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
1、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200
(1)、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2)、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3)、2011年7月,父亲已经卧床不起。这时,南华大学组织的“两弹一星”红色夏令营到京,要访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父亲不顾病重,同意接受采访。极度虚弱的父亲已基本无法写字,但为了满足师生们的迫切愿望,还是拿起了笔。他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由我握住他的手,把笔尖移动到可以写字的位置上很艰难地完成的。这幅题字,也成了父亲留下的绝笔:“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勇挑民族复兴重担。”
(4)、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前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完全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为此,他两次自掏腰包,前往北京拜访育种学家鲍文奎。
(5)、近代力学奠基人——郭永怀,被钱学森邀请回国,导弹之父“冯卡门”的弟子。涉及领域颇多,原子弹、氢弹爆轰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都有卓越贡献。他几乎是一个全能专家。
(6)、父亲一生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但他从来没有过大段的说教,他的言行犹如润物细无声,默默地影响着我们。(作者:黄道群,系黄纬禄之女)
(7)、“两弹一星”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8)、经过十多年研究和实践,钮新强和技术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衬砌船闸”设计理念,并带领团队设计并完成了世界首座全衬砌船闸。与传统重力式船闸相比,这一新式船闸节省岩石开挖量840万立方米,节省混凝土量600万立方米,缩短建设工期9个月。
(9)、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0)、使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有了相对固定的阵地和代表人物,并终促使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这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等多篇论文。
(11)、绘画,这个爱好甚至还作为谋生手段为他解过燃眉之急。20多年前,南仁东去荷兰访问,坐火车横穿西伯利亚,经苏联、东欧等国家。没想到,路途遥远,旅途还未过半,钱就不够用了。
(12)、错误在于他用来引证的一项定理(来自导师莫宗坚教授)被证明是错误的,这让他的整个证明成了空中楼阁。
(13)、我国决定发动科学家为当地提供帮助,确立了研究防治疟疾新药的项目并正式定名为“523项目”。
(14)、邓稼先(1925—1929),汉族,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并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并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15)、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6)、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留下遗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说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岁。
(17)、后来屠呦呦回忆:“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
(18)、1971年中旬,在广州,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召开了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谈会。7月初,中医研究院成立疟疾防治研究小组,其中,药物筛选工作由4人组成,屠呦呦负责全面工作。
(19)、赵九章对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倡导和开拓中国地球科学数学物理化和新技术化的先驱。
(20)、这些天的热点新闻是什么?范冰冰李晨订婚,还是薛之谦复婚?网络上成千上万人的热议、追贴、甚至打嘴仗。
2、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100字左右
(1)、著名特稿记者王天挺在悼念南老的文章中写道:
(2)、南仁东在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工作10年后,因为喜欢仰望苍穹,就“率性”报考了中科院读研究生,从此在天文领域“一发不可收拾”。毕业后被派去荷兰做访问学者,之后又被日本国立天文台聘为客座教授,他在日期间创作的油画《富士山》,至今仍被悬挂在该校的大厅里。
(3)、侯德榜不喝酒、不抽烟、不用茶、不打牌、不看戏,只喜欢看书刊和思考问题。有一次,他因思考塔器计算参数,中午用膳时,竟拿着盛菜用的小碟去盛饭。当饭盛不下时,才发现自己拿错了餐具。这些都被同仁们传为佳话。
(4)、进展似乎一切顺利,“雅各比猜想”即将被证明的消息越传越广,所有人都对此充满期待。
(5)、袁隆平用无数次严谨的实验、数据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为国家乃至世界带来了福音,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6)、新疆罗布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沉寂了1600多年的荒漠上成功爆炸。
(7)、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8)、也就是说,这口藏在深山里的“大锅”,就像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看到1351光年外的渺渺星光、听到137亿光年外的星辰之音。
(9)、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10)、绘画达到专业水准的他,用后剩的一点钱到当地商店买了纸、笔,在路边摆摊给路人画素描人像,居然挣了一笔盘缠,顺利到达荷兰。
(11)、1955年,屠呦呦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12)、氢弹之父——于敏,本土培育的两弹元勋,他是半路出家,由理论物理转为氢弹研究。解决了热核物理一系统关键性问题,使氢弹原理取得突破,使我国仅用2年零8个月完成了原子弹到氢弹。他提出于敏构造,要优于美国的T-U构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持有氢弹的国家,他被誉为“氢弹之父”。他在邓稼先的基础上,使我国的氢弹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13)、钱学森,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在钱学森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对系统科学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14)、正当他憧憬着立志做詹天佑式的工程师时,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上海驻军突袭上海中国守军,史称“二八事变”。日军动用空军狂轰滥炸,由于中国守军没有战场制空权,所以遭受了巨大伤亡。钱学森愤愤地对同学说,现在学铁道机械工程对国家用处不大了,你把铁路刚刚修好,日本飞机一炸就不能用了。为此,钱学森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选择:改学航空工程,当一名航空工程师。
(15)、“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姜鹏说。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个人,这个庞杂巨大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就像是为他而生。
(16)、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7)、历经12年,2006年,射电望远镜立项建议书终于提交了。在后的国际评审环节,南仁东用英文发言,担心出错,提前把整篇稿子背下来了。
(18)、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19)、李林塔尔的主要贡献还是成功的滑行飞行。1891年,他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滑翔机,成功地进行了滑翔飞行,从而肯定了曲面翼的合理性。在1893到1896年的三年内,李林塔尔进行了两千次以上的滑翔飞行试验,三次改进总体布局,滑翔中又拍了许多照片,积累了大量数据,并以此编制了《空气压力数据表》,给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科技三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们正阔步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科技工作者作为时代中坚、社会之光,要自觉践行总书记“知识分子当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的殷殷嘱托,不畏任重,不惧时艰,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洞察变革于端倪,补短板、增长板,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3、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50字
(1)、 华罗庚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2)、“他是一位始终将所有心血和精力奉献给‘母亲河’——长江的水利人,38载如一日,奋斗不息、创新不止,参与主持设计完成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3)、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
(4)、科学家有他的祖国 巴斯德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8月,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一代宗师”柯俊逝世,也是如此,网络热度几近为零。
(6)、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成了年少气盛时一个并不美好的错误,当然也就无从发表,既没有导师的推荐信也没有代表作,这样的数学博士在美国寸步难行。
(7)、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8)、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9千米、2千米和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的科学依据。
(9)、瞬间电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使空气发生电离,产生巨大的电磁场,电压为几百千伏。瞬间电磁波可破坏各种武器装备的电子设备,杀伤人员。
(10)、汤腾汉,药物化学家。毕生致力于化学和药学的教学事业与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几代药学专门人才,1951年后,他献身于军事医学领域、药物化学的研究工作,是中国军用毒剂化学检验研究的先驱者。
(11)、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他在激光技术,遥感技术,雷射技术,卫星、导弹跟踪系统都有突出贡献。为导弹的精确制导,卫星的精准定位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2)、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我国的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3)、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有“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内河通航奇观。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规模大、水头高、技术复杂的大型船闸。
(14)、当毛主席问钱学森,为什么执意要回国时,他回答:“苟利国家,不求富贵。”钱学森引用了《礼记》中的短短的八个字,就是这简短的八个字浓缩了一位爱国人士的情怀,也让毛主席感动得热泪盈眶。
(15)、粒子物理学家——周光召,在原子弹,氢弹,量子立场等理论领域重大突破。他被公认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
(16)、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自西学东渐以来,有识之士为科学救国而奔走呼号,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只有在中国共产d的领导下,科技工作者才真正实现了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的人生抱负,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7)、外人送他的天才“帽子”,南仁东敬谢不敏。他说:“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
(18)、但是李林塔尔过于重视升力,而忽视了对飞机的操纵。他认为改变身体重心的位置是保持飞机稳定的办法,这一失误对他来说是致命的。1896年,李林塔尔在飞行中突然遇到迎面突风,在他还未来得及将重心前移以使滑翔机低头之前,便和飞机一同坠落到了地面。
(19)、他的代表作是《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和《地质力学概论》。
(20)、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4、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概括
(1)、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2)、李四光(1826—19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蒙古族,出生于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李四光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
(3)、航天材料学专家——姚桐斌,特殊材料和火箭焊接工艺专家,材料技术是我国目前的短板,这与姚桐斌过早去世不无关系。
(4)、终,这一发现缓解了数亿人的痛苦、拯救了数百万人生命、挽救了上百个国家。
(5)、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和奠基人之一。
(6)、在一次偶然的核事故之后,邓稼先回到北京住进医院,检查结果表明,他的尿液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几乎所有的化验指标都不正常,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这一天,是 1985年7月31日。
(7)、他患病后依然带病坚持工作,70多岁的老人,在挺过手术、化疗的巨大痛苦后,努力站起来,不顾医生劝阻,硬是坚持从北京飞到贵州参加“天眼”竣工仪式。
(8)、他选择了坚持,长久地泡在图书馆中,研读空间天文领域的重要论文,并在1997年迎来了一生的机遇:他发现美国的ATIC气球探空项目,不仅可以观测宇宙射线,还能用来寻找暗物质。
(9)、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
(10)、为了节约计算时间并结果的正确性,邓稼先注意培养大家的粗估能力。在每个方案开始计算之前,先用计算尺粗估出计算结果的范围。如果超出粗估的范围,就不浪费时间继续算下去了。
(11)、 那是个困难重重的年代两弹一星的研究成功让中国摆脱了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时代,使中国拥有了可以震慑强敌的战略武器,跻身于真正的大国之列,使敌对势力再不敢轻言对华动武。
(12)、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13)、一位老人的离开,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让人不禁有些心生哀叹。
(14)、“我谈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没有特别多的理想,大部分时间是不得不做。人总得有个面子吧,你往办公室一摊,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我特别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负点责任。”
(15)、PS:昨天的文章“违规”了,可真的没写啥,就是讨论孩子3岁前早教的重要性,怎么就没有了呢?。今天的文章应该很安全,当然不是为了安全,而是为了心里的那份感动和榜样的力量。
(16)、“1961年春季的一天,国家二机部副部长、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把年近五十的女科学家王承书请到自己办公室,神情庄重地说:‘祖国需要自己的科学家研制原子弹。这是保密性极强的工作,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17)、而此前20年的时间里,他都在数学世界中踽踽独行。
(18)、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有“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的美称。
(19)、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姑姑曾经对杨振宁教授说,中国研究核武器的开支比外国少很多。杨先生听后摇了摇头说:若算上科学家的生命,计算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5、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简短100字
(1)、中国从此“睁开了眼”,成为看得远的国家。
(2)、研制人员所承受的压力难以想象。夜以继日的超负荷工作与巨大的精神压力叠加在一起,使父亲的消化道溃疡日趋严重。那时为了研制导弹,父亲有病顾不上调节。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白天靠服用胃舒平来缓解胃酸加剧的溃疡疼痛,夜间常常需要持续按揉或用力顶住疼痛的部位才能勉强入睡。
(3)、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4)、1955年,经过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5)、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6)、也只有知道了这一切,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诺贝尔科学奖的重量。
(7)、 1923年,钱学森考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钱学森回忆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一个问题压在心上,就是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我们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振兴中华。”
(8)、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他主要贡献是在卫星控制方面,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卫星姿态系统等。他提出三轴稳定姿大大提高了卫星发射和回收的成功率。
(9)、“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产。因此高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袁隆平说,新中国成立前,自己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这让他感到痛心。于是在1949年,他报考了西南农学院。
(10)、旅游、绘画、外语、数学、物理……他热爱这个世界所有未知的东西,自然更会被浩瀚的宇宙吸引。
(11)、2015年年底,“悟空号”成功发射,被证明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宽、能量分辨率优的空间探测器,其观测能段是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的10倍,它在天上一天采集的数据,相当于提前4个月发射的日本卫星十天采集数据的总和。
(12)、在当时,这位年轻中国科学家的想法让美国人直呼疯狂,于是常进独自飞往美国,经过复杂的编程和验算,36小时没合眼,终于证明自己的想法切实可行。
(13)、南老申请到的11亿经费,在当时是令人咋舌的大科学工程的价格,放现在只不过是一部电影的票房……
(14)、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邓稼先领着他挑选来的大学生们,平地、砌墙,在北京郊外建起了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基地。不久,研究基地就迁到了我国西北的荒漠地区。后来,又迁往一个更为隐秘的角落——新疆罗布泊。
(15)、钱学森35岁时,就已经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也是美国政府的科学顾问,拥有自由进出五角大楼的特权,还被破例授予上校的军衔。
(16)、两弹之父——邓稼先,杨振宁的挚友,设计原子弹、氢弹并使其爆破成功,完成氢弹研制和试验工作。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的奠基者,是原子弹,氢弹成功的关键人物之一。
(17)、核科学主要开拓者——朱光亚,他是核科学战略性的专家,我国工程事业支柱性人物,从事核反应堆研制工作,参与历次原子弹、两弹结合、氢弹试验,攻破诸多技术。是我国核事业领军人物。对于核武器方面,钱三强成功进行了核试验,邓稼先研制了原子弹、氢弹,于敏把氢弹进一步升级使中国具有氢弹的国家。程开甲就是进行各种核试验的指挥司令,朱光亚参与核试验,核弹结合的全过程。有了核武器、原子弹、氢弹,怎么把他们送出去呢?这就需要火箭、导弹等运输工具。
(18)、选址确定了只是一方面,接下来更加艰难的是资金方面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对于这样一个领先时代的构想都有点没底儿。
(19)、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20)、2015年,他主导的颗科学探索卫星“悟空号”发射升空,国际科学杂志《自然》刊文称,这预示着属于中国人的空间天文时代已经到来。
(1)、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
(2)、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
(3)、她和团队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整理出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然后进行药物实验。
(4)、“悟空号”卫星绘制的张GeV伽马射线天图
(5)、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碧水青山,几千年的时光这里与世隔绝、人迹罕至,然而作为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中大的梦想就是把大窝凼变成一个现代机械美感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工程奇迹。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科学风景。对于南仁东来说,2016年9月25日是他梦想成真的一天,坐落于大窝凼的巨型科学装置终于落成,它就是全世界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它的英文简称是FAST。他曾言:“您好,自己是南仁东,在FAST担任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兼项目的总工程师。”这是在中央新影集团和中科院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天眼中寻找到的南仁东老先生的珍贵采访素材,这也是南仁东在生前接受的一次长时间正式采访。2016年9月15日南仁东确诊为肺癌,手术伤及他的声带使他说话时气喘吁吁、声线沙哑,如今我们再回忆起南仁东老先生时那一幕幕为了天眼而呕心沥血的画面,依然在我们的眼前浮现。自己没有特别多的成就感,自己有过高兴,转瞬即逝,你享受了你的生命过程。南仁东1945年出生于吉林辽源,曾是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的他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文革之后在北京天文台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上个世纪90年代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待遇是国内薪资的300倍,然而那时我国天文学家们却面临着一个窘境。孙才红说:“中国的天文学家要使用这种天文观测数据那么都是使用的国外的这种数据,而且是人家使用过了的数据。”彭勃言:“平常我们的任何科学家申请他(外国)的望远镜的时间的话大概以小时计量,就是能拿到一个小时的观测时间归你使用,那你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1994年南仁东毅然返回中国,他决心在祖国的土地上建一个世界上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让中国的天文学家看到更为深远的星空。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自己挺想试一试。大胆想象,似乎一直是科学发展大的动力。和FAST同类别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望远镜在美国于1963年建成,口径305米,是当时世界上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而当时我国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仅为25米,想要赶超谈何容易。自己不是说大的设备一定给出大的精彩的发现,不过它提供了你一个机遇。这个笔记本似乎还记着南仁东双手的温度,从这一页又一页杂乱的字迹中我们似乎能感受他到为FAST那一幕幕殚精竭虑的画面,但杂乱的字体和他的样貌却并不相符。上个世纪90年代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回国时时髦的穿着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FAST工程操劳的这22年,不仅使南仁东丢下了时髦的西装革履,对于自身的形象也并不顾及,初陪伴南仁东一起给FAST选址的聂跃平还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和南仁东见面时的场景。聂跃平说:“1994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单位说天文台想找一个台址、找一个坑来做这个射电望远镜,一进来自己一看哪来的民工啊、留个胡子、穿个短裤穿个拖鞋,自己说这是谁啊,他们说是天文台的副台长南仁东啊。”就这样以南仁东为首的逐梦者们开始了他们长达二十余年的FAST之梦;但梦想的第一步是要找到能安置如此巨大望远镜的地方。聂跃平说:“他就说了我们要选一个坑在全国,一定要圆啊、交通要方便,既要方便、但是也有隔离性,因为自己从贵州出来的自己在贵州地矿局做过、就专门做这喀斯特(地貌)研究的,自己心里说,哎哟、那太好了,自己说我去给你们找。那时的选址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而南仁东已经年近半百,面对悬崖道路湿滑,他干脆就手脚并用爬上去,没想到就在南仁东小心翼翼地攀爬时意外发生了。聂跃平言:“1995年有一次,我(他)们下去了正好下大雨、贵州那个地方。那个洼地自己记得很清楚丶鸡窝冲,因为自己毕竟在贵州搞习惯了嘛,爬山也习惯;他是东北人、一下就滚下去了,那就幸好有两棵树,因为他那个小刺啊、那个小树把他挡住了,那没有树、那就完了。这样的险情伴随了南仁东整整十一年的时光,他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洼地,走过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寨,而南仁东也在这十一年不知不觉的时光中步入了花甲之年,2005年南仁东带领的科研团队一行来到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经过了三个半小时的步行后、一个的圆形洼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在这个人称大窝凼的地方终于南仁东认定此地便是FAST的台址。他们的FAST台址大窝凼洼坑是他们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面挑选出来的,“我们幸运、我们选到了一个地球上的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春雨吹醒了期待的嫩绿,夏露折射万物的欢歌,秋风编织七色锦缎,冬日下生命乐章延续着它的优雅,大窝凼时刻让我们发现、给我们惊奇。做为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带领团队构建了这个巨型科学装置初的样子,FAST突破了工程极限的羁绊、成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历史上的创举。FAST的设计绝无仅有,FAST系统灵活地控制着由4450块独立反射板组成的反射面对准天体目标。再由六根钢索拖动重达30吨的馈源舱抵达焦点位置、跟踪天体发射的电波。“这是世界上大的望远镜,因此它的潜力在于改变我们所知的一切”。改写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我不能预测FAST所带来的巨大成果,FAST将会找到我从未在望远镜中见过的宇宙。”FAST将帮助全世界天文学家探索天文学中重要的一些课题。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生命起源。一项科学工程从纸面设计到实际运行、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距离、FAST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科学工程,还是一个难度巨大的士建工程,2007年FAST成功立项,但就在南仁东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让FAST工程险些搁浅的危机摆在南仁东他的眼前,索网试验失败了。姜鹏言:“原材料上是不是有问题,然后制作工艺上是不是有问题,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大概感到大的压力,是一个新的长征的起点,我们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由于FAST体型巨大,重达2300吨,并且要求每块反射板都能随意变形,所以在背面控制这些反射板的索网既要承受巨大的重量、又能够持续使用几十万次,究竟是什么样的索网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南仁东为此踏上了漫漫求索之路。可能一个星期每天就睡四个小时,就剩下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车上,就是到处跑嘛,比如说我们先跑到那个柳州,从柳州又跑到贵阳,从贵阳回来又回到北京,回北京然后又飞到那个又去河北三信,从三信又跑到江苏。为了寻找到符合要求的钢索,66岁的南仁东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连日的奔波让南仁东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不论怎样,南仁东永远都如期出现在施工现场。姜鹏说,“有一次去南京的时候,他就特别地不舒服、看着,然后自己给他拿、自己看他头已经出汗了,可能是哪疼、自己觉得,然后就把他包帮他提一下,自己看他太累了,然后他跟自己说:这么多年了、我是头一次允许一个人帮我拿东西。两年,几十家生产厂家、一百多次试验,南仁东始终坚持不懈,因为他明白如果不将索网的耐疲劳性提高两倍,就无法天眼的眼球馈源舱的精准对焦,终在他的主导下、改良了索网的制作工艺,使索网抗疲劳性大大提升。自己、对不起、自己没有那么多大喜大悲,当然对于工程建设者们我们每一项系统工程完事之后都会觉得松了一口气,反射面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FAST体型巨大,但却并不意味着不堪重负,与此同时反射板以带孔洞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风从这里吹过,雨从这里流过,阳光从这里穿过,FAST从2300吨瘦身至1300吨,带孔洞的反射板使FAST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造就了当代的工程奇迹。自己觉得FAST望远镜从它的科学目标分析上看来它会给中国的射电天文工作者创造一个好的突破机会,这是过去我们没有的,我们FAST是沿袭了中华民族仰望上苍观测斗转星移这样一个文化传统的一个延伸。FAST的出现将帮助我国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探索宇宙空间奥秘以及人类起源等重要课题。暗物质、暗能量、黑洞,FAST有五项基本的科学目标,大致都瞄准了这些国际上前沿的天文方向。
(6)、“我经常觉得自己做的程度很差——这是真的,但我并不失落,只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中间经历了很多挫折,每次我都坚持下来。如果别人问我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我只能说句大实话:我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去做,而且坚持着。我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7)、在气团分析、信风带热力学、大气长波斜压不稳定、大气准定常活动中心、有关带电粒子和外层空间磁场的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奠基性的。
(8)、抵达美国后,他放弃了之前的专业,于1934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先后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9)、就在人生的辉煌时刻,他却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10)、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他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合理解释,深化了对裂变反应的认识。
(11)、不关心科学的民族是悲哀的。我们永远不该遗忘他们为国家、为全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
(12)、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进入了北大读书。
(13)、“天眼”,就是南老留下的大遗产。还有几句诗,是他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的:
(14)、钱学森一边据理驳斥美国联邦的指控,一边正式申请回国。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移民局突然勒令他不准离开美国,海关扣留了他的全部行李。
(15)、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相当于国外一天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