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全文翻译
1、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2、(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5、(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6、(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7、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8、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七则见于《雍也》篇,第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有价值的部分。
9、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11、(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2、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译文: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14、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5、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6、(译文)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17、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8、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
19、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20、(注释)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1、 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
2、(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5、(译文)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6、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
7、(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8、(译文)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9、(译文)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10、(译文)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11、(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2、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13、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14、(译文)孔子说:“郑国发表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由子产作后修改润色。”
15、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6、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7、曾子介绍: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20、(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1、自从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政策,这便是中国社会历五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其所依据的理论,正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倡导的这种孝道。在这里,儒家是按照为人孝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思路推演的。
2、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
7、(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8、(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9、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10、(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11、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12、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13、(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1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5、(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16、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
17、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9、(译文)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2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axxzhouaxxyyflongdd】四、论语全文翻译完整版txt下载
1、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2、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4、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5、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6、(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后凋零的。”
9、(译文)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10、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
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3、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4、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
15、关于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类社会的延续,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历史上许多彪炳史册的辉煌文明、威名赫赫的大帝国终走向灭亡,起因多半是社会秩序的崩坏。现代世界,各国依然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实践证明,儒家这种立足于家庭和睦,进而促使社会稳定的思路是积极而有效的。
1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7、(译文)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18、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
19、翻译:到了一年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20、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axxzhouaxxyyflongdd】五、论语全文翻译赏析古典文学网
1、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翻译: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5、(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6、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7、高考,绝不简简单单是一个人的传奇
8、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9、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 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10、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1、(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3、(译文)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14、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6、(译文)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17、(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怎么能实行礼呢?”
18、(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1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0、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