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
1、6月7日下午,一年级各班班主任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从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到渔夫撒雄黄,抛饭团到今天的端午节,班主任的解说引发学生们专注地倾听。然后激烈的现场抢答赛开始了。通过“你能说出端午节的另外三个名称吗?”、“你知道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撒雄黄酒的作用是什么?”等一个个问题的抢答。勾起全体同学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无比兴奋,抢答获胜拿到手的粽子更是传递着浓浓的端午情。
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3、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4、这次决赛从学期初开始筹备,学校利用《中心小学诵读手册》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
5、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6、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7、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9、翻译: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10、国运争锋拼五G,铁血征袍弹洞臂。何时归晚舟,哮天特鲁多?
11、恭喜冠亚军获得者,你们是棒的!
12、诵读经典、走进端午
13、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15、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1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一一储光义《大脯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7、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一一权德舆《端午日》
20、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一一边贡《午日观竞渡》
1、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3、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4、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5、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7、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8、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0、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11、端午节的诗句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2、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南歌子·游赏苏轼〔宋代〕
14、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第三篇章是集体朗诵。由杜甫川“草堂”诗社的全体会员激情演绎。诗社的顾问苏世华会长和宋伟秘书长也饱蘸感情的朗诵了自己现场创作的诗。
16、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让我们中心小学的学子们有丰厚的古诗词底蕴,我校借端午节的契机,以“诵读的你美”为主题,举办“中心小学端午诗词争霸赛决赛”。
17、王维没有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他只有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8、碧艾香蒲处处忙。一一舒顿《小重山端午》
19、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20、竞渡歌(唐张建封)
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3、本次活动既使海娃们体验到诗词的独特韵味,感悟经典文化内涵,又是学校“读书月”成果的一次精彩展示,为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5、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6、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7、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8、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9、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一一殷尧藩《端午日》
10、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11、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12、6月22日早上,庄严的升旗仪式结束后,504班的陈铭娴同学作了题为《让端午节留住我们的爱国情怀》旗下讲话。陈同学与全校师生分享了端午节的特有习俗,及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从故事中,学生们体会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强、民族兴、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13、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菖蒲酒美清尊共。一一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
15、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6、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7、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19、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0、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axxzhouaxxyyflongdd】四、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1、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3、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4、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5、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6、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8、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9、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10、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11、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12、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13、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4、《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5、浣溪沙(宋苏轼)
16、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17、竞渡诗(唐卢肇)
1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19、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20、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axxzhouaxxyyflongdd】五、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小学一年级
1、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2、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3、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4、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5、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6、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一一赵蕃《端午三首》
8、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1、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1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5、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16、楚国的往事,随风铺展,那个壮志满怀,剑不离手的爱国诗人,吟一部《楚辞》感天动地,听三5班孩子们带来的朗诵《端午情思》。
17、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18、正是浴兰时节动。一一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9、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20、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魅力,深刻理解端午节文化内涵,了解端午节的民俗起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6月5日上午,朝阳小学各班级开展了以“话端午诵诗歌”为主题端午诗歌朗诵会。吟诵端午民俗诗歌,共享端午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