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75句诸葛亮哭周瑜历史故事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8 08:21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诸葛亮哭周瑜民间故事

1、诸葛亮哭周瑜是真心的吗

(1)、 周瑜一听急了,这等机密的事怎么让吴国太知道了,他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没有这回事啊,您是听谁瞎说的?”

(2)、精彩的还是晋剧《吊孝》一场戏中诸葛孔明的几段感人肺腑的唱段和诸葛亮跪在地上祭酒三爵后声泪俱下的一篇祭文。这篇祭文抑扬顿挫,字字真诚,满怀深情,胜过精彩的唱腔,让东吴众将均受感动,让一场刀峰化险为夷。

(3)、师行赤壁拒曹公,战舰无非用火攻。因备置吴功盖世,小桥风月属诗翁。

(4)、上世纪80年代,郑伯成、韩进林即在湖北蕲春、浠水两县交界处(那里有策山、策湖等地名,传说孙策曾在此屯兵),从当地的教师、农民、公务员,以及鼓书艺人那里,搜集到一批“反三国”故事,编成《曹操三请诸葛亮》一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5)、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6)、晋剧舞台上的诸葛亮是晋剧古装戏中塑造的成功的一位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这位摇着羽毛扇,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与千里之外的蜀国丞相,是戏曲舞台上许多剧种竞相歌颂的神仙般的传奇人物。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在历史长河中的深远影响和遍布民间的三国传奇故事分不开。纵观两千年以来的中华历史,从民间传说到文字记载以及舞台上的传统剧目,在三国众多英雄中,深入人心、歌颂的多的是关羽关云长的义薄云天和忠义神勇,宣扬的多的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和他一生追随刘备为蜀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朽功勋。

(7)、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8)、根据现今的历史文献可以考证,周瑜并没有妹妹这样的亲人,至多有一个堂兄弟,名为周晖,曾做过洛阳令。现在能考据的周瑜家谱中,并没有女性亲人,也许是历史选择的原因,或者真是没有妹妹,毕竟,年代久远,有用的信息已经很少了,而能让历史铭记的信息就更少了。

(9)、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10)、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生于181年,逝于234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11)、犄角:原指捕鹿时一面拉住鹿腿,一面抓住鹿角。后常用来比喻相互配合,夹击敌人。

(12)、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13)、在唐代建中三年,也就是公元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建庙祭奠他们,当中就包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到了宋朝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朝皇室也依照唐代惯例,追封七十二位包括周瑜在内的古代名将入宗庙祭奠。由此可见,周瑜的道德品格和忠义都足以成为后世的表率。

(14)、没有办法,周瑜只得拉着一张苦瓜脸,按照吴国太的吩咐,命令下人去布置洞房,准备让刘备和孙尚香结婚。孙权气得直咬牙,责怪周瑜弄巧成拙,也是哑巴吃黄连,一肚子苦水没地方说。

(15)、这一番吊孝,表现了诸葛亮的待人的真挚和大度,反观周瑜到变成了气量狭小之人了。剧情需要,孙刘结盟抗曹的战略可不能变孙刘结盟,既然是盟友,作为孙权一方的重要人物病逝刘备一方自然要派人吊孝,既然是吊孝,孙权一方如果此时动手杀掉前来吊孝之人,一是会导致孙刘联盟破裂,二是失去道义支持。

(16)、★稿件需是原创,版权归原作者,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17)、从此,西藏与内地的往来更密切了,老百姓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18)、 诸葛亮说:“哈哈,反正我们已经占了他们一个荆州了,再占他一个地盘也无所谓了。”诸葛亮所说的再占个地盘,就是指的惠民圩。

(19)、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随刘备到新野后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敦领兵十万,到达博望城,逼近新野。刘备叫来关张二人商议迎敌,张飞原本对刘备说的“得了孔明如鱼得水”很不服气,便赌气地说:“哥哥何不就派‘水’去迎敌”刘备说:“智谋靠孔明,勇武须二弟,怎么可以推诿呢”刘备叫孔明指挥作战,孔明怕关张等人不听从号令,便要了刘备的宝剑和印章,显示他正掌握兵权,违令者斩。孔明派兵遣将,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败夏侯敦。这场漂亮的胜仗,使关张开始佩服诸葛亮,从此诚心诚意地听从他的调遣。《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后来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例如:别看他“初出茅庐”,却有一股冲劲,又肯虚心学习,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作出了成绩。

(20)、赤壁功成一战劳,威名实可振刘曹。蚊龙不是池中物,三复周郎还虑高。

2、诸葛亮哭周瑜历史故事

(1)、而东吴新任都督鲁肃,和孔明关系一向和善,看到孔明悲伤,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东吴诸将以鲁肃为首,都被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谊深深感动。

(2)、周瑜在临终弥留的时候,还是一心牵挂着江东,他在遗书中写到「非瑜背誓,天不假年」,周瑜死时还觉得没有完成孙策的交待,而愧对孙策。这样一个忠君报国,死而后已的英雄豪杰又有谁能比呢?

(3)、孙权览毕,大恸而叹曰“公谨有王佐之才,今乃忽短命,孤何赖哉!”言毕,又哭曰:“既公谨临危而独保鲁肃,孤何不从也。”随即使遣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便教“发灵柩回,孤当自接于半路”。

(4)、几天以后,赵子龙带着一行人赶来了,来做什么呢?也是来栽石碑的,他们要在惠民圩的石碑旁边,栽上一块“蜀国之地”的石碑,好告诉往来行人,这惠民圩已经属于蜀国的了,以后这里所生产的鱼米,只能归蜀国享用。

(5)、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何天命绝矣。汝等善事吴候,共成大事。”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大叹曰:“既生瑜,而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时建安十五年冬十二月初三日也。

(6)、不只是孙权在做皇帝时感怀周瑜,在唐朝、宋朝期间,还有两位皇帝用特别的方法来纪念周瑜。

(7)、海力布听了,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村子告诉乡亲们搬家,他急得都掉眼泪了,大家都不相信。但灾难就要来临,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只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说罢,海力布变成了一块石头。

(8)、一是困其主。周瑜赞成联刘抗曹,但对刘备却不像鲁肃那般的谦和、友善。据《江表传》记载,刘备曾派人前来慰劳,周瑜称军务在身,不能擅离职守。前者便单舟独往,席间希望招呼鲁肃一见,却被断然拒绝。刘备身为一方雄主、帝室之胄,周瑜对他如此倨傲,从骨子里透着戒备。建安十四年(209),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孙权以妹作嫁,他于是来到京口。周瑜上疏称刘备为天下枭雄,绝不会久屈人下被调遣,所以上策是将他迁到吴郡,兴土木为其建造宫室,多给美女、珍玩,再分别安置关羽、张飞,则大事可成。此招可谓狠辣,若借机软禁刘备,诸葛亮自然将失去效忠的主人。孙权终因顾及曹操的威胁,觉得应广揽英雄,又担心刘备难以被迅速制服,所以未予实行。

(9)、刘备在樊城知道曹操大军南下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大破刘军。同年,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10)、 吴国太的脸挂了下来,面沉似水,拖长声音道:“这事是乔国老告诉我的,我还知道刘备已经来到了东吴,就住在甘露寺,老身说的有错吗?”

(11)、诸葛亮定睛一看,跪在面前的,竟是江东大都督——周瑜!

(12)、话说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周瑜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然生了周瑜,又何必要生诸葛亮呢?)而亡。孙权知道周瑜死后,伤心,并照周瑜遗书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诸葛亮得知此事后,与赵云引五百军乘船去巴丘吊丧。途中,诸葛亮知周瑜灵柩已到柴桑,便率部前往。当诸葛亮一行来到柴桑后,周瑜部将想杀诸葛亮,但见赵云在其身旁便不敢下手。诸葛亮读了祭文后,伏地大哭,连鲁肃都很受感动。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因为周瑜的死而伤心,他是哭给周瑜的部下看的,真正目的是消除东吴的敌意,维持孙刘联合。

(13)、晋剧《收姜维》《诸葛亮吊孝》是2004年前后,由山西省晋剧院孙红丽从河南越调移植过来的两个三国名剧。这两个戏,在遵循晋剧传统板腔和传统音韵的基础上注意吸收越调申凤梅大师的表演风格,让传统的晋剧释放出了新的气息。

(14)、 刘备正玩着鸽子,听说送来的是鸽子汤,心想这事怎么如此凑巧,不由得一慌,手里的那只鸽子“扑”的一下飞了起来,正好扑向来人,来人一时躲避不及,手里那碗鸽子汤“啪”的一声落在地上,打碎了,汤流了一地。

(15)、《吊孝》中诸葛亮的几个唱段大都是传统的板式,但通过表演者的声情并茂、过人的声腔功力,迷人的韵味,感人肺腑的演唱打动了人心。

(16)、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17)、 周瑜出了官,本想回家找乔国老,追问他是怎么知道刘备要到东吴招亲的,可眼珠一转,很快明白了。他这老丈人和诸葛亮关系不错,这肯定是诸葛亮暗中贿赂了他,故意叫他说的。乔国老毕竟是自己的老丈人,也不好拿他问罪的啊。唉,这可怎么办?

(18)、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19)、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迈克尔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20)、(哈哈大笑)瑜弟,说来你可能不信,我老婆黄月英也经常玩手游,但氪金1两就能让她玩好几天,她现在只充了不到10两,就成为全服第一了!

3、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故事

(1)、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想报曹操当年“三请”之恩,故意让关羽守卫华容道,放走曹操。这就是“华容道上孔明救曹操”。

(2)、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3)、当司马懿率15万大军朝西城拥来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武将,只有2500兵在城中。于是诸葛亮下令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大开,用30个军上扮做百姓,洒扫街道。自己被上鹤毛大氅,戴了头巾,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吓得赶紧命令大军向西北山路退去。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

(4)、吴大帝孙权像(图片:〔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局部)

(5)、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6)、周瑜,字公瑾,生于175年,逝于210年,东汉末年东吴杰出的军事家,通军事、善音律。

(7)、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8)、《诸葛亮吊孝》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为了吴蜀联盟共敌曹魏,在东吴周瑜周都督去世后,不顾个人安危,过江东吊孝以谋求吴蜀两国再度联盟的故事。

(9)、 哪知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策。起先,刘备还不敢过江,怕到东吴丢了性命,诸葛亮笑着说:“主公,有我在,你怕从何来?东吴那边我已经在暗中运作好了,到了那里不会有危险的,你只管准备着欢欢喜喜地做新郎吧。”说着,又如此这般地对他叮嘱了一番。刘备听高兴得手舞足蹈,拍着诸葛亮的肩膀说:“哎呀,军师啊,你这一招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做是不是太不厚道了啊?”

(10)、诸葛亮指指先生说:“你这老匹夫,分明没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气得脸色发紫,诸葛亮却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顶上。先生气急了,只好脱了鞋蹲在诸葛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这时,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来。先生拿到了帽子,却找不到鞋子,诸葛亮说:“您寸步难行啦!”

(11)、作战部署,尽管和马谡的感情很深,可为了严明军纪,他还是依法将马谡斩首。诸葛亮杀了马谡后,想起马谡与自己平时的情谊,心中十分难过,伤心地哭了。为此,他一直细心地照顾马谡的儿子。

(12)、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诸葛亮和周瑜,两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确有猩猩相惜之情。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诸葛亮自己也说:公瑾死后,再无知音。虽然两人各为其主,但是其实英雄心相通。

(13)、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粱。三分夸俊杰,四海识周郎。

(14)、NO诸葛亮斩马谡(su)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15)、直到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时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他是说,如果没有周公瑾,他做不了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大都督周瑜无数次的率领大军作战,打下了东吴的一片江山,而且每到关键的时刻,都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当年曹操要孙权送质子时,被周瑜挡了下来,不然东吴就要时时受制于曹操;第二个,就是赤壁大战前,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压境,当时在东吴所有的文官都主张要投降,而周瑜却能力挽狂澜,而且拍着胸脯取胜,并且只领兵三万出战。您想,如果那个时候投降了,孙权还有机会做皇帝吗?

(16)、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于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于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什么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17)、首尾相俦:前后两家(指孙刘)是同类之人,同等之人,

(18)、后来,多种版本的《三国演义》上映了,排除周瑜的性格来说,导演在选周瑜一角时,差不多都会任用长相挺拔、儒雅之人来饰演周瑜。在电影《赤壁》中,梁朝伟饰演周瑜一角,在梁朝伟身上再现了周瑜儒雅之风,动作之间颇具儒士之风。梁朝伟饰演的周瑜将周瑜的淡定和智慧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是梁朝伟版周瑜穿上白色的大袍时,神态器宇不凡,有“雄姿英发”之态。

(19)、○关羽、袁绍、曹操、刘备为何跌相似的跟斗?(三国的博弈与均衡之二)(2017-06-02)

(20)、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4、诸葛亮哭周瑜的故事

(1)、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仅仪表堂堂,同时也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曾经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周瑜打黄盖。当时,周瑜为了让黄盖能够假装投靠曹操,于是采用苦肉计使曹操接受黄盖。现在想想曹操在历史上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要想让他相信黄盖,周瑜这场戏可以说是演得成功的。当时,周瑜假装与黄盖闹翻,对其采用刑法。后来黄盖去投靠曹操,曹操对黄盖可以说是深信不疑。

(2)、根据相关的专业书籍,诸葛亮和周瑜,只是因为主子不同,在军事上、政治上才会有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换种思路去研究,既然每次诸葛亮都能看破周瑜的诡计,在另一方面上更加印证了他们两个是心有灵犀。

(3)、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后一个战场。

(4)、诸葛亮接到讣告,决定带赵云前去致祭。刘备劝他不要冒险,诸葛亮说:“生周瑜我都不怕,还怕死周瑜吗?”

(5)、 吴国太没有进屋,只是贴着窗户仔细地打量了刘备几下,只见他长得“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心里十分满意,离去时,对周瑜说:“这刘郎甚合吾意,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吧!”周瑜听了,欲哭无泪,原本只是个计策,想不到真的弄假成真,便宜了这个刘备。

(6)、苏轼曾作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感慨那段风云历史,其中他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中,苏轼用“羽扇纶巾”四个字,描绘了周瑜绰约的气质,感慨周瑜实为不凡之人。

(7)、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大都督公谨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以为必不可也。益州民强士险,刘璋暗弱,足可以自守。今欲举师远征,转运,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或有愚人见操失利于赤壁,无复兴远伐之志矣。今操三分天下有其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安肯坐守中原而老王师乎?今孙将军兴兵远征,非长计也。倘操兵一至,江南齑粉矣!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

(8)、赤壁遗踪迹,青春有政声。胸谋如管仲,风味似陈平。

(9)、然而,足以为后世表率的周瑜,却因为一本《三国演义》让这位一代名将几乎成为了嫉贤妒能、器量狭窄的代名词,蒙受了几百年的不白之冤。只因罗贯中承袭了帝蜀寇魏、尊刘反曹贬吴的创作思路,以诸葛亮作为小说的第一主人公,为了映衬和烘托诸葛亮,对周瑜人格极尽能事的抹黑恶搞。

(10)、《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同为世之人杰,而周瑜的死,物伤其类,诸葛亮是很伤心的。而诸葛亮为周瑜写的悼词也是十分之感人。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都错啦。

(11)、晋剧舞台上的诸葛亮是几代晋剧艺术家们精心打造的舞台形象。晋剧中的诸葛亮,以沉稳中的睿智,悠雅中的精细为人物特点,强调他巧于用兵和善于用将的盖世才智,讴歌他遇事不惊,善于排兵布阵又惯于取胜的足智多谋。在晋剧诸葛亮的戏中,唱腔设计强调了一个“稳”字,强调他行兵布阵中的胸有成竹,强调他临危不乱和波澜不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虽然这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歌颂周公瑾的一句名句,但我认为这句话送给诸葛亮更为贴切。

(12)、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13)、○诸葛亮失败的伏笔何时埋下?(三国的博弈与均衡之一)(2017-06-01)

(14)、却说孔明未知瑜丧于巴丘,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至晓,却白于玄德。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矣。玄德问孔明曰:“周瑜既死,还当如何?”孔明曰:“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亮观星象,将星聚于东方。亮以吊丧为由,就寻贤士佐助主公。”玄德曰:“惧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何愁下者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来与周瑜吊丧。于路探听人报孙权已令鲁肃领兵,权扶柩回柴桑做好事。孔明径至柴桑,人报鲁肃“刘皇叔遣孔明来,与周都督吊丧。”肃乃接入相见,礼毕。周瑜部将皆欲杀之,因见子龙带剑相随,不敢下手。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上而读祭文曰:

(15)、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