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63句道德经原文及译文讲解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10 09:3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注解

1、道德经原文及译文注解

(1)、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2)、《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是老子的著作,也是中国文化从古至今的精髓,书中所讲,寓意深刻,本站所提供的解释仅限参考,《道德经》文化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清楚的,需要自己专心的去领悟。境界不同看到的深浅也不同,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智慧,使自己得到升华。提供此网站希望能方便学者…

(3)、知之所以不殆(知道它的自然规律所以不会有危险)。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 

(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7)、有先见之明的人,知道社会上一旦礼法繁多,那么愚昧也就随之而至。 

(8)、人民器重的是能将自身融于天下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寄予天下; 

(9)、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它的上面显不出明亮,它的下面也显不出阴暗,他无形无影难以捕捉,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体。这可以把它叫做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说透的,面对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掌握了亘古已有的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驾驭、把握现在的一切事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形。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规律的主要情况。

(10)、报怨以德:此句当移至七十九章“必有余怨”句后,故此处不译。 

(11)、天下难事,必从容易处入手;天下大事,必从细微处入手。 

(12)、第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3)、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14)、翘著脚就站立不住,蹦著高就走不成路。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自以为聪明的是傻子。自我夸耀的徒劳无功,自高自大的不能为首。

(15)、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6)、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17)、所以圣人说:我们无为民心自然归化,我们好静民心自然框正,我们无事民心自然富有。我们无欲民心自然纯朴。

(18)、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1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0)、熙熙:熙,和乐,用以形容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情状。

2、道德经原文及译文讲解

(1)、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识。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其审慎好像冬天过江,谨守好像畏惧四邻,恭敬严肃如同作客,流逸潇洒如同化冰,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好像浑沌不清。

(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4)、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

(5)、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6)、《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7)、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8)、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要带者悲痛的心情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

(9)、道常无名,朴①。虽小②,天下莫能臣③。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始制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⑦。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⑧。 

(10)、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11)、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2)、(解释)精神与形体合能不分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顺,能象婴儿吗?洗清杂念,深入内省,能没有缺点吗?爱民治国,能不耍小聪明吗?五官与外界接触,能甘于示弱吗?什么都明白,能不妄为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自己无所仗恃,统领万物而不自居为,主宰,这就是深远的德。

(13)、所以有智慧的人,向往温饱安宁而不是声色犬马,故而摒弃物欲以得心安神逸。

(14)、自然调和是永恒的基础,明白永恒的道理则是圣明。 

(15)、天的寿命很长,地的寿命很久。天地的寿命为什么能够这么长久呢?是因为天地不自认为自己拥有“生命”,所以生命长。所以圣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于脑后,而自己的生命却先得到了滋养;把外界的一切都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而自己的生命却得到了很好的生存。岂不是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拥有什么嘛!所以他拥有了一切。

(16)、“反”其实就是一种“阴柔之术”,也是自然而然的处世智慧,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得到别人的尊重哲理。强求反而不得人心。综上所述以上就是解读《道德经》中需要撑握的重要点,四个“字”及其含义。《道德经》全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自然而然”,“道”,“德”,“反”这几条主线。只要深刻理解到这几个字的内涵,对通读《道德经》全文,一定会得到正确理解。

(17)、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18)、我这样与众不同,是把吃喝母亲,看得高于一切啊!

(19)、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20)、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3、道德经原文及逐句对照翻译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2)、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天下柔弱的莫过于水,而攻坚克强的能力,却没有能胜过水的,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4)、厌饮食:厌,饱足、满足、足够。饱得不愿再吃。 

(5)、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6)、美之与恶:美,一本作善,恶作丑解。即美丑、善恶。

(7)、大道弥漫,无所不在,周流左右。万物都是籍著他生的,他不自夸自诩。大功都是由他而来的,他不彰明昭著。他爱抚滋养万物,却不以主宰自居,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样子。当万物都依附归向他时,他仍然不以主宰自居,这样,他的名份可就大了。由于他从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这就成就了他的伟大。

(8)、所以,丧失了大道,这才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这才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这才强调正义;丧失了正义,这才强调礼法。所谓礼法,不过表明了忠信的浅薄缺乏,其实是祸乱的端倪了。

(9)、倘若在乎久了,说明其也是微不足道的凡夫俗子。 

(10)、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11)、世人所以难管理,就因为人的智慧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12)、道德经,是解释“道”,不同于道教,也不等于道家,“一阴一阳之谓道”,万道归一的哲学原理,是解释自然规律,人属于自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从整体来说,无论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天主教、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自然原理,我们学习领悟“知道”,是看各大教主手指的方向,而不是仅看教主的手指。外儒内道,才是中国文化的根源,佛可以称为选修课。(文/武广盛)

(13)、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14)、“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意思是,谁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而慢慢的澄清?谁能在安定中变动起来而慢慢的趋进?

(15)、秉持大道之象者,普天下都前往归向他。普天下都归向他,也不会互相妨害,反而得享安息、平安、太平。

(16)、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求而知、无欲而得的益处,使他们知晓不可妄为的道理。 

(17)、“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它的意思是,保持这些道理的人,不肯自满。只因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18)、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③。非④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⑤,故德交归焉⑥。 

(19)、圣人不为自己积攒财富,既然一切为了他人,自己就愈发拥有;既然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愈发丰富。 

(20)、跳出而生的人,有四肢九窍;陷入而死的人,有四肢九窍。 

4、道德经正版原文及译文

(1)、(解释) 尽量使心灵空虚到极点,坚守清净。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看到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尽管变化纷纷,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返回根本叫做静,也叫使命。使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认识常,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认识了常才能宽容,能宽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遇危险。

(2)、网络发达了,人们自由了,想说什么都可以尽情地倾诉,越说越觉得自已有道理,而以“白痴”“弱智”等词来辱骂他人;科学发达了,人们逻辑学得好了,于是有了“反伪斗士”与“反反伪斗士”之间无休止的唇舌之战……近双方代表人物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中,矛盾剧烈到了拉拉扯扯动手动脚的地步了,就如第三十八章说的“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3)、能够与天道同那么,也就不必再求亲近,不必在乎疏远;谈不上对自己是否有利,也谈不上对自己是否有害;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尊贵的,也不必把什么看作是卑贱的,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真正为尊贵的。

上一篇:78句甄嬛传语录经典语录皇上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