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17句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诗句古诗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9 09:4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端午节赛龙舟的古诗

1、有名的端午节赛龙舟古诗

(1)、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宋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2)、湖亭观竞渡年代:(宋)作者:(楼钥)涵虚歌舞拥邦君,两两龙舟来往频。闰月风光三月景,二分烟水八分人。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箫鼓绕湖滨。

(3)、参加幸福家庭读书会“朗读”好习惯养成特训营,您的孩子将有六大收获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6)、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7)、译文:船桨划水,上下翻飞,及其迅速,鼓声既响又急。鼓声越来越急,目标即将接近,两龙望向目标眼球不停眨动。形容坡上观众喊声突发,惊天动地,旗杆上挂着的锦标五彩缤纷,令人五花缭乱。

(8)、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9)、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10)、6日晚上,县广播电视台、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安溪分公司、县作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端午诗会,在县广播电视台多功能厅举行,众多诗歌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传统的诗歌文化。

(11)、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12)、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流露出自己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13)、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1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15)、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16)、《端午》诗人:文秀朝代:唐代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8)、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19)、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4艘龙舟在凤城河进行了友谊赛。随着发令枪响,4支龙舟队在凤城河中展开激烈角逐,龙舟如离弦之箭从起点冲出,奋力向前划去。伴着各条龙舟上鼓手有节奏的“咚咚”鼓声,选手们整齐划一舞动船桨,各龙舟或齐头并进,或交替领先,队员们挥桨击浪、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激情场面让人心潮澎湃。

(20)、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2、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诗句古诗

(1)、古代的诗人向来忧国忧民,又多失意,在这么个日子里缅怀屈原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于是有了下面这些诗歌:

(2)、唐代诗人陈义在《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中描述了包粽子,佩戴五色丝线,挂菖蒲的小习俗:

(3)、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5)、指导孩子出版自己的个人朗读专辑,让孩子从小都拥有自己的小电台和听众粉丝。

(6)、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7)、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9)、现将本次活动获奖名单予以公布,希望获奖作者再接再厉,为进一步推动汉川文艺发展,打造富裕、美丽、法治、幸福的小康汉川贡献智慧和力量!

(10)、词写得相当精妙。比如,第一句中的“不破尘”看似闲笔,但为什么有尘土呢?那还不是因为心上人去后,完全没有心思打扫,只有借酒消愁愁更愁!而且,团扇也是那年的团扇,心上人却已是出门在外的“行人”。尤其是“新丝”二字,字面的意思是端午节的吉祥五彩丝线,但其实是用了谐音词,双关对“行人”的无限缠绵“心思”——我的“心思”都是你,我的心里只有你哦!

(11)、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12)、杨柳绿含滋,雕弓纵射时。向风飞白羽,和露折青丝。

(13)、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14)、在传统文化中,白、青、黑、红、黄是吉祥色,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因而民间认为,端午给孩子戴五色线可以避蛇蝎保安康。

(15)、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16)、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17)、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18)、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19)、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20)、但学者们大多认为赛龙舟与古代先民对龙的图腾崇拜有关,因而赛龙舟的起源也远早于屈原的时代。虽然听惯了屈原的故事,但觉得这种解释也是温暖人心,毕竟我们是龙的传人。

3、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古诗

(1)、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2)、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3)、宋朝苏辙(踏青)春节的诗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5)、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7)、今天是端午,我看到竹叶向着人,四季常青,我看见石榴花在眼前特别鲜艳。我不需要感叹自己旅途漂泊,因为我走的是一条有着无限希望的大道,那条路,就是像屈原一样,将爱国进行到底,这条路不会有尽头,也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民族是存在和向前的。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9)、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10)、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1)、殊无送端午,独不负嘉辰。裹签金膏冻,糜蒲玉屑匀。

(1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4)、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作者从前总很湘江太远,无法亲自祭拜屈原,但是我在漂泊之中,看到了端午节和楚国一样的风俗。人们也在水边祭祀屈原,在国家败落的时候,也涌现了很多铁骨英雄。

(15)、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__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6)、——《渔父》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8)、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19)、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20)、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4、端午节赛龙舟的古诗词有哪些

(1)、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2)、 本次活动共有“端午怀古”“端午寄情”“端午践行”三个环节,首先举行的是按照传统礼仪举行的祭祀屈原活动。活动现场,古老质朴的器具,雅致洁净的陈设,无不透露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身穿传统汉服的主祭,手握祭品走上场,净水,上香,向屈原像行鞠躬礼。孩子们吟诵《端午·祭》、《离骚》等,表演祭祀舞蹈《跳傩》和情景剧《屈子赋》,后将部分祭品洒入凤城河中。

(3)、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4)、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6)、——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

(7)、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宋苏轼

(8)、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9)、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10)、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1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2)、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3)、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1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5)、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7)、题目中的“应制”二字,不但表明本诗是遵照皇帝的命令写的,而且也透漏出其“打球”“射柳”的盛大活动,也是明朝皇帝亲自参与的皇家端午节“大戏”。

(18)、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19)、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20)、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5、端午节赛龙舟的诗句古诗大全

(1)、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

(2)、——宋高箸《重午怀旧》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3)、端午东湖观竞渡年代:(宋)作者:(黎廷瑞)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4)、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6)、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

(7)、(4)舣彩舫:把彩船停靠在岸边,舣船拢岸。两两:一双双,一对对。

(8)、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9)、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0)、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1)、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13)、宋代诗人张耒在《和端午》中是这样缅怀屈原的:

(1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15)、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16)、赏析:《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17)、端午也叫端端午节吃粽子,早的记载有两条。据唐代欧阳询等编撰《艺文类聚》引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这表明,据周处的记载,粽子原先的说法是叫“角黍”。

(1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9)、唐代,由于太宗李世民的倡导,宫廷过端午节蔚然成风。唐代端午节诗歌里,往往可见皇帝赏赐达官贵人衣物、百索等。如杜甫写有《端午日赐衣》,权德舆写有《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有曰:“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20)、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2)、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4)、作品:(诗)七律·汉川龙舟大赛感赋(新韵)

(5)、注                                  

(6)、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7)、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外。

(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9)、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1)、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2)、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3)、译文: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14)、在南宋代诗人张孝祥笔下《点绛唇》中的端午则是这样的:

(15)、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6)、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1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