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10句《胡适传》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5 13:0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胡适传简介和照片

1、胡适传简历

(1)、一年后即1922年,郭沫若著文抨击胡适: “你北京大学的胡大教授哟……我劝你不要把你的名气来压人,不要把你北大教授的牌子来压人,你须知这种如烟如云没多大斤两的东西是把人压不住的!”

(2)、♣名家|叔本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

(3)、1905年,清廷为了顺应新形势的要求,更为了继续维护封建君权,慈禧太后准许了袁世凯和张之洞等重臣的奏请,下旨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受此影响,胡适开始接受新式文化的教育,进入澄衷学堂读书。

(4)、“第二条战线”的第一个重大“战役”,是以“沈崇事件”为导火线的反美运动。

(5)、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6)、他还说:“学校当然要给你们以自由,但是学校不能给你们独立,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我是一个没有d派的人,我希望学校里没有d派,即使有,也如同有各种不同的宗教思想一样。大家有信仰自由,但切不可毁了学校,不要毁了这个再过多少年不容易重建的学术。”后他用南宋思想家吕祖谦的名言“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告诫大家:“善”是不容易明白的,“真理”也是不容易弄清楚的(白著《胡适传》第422页)。他的意思是说:人不是神,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千万不要把一种思想当作金科玉律去信仰,这样很容易被人利用。

(7)、书籍封面纸材独特,配色简约,纸张颜色及触感柔和舒适,采用独特的裸脊锁线装帧,印刷排版精致,能够给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感受。

(8)、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中,余英时认为:“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学术思想界寻求新突破的酝酿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但是由于方向未定,所以表面上显得十分沉寂。胡适恰好在这个‘关键性时刻’打开了一个重大的思想缺口,使许多人心中激荡已久的问题和情绪得以宣泄而出。当时所谓的‘新思潮’便是这样形成的。”于是,胡适的出现象征着中国近代思想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9)、拥向宇宙吹来的风,与夏夜相逢,是六月盛景,是清寂长生。

(10)、《蒋介石与胡适》便是讲述了以“革命”的名义将独裁进行到底的独裁“领袖”与“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执着宣扬西方民主的自由知识分子之间的斗争与妥协。

(11)、我后来又去看过胡适先生一次,在书房里坐,整个一道墙上一溜书架,虽然也很简单,似乎是定制的,几乎高齐屋顶,但是没搁书,全是一叠叠的文件夹子,多数乱糟糟露出一截子纸。整理起来需要的时间心力,使我一看见就心悸。

(12)、胡适出院后,暂住福州街台湾大学的学人宿舍。1月21日,陈雪屏夫妇、毛子水、杨亮功等人前来看望,大家都劝他住到春节以后再回南港“中央研究院”。这一年2月6日,是旧历正月初蒋经国前来拜年,并代表蒋介石邀请胡适夫妇于两天后到士林官邸吃饭。2月8日中午,胡适夫妇来到台北士林官邸,与蒋介石夫妇共进午餐。饭后,宋美龄还送给江冬秀年糕和咸肉。这显然是江冬秀爱吃的食物。

(13)、胡适见门外有铁栅栏,还有巡捕看守着,心想:这是巡捕房,自己怎么会到了巡捕房呢?

(14)、1932年1月30日吴晗致信附言:附还汇票洋40元,请收为盼。(《吴晗自传书信文集》81页)

(15)、冯顺弟虽然一辈子没怎么念过书,却用母爱为儿子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他明白了知识的光亮是何等明媚,让他能见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这才有了震惊思想界的胡适。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眼界,真正希望孩子能成材的父母,一定懂得在读书这件事上投资。

(16)、希望下一胎能生下一个弟弟。隔了几年,果然生下儿子。

(17)、我二月里搬到纽英伦去,几年不通消息。一九五八年,我申请到南加州亨享屯·哈特福基金会去住半年,那是A&P超级市场后裔办的一个艺文作场,是海边山谷里一个魅丽的地方,前年关了门,报上说蚀掉五十万。我写信请适之先生作保,他答应了,顺便把我三四年前送他的那本《秧歌》寄还给我,经他通篇圈点过,又在扉页上题字。我看了实在震动,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写都无法写。

(18)、不服气的大有人在,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徒孙傅斯年,心想不知哪里来的狂妄之徒,

(19)、动物园里残疾的鳄鱼,凶手一定是另一条同类。

(20)、两人在上海度过一段快乐时光,胡适送给徐芳一粒相思豆,其寓义十分明显,徐芳为此激动地写了首情诗:

2、《胡适传》

(1)、第大学的课堂里,讲授胡适的专题研究,或专题研究报告,早已是平常的事情。在中学里,我们竟能成功地举办“中学生读胡适作文比赛”。特别值得庆幸的是胡适的文章已经进入中学的课文。这是从前无论如何不可想象的。

(2)、他指出:民主自由是人类社会三百年来的大潮流,大方向,而苏俄用阶级斗争创造的政治制度,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不幸的事。这种反自由、不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不好的,所以必须依靠暴力强力来维持他,结果是三十年很残忍的压迫与消灭反对d,终于从一d的专制走上一个人的专制。”他的结论是:“所谓‘两个世界’的对垒,其实不过是那个反自由不容忍的专制集团,自己害怕自己气馁的表现。这个集团至今不敢和世界上别的国家自由交通,这就是害怕的铁证!……要造成自由独立的国民人格,只有民主的政治可以满足”(同上,第687-694页)。这篇演说还被《大公报》等多家报刊转载,影响很大。

(3)、我说,胡适研究是一项有重大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情,历史既然把我同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我就义不容辞,尽我所有的心力来做这件事情。否则,我会于心不安。

(4)、民间流传,孙继先武艺非凡,都甘拜下风,孙继先作战勇猛,在中央苏区参加了两次反围剿斗争,真正大放异彩的时刻是长征途中,“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孙继先领衔的十八位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以猛虎下山之势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了后续大部队顺利渡过大渡河。

(5)、1936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胡适和他的北大学生徐芳在上海碰撞出一段罗曼蒂克的爱情火花;借用徐芳日记里的话说,她跟胡适“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6)、陈寅恪自幼患有眼疾,抗战期间右眼失明,左眼也有视网膜脱落危险,在伦敦调节未果,1946年,陈寅恪乘船回国,途经美国。胡适当时正在纽约紧急打点行装,准备回国出任北大校长。知道陈寅恪的病情后,他找了许多眼科专家为陈寅恪调节,都没有结果。于是胡适“百忙之中请人去银行办汇票1000美金,请汉升带给寅恪。”(《胡适日记》1946年4月16日)

(7)、心脏长在右边的人很少,在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个。

(8)、《胡适的时论一集》、《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齐白石年谱》、《丁文江的传记》

(9)、炎樱有认识的人住过一个职业女子宿舍,我也就搬了去住。是救世军办的,救世军是出名救济贫民的,谁听见了都会骇笑,就连住在那里的女孩子们提起来也都讪讪的嗤笑着。惟有年龄限制,也有几位胖太太,大概与教会有关系的,似乎打算在此终老的了。管事的老姑娘都称中尉、少校。餐厅里代斟咖啡的是醉倒在鲍艾里(TheBowery)的流浪汉,她们暂时收容的,都是酒鬼,有个小老头子,蓝眼睛白蒙蒙的,有气无力靠在咖啡炉上站着。

(10)、1934年曹诚英的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美国的学术期刊上,胡适很高兴,就推荐曹诚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曹诚英去美国时,胡适还特地给韦莲司写信,请她多多关照她的小表妹曹诚英。韦莲司也的确尽到了呵护、照顾的责任。1936年胡适到绮色佳看望韦莲司时,事先写信给韦莲司,要她不必在他到来时,让曹诚英来她家住,并说他与曹诚英并不很熟悉。不料痴心恋着胡适的曹诚英没见到胡适,竟因相思闹了场大病。后来韦莲司发现了胡适与曹诚英的暧昧关系,并不恼怒,反而更加体贴入微地关照曹诚英。

(11)、5月18日,他在《眼前“两个世界”的明朗化》中明确指出,由于苏俄与美国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都不愿破坏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因此“至少在近十年内,大概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胡适全集》第22卷,第689-680页)

(12)、三月一日广大民众的人潮冒雨涌进台北市南京东路的极乐殡仪馆,瞻仰一代学人胡先生的遗容。

(13)、这个计划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当年年底,胡适在中基会第20次年会上,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争到一笔经费,他决定把这十万美金用于物理系。尽管如此,这一计划因为内战的爆发而未能实现,以至于几十年以后,又出现了被胡适视为“极可耻”的出国留学热潮,而“争创大学”的口号,也成了今人的一句口头禅。至于胡适所谓学术独立的追求,却似乎被人们遗忘。

(14)、译《海上花》明显的理由似是跳掉吴语的障碍,其实吴语对白也许并不是它不为读者接受大的原因。亚东版附有几页字典,我初看这部书的时候完全不懂上海话,并不费力。但是一九三五年的亚东版也像一八九四年的原版一样绝版了。大概还是兴趣关系,太欠传奇化,不sentimental。英美读者也有他们的偏好,不过他们批评家的影响较大,看书的人多,比较容易遇见识者。十九世纪英国作家乔治·包柔(GeorgeBorrow)的小说不大有人知道——我也看不进去——但是迄今美国常常有人讲起来都是乔治·包柔迷,彼此都欣然。

(15)、在演讲的结束时,他特别强调做一个能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人有多么重要。他说:“你们大门上贴着欢迎我的标语,要求自由思想、自由研究,为什么我要你们独立,而不说自由呢?要知道自由是对外面的束缚而言,不受外面势力的限制与压迫,这一向正是北大的精神。而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能独立,仍然是作奴隶。”

(16)、大约到了1984年的春天,参加那个审查小组的钱宏先生和何重仁先生找我谈话。钱先生给我印象一向很好,为人比较正派、平和,何重仁先生过去倒是每场运动都颇为积极。我记得钱先生一言未发,主要是何先生讲。他说:我们按领导要求,仔细看了你的文章,认为还是属于学术见解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这就是他们的审查结论。

(17)、除了林语堂,胡适资助的人还有很多:吴晗、罗尔纲、周汝昌、李敖、沈从文…

(18)、我们有理由相信,沿着数十年来的道路继续做下去,将来必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早在三十多年前,我就指出,胡适研究的进步,人们对胡适的了解程度的提高,是衡量我们改革开放的进步的天然尺度之一。

(19)、大儿子从小就败家,抽鸦片、赌博,到处欠烟债、赌债。每到要过年时,总有一群讨债的上门,人手提着一盏灯笼,坐在大厅死活不肯走。那顺弟怎么办呢?她就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就当看不到这些讨债的人。等到近半夜,才请一位临近的本家来,给每位债主发一点钱,将债主们一个个劝走。大儿子回来后,顺弟从不骂他一句,脸上也不会露出任何愤怒。这样的新年,一过就是六七年,但顺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20)、要是告诉他们中国过去在小说上的成就不下于绘画瓷器,谁也会露出不相信的神气。要说中国诗,还有点莫测高深。有人说诗是不能译的。小说只有本《红楼梦》是代表作,没有较天真的民间文学成份。《红楼梦》他们大都只看个故事轮廓,大部分是高鹗的,大家庭三角恋爱,也很平常。要给它应得的国际地位,只有把它当作一件残缺的艺术品,去掉后四十回,可能加上原著结局的考证。我十二三岁的时候第一次看,是石印本,看到八十一回“四美钓游鱼”,忽然天日无光,百样无味起来,此后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奇怪的是宝黛见面一场之僵,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满不是味。许多年后才知道是别人代续的,可以同情作者之如芒刺在背,找到些借口,解释他们态度为什么变了,又匆匆结束了那场谈话。等到宝玉疯了就好办了。那时候我怎么着也想不到是另一个人写的,只晓得宁可翻到前面,看我跳掉的做诗行令部分。

3、胡适传简介和照片的关系

(1)、毫无疑问,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不仅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更在思想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被人称为“十项全能文坛巨匠”。

(2)、第用科学的成绩解除人类的痛苦,增进人生的幸福。

(3)、1961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李敖穷困,把裤子都送进当铺。胡适听说后,写信给他并附1000元支票。李敖在凤凰卫视的访谈中说:“那时候1000元相当于现在4万块钱的新台币,就是相当于1万块钱的人民币。他帮了我很大的一个忙,我把他的支票兑现以前,还特别照张照片。”

(4)、1983年底或1984年初,四川人民出版社派人来找我商谈,要我写一本关于胡适的书。我说,写胡适的传记,条件尚不成熟;我可以赶写几篇专题论文加上已经发表的几篇文章,再附上一个胡适的年谱简编,凑成一本书。他们同意了。所以,1984年春夏间,就主要做这件事。全书约四十万字,于1984年7月交稿。10月,我亲到成都看过校样。1985年《胡适研究论稿》问世。

(5)、三岁时,胡适进入家塾读书,开始接受系统的封建文化教育,而且跳过了《三字经》和《百家姓》等开蒙读物,直接学习由其父胡传自编的《学为人诗》。五岁时,他就能背诵《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经典著作,为日后研究新学和旧学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胡适四十自述:半生回忆录》记载:

(6)、“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儿,当仍请人按月作家书,如吾在时。俟吾儿学成归国,乃以此影与之。吾儿见此影,如见我矣。”

(7)、那时张佩伦考中进士后成为一名皇家教师,而胡传只是一介书生,请求张佩伦为他推荐,在人生低谷时,张佩伦仍念旧情,为他伸出援手。

(8)、胡适的气节怎么样?程潜将军曾说:“胡适是汉奸!”。胡适做了什么能被人叫成汉奸呢?1914年胡适经哲学家约翰.杜威(是美国共济会33级别大师)介绍加入共济会(共济会是白人种族主义的高秘密组织,是一个致力于消灭所谓垃圾人口、建立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极为反动的秘密政治组织), 此后一直在中国为共济会工作。他一生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共济会,在中国推行西方自由主义,反共、诋毁中华文化,谋得的文坛领袖名声不遗余力来证明中华文化是落后的、愚昧的,主张全盘西化。凡是中国历史上厉害的事物,经他一番“论证”定会成为落后的东西。美其名曰:“为学术而学术”实则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挖坟掘墓”。

(9)、同年10月10日,胡适又到上海。他和好朋友徐志摩等人,亲自登门拜访郭沫若。三天后10月13日,郭沫若在上海美丽川洒家宴请胡适,出席的有田汉、徐志摩等共7人。

(10)、胡适在文、史、哲各学科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是一位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要研究他,对他做全面的了解和评估,也就需要在这些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较好的训练才行。我比较具备这样的条件。

(11)、“后来,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12)、在韦莲司的衰暮之年,她将胡适与她数十年的通信、电报等,制成副本,寄赠给胡适的夫人江冬秀,请她交给胡适纪念馆,也算是为她与胡适的恋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3)、谢谢你10月25日的信和你的小说《秧歌》,请你恕我这许久没给你写信。

(14)、在太空中航天员是没办法哭的,因为没有地心引力,眼泪流不出来。

(15)、管事的小赞这人物,除了为了插入一首菊花诗,也是像“诗婢”,间接写他家的富贵风流。此外只有第五十三回齐韵叟撞见小赞在园中与人私会,没看清楚是谁。回目上点明是一对情侣,而从此没有下文,只在跋上提起将来“小赞小青挟资远遁”,才知道是齐韵叟所眷妓女苏冠香的婢女小青。丫头跟来跟去,不过是个名字而已,未免写得太不够。作者用藏闪法,屡次借回目点醒,含蓄都有分寸,扣得极准,这是的失败的例子。我的译本删去几回,这一节也在内,都仍旧照原来的纹路补缀起来。

(16)、罗丹的“思考者”雕塑并不是在真的思考,而是在观察地狱通风库里挣扎的人。

(17)、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徐芳写了十几封信给在美国的胡适,她在信中说:“现在我是爱你,甚于爱我的爸爸和妈妈呢。”徐芳还寄了一张照片给胡适,背后写着:“你看,她很远很远地跑来陪你,你喜欢她吗?”

(18)、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梁启超、顾颉刚、郭沫若等,就是在以后的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中,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19)、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胡适越来越信奉自由主义思潮,甚至到了过度盲目的地步。不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他先是在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提出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口号,直接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而且,这种口号还被他应用到了政治领域,可惜却遭到了蒋介石的深恶痛绝。

(20)、因为那时,研究所困难,大家都很清苦,都眼巴巴地盯着这部书能给他们多带来一些补贴。那时北京流传一句顺口溜:“远看像是逃难的,近看像是要饭的,上前一问,是社科院的。”可见,那时我们社科院的工作人员有多么困难。

4、一分钟了解胡适

(1)、那桌宴席散场后,郭沫若对胡适颇为不服气,心生不满。

(2)、鸭的叫声是不会有回音的,暂时没有人知何解。

(3)、在台湾,胡适度过了人生的后四年,也是他被四面夹击的四年。他与时代的摩擦达到了高潮。他为自由而去,但在台湾他依旧没有得到“自由”。他甚至对朋友叹息说:“宁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4)、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

(5)、辛亥革命尽管很不彻底,但还是使得“民主”和“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思潮。在此背景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率先发起了“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化革新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而胡适,无疑是这场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这样评价:

(6)、要一个黄昏,满是风,和正在落下的夕阳。如果麦子刚好熟了,炊烟恰恰升起。那只白鸽贴着水面飞过,栖息于一棵芦苇。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

(7)、季羡林在回忆文章里也曾写过:“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满面笑容,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过他摆当时颇为流行的,

(8)、这封信很重要。后来胡适把它改为《青年人的苦闷》公开发表,并把“除了苏俄之外”改为“除了一个国家还不能使我们完全放心之外”,使语气趋于和缓。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指的是谁。可惜没过几年,这个道理就被完全颠倒了。以至于直到今天,许多人还不能觉悟。

(9)、胡适相信,“做人的成本是仁善,是不断地去帮助别人”。他乐于解囊相助朋友、同乡、学生和那些向他求救的人,可他从不以慈善家自居,他对攫取权力和积累钱财没有丝毫兴趣。胡适的讲学和稿费收入在同行中自然是很高的,但也架不住他千金散尽的文人豪气。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曾埋怨他说:“你今天资助张明天资助李再这样帮助下去,我们也要人家资助了。”胡适不以为然,他的信条是“因为我知道我借出去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这就是他创定的“胡氏高红利”模式。江冬秀不愧贤内助,经胡适的一番解释,她也想开了,夫妻之间达成不成文的协议,只要胡适要资助别人,大管家江冬秀都二话不说给钱。

(10)、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11)、主要的有《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这是把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胡适档案中凡比较有价值的材料,整理起来影印出版,有四十二大册。这部书自1994年出版之后,成为海内外研究胡适的学者重要的参考书。

(12)、这些珍贵的童年经历,为胡适日后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推崇“白话文革命”,提供了真实和直接的体验。难怪,他在晚年时期还这样回忆:

(13)、傅斯年感叹说:“大家都别闹了,这等学问,教北大学生绰绰有余。”

(14)、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

(15)、有人过来叫他过堂。胡适被带到一间房间,就见一张写字桌旁,一个浑身泥污的巡捕站立着,向坐着的巡捕头述说着事情发生的经过。

(16)、也知道三先生是人人敬重的好人,“开烟馆和开赌场的都怕他。”重要的是,顺弟不忍父亲受苦,她想:“嫁给官家当填房可以多接彩礼,父亲盖房就不需要那么辛苦了。”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17)、否则根本无法与蒋请的人抗衡。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

(18)、这首诗明写西湖,暗喻恋人。敏感的曹诚英当然是心领神会的,这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19)、胡传死后,顺弟成为当家的后母,胡家只剩几千两存款,放在同乡店家生息,全家人就只靠这一点出息过日子。大女儿比她大七岁,大儿子比她大两岁,双胞胎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只比她小四岁,23岁的她要主持起一家人的琐碎,既要周旋于儿子、儿媳们之间,又要维护上上下下的和睦,哪会有不受委屈的时候?

(20)、1927年1月7日,“五四”著名学生领袖许德珩致信,收到胡适的信和寄款表示感谢。告14日自马赛启程,所借之款拟归国后一年半内归还。(耿云志《胡适年谱》155页)

5、胡适大传简介一生

(1)、此外我还承担着几乎全部的家务工作。所以,那时期,我一个人差不多要做两个人甚至是两个半人的工作。当时之所以放弃英语自学也是这个原因。那时社会上传说,有女要嫁就嫁给社科院的男人,因为他们不坐班,可以包揽全部的家务。

(2)、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母亲是细致的、有才干的雕塑家。”

(3)、胡适是个勤奋的学者,终日研究学问和撰写文章,而江冬秀对胡适的勤奋,却不以为然,不懂得丈夫读书的乐趣、研究学问的意义和社会的影响。她经常找来同伴在家里打牌,家里闹哄哄的。对于他们能一起共同生活四十五年,一直被人奉为美谈。但个中情状,也只有当事人自知了。

(4)、“其胡适是一个独立的人,一生都在倡导独立精神,他说‘独立的人才强大’。独立是自由的基础,没有独立的人,也谈不上自由的社会,否则只见群氓涌动。其包容比自由还更重要。胡适在倡导自由主义的同时,真正喊出了包容的价值。自由不是被自证的而是在他者的包容中得以存在的。其功不唐捐。无论做学问、做事,胡适一生倡导下硬功夫扎硬寨,不肯投机取巧。”作者在后记中总结。

(5)、你有可能将一只牛拉上楼梯,但牛是不懂下楼梯的。

(6)、其胡传快50岁了,大儿子、大女儿都比冯顺弟还大;

(7)、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8)、《胡适研究论稿》出版以后,有更多的出版社要求我写胡适的传记。我仍然没有答应,我仍觉得条件不够成熟,写不出自己可以满意的胡适传记。我只答应四川人民出版社,把原来《论稿》中的年谱简编进一步充实,单行出版(原来,香港中华书局抢先把那个年谱简编单行出版了,据说,销路还不错)。

(9)、我姑姑有个时期跟我父亲借书看,后来兄妹闹翻了不来往,我父亲有一次扭怩地笑着咕噜了一声:“你姑姑有两本书还没还我。”我姑姑也有一次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这本《胡适文存》还是他的。”还有一本萧伯纳的《圣女贞德》,德国出版的,她很喜欢那米色的袖珍本,说:“他这套书倒是好。”她和我母亲跟胡适先生同桌打过牌。战后报上登着胡适回国的照片,不记得是下飞机还是下船,笑容满面,笑得像个猫脸的小孩,打着个大圆点的蝴蝶式领结,她看着笑了起来说:“胡适之这样年轻!”

(10)、此后,身处异地的胡适与韦莲司,就借助于通信来互传情谊。从他们相识到1917年胡适回国前,他们通信不下百余封。起初,胡适写给韦莲司的信,多是表达他对韦莲司的敬慕和感谢她的帮助;到1917年行将分别时,他才鼓起勇气,给韦莲司写信,述说了他曾“企盼他们能举行婚礼”的愿望和不得不遵从母命的难处。胡适结婚后,他与韦莲司有几年没有联系。直到1923年韦莲司失恋以后,心情沮丧,才想起给她留有美好印象的异国蓝颜知己胡适,于是就给胡适写了封信,述说了他们别后的情况。胡适当即给她写了回信,表示希望旧情复燃,有机会重温“年轻的日子”。

(11)、胡适不是一个普通的学者,他是开启一代新思潮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他是整个民国时期,影响极为广泛而深入的知识界领袖,在教育、学术、文化乃至政治等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他的认识有重大变化,势必引发诸多方面的重新评估。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将是一个需要做出长期努力的课题,也将是一个会遇到各种阻力和经历许多曲折的过程。

(12)、单有各自分散的研究工作,没有共同的活动,没有共同的园地,没有凝聚一起的努力,不可能产生较大、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数十年来,我作为胡适研究会的负责人,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筹划和举办各种活动,以推动胡适研究的进展和胡适思想的被了解。如举办学术研讨会、各种座谈会,编辑各类书籍、刊物,等等。

(13)、胡适没有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屡屡颠倒是非黑白,反对爱国主义,贬损民族精神。1915年胡适发表《致留学界公函》,反对抗议《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爱国学生运动,骂爱国学生们是“理智失常”,得了“爱国癫”。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正值全中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时候,胡适却对他的学生说:“炎帝黄帝尧舜禹,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面对日本的侵略暴行,作为当时的学界领袖,主张不抵抗,还呼吁要向日本人妥协。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胡适与周佛海等到处散布“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再战必亡”的论调,反对抗战,还说自己情愿当亡国奴也不主张对日作战。对爱国人士大骂人家是得了“爱国癲”,对汪精卫的死却表现出相当的同情,甚至称其为烈士。难怪连老蒋这样能藏污的人都对其恨之入骨,大骂其为:“徒有个人而无国家,只有私情而无道义。”,“此人实为一个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14)、直到3月2日举行公祭的时候,天气才由阴转晴。公祭从上午8点开始,美国、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泰国、土耳其、约旦、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都派代表参加。公祭时,许多人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公祭结束后,胡适的灵柩上覆盖着北京大学的校旗,向南港缓缓驶去,并下葬在“中央研究院”对面的小山坡上。

(15)、除了保持学者个人的独立地位外,就整个学界而言,也有个能否独立的问题。1947年9月,胡适利用赴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筹委会之机,向蒋介石提出“十年教育计划”,其主要内容有两点:第要选择十所大学,他在十年内两批给予充足的经费,办成国际上第大学;第反对花大宗外汇派人出国留学。他说与其拿这些钱送学生出国留学,不如用来发展国内大学。他认为,如果若干年以后,中国还“有成千成万的学生去日本留学,那是极可耻”的事(《胡适日记全编.7》第667页)。胡适提出这个计划,目的是为中国学术界的独立打下一个基础。为此,他提议中央在教育文化方面的投资不得少于政府预算的15%,各省不得少于25%,市县不得少于35%,私立学校与国立学校应该有同等机会,大学教育应该朝着研究院的方向发展……。

(16)、| 未能如愿的闺中密友:胡适与洛维茨 | 

(17)、1993年,1995年,分别在青岛和上海举办第三次、第四次胡适研讨会。特别是上海的会,圆满成功。我们第一次请到了胡适担任驻美大使时的秘书傅安明先生到会,他对那一段时期胡适先生的生活及与朋友交往的情况知之多。

(18)、由此可见,北大的复兴、中国学术的进步,与胡适密切相关。

(19)、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铁花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铁花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

(20)、等林语堂博士毕业回到北大任教,把借贷的事跟校长蒋梦麟说了,

(1)、胡适举起手中皮鞋抽打巡捕的脸,巡捕大怒,伸过手来还击,两人顿时撕打起来。巡捕用力吹哨子,一辆空马车跑了过来,两个马夫跳下车帮助巡捕捉住胡适,把他送到巡捕房……

(2)、“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49年创办《自由中国》。

(3)、钱锺书曾说过:“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鲁迅、蔡元培等。”

(4)、1935年徐芳北大毕业前,她撰写的毕业论文是专门研究现代新诗的。事先,她拿着自己的论文提纲,找到胡适征求意见。胡适对她的选题颇为赞赏,除了提出部分修订意见之外,还主动承担了她的指导教师。这篇长篇论文论述了从1917年胡适倡导白话诗起笔,一直写到1935年的新诗创作现状,涉及三十多位诗人的作品评价,特别是对胡适的评价更为客观和中肯。她指出:胡适的白话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的妇人”,“未能尽脱文言窠臼”,不过,“头一个放脚人的功劳,对于后来是深而且大的”。这种评价客观而公允,准确地把握了新诗发展的脉络。胡适对这种评价也很满意。

(5)、1907年,为了进一步扩张中国市场和提升国际影响,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同意退还“庚子赔款”,次年得到了国会的通过。

(6)、1972年,我们从河南“干校”撤回北京。不久,搞中华民国史的任务就落实到我们近代史研究所,由李新先生负责。这年10月,民国史研究室(当时不叫研究室,叫研究组,为行文方便,我姑且全文都用民国史研究室的名字)正式成立,我是早的成员之到现在,参加过那次成立会的人,就只剩下我一个了。

(7)、读书方面,冯顺弟极为严厉。初,学堂里只有两个学生,一个是胡适,一个是他四叔的儿子。四婶溺爱儿子,不肯管束,先生一走,四叔的儿子就跑去后堂玩儿。胡适却不一样,每天温书念书,要到天黑才能回家。后来,学堂里的学生添加到十几个,每个学生每年送先生两块银元,冯顺弟却不一样,第一年就送六块,以后每年递增,后加到了十二块。这样的学金,打破了家乡的记录,只为让先生多为胡适“讲书”:

(8)、就在张爱玲的祖父张佩伦的《涧于日记》中曾记载过他与胡适父亲胡传的一段过往。

(9)、1955年,中国大陆开始针对胡适的一系列观点进行驳斥,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了《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不过,毛主席还是托人给自己曾经的老师胡适:

(10)、不愿意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适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

上一篇:136句爱国诗现代学生创作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