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情诗30篇
1、仓央嘉措的诗集情诗
(1)、风雅之声(第17期)||“风雅好声音”张笑航
(2)、当年看到仓央嘉措的这句诗(曾缄先生汉译版),惊为神作。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仓央嘉措的情与诗: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很快,就被书里塑造出来六世达赖给深深吸引,这完全是喇嘛界的王阳明嘛,情诗还写得那么好,可惜年纪轻轻就变成了历史的尘埃。
(3)、但是,与此同时也就带来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和硕特蒙古入藏之后,赖着不走,有当雄八旗重兵驻防,首领固始汗除了掌握强大兵权之外,还实际操纵着噶丹颇章王朝的政权。五世达赖除了征收十三万户赋税,坐吃俸禄,率领教徒拜佛诵经,安富尊荣于教主地位之外,政治上大有成为傀儡之势。人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五世达赖当然不甘心受制于人,就企图排挤蒙古部落走出西藏;和硕特部蒙古亦不甘心失去在西藏的即得利益,尽力控制噶丹颇章王朝。如此,在西藏上层统治者和蒙古部落上层统治者之间,就种下了权力之争的祸根。这种斗争一直延续了几十年,从固始汗死后,达延汗,达赖汗在位时业已存在,双方一直相互牵制,迄五世达赖圆寂前后,斗争日趋尖锐。很明显,这实际上又是一种权利之争,关系到各自的身家性命与政治前途,即使有中央政府在这之间不断调停,双方亦不肯善罢干休。加之蒙古族统治阶级一直歧视、压迫藏族人民,自然激起广大藏族群众对他们的不满。
(4)、藏语成语“鸟石路遇”近似汉语成语“萍水相逢”
(5)、东山的溪水,披散着她的玲珑,流荡着我的心事……
(6)、含情私询意中人,莫要空门证法身。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断红尘。
(7)、(在人间)凌晨四点的医院,中国社会底层的痛
(8)、注:班弟教名,此藏中外道,故仓央嘉措斥之。
(9)、东山的溪水,披散着她的玲珑,流荡着我的心事……
(10)、风雅之声(第42期)||马龙田原创作品线上朗诵会实况
(11)、轻垂辫发结冠缨,临别叮咛缓缓行,不久与君须会合,暂时判袂莫伤情。
(12)、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13)、獒犬纵狰狞,投食自亲近,独彼河东狮,愈亲愈忿忿。
(14)、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杰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清康熙帝派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
(15)、不久,在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他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16)、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17)、王总:即松儿石(一种宝石),通常绿色,绿里透白者称白王总,为上品。
(18)、天上的星斗却已算准。(于道泉译,第四十七首;此诗在庄晶译文中排序为第四十八首。)
(19)、这样,通过这种隐蔽的方式,达赖喇嘛的死讯终于被第巴隐瞒了将近十五年之久。尽管他封锁消息做得很是仔细,终还是渐渐引起人们的怀疑,大家对达赖喇嘛“入定”这么长时间已经感到怀疑了。可是,第巴?桑结嘉措还是坚持不宣布达赖五世已经死亡的讯息。众所周知,在这十多年中发生了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反清的叛乱事件。在这次事件中,第巴?桑结嘉措明里委派济隆呼图克图去劝说噶尔丹罢兵,实际上是去帮助噶尔丹。1690年乌兰布通战役之后,噶尔丹大败。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率大军亲征噶尔丹,在外蒙古克鲁伦河打败准噶尔军队,噶尔丹服毒而死,全军覆没,康熙从俘虏的西藏人口中,得悉达赖五世已死多年的消息,震怒,立即致书向第巴?桑结嘉措严厉责问。至此,第巴?桑结嘉措才不得不诚惶诚恐地给康熙帝写了一封密信(此信写于1697年,即康熙三十六年),向康熙帝奏明匿丧的缘由。信中声称:“众生不幸,第五世达赖喇嘛已于水狗年示寂,转世静体今已15岁矣,前恐唐古特(即西藏)民人生变,故未发丧,今当于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定坐床,求大皇帝勿宣泄!……”其实,当时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实际上很薄弱,还无暇直接过问西藏政务;而且,对授权管理西藏事务的和硕特部汗王的动向也有一定的疑虑。所以,并没有深究桑结嘉措,而是承认了既定事实,包括承认第巴?桑结嘉措认定的达赖五世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既然清朝中央政府都承认了仓央嘉措,那么和硕特蒙古统治阶级此时也没有理由不承认仓央嘉措,或者毋宁说他们此时也不得不承认仓央嘉措。然而,这一切从一开始也就注定了仓央嘉措做为一个政治权利之争的牺牲品的悲剧命运。而且,在此后的成长中,也慢慢形成了他的悲剧性格,这些结果均源于他周围尔虞我诈的政治环境。虽然他起初并不觉晓,坐床之初,他周围的政治气候也较为平静,然而潜流正汹涌而至,历史很快就将仓央嘉措推上了绝境。
(20)、风雅之声(第5期)||“风雅好声音”孙玲/姜冬梅
2、《仓央嘉措情诗》
(1)、仓央嘉措把爱情之美刻画得如永恒一般,也没有把爱情之伤刻画得生不如死,不会让人痛不欲生,而是寄予一种灵性。他的诗歌中处处体现着佛教的思想,比如“剔除我执”。
(2)、 睡梦瑜伽——成就大手印的殊胜法门 (下篇)
(3)、注:强作解脱语,愈解脱,愈缠绵,以此作结,悠然不尽。或云当移在三十九首后,则索然矣。
(4)、 其三十七
(5)、Orletmeliveinyourheart
(6)、诗人在语言运用方面,朴素无华,活泼生动,清新明快,平易通俗;语调异常亲切,多是群众语言;让人感觉到他是在坦率地倾诉自己的情怀,说得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把人一下子就引进诗歌的意境之中。这也是仓央嘉措情诗之所以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情歌》当中许多富于形象化的新颖词语,如“未生娘”象征少女,“牡鹿”象征情人,“龙魔”隐喻严厉的尊长,“风暴”比拟破坏爱情的阻力,等等。现已成为西藏文学中的成语,为后人所常用。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仓央嘉措的艺术创造能力。许多不知道《情歌》出处的人,经常只把《情歌》当作一般的民歌来唱。由此可见,《情歌》在语言艺术和思想感情方面“群众化”的程度。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当时的上层文人多受“年阿”诗体的影响,崇尚典雅深奥、讲求词藻堆砌、鄙视“俗词俚语”之风十分盛行,仓央嘉措却以达赖喇嘛之至高无上的身份,坚持将群众语言写入诗篇,独树一帜,一新当时文坛耳目,使我们更觉其难能可贵。这种情况也充分说明文学史上一个屡见不鲜的成规,那就是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它总是要向民歌学习,并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然后才能充实自己。从西藏文学史上来看,十一世纪的米拉日巴和十二世纪的贡嘎坚赞的诗作,也都无不如此。
(7)、 其六十三
(8)、明珠在握时,不作明珠看,流落他人手,嗒焉长遗憾。
(9)、风雅好声音:姜冬梅,(风.雅诵)群友,从事多年的财务工作,是出口企业会计和内资企业会计,喜欢美食与朗读。
(10)、但是,仓央嘉措的舅舅南宗弟兄等人,却对仓央嘉措的父亲及随侍人员恨入骨髓,企图勾结不丹人加害灵童。据传,错那宗本为使灵童避开危险,便于木牛年十一月十七日将其从乌金岭请至夏坞。后来二宗本接受了灵童舅父南宗等人的贿赂,所以虽有上述第巴的明白指示,但未对灵童给予很好的照顾与侍候,反而对其加以拘禁,形同惩罚,使其陷于恐惧之中。灵童舅父南宗耍弄狡猾伎俩,恐吓灵童父母,说若不去不丹,则将被杀害。因此,他一面策动其逃离,一面装成不丹人,准备动手害死灵童,因而使灵童遭遇到极大的艰险。幸好这时第巴?桑结嘉措又下令说,该灵童已被第五世达赖喇嘛认定为夏鲁寺堪钦索南却珠的转世,应暂时将其迎至错那宗。于是,在木牛年十二月十二日从夏坞出发,十四日抵达错那伦珠央孜。第巴?桑结嘉措曾先后三次致信错那宗本,令其尽力尊崇优待灵童,但因宗本接受了贿赂,一切听从南宗等人驱使。命灵童一行住在一间八柱大的房子内,用石头将房子堵死,仅留房顶上一处天窗,从外面将房门反锁住,令当地守军看管。该地气候寒冷,降雪很大,但不准灵童一行生火取暖。第巴?桑结嘉措获知这种情况以后,又下令不准宗本如此对待灵童,并给灵童父母写信进行抚慰。错那二宗本借口防止危险,只在白天才将那间八柱大的房间的门打开,夜晚则整夜锁住。每天只给灵童父母、姑姑索南、佣人桑丹、妹妹索南宗巴一小木桶粗糙的糌粑,不经常给菜吃,进餐时饮的青稞酒也是隔天才给一次,每两天给一木桶水,柴火有时也烧断。总之,在错那的13年中,仓央嘉措备尝艰辛。这些情况在仓央嘉措传记《金穗》一书中有详细记载。应该就是在这段时期,仓央嘉措随同家人耳濡目染了一些西藏民歌的基本知识,为其以后的情歌创作打下了一些必要的基础,再加上日后被迎进布达拉宫之后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以及先天的遗传⑽,使他诗歌的天才具备了付诸于于实践的可能。当然,这也不能排除他日后放弃比丘戒与出家戒之后,在拉萨近郊肆意于寻欢作乐的生活积累。
(11)、 其二十三
(12)、史无法抹去的记忆,这套绝版的《红楼梦》连环画注定不凡
(13)、第一首诗歌将情人和喇嘛、爱情和佛法这两对尖锐矛盾着的事物同向相互对比,而以心儿的选择作为对比的杠杆,以人性作为选择的终标尺,把客观事物的美丑、主观感情的爱憎以及诗人的取舍,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对比的结果,形象格外鲜明,感受更加强烈,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作者所采用的正对的用法,这种用法在《情歌》当中触目即是。第二首诗歌以拥有爱情和失去爱情时的两种相反的状态相对比,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运用的杠杆主要是主人公对于爱情以及生命的幽深的体验,在相反的爱情形式中,调制蒸发出不同的情感浓度。这种对比偏向于反向对比,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种反向对比的典型实例,即上文所谓之反对。第三首诗歌,以树木指代姑娘,以柳树指代爱情的对象,作者不但用一百棵树木中间抽选出的这一棵柳树与众多的树木进行对比,还用这一棵树木的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待相互对比,对比的杠杆是爱情的理想,对比的结果是理想的滑失。这种对比从文本的结构上来说,应该是一种抽心对的典型实例。这种对比与第二种对比,在仓央嘉措情诗中也是随处可见。另外,在仓央嘉措情诗中,还有交叉对(比)(譬如《情歌》第十九首)、联环对(比)(譬如《情歌》第二十九首)的实例,本文限于篇幅,此处不再一一展开论述。
(14)、风雅之声(第6期)||“风雅好声音”于晓凌/李凤娟
(15)、12)《五世班禅洛桑益西自传?明晰品行月亮鬘》209页。
(16)、转眼苑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飞蓬。饶君老去形骸在,变似南方竹节弓。
(17)、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8)、君看众犬吠狺狺,饲以雏豚亦易训,只有家中雌老虎,愈温存处愈生嗔。
(19)、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20)、薄暮出寻艳,清晨飞雪花,情僧原是我,小住布达拉。
3、仓央嘉措情诗精编
(1)、风雅之声(第3期)||经典诵读《诗意中国》
(2)、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3)、然而,就在仓央嘉措稳步成长的这些年代,平静的西藏大地开始出现动荡,内外各种矛盾相互冲撞,纷繁动乱的形势逐步抬头、升级。自从第五世达赖喇嘛圆寂之后,全体藏蒙要员便失去了同心同德的核心。公元1699年(藏历土兔年),丹增达赖汗的长子丹增旺杰与次子拉藏鲁白兄弟阋墙,第巴出面说和,议定由地方政府向拉藏鲁白支付适当的应得财产份额,令其返回青海。但是,在此同时,驻牧于青海的蒙古人内部也出现不和,巴图儿台吉被迫前往内地,达赖台吉趁机诱杀了达延台吉,形势开始动荡起来。1700年(藏历铁龙年),丹增达赖汗在西藏去世,其长子丹增旺杰当了珲台吉的义子,正呆在蒙古地区,其次子拉藏鲁白遂来至前藏,承袭了乃父职位。蒙古施主中对此举意见分歧较大,赞同与反对者兼而有之。同时,因为第巴对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进行了长期的保密,引起清朝康熙皇帝对他的不满。加之皇帝还曾下旨,令第巴经办班禅大师洛桑益西赴京事宜,班禅大师却因还未出痘而坚辞不去。于是,皇帝就怀疑这是第巴阻止班禅大师“进京之行”。因而,对第巴失去宠信。并且,在西藏内部,由于第巴独断专行,长期“匿丧”,身穿袈裟,而又公开蓄养“主母”(主母有两个女人)等行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脑直接、间接表现出不满情绪。如此等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恍如一团乱丝。
(4)、这位浪漫的才子年仅24岁,化作青藏高原湛蓝的天空上,洁白的云朵。
(5)、黄昏的拉萨街头,装束一新的仓央嘉措化名“宕桑旺波”,他匆匆地绕过布达拉宫森严的高墙,穿过长长的街巷,在清凉的梵唱声中,钻进帕廓街边的小酒吧,与那如月般皎洁的姑娘幽会,直至拂晓方才离去。
(6)、 中国散文网投资运营·主办 总编辑:邵建国
(7)、《那一天》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8)、不仅如此,《情歌》还有第四个方面的艺术特色,那就是大量而又巧妙地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矛盾的外界事物,矛盾的心理活动,是《情歌》之中对比手法产生的客观现实根源)。这种对比的手法,在仓央嘉措情诗中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用法,即正对、反对、抽心对三种用法。《情歌》第十七首、第三十一首、第七十二首正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它们的内容分别是:
(9)、 闭关报告——专注一缘,绿度母坛城中的殊胜体验
(10)、“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如果没有相见怎会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语言中带着压抑的痛苦,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甚至让自己否决了邂逅带来的快乐,这种深沉的爱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衬托出爱情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11)、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12)、情痴急相问,能否长相依,伊言除死别,决不愿生离。
(13)、唉,天杀落英,谁怜花瘦?唯有蝴蝶,庭院独飞
(14)、注:工布,藏中地名,此乃女子讥诮所欢男子之辞。
(15)、 闭关报告——禅坐观烛习入定,地藏菩萨带悦行
(16)、 其三十五
(17)、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18)、百草经霜奈若何,离人偏恨西风多。香艳成尘蝶翼冷,卿卿我我两分携。
(19)、注:藏文ma-skyes-a-ma(拉丁文转写)一词,系“少女”之意,于道泉先生根据藏文原意将之译成“未生娘”一词,学者多从之。今为文意疏通,并考虑到汉族读者的审美习惯,译者将其转译成“爱人”一词。
(20)、据说:仓央嘉措还有历算方面的功底,这点从其《情歌》第四十八首中也不难推知:
4、仓央嘉措情诗30篇视频
(1)、时间回溯到10年前:公元1696年,康熙帝亲征准噶尔叛乱,获知五世达赖早已归西,即降旨问罪桑结嘉措。
(2)、意外娉婷忽见知,结成鸳侣慰相思。此身似历茫茫海,一颗骊珠乍得时。
(3)、仓央嘉措虽然是活佛,但没有实权,只是一个政治傀儡。
(4)、《相思十诫》,其实仓央嘉措的原诗只有其中的两条。其他都是今人附加的。我们用佛教徒的视角细细品读这首世人眼里所谓的情诗,难道看不出其中的深意么?第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但愿我们能在大智慧者的提醒下远离堕落因缘,走向解脱的光明大路!
(5)、 其三十二
(6)、前月推移后月来,暂时分离不须哀。吉祥白月行看近,又到佳期第二回。
(7)、“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迹是怎样也无法抹除的,因为爱到深处爱到酴醾,当分离之后只剩下了故人的回忆,在一遍遍重温回忆的过程中一遍遍扯开伤口,使它一直无法。这种每每生生撕裂伤口的痛,让人悔当初,真心相惜。
(8)、故园归飞杜鹃鸟,春来天地尽窃窕。思与卿卿重相见,执手相看魂欲销。
(9)、多谢当垆女,撮合双鸳鸯,两情苟构怨,此责卿须当。
(10)、品读《平凡的世界》经典名句15则,感悟睿智人生
(11)、注:西藏酒家多系娼家,当炉女多兼操神女生涯,或撮和痴男怨女使在酒家相会。
(12)、长干小生可怜,为立祥幡傍柳边。树底阿哥需护惜,莫教飞石到幡前。
(13)、姹紫嫣红一时凋,舞衣不称旧舞腰。争教蜂蝶两相断,袖底羞见檀郎招?
(14)、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15)、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积雪中,就里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
(16)、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鹱雪中。就里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
(17)、玉指雕弓白如霜,欲引金矢射八荒。愿为卿卿腰间箭,常使驱策待锦囊。
(18)、风雅之声(第21期)||“风雅好声音”于慧敏
(19)、我与伊人本一家,情缘虽尽莫咨嗟,清明过了春归去,几见狂蜂恋落花。
(20)、24)这是《仓央嘉措情歌》第八首,为王沂暖先生所译。
5、仓央嘉措《那一世》
(1)、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2)、行事曾叫众口哗,本来白璧有微瑕,少年琐碎零星步,曾到拉萨卖酒家。
(3)、ཤར་ོགས་རི་བོའི་ེ་ནས།།
(4)、注:藏地高寒,杜宇啼而后春至。门隅:诗人(仓央嘉措)的故乡。
(5)、其三:仓央嘉措在权欲与爱情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1967年,十五岁的仓央嘉措被桑结嘉措派来的使者匆匆接往拉萨布达拉宫,甚至来不及和心爱的姑娘说一句离别的话。以往转世灵童从四五岁起做床接受培训,而仓央嘉措在乡村呆了15年,平日严格枯燥的训练,让他自由奔放的心倍受折磨,仿佛就想待在一个牢笼里。尤其是当他得知心爱的姑娘披上嫁衣嫁做人妇时,沉浸在失恋的悲伤情绪里无法自拔。
(6)、 放生狐狸时的神奇示现—莲坛2014年度放生纪实
(7)、流传广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密传”《琵琶音》的说法。“于火猪年当法王(即仓央嘉措)25岁时,被请往内地。”“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于是异口同声对我(仓央嘉措)恳求道:‘您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求告再三。仓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8)、风雅之声(第36期)||祈盼春天(群友合诵)
(9)、杜鹃归来后,时节转清和,我遇伊人后,心怀慰藉多。
(10)、可能是达娃卓玛的父母听到了风言风语,不久,就把女儿带回了琼结,从此两个人再也没有相见。
(11)、《饮虹乐府》卷八有仓央嘉措《雪夜行》,小序云:
(12)、恶途:指六道轮回中的畜生,饿鬼,地狱三道。
(13)、君如折葵花,佛前常供养,请将我狂蜂,同带佛堂上。
(14)、至诚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为我宣。无奈此心狂未歇,归来仍到那人边。
(15)、久与卿卿两分离,蜂狂蝶舞倍相思。心如枯草期甘露,思君黯黯凄艳时。
(16)、 其四十四
(17)、毒龙在我后,虽猛我不畏,苹果正当前,摘下且尝味。
(18)、“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相对与相会,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会晤。所谓相对只是一场淡漠和平常的相遇,而相会却带着四目相对时的喜悦和温存。如果我们不相向而行是否就会相忘于江湖?相会只会徒增感伤,因为千帆过尽,感情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前来相会。
(19)、羽毛零乱不成衣,深悔苍鹰一怒非,我为忧思自憔悴,那能无损旧腰围。
(20)、而我也注定看见你,面庞上眨着玛吉阿米的眼睛。
(1)、一自消魂那壁厢,至今寤寐不断忘,当时交臂还相失,此后思君空断肠。
(2)、暗约卿卿初三夜,明月如霜倍清艳。且向座前发誓约,此心满如十五月。
(3)、“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想要两全却是两难,风流的背后隐藏的苦恼也许是那些迷恋仓央嘉措情诗之人所不懂的。
(4)、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5)、看来得道的上师,对于爱情中的少年,也难以提壶灌顶。少年的“心猿意马”,又“回到了恋人的身边”。这种情感表现的立体交响效果,突出地表现了修佛中少年的矛盾心态。正如艾青在其《诗论》(23)中所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通过这首诗歌看到了仓央嘉措一颗向往爱情的心,那是宗教的大门所无法关闭也无法拘禁的。而且,这种情况对年轻的修佛僧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以及心态。仓央嘉措之所以伟大,原因正在于此。他的一己之情,不但是独特的,而且也是所有僧侣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他们无时不在遥望着人伦的田野,渴望回归人伦的家乡。这就是《情歌》之所以能在西藏僧俗社会中那么普及并且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像别林斯基所说的“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仓央嘉措正是西藏广大处于宗教海洋之中的僧侣的代表和喉舌,也应该是藏族以外广大僧侣的代表和喉舌。虽然他的行动受到了桎梏,但这并不等于扼杀了他向往爱情的心灵。这颗心灵对于自由的爱情的失去是不能甘心的,他在《情歌》第十八首中曾经这样唱到:
(6)、 其五十二
(7)、而在《情歌》中,绝大部分则是专门抒写爱情的诗章。在这些诗章中,几乎触及到了爱情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爱情产生、发展、变化、失败的整体过程,涉及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政治地位、宗教地位以及不同的历史事件。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仓央嘉措的情诗,几乎可以当作一部爱情的经典书籍高悬于历史的天空了。这类情诗,将社会性的情感模式,浓缩进个体性的小我之中;同样具有独特而又普遍的典型化的情感特征,往往探索到人性奥秘的纵深处,显示了仓央嘉措情歌的智慧风貌;具有一种能够打通族别界限的功能,使具有不同文化渊源的人们,可以通过他的诗歌,不分彼此,相互沟通。
(8)、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14岁时,他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由藏南迎到拉萨,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9)、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10)、抒发思念之情的,可以举出第六十五首、第七十七首与第九十九首这样一些例子,它们的内容分别是:
(11)、注:歌舞之场,系指宗加鲁康,是布达拉宫后面男女歌舞欢乐的处所。
(12)、 其二十六
(13)、绿窗深情不忍离,去离徊徨意转迷。久拟深山学修法,又延行程到后期。
(14)、神女常居云雨池,花柳身世半委泥。谁知掩得春风面,几度伤心背人啼。
(15)、仓央嘉措的情歌,那里面不但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性魅力,而且具有无与伦比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按照中国古代“知人论世”的观点,我以为“知其文”亦必须“论其世”。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⒆仓央嘉措的情歌(亦称情诗),是和他个人特定的生活道路紧密联系的。我认为抓住这一点,才是解开仓央嘉措情歌之谜的金钥匙。下面,我们先结合仓央嘉措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他的特殊身份,对其情歌的思想内容,作一些基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