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文案99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10 08:0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1、

(1)、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初夏睡起》(宋)杨

(3)、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4)、 英字为名貌似仙 ,百事通顺命途稳。 天生丽质好姻缘, 祝诗一首留为念 ,福寿相伴在人间。

(5)、贾岛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估计也是人人倒背如流的诗。童子不知师父在何处,只知道在云雾缭绕的山中。可能孩子太小了吧,师父没有带他一起去采药。

(6)、 喜得麟儿三月,终日尽享天伦,恰如宝树生院庭,舐犊一片情深。今朝高朋满座,寥备薄酒一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道天晚将行。

(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____袁枚《所见》

(8)、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9)、《稚子弄冰》(宋)杨: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10)、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电影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1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12)、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3)、此诗语言浅显易懂。首句写得平易,“晴明风日雨干时”,点明一个大晴天,雨后初晴之日,阳光透亮,风儿流畅,地面的积水正被阳光蒸发,被风儿吹干。一雨一晴,风调雨顺,又是农业生产的好时光。全句展示出的大自然不是死寂的,而是流动的。“草满花堤水满溪”,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这样的“花堤”,正是放牛的好去处啊。

(14)、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6)、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17)、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荫浓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扑捉柳花的场景,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留酸软齿牙”句写啖梅传神;“分绿”句形容蕉叶的浓荫,暗示反光、投影作用;“捉柳花”句写儿童专心戏嬉之状,跃然在目。诗句显示了诗人化工肖物的本领。

(18)、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9)、《牧牛图》 午后顺着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脚下流。 水中石头大如斗, 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边和地头。 口中唤着大花狗, 手里牵着老黄牛。

(20)、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2、

(1)、我们在山野里,嬉戏着、追逐着,啊,真像在你家的炕头上,真像在你家的院子里……(选自《少年抒情诗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第一次的小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技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初夏睡起(宋)杨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3)、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4)、桑茶坑道中宋代杨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5)、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8)、《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9)、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0)、牧童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时光。在春天的漾漾细雨中,牧童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一天天地绿起来。牧童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他相熟相知的朋友。顽皮活泼的牧童还把蓬蒿插在腰间当作箭,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

(11)、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12)、嫩绿的芽儿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小弟和小猫》柯岩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

(13)、读严子陵传(宋)杨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过杨村(宋)杨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14)、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咨夔《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15)、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16)、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17)、(赏析)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小女孩越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1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唐)-《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20)、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

3、

(1)、——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6)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宋代杨《舟过安仁》(7)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2)、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5)、 金风送暖含美意,万福堂上玉玲珑。美满人家春常在,为有仙人入门庭。张家有女满百天 。

(6)、桐花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绝句》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7)、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9)、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1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1)、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____苏轼《守岁》

(1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3)、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1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15)、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16)、春晴怀故园海棠(宋)杨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17)、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18)、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19)、____孟浩然《田家元日》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____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浮舟过滕逸人别业》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20)、——宣宗李忱《吊白居易》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

4、

(1)、描写孩子的诗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2)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

(7)、译文: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8)、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9)、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0)、《宿新市徐公店》(宋)杨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2)、——《牧牛图》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

(13)、《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

(14)、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15)、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16)、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柳阴: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17)、第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18)、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写的一首经典诗作,诗中儿童捉柳花,仿佛柳花也有了无限的童心一样,在风中与儿童一起玩耍,时不时就传来了笑声,诗人正是被这笑声叫醒的。这首诗不仅淋漓尽致的写出了乡村的那份恬静,还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9)、 转瞬新婴迎百日;展眉老幼庆天伦。 啼歌几唱金莺晓;倩照一张绣被春。

(20)、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5、

(1)、戏笔(宋)杨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牧竖》

(4)、 张显松柏傲然立,正气凛然度今昔。轩楼小窗记百日,好缘一生成玉器。

(5)、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6)、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所以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8)、翻译: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9)、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宋·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

(1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1)、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1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3)、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15)、今天,我们为大家选取诗人笔下12种类型的儿童形象,

(16)、《舟过安仁》 (作者)杨 (朝代)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词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1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牧童》(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18)、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19)、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的诗作之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语言虽然浅白,但是却充满了情趣,向我们展现的是两个小渔童充满天真童稚的行为,从中来展现出了儿童才有的聪明以及奇思妙想,体现了儿童的可爱天真。

上一篇:64句二年级用鸡鸣狗吠造句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