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卞之琳的诗
1、喜欢新诗的人,都会读过卞之琳的这一名篇,可以说卞之琳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是跟这首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作者送我一本《十年诗草》的时候,曾把这首诗指给我看,生怕我不懂后一行破折号后面的“这一拍”,他说“这一拍”的地位是所差的右脚已经到了,诗的韵律虽差一拍,而人到了。
4、轮船向东方直航了一夜,大摇大摆的拖着一条尾巴,骄傲的请旅客对一对表——“时间落后了,差一刻。”说话的茶房大约是好胜的,他也许还记得童心的失望——从前院到后院和月亮赛跑。这时候睡眼朦胧的多思者想起在家乡认一夜的长途于窗槛上一段蜗牛的银迹——“可是这一夜却有二百浬?”
5、绿衣人熟稔的按门铃就按在住户的心上:是游过黄海来的鱼?是飞过西伯利亚来的雁?“翻开地图看,”远人说。他指示我他所在的地方是哪条虚线旁的那个小黑点。如果那是金黄的一点,如果我的座椅是泰山顶,在月夜,我要你猜你那儿准是一个孤独的火车站。然而我正对一本历史书。西望夕阳里的咸阳古道,我等到了一匹快马的蹄声。
6、提起卞之琳,你一定会想到他的传世之作《断章》。
7、这首作于1937年的《无题》之五(据张曼仪《卞之琳年表简编》,卞“(1937年)3月到5月间作《无题》诗5首”)从散步起笔,又收于散步(款步),兴之所至,随意点染,极其自然而然:散步的途中随手于路边采了一朵小花,插在了(某人)衣襟的扣眼里(所谓“襟眼”),于是悟到:惟因襟眼是空的,才能用来插花遣兴;惟因世界是空的,才可供人款步来去。
8、拖着一大车夕阳的黄金,骡子摇摆着踉跄的脚步,穿过的疏落的荒林,无声的扬起一大阵黄土,叫坐在远处的闲人梦想古代传下来的神话里的英雄腾云驾雾去不可知的远方──古木间涌出了浩叹的长风!
9、我却像广告纸贴在车站旁。
10、首两句句子该是多好,也是平常可有的事情,我在这里,这里不下雨,我走了天天下雨;我没有来,那里不下雨,我来了天天下雨。对于两地友人我很抱歉。其实两地友人未必怎样介意这件事情,诗人自己多情罢了,或者自己心里烦,不喜欢雨,于是雨真是美丽了,因为写了这一首绝妙好诗。
11、卞之琳的《无题》之佳,应是无以复加,不知子都之美者,无目者也。我本来想选四首,现在只选两首。
12、虽然世界无时不在变动,但似乎一切动始于静,一切有始于无,一切满始于空;静即是动,无即是有,空即是满。正仿佛诗人卞之琳眼里的“白螺壳”,“空灵”得以至于“孔眼里不留纤尘”,可“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千种感情”(卞之琳《白螺壳》)。
13、赞美吧,芸芸的醉仙,光明下得了梦死地。
14、我在散步中感谢襟眼是有用的,因为是空的,因为可以簪一朵水花。我在簪花中恍然世界是空的,因为是有用的,因为它容了你的款步。
15、卞之琳来到北京读大学、做老师后,就与北京这座古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尽管也曾旅居延安、旅居昆明,但终究成了上世纪30年代“北平作家”,很少回到小桥流水的故里,再看一眼一天两次的潮水落涨。
16、我何尝愿意做梦的车站!
17、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18、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矜持”的,反射到诗里便是“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但果真不愿意讲吗?不愿意讲什么呢?诗人马上接下去说“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是啊,水的自愁自哀自愿,对方可曾了解?我们不知道女主人公是否了解,但我们很清楚诗人是自知的。卞之琳的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很常见的,又往往写得艰深晦涩,并非一下子可以读懂,而诗人在这里用这样浅白近乎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其情感,是很难得的。这都缘于诗人对自身爱情的预见性和自知性。
19、可以说,“生生之谓易”变化观里的“相对论”成了结连卞之琳诗作的一条中心纽带,堪称其诗心所在。
20、初恋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既希望璀璨绽放,也担心遭遇冰雪寒霜。而渴望爱情的青年男女却喜欢矜持,明知彼此两心相许,却不停试探,又不断地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对方。于是本来应该美好甜蜜的爱情,却变得如此痛彻心扉。难怪李白感慨,“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下面分享卞之琳经典的一首无题诗,柔情似水,后11字令人心醉。
1、珍珠——宝石?——星?
2、为什么鞭那个妓女?你自己敞开背!
3、像一个天文家离开了望远镜,从热闹中出来闻自己的足音。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
4、《断章》一诗写于1935年10月,收入同年出版的《鱼目集》(第1辑第5首,第12页),不仅是诗人卞之琳广为人知的一首诗,也堪称百年中国新诗史上为知名的诗章之一。据称,该诗原是作者一首不甚满意的长诗的中间四行,后来被诗人截取出来单独成诗,故名。这与徐志摩的短诗《沙扬娜拉》的情形很像。
5、世界丰富了我的妆台,宛然水果店用水果包围我,纵不废气力而俯拾即是,可奈我睡起的胃口太弱?游丝该系上左边的担角。柳絮别掉下我的盆水。镜子,镜子,你真是可憎,让我先给你描两笔秀眉。可是从每一片鸳瓦的欢喜我了解了屋顶,我也明了一张张绿叶一大棵碧梧——看枝头一只弄喙的小鸟!给那件新袍子一个风姿吧。“装饰的意义在失却自己,”谁写给我的话呢?别想了——讨厌!“我完成我以完成你。”
6、如果你有自己写作的诗歌,希望被点评,
7、第52期:诗人阿吾对儿子说,《我们一家都生在河边》
8、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9、总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把诗人推进到多维宇宙与多层次现实中。哲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使得诗人对实体与表象、存在与意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感受,新的认识。我认为,卞之琳写《距离的组织》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因科学、哲学、人文科学的发展而改变了的诗人的思维与感受来结构一首诗的意境。
10、古人在江边叹潮来潮去;
11、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
12、实际上,卞之琳继承了“新月派”的主张,也同时受到法国象征派T.S.艾略特、瓦雷里、奥登等人的影响,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被评论家认为是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
13、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
14、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15、清早下楼看见外面许多杏花,这是现实。其余的都是痴情罢了。
16、《断章》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17、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
18、”什么!疯了吗?一个人没有了眼睛就看的见这个世界的面目。用耳朵看吧:看哪个法官怎样痛骂那个微贱的小偷。听,侧过耳朵来:换一换位置,现在猜猜看,哪一个是法官,哪一个是小偷?你看见过一户农家的狗咬一个叫花子吗?……还看见过那个家伙逃避那条狗吗?从哪里你可以看到威权的伟大形象——狗当了道,人也就得听话。
19、卞之琳在他的《〈雕虫纪历〉自序》中,对此“单恋”,其实有所述及:
20、往下两行便很神秘了,你说你愿意载我,你的船呢?你的船呢?因为载我我非坐船不可。女人真是咄咄逼人,不管人家的哀愁。这是可以讲的。
1、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2、凭你们穿洞开窗的褴褛,
3、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
4、卡之琳的《寂寞》写出了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人生状态。诗的后两句:“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不曾休止”,用夜明表滴答的声响与死生命终结的比对,强化了读者对于诗文寂寞的感受。
5、此刻在这里做了店小二。
6、可怜以浮华为食品,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7、好呀,出名的一首《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8、曾经叫我梦到过小地震,
9、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10、《断章》这首诗,几乎人人都会背。然而,你知道作者是谁吗?诗中的“你”又是谁?这唯美的诗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11、赋一支镜花,收一轮水月,我为你记下流水帐。
12、八十年代中期的卞之琳李辉摄
13、衣的绉(皱)纹应该如水的绉纹才对,所谓吹绉一塘春水,那么这个衣襟仍是来人的衣襟,即女儿走路衣服走得动了,即是望见人来了。那么这个衣襟并没有半条绉纹,应该是电烫得平平的,何以说绉纹呢?所以这个句子里面的“绉纹”二字用得很有问题。
14、《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5、作者曾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可见诗人主要希望表现一种相对关系,因而创作了此诗。
16、对卞之琳其人其诗的感受
17、诗人心中窃喜,也紧张,他担心再次与她擦肩而过,也害怕一步走错,将懊悔终生。于是他试探性开始进攻,他在诗中这样写道,“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这里“三日”指三年前的初见,而“小水”暗指一点柔情。诗人丝毫不敢造次,慢慢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轻松的气氛。
18、将怎样抵抗这样的天气啊?
19、门上一声响,你来得正对!
20、底下写诗人的心跳都跳得令我们之能了解,但一点也不同情他,因为有这一首好诗。
【axxzhouaxxyyflongdd】四、卞之琳的诗三秋草原文
1、卞之琳《鱼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
2、断章反应了:世界事物的相对性.别人是你的风景,你又是别人的风景.事物的相互依存性.明月的意境依赖于你守望的窗,某人的梦因缘于你.自我中心的谬误性.我们都在复杂关系网络中.
3、倚着西山的夕阳,和呆立着的庙墙对望着:想要说什么呢?怎又不说呢?驮着老汉的瘦驴匆忙的赶回家去,忒忒的,足蹄敲道道儿──枯涩的调儿!半空里哇的一声一只乌鸦从树顶飞起来,可是没有话了,依旧息下了。
4、我觉得是徐志摩的版本,从辞藻韵律而言更接近原文。其实布莱克虽然文笔恣肆,但语言还是很流畅的,徐志摩较好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好的翻译是郭力特的版本,可以找来看看,更有原文霸气的感觉......
5、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待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意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6、《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这首富有哲理的递进诗句,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
7、卞之琳具知性的一首诗就是她的《断章》。《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起先只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广、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诗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精简的四句话,描写了四个镜头,不同的意境,不同的心绪,带给读者不同的心境,所以不同的人读《断章》,品读出不同的韵味,有着不同的感受。
8、如果我们把“你”当作诗人自己,还有另外的一种解读,这句话是对方的发问:你不是说你愿意载我吗?那你的船呢?载我非要有船不可的呀。女人真是咄咄逼人。诗人回答不上来了,只好请对方下楼去看看那些美丽的杏花了。当然,“你”还有第三种解读,就是指的女主人公,诗人想载她,却一直找不到对方的船,就是说他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对方知道,尽管如此,他仍希望对方能下楼来,看看这满满的杏花,那可能寄托着诗人欲言又止的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希望对方能懂得。
9、是啊,船呢?没有船又如何载得了她?于是诗人马上笔锋一转:“下楼去!”或者那里就有船了吧,可是诗人又不写有船没船,只是说“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从表面上看,结果似乎是未知未定的,因并没交代“船”到底有没有,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诗人找不到船,而杏花倒是现实的,诗人极度苦闷,所以下楼去看杏花不过是他转移话题的一个幌子罢了。
10、他是个诗人,笔风轻逸,敏感、痴情。
11、“诗间寄情山水,歌中浸染柔情”,本期与慈江老师一起,共赏卞之琳及其诗《断章》《无题》。
12、他自己后来写书时回忆说,“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诗人年轻时不懂爱情,更不会珍惜那纯真而又美好的感觉。可是三年后,他们偶然重逢,忽然发现曾经共同培育的种子居然含苞欲放。
1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4、将有机会参与我们定期举办的线下见面会~
15、这真是美丽新鲜而且具体的诗,除了卞之琳任何人不能写。
16、《断章》一诗的首段(前两行诗)和尾段(后两行诗)一是日景,一是夜景:白天的风景(小桥流水、草树舟船)悦了“你”的目,“你”作为风景里的一点,也悦了更高更远处(楼上)别的观景者的目;夜晚的明月陪伴了“你”的窗户,“你”温抚了别的人的梦。
17、于是有第二章,你知道水是百转千回走去的么?水不跟你讲,却是很寂寞,很有哀伤,他愿意载你哩!
18、卞之琳于古稀之年写就的这段话迂曲深婉、百转千折,把自己和梦中情人之间从1933年北京初识,到1936年苏州再见期间发生的情感的涟漪与一波三折、辗转反侧写得纤毫毕现、细腻之至!尤其是,其分寸拿捏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既弥足含蓄,又让一众知情人心领神会,堪称描摹和体味单相思味道极浓的恋情的经典文字。
19、卞之琳在《第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的《前言》中说:“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把它归入什么类。”现在看来,把这本书视作中篇报告文学是比较妥当的。在书中,卞之琳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视角,引人入胜地记述了七七二团抗战初期与日本侵略军浴血苦战的历程。他不仅叙写了长生口、七亘村、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经过,更着重把笔触放在写“人”上,从指挥员———旅长陈赓、团长叶成焕到普通战士,他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他们栩栩如生地站立在昨日和今日的读者面前。
20、我要有你的怀抱的形状,我往往溶于水的线条。你真象镜子一样的爱我呢,你我都远了乃有了鱼化石。
【axxzhouaxxyyflongdd】五、卞之琳的诗《断章》出处
1、这耐思耐品的一“看”,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
2、第53期:女诗人兰明的《诗人——记海子》及其他
3、这首诗出自徐志摩的高徒卞之琳之手,许多人知道卞之琳,但未必知道作者是江苏海门人氏。这首现代诗作,通过桥上、楼上,风景、明月,窗子、梦,人与看、装饰等意像抒发此情此景。简洁、隽永,意境错合,内敛、持重,欲大放而即止。
4、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5、卞之琳和夫人青林杨绛摄
6、其实诗情是无我,是美丽,我一点也不替他着急了。那么你就是钉一只蝴蝶在墙上,虽然无聊,虽然着急,还是美丽的,即是诗情美丽,可以与庄周梦蝴蝶比美也。现代诗人的梦真应该在火车站上!所以有卞之琳的诗也。
7、这里就差你右脚——这一拍!
8、卞之琳还是莎士比亚研究专家。192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便译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时年十九岁。其代表译著《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更成为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高成就,他的研究著作《莎士比亚悲剧论痕》是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中的里程碑。
9、我想当时,卞之琳是用心良苦的。我也想,作为“世纪名媛”的张充和是诚恳的,也必定是真实的,卞之琳先生尽管诗写得好,也勇敢,在延安还见过他,但他生性内敛、持重,擅长的是书面表达。可能以为自己已用他的“实际行动”早作了“我爱你”的表明,但作为大家闺秀、又在家中排行老幺,生性开朗、随性的充和,愣是“装作”没看见,抑或也没放到心里去,一切以“言语”为准嘛。一对几近十年的“玩伴”终于心隔两处,未能谈到一起、走到一起。
10、有意思的是,关于卞之琳艺术成就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不是出自中国,而是来自荷兰莱登大学的汉乐逸;关于卞之琳诗艺剖析早的书,也不是出自大陆,而是香港中文大学张曼仪教授的《卞之琳著译研究》。
11、作为诗人,他曾师从于“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与“雨巷诗人”戴望舒并称“南戴北卞”,与何其芳、李广田合称“汉园三诗人”;
12、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主知”派的代表,其诗作蕴涵丰富,具有冷峻的特色。诗人的笔触伸向宇宙、人生、历史、自我、社会,在冷峻客观中隐藏着哲学思索,其诗作与生命永远闪烁着智慧、艺术与真情的光芒,而且深受徐志摩诗风的影响,注重自我感情的宣泄。他还善于借鉴法国象征派与英美现代派诗艺,并汲取了中国古诗的营养,创造了新的诗歌境界,形成卞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13、诗大约总是在车站上等车等得着急写的。
14、自从我来了,天天下雨。
15、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言不与人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许多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而诗人正是在这短短的两行诗中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写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16、(1901—1967),原名冯文炳,现代诗人、作家、批评家。在诗歌、小说、散文创作上均有较高造诣。著有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桥》等。有《废名集》行世。
17、这种情形是从前的诗里所少有的。但是,重要的,是诗人用这种新的感觉成功地表现了一种心情或者说情绪。时空相对的字宙意识,与关切祖国存亡的社会意识互相交错,使得诗人的感觉更加复杂了。远人寄来的风景片,其作为表象与实体的区别,在诗人的感觉里消失了;灯下验土而辨别方位的土科技,使诗人加倍地感到在灰色世界里的失落感;《聊斋》的离奇故事也因了微观宏观的关系,而成为诗人表达对国人(包括自己)昏沉如梦的危机感的极适当的幻象。对于这样一个闭门沉思,以至陷入梦境的敏感诗人,外面实在的天气变化以至当前的时间观念,都消失了。所以,“雪意”和“五点钟”都是由友人带来,并至此才从白日梦中醒来。
18、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19、请在后台回复你的想法、建议、期望,
20、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