜谦经常告诫子侄为学、做事要勤勉不倦。
12、房玄龄作为贞观朝的第一功臣,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作为唐太宗长期的首席秘书,可以说人生得意。但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一贯严于律己、低调为人,从而得到了唐太宗的无比信任和君臣之间的默契。而这种信任和默契,正是“贞观之治”局面得以形成并维持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
13、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14、一日,唐太宗趁着去房玄龄的住处视察的机会,想趁机说服房玄龄的妻子卢氏。可当他以开玩笑的口气与卢氏提到房玄龄娶妾之时,卢氏竟然当场翻脸,不给李世民任何脸面。身为执掌天下苍生生杀大权的皇帝,却被一个妇人当场拒绝自己的命令,这给李世民若带来的尴尬由此可想而知。
15、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监国,房玄龄在长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须奏请。有人前往留守办公室,声称要告密。房玄龄问你要告谁?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龄马上把此人送到前线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听到报告说有留台送来告发有人谋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队,押上告密人,问他要告谁,回答:“房玄龄。”李世民早已料到这是怎么回事,立即大喊一声令将此人腰斩,然后下玺书批评房玄龄不能当机立断。
16、这一次,太宗确实不愿再忍,当即就招两人前来。
17、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对跟随自己的人论功行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名列第都得到应得的封赏。房玄龄一个文官能受到太宗李世民如此重赏,那么武将们不干了,就那几个文弱的书生,就动动嘴、耍耍笔杆子能起什么作用,怎么能得到如此重赏。李世民不愧为一代明君,他很是了解他手下的这帮武将,知道这些人肯定不服,于是李世民在庆功会上对众臣说:你们是有功劳,但房玄龄相当于是个决策者,把握全局,制定战略和计策,你们只是负责具体执行就够了,所以,总的来说他的功劳大,当然应该排在第一了"!
18、栏目主播:司晓红|AlexRen
19、意思是说,房玄龄怕老婆,他的夫人卢氏生性强悍,而且善妒,不让房玄龄纳妾,李世民心疼房玄,几次送美女到房玄龄府上,都被卢氏退了回来。李世民大怒,以长孙皇后的名义召卢氏入宫,问他是要“不妒而生”,还是要“宁妒而死”?卢氏斩钉截铁地告诉李世民:“妾宁妒而死!”
20、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