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崔颢简介
1、韵部相同,都是平水韵十一尤;
2、(唐诗三百首34)孟浩然《留别王维》
3、名篇名诵|方明诵咏李商隐《雨夜寄北》
4、其次,崔颢有先手优势。崔颢写黄鹤楼在前,而且是之作。李白超越确实很难。我和你进行射击比赛,一次定输赢。假设你一上来就是是5环。我要赢你的话,必须命中5环以上,谈何容易。
5、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诗人。
6、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7、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8、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9、出身唐代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10、湖南碳谷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锋
11、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崔颢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12、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13、(唐诗三百首31)王湾《次北固山下》
14、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5、(唐诗三百首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6、已在这首诗里就是早已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时间和空间感,强化传说中的仙人早已经乘黄鹤飞去的意思。
17、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18、名篇名诵|吕中咏诵柳永《雨霖铃》
19、他的字不详,号也不详.崔颢(704~754),字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的边塞诗篇,诗风亦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
20、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1、(唐诗三百首2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2、(唐诗三百首7)宋之问《渡汉江》
3、诗仙盛赞,甚至搁笔摹学,说诗者众口交誉,让崔颢的《黄鹤楼》名声大噪。南宋大文学评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倍受推崇的《唐诗三百首》,也把崔颢的《黄鹤楼》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黄鹤楼》的成功与成就于此可见一斑。
4、崔颢,卒于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中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终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5、更多雷声音频节目,请点击雷声在喜马拉雅开设的个人电台网址:
6、这首诗使黄鹤楼这座普通的楼阁从此扬名千古。作者登楼而咏,他既看到了空间上的遥远的家乡,也看到了时间上的历史的深处。
7、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8、全诗一气贯穿,前三句复用三个“黄鹤”,却各有其用,不可替代,不嫌重复。诗歌尤其是格律诗是忌讳用词重复和用意重复的,但“黄鹤”一词虽然重复,其在句中的用意却又泾渭分明,故此反而因重复而产生反复咏叹如民歌般的特殊美感。相比之下,“空余黄鹤楼”、“空悠悠”的两个“空”字,却属可以避免的重复,此一重复,比“黄鹤”之重复真不可道里计。细观其诗,高明处不在文辞,而在气势,诗因气行则高,因文行则低,后世诗往往堕于雕镂、斧凿的小道,唯盛唐诗真能因气运行,气贯全篇,所以盛唐才是古代诗歌的真正顶峰。
9、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柳永《望海潮》
10、本期内容由湖南华瑞建设有限公司冠名刊登
11、名篇名诵|孙道临咏诵白居易《琵琶行》
12、关于历史与现实的情与景就这样自然地结合了起来。登楼而有怀古之意、见景而生情,这些在登楼诗中也并不少见,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如何就成为千古名篇了呢?
13、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题潼关楼》
14、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袆,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一一介绍如下:
15、名篇名诵|徐涛诵咏高适《别董大》
16、(唐诗三百首47)崔颢《长干行》
17、萋萋:草盛貌。《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8、(唐诗三百首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名篇名诵|鲍国安咏诵苏轼《前赤壁赋》
20、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1、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2、依《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指出黄鹤楼命名的由来,是因为曾有一位名子安的仙人,乘黄鹤经过此地,所以命名为黄鹤楼。以为是仙人费袆:
3、(唐诗三百首13)张九龄《感遇其二》
4、“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5、(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6、以为是仙人黄子安:
7、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8、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9、邯郸陌上三月春,暮行逢见一妇人。——《邯郸宫人怨》
10、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冠名刊登企业家张华强先生简介
12、(唐诗三百首2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崔颢(704—754年)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即能做诗,但内容轻佻。从军边塞后,诗风发生变化。他的边塞诗描写边地风光,表现了戍边者报国赴难的昂扬情感。他的七律《黄鹤楼》为后人称道。现有《崔颢诗集》1卷,共存诗40多首。
14、名篇名诵|鲍国安咏诵苏轼词《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15、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大族,源自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逐渐发展壮大,因安平县后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来)。
16、崔颢是边塞诗派代表人之一。
17、(唐诗三百首9)张旭《桃花溪》
18、(唐诗三百首4)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9、名篇名诵|陈道明咏诵苏轼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axxzhouaxxyyflongdd】四、崔颢简介视频
1、试看数据,它有三个单项第一:一是古代选本选录次数第二是历代评点次数第三是现当代文学史录入次数第一。入选该诗的古代选本共计17种,其中唐五代4种、宋金元5种、明代2种、清代6种;在现当代选本中,入选率也相当可观。选本的权重占50%,评点的权重占30%,能在这两项取得如此之高的成绩,此诗的综合得分自然居高不下。
2、彭进苗,野草诗社副理事长,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兼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湖南儒商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湖南岳麓诗社副社长,碧湖诗社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书画协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湖南电视台。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国画,数十年寒暑勤耕不辍,诗联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一个人的唐风宋韵——彭进苗诗词精选》。
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4、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5、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崔颢登黄鹤楼写道家情怀,李白登凤凰台浇儒家块垒,而鹤与凤凰这两种神鸟正好可以象征道家和儒家。在人们的心目中,鹤是一种崇高的鸟类,是圣洁,优雅、闲适的象征,天生带有一种仙气,常称为仙鹤。成语闲云野鹤、鹤鸣九皋就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遁世的“处世”思想。凤凰是一种雍容华贵的神鸟,凤有百鸟来朝的之气,蕴含强烈的儒家“入世”情怀。登黄鹤楼写道家情怀,登凤凰台展儒家胸襟,假设要是相反《黄鹤楼》写儒家,《登金陵凤凰台》写道家,那一定是令人别扭的错配。
6、李、崔“斗诗”,崔颢赢了,也不意味着李白就一定输了。《登金陵凤凰台》是高水平作品,但不是李白的高水平作品。我们知道,李白不喜欢写也不擅长写七言律诗,他的七律竟然只有区区六首。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却能与被严羽誉为“唐诗七律第一”的崔颢《黄鹤楼》功力匹敌,再次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创作实力。尤其让人敬佩的是他既不服输、又宁缺毋滥的严谨创作精神,值得学习,展现了李白的另一面。
7、名篇名诵|濮存昕咏诵李白《将进酒》
8、(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9、《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10、这三则神话,除了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
11、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
12、那么历代选家和评点家为什么如此青睐这首诗?是谁推升了它的人气?是诗仙李太白!传说李白过黄鹤楼,想赋诗一首,及见崔颢此诗,大为惊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了一较胜负,李白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从句法到用韵,都是模仿崔颢此诗。在唐代诗人诗作中,唯有崔颢此诗得到过李太白如此叹服的殊荣。试想,连诗仙李白都佩服首肯的诗作,普通读者还能不认同?有了李白的赞誉,后来的历代选家想不入选都有些困难!
13、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14、《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名篇名诵|濮存昕肖雄咏诵周敦颐《爱莲说》
16、(唐诗三百首41)李颀《古意》
17、颔联写“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颈联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18、四“黄鹤”“凤凰”之外还有“鹦鹉”和“龙”
19、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20、(唐诗三百首29)孟浩然《春晓》
【axxzhouaxxyyflongdd】五、崔颢简介
1、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2、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
3、(唐诗三百首2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颢
5、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6、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7、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8、名篇名诵|孙道临诵咏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名篇名诵|肖雄咏诵刘禹锡《陋室铭》
10、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
11、名篇名诵|乔榛咏诵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13、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仿崔诗格调的痕迹。
14、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辽西作(一作关西行)》
15、名篇名诵|乔榛丁建华咏诵白居易《长恨歌》
1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17、(唐诗三百首39)李颀《送陈章甫》
18、昔人:指传说中乘黄鹤的仙人。
19、《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20、名篇名诵|姚锡娟咏诵李清照《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