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40句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原文拼音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9 08:2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原文

1、孔子语录论语八则

(1)、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2)、    出自《论语·子张》,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啊!

(3)、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4)、    不过即使《论语》不翻新,再次重读《论语》,你也会发现,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名句,都有你意想不到的下一句。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6)、    别忘了它还有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直译下来就是,孔子说:“只有女子与小人是难养的,与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会不逊从;与他们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而且孔子所言的“小人”,多指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8)、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0)、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11)、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12)、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13)、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14)、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6)、孔子说:“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凭正当的方式取得的,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是由于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8)、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9)、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20)、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2、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原文拼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3)、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参考2:孔子君子论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但因此却忽视了“养”。“教”是教人以知识与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为规范;“养”则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0)、(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12)、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13)、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14)、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1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6)、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

(1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8)、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9)、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0)、    有人会把智者和仁者对立起来,变成“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这样理解就错了。孔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

3、孔子语录《论语》

(1)、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5)、    先说海昏侯,就是西汉的废帝刘贺,他只做了27天皇帝,被轰下台后一直居住在江西南昌。没想到这样一个历史“倒霉蛋”,死后的墓葬一直幸运地保存至今,并且出土了一万余件文物,件件都是大宝贝。且不说那数不胜数、金光灿灿的金器,就说发掘出来的竹简和木牍,足以让很多古代文献重见天日。因为在这份失踪名单上,包括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

(6)、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7)、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8)、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意义:齐国的王子垫,询问孟子说:读书人的事业志向是什么?

(1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5)、《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16)、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18)、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9)、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20)、《焚书》《童心说》(李贽);《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4、孔子语录注释《论语》十则

(1)、(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2)、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3)、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6)、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10)、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11)、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第四则: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6)、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本钱就是青春。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

(1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5、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解释:现在教育很发达,很多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反而好像逐渐为大家淡忘了!教育好像变成一种工具,只是学习知识技能,未来能够有好的工作发展。这当然是比较狭隘偏差的想法。知识技能肯定是用用的,但是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培养一个人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心灵,也就是有好的人品道德,内心积极善良,懂的学习思考,养成人生好的习惯!这些才能够使人热爱生命,能够服务贡献国家社会,成为一个人生有用的人,也才能够过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孟子二千年前所说的话,看起来在今天这个时代,还是一样有道理的!

(3)、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4)、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6)、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9)、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10)、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1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3)、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14)、《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是儒学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15)、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那么他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

(1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18)、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19)、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0)、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后凋零的。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5)、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6)、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7)、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0)、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11)、(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14)、    “愚不可及”这个贬义词,早其实是孔圣人用来赞美宁武子的!变化这么大,估计连孔子自己都想不到。

(15)、(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16)、(译文)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17)、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18)、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9)、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20)、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1)、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2)、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3)、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4)、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5)、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6)、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    现在很多人会把“立”理解为成家立业。但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在《论语·尧曰》中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他说的“三十而立”,其实是指这个时候,他已经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可以立足社会。

(9)、(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0)、“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1)、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4)、    此处的“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的庸人。

(15)、《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6)、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7)、(评析)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9)、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20)、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上一篇:89句喝中药能吃补中益气丸吗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