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奋学习的成语
1、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2、(9)杨德发:活明白与明白地活
3、(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5、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早上要给地主干活。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6、古人关于勤奋的成语故事
7、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8、(2)杨德发:成功是成功之父
9、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顾欢的孩子,好学。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不能进乡中的学校学习。但他却不放松自己,整天跑到校舍后去听先生讲课,而且听到的知识从不遗忘。晚上则点亮松枝或燃着稻糠,用来取光学习,从不间断。经过多年勤奋自学,顾欢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对社会有用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记载,唐代李琪为母亲守墓期间,点燃稻糠或柴禾取光,在夜间苦读,竟读完了数千卷书。后人因以“燃糠自照”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10、(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焚膏继晷(féngāojìguǐ)(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11、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12、读音:yǐnzhuīcìgǔ
13、眼睛不看花园。形容专心致志。
14、出自: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15、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凿壁偷光、学而不厌、韦编三绝、囊萤映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闻鸡起舞、全神贯注
16、(解释)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志地学习古代曲籍。
17、出处:《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
18、释义: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19、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20、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1、(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ɡōu)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马鞍)乘牛,挂《汉书》一帙(zhì)角上,行且读。”
2、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和故事
3、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4、(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5、(勤能补拙)谓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理由《高山与平原》:“勤能补拙,熟能生巧。”
6、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7、孙康映雪:孙康家贫,冬天利用雪光读书。比喻读书刻苦。
8、学习方法指导丨志愿填报公益讲座丨考前解压
9、解释:形容刻苦学习。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0、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见《尚友录》卷四。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见《晋书·车胤传》。形容刻苦攻读。
11、(解释)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12、把与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读书十分刻苦的人。
13、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14、(拼音)(wénjīqǐwǔ)
15、虽然是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6、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7、摘要:勤奋是影响学习成绩的第一因素。勤学好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牛顿说:“天才就是勤奋,勤奋,再勤奋。”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diligence勤奋,勤勉,用功。intelligence聪颖;智力;情报。愿您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做一个终身勤奋的人。
18、韦编三绝(wéibiānsānjué)
19、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20、悬梁刺股拼音:(xuánliángcìgǔ)
1、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2、成语:废寝忘食分秒必争焚膏继晷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夙夜匪懈夙兴夜寐无冬无夏宵衣旰食学而不厌圆木警枕幼学壮行名言警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出于积累--华罗庚。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手不释卷(shǒubùshìjuàn)
4、读音:dǔzhìhàoxué
5、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6、铁杵磨成针 雪地夜读 冬练三九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分秒必争 争分夺秒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凿壁借光 鸡鸣而起 勤学苦练 学而不厌 幼学不厌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苦心孤诣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雪读书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水滴石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7、出处:《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8、(释义)虽然没有像疲惫的马匹一样在霜雪下睡觉的痛苦,也没有曾经用萤火虫的光亮照在雪上的劳累。
9、成语释义: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0、(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只有一个心眼,没有别的考虑。《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徒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11、释义: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12、读音:jùāndúshū
13、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4、释义: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15、读音:zhāojīngmùshǐ
16、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17、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 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18、(解释)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9、囊萤: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数用来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映雪:《孙氏世录》记载,晋代孙康,聪明而好学,家贫无油,冬天常映雪读书。
20、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axxzhouaxxyyflongdd】四、勤奋好学的故事成语
1、(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凿壁偷光(záobìtōu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4、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5、秦牧《秘诀》:“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6、圆木警枕(yuánmùjǐngzhěn)
7、解释: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8、(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人民日报》1959年9月3日“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9、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冬寒抱冰:冬天寒冷却要抱冰,夏天炎热却要握火。形容刻苦自勉。钝学累功: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刻苦钻研: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0、朝夕不倦: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11、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12、囊萤映雪(nángyíngyìngxuě)
13、成语释义: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14、●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被皇帝爷孙三代惦记的诗人
15、(示例):对自己,“~”,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16、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
17、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18、解释: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19、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又继续读书学习。
20、(示例):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axxzhouaxxyyflongdd】五、勤奋学习的名言
1、“(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2、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3、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4、(业精于勤)谓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xī(xī,游玩);行成于思,毁于随。”
5、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6、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7、牛角挂书(niújiǎoguàshū)
8、释义: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9、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0、凿壁偷光(záobìtōuguāng)
11、寝:睡觉;餐:吃饭。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12、(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13、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勤奋发愤忘食废寝忘食分秒必争焚膏继晷鸡鸣而起磨穿铁砚勤学苦练夙夜匪懈夙兴夜寐无冬无夏宵衣旰食学而不厌圆木警枕幼学壮行朝乾夕惕只争朝夕孜孜不倦坐以待旦争分夺秒手不释卷刻苦攻苦食淡苦心孤诣囊萤照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仰屋著书映月读书映雪读书勇猛精进引锥刺股凿壁偷光折节读书坐薪悬胆专心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一心一意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有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精卫填海始终如一始终不渝水滴石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死不瞑目其他不远千里不敢告劳兢兢业业默默无闻默默无言驽马十驾勤勤恳恳身体力行事必躬亲手足胼胝手足重茧朝乾夕惕
14、释义: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5、废寝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16、解释: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出处:唐·韩愈《昌黎集·一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7、释义: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18、(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尚书·大禹谟(mó)》:“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19、勤:勤奋;补:弥补;拙:愚笨,笨拙。只要勤奋就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20、因此,古人勤奋读书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许多更是成了一番佳话,它们变成了一篇篇励志的古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变成了一首首经典的诗歌,如《金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