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示儿
1、《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后的抗战号召。
2、用你自己的话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3、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4、陆游告诉儿子什么?请你再读古诗,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5、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6、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7、相同点都是七言绝句。都是表达了对故国的留恋,想收复失地的忧国忧民之情。不同点:创作背景不同《示儿》:《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后的抗战号召。《题临安邸》: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表达的内容不同《示儿》:表达了作者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题临安邸》:表达了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命运的担忧。
8、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古诗。
9、此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10、出示学习要求,自主探究。
11、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板书诗题,齐读。
12、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13、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14、1949年10月就义前夜
15、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之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诗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6、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17、引导:你是从哪里读出的?读一读整行诗(整句诗)。
18、《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下的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之情。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土收复的强烈愿望。这首诗使我们懂得了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理。
19、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20、“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
1、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2、利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继续阅读《病起书怀》和《秋波媚》。
3、回顾总结学习《示儿》的方法:读古诗——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4、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5、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6、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
7、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元知万事空”它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
8、合——拓展升华收获丰
9、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0、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1、()陆游写这首诗给谁?
12、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13、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4、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
1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16、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17、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18、陆游在临死之前写的《示儿》感人肺腑:
19、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20、适时点拨:理解“元、但、祭、乃”的意思。相机学习生字“祭、乃”。
1、(12)无忘:不要忘记。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
4、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5、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6、告诫子女要戒骄戒躁,艰苦朴素。
7、⑵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8、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定战胜疫情,
9、(2)对查停顿,读出节奏。
10、诗中的“紫罗囊”指东晋谢玄少年时喜欢佩带紫罗囊,他的叔叔谢安看了,觉得是很不好的习气,就将紫罗囊烧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中写道:
11、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12、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13、(2)引读第一句诗:在陆游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如今,阖棺的时候真的到了,但是失地却未收复,还未统85岁的诗人陆游是何等悲痛啊!(齐读第一句)
14、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1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16、起——创设情境导新课
1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示儿》,并能背诵、默写。
1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0、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axxzhouaxxyyflongdd】四、示儿古诗原文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3、感悟第二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z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5、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6、《示儿》表达了陆游恢复中原、统一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是首写给儿子的临终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7、《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诗》虽已过去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
8、桂燎薰花果,兰汤洗玉肌。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11、指名分行读古诗,相机正音。
12、“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13、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14、这首诗,情绪是悲壮的,但字里行间又洋溢着坚信后能获得胜利的乐观精神,显示出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没有因其生命的结束而告,它永远有力地激励和感召着后人。明代民族英雄于谦贺长子于冕生日诗
15、(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6、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17、你知道诗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吗?(渗透学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8、他临死前写下的一诗《示儿》。顾名思义,其实它也是陆游临死前写给儿子们的遗嘱。因此《示儿》一诗,所传达的陆游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憾,要比其它诗词更为深厚、强烈而真挚。所以陆游这首诗读起来催人泪下,可谓感动世人近千年。
19、烈士不惜流血牺牲,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后来人把苦难的中国“变秋天为春天”,“耕种成美丽的园林”。这是任何拜金主义者所做不到的,是烈士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具体表现之一。
20、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诗人自己看不到了,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收复中原,不要忘记把大好的消息告诉自己。
【axxzhouaxxyyflongdd】五、示儿古诗
1、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
2、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5、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6、(A.儿子B.陆游C.陆游的父亲)。
7、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8、⑷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9、示儿,题临安邸和已亥杂诗表现的共同主题是爱国热情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11、《将相和》朗读+知识精讲
12、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13、家jiā祭jì无wú忘wànɡ告ɡào乃nǎi翁wēnɡ。
14、(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5、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16、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17、“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18、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19、示儿的字面意思是:写给儿子们看。
20、⑶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