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18句黑格尔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重要贡献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9-29 10:4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黑格尔的主要观点

1、黑格尔的主张

(1)、传统理性: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原则的客观理性

(2)、 “思辨理性”的终提出:主观理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

(3)、主观理性;普遍性;现代性;思辨理性;黑格尔

(4)、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理性主义的神学传统,表现了明显的近代色彩。

(5)、真正的自由就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意思就是说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要改变,用黑格尔的话就是,“永恒的不安性”,他经常用的是“火的哲学”,经常拿火来打比喻。

(6)、艺术作品却不仅是作为感性的对象,只诉之于感性领会的,它一方面是感性的,另外一方面却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收到它的感动,从它得到满足。

(7)、在1817年的第一篇序言中,黑格尔发表了他对那个时代的哲学潮流的看法,黑格尔发现当时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旧形而上学,或者说是理智形而上学,这种哲学极其狂妄,属于被康德批判的独断论。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具有专制色彩,但是由于混乱而陷入了无政府主义,他们随意从某个理智规定出发去论述理性的对象。这种哲学在我们的时代,尤其是在当代中国的“民哲”群体中广泛存在,他们从某个物理学、数学或者道德的一般观念出发去认识世界的本体,譬如认为世界的存在就是“熵”,或者说世界是由光明与黑暗或者说善与恶等两种对立的东西组成的,等等。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过于疯狂,其内容不过是人所熟知的知识,只不过在形式上加以奇异的拼凑而已。

(8)、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

(9)、柏拉图把理性看作是把握世界本质的理念,普遍的理念是可感世界一切事物的原因和根据,是可感世界中的创造者和发光的“太阳”。自柏拉图以降,人们对“理性”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判定是否“理性”是以“合理性”(Rationality)或者可理解性为原则,“合理性”成为判定理性之为理性的标准,“这个合理性之‘理’从古希腊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逐步被归结为逻辑”②。合理性的判定标准即是否符合逻辑,这种以逻辑为判定理性标准的做法,自古希腊以来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并不自觉地加以应用。这种逻辑法则成为近代之前的传统社会人们的生存、生活所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代表着一种普遍性、性和外在的客观性,为传统社会的运行提供价值规范和合法性依据。普遍性的价值规范法则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具有着的,“在此条件下,共同体所极力维护的必然是支配着个人和社会生活全部领域的普遍的、强制性的价值法则,个人所信奉的也必然是外在于他并支配着他的抽象共同体的普遍的、永恒的价值尺度”③。因此,这种理性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理性,强调的是一种超脱于个人之上,强调共同体价值追求的普遍性法则。

(10)、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11)、“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修养。但在我们这里,法律的制定以及公民法律的体系之中即包含有道德的本质规定,所以道德既表现并发挥在法律的领域里,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独立自在的东西;但在中国人那里,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所以中国人既没有我们所谓的法律,也没有我们所谓的道德。但当中国人如此重视的义务得到实践时,这种义务的实践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

(12)、“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13)、第哲学必须统摄宗教。在黑格尔活跃的普鲁士王国,宗教仍是庄严的存在,启蒙派与虔诚派占据宗教讨论的主流。与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不同,黑格尔并没有把宗教和哲学对立起来,也没有完全反对宗教,他把宗教视为理念发展的一个环节,只不过是表象层次地对的把握,而哲学则上升到概念层次。宗教是意识的一个较低阶段,宗教情绪与精神内在的心情打交道,而哲学是足以宰制内在心情的力量。但黑格尔也不同于虔诚派,虔诚派把宗教归为主观情感,黑格尔认为哲学应该把宗教从主观情感与深沉虔诚的狭隘领域扩充到意识的教化,在热情的宗教意识中发现必然性的理念。

(14)、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15)、一切个体的生命只有与发生联系才能有真实性,才能成为真理。这个整体性的体系包含一切,就是一切,世界的发展在中,世界只不过是自身的展开和显露。本身是普遍性与个体性的统一方面是普遍的、的宇宙大全,另一方面又包含了个体的生命在自身之中。基于此,思辨理性作为一种精神实现了普遍性与主观理性的统一。

(16)、(节选自《哲学和我们的时代:读黑格尔》导论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7)、3青年黑格尔派由主观唯心论回复倾向,他们强调的不是的客观的精神。而是人类的自我意识

(18)、黑格尔把一般与特殊统一起来,是理念的普遍力量转化或显现为特殊的个别人物。

(19)、这种普遍性和个性的统表现在外在环境中,是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引起冲突和行动的“情况”;表现到人物性格上,则是理念的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作为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情致”。所以,理想的人物性格既具有普遍的理想,也具有特殊的个性。

(20)、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黑格尔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重要贡献

(1)、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代表。

(2)、名满天下者,谤亦随之。1830年,黑格尔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哲学家,在《哲学全书》第三版序言中回应了启蒙派和虔诚派对自己的抨击。黑格尔的核心观点是哲学应该介入信仰,信仰必须变成一种精神的劳作和理性的知识。启蒙思想家提倡信仰自由,但是对信仰的内容却置若罔闻,黑格尔不满意这种消极的形式主义。而虔诚派天天念叨上帝,却始终没有把信仰变成一种学理的探讨。

(3)、里夏德·克朗纳:《论康德与黑格尔》,关子尹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4)、从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看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丰富性,但其哲学思想的唯心主义的头足倒置,致使他的美学观点从一般出发,从抽象的理念出发,而不是现实的生活,这是哲学基础上他无法克服的缺点。

(5)、(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6)、同时,我们发现导致现代性难题的“主观理性”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弊病,“主观理性”对于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哲学自产生以来,就试图通过对理性的自觉反思,为人的思维、存在和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哲学对理性的理解与人们的生存方式是内在相关的,无论是‘客观理性’还是‘主观理性’,实质上都是以思想的方式凝聚和映射着人的历史生存状态。”④现代性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此。

(7)、以上论述了感性显现的必然性,这里着重讨论“显现”一词。“显现”,显然不是实际的存在,理念的自我显现,虽必须和实际存在的感性事物发生联系,却不是具体的实在事物,不是具体以物质的存在。因为,具体的感性事物的存在都会是人产生欲望,比如看到水果,你会想到将它吃掉,然而当你在欣赏艺术作品中的一堆水果时,这堆水果是不会使你产生的欲望,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因此,艺术作品尽管有感性的存在,却没有感性的具体存在,没有自然生命;它也不应该停留在这种水平上,因为它只满足心灵的旨趣,必然要排除一切欲望”。所以,艺术作品中的感性事物只具有其形式,而不具有其实际存在的实质,“艺术作品中的感性事物,比起自然物的直接存在,是被提升了一层,成为了纯粹的显现”。正因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这显现显得离理念更加接近,所以说在黑格尔看来艺术作品的美是比自然美相对来说是提高了一个层次的,黑格尔的美学更关注艺术中的美,所以他称美学为艺术哲学。

(8)、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一书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9)、(1)理念。通过黑格尔的哲学可以看出,整个世界都是“理念”所“自生发”出来的。因此,美与艺术也必然是理念自我认识与实现的一个方面,是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所以,美的本质即是理念。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开篇即这样写到:

(10)、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精神,也就是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这就是艺术的内容。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11)、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对立是为了统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体相对于概念来说,它仅是个别事例,也就如同概念单独存在时相同,它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只有与概念结合时,而再否定则统一成理念,即黑格尔所说的,概念借实在的“中介作用”。在自否定之中就是在”自确定”。由于理念的“自否定”,“自发生”的过程,所以黑格尔把理念看成“无限的”,“的”,“自由的”,因为理念不受外在物的约束,而可以自在自为的生展。

(12)、而方法本身作为方法,便不仅仅是主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客观的、内在的形式。所以,这种客观的、内在的形式,便引导着这个有缺陷的开端,向着现实去发展,把自身的缺陷弥补出来,把那个抽象的普遍性给现实化出来,即实在化的过程,普遍物的特殊化过程。

(13)、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14)、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命令的道德原则。命令是无条件的,而且把这种行为本身看作是客观必然性的,与其他目的没有关系。如果随着这种道德法则的普遍性,那么,这种法则就具有了客观实效性。可是,康德又同时认为:“命令只有一项,即是仅依据你能同时医院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而行动。”在此又提出了一个自由的概念,这也是命令可能发展的条件。只有当个人超脱了感性的束缚成为理智世界的成员时,用自由的观念来指导行为,那么这种道德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5)、黑格尔早发现了“现代性”实质是理性的“主体性”问题,主体性(Subjectivity)乃是现代性的原则,并且运用“自由”(Liberty)的意识与“理性”(Reason)的反思来解释这种“主体性”,主体性从根本上属于以理性为主导的“意识哲学”。因此,一般认为,“现代性”问题实质上是“理性”带来的问题。

(16)、辩证法的本质就是在历史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的上升过程,这种上升过程是由历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动的,历史的逻辑规律实质上是人自由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这个自由活动的层次的不断提高的轨迹。

(17)、(6)里夏德·克朗纳.论康德与黑格尔(M).关子尹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 

(18)、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

(19)、由此可知,我们对开端是存在一个信念的,就是认为在这个开端里面存在那个“是”。在表面上,这个“是”是藏在这个开端内容的后面,事实上是我们相信存在这样的开端,随后,我们才可能去找寻开端展开之后的所谓的内容。所以,我们是先有这样的信念,随后才在这个信念下,去寻找这个信念的内容——开端的内容。

(20)、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3、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观点是什么

(1)、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构建的物质利益基础,是在个人或者阶级集团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相统相一致的基础上。同时认为,道德是历史的产物,既有阶级性,又有人类的共同性。

(2)、GeWilhelmFriedrichHegel

(3)、(1)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学的创始人鲍姆嘉敦自开始即认为美学是关于感性认为的科学,康德虽然重视理性,但声称美与概念无关,有了概念便没有了审美活动,以至于很多哲学家例如尼采、叔本华都无不用直觉来反对理性,但黑格尔却毫不动摇,而且将理性提到艺术想象的活动。在《美学》中他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理性的因素。”不仅如此,黑格尔还将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如果不与感性统则会成为为纯抽象的思维,而不是艺术了。

(4)、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5)、总而言之,黑格尔像亚里士多德一样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就是《哲学全书》,包括三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历史、社会、自然界,无所不包。就连自然哲学,黑格尔虽然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不像康德提出过星云说,但是黑格尔是站在当时时代的高峰,他的眼界是可以概括当时各个学科领域的。自从黑格尔以后再也没有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了。因为现代的知识爆炸,一个人的脑袋里不可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东西。

(6)、   “尽管黑格尔认为犯罪在本质上具有社会危害性,但他又坚定地认为,犯罪行为在本质上却是虚无的。”因为犯罪是荒谬的,是不合法的,是对普遍真理的否定,既然没有存在的合理性,那么其终究会被法律所扬弃,作为法律应然性的否定,其在本质上当然是虚无的。犯罪作为严重的不法,只是法律发展的否定环节,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这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同样,如果没有犯罪,法律发展的过程就会缺失必然的环节,“人类的善恶就得不到彰显,人们对法律的需求大为减少,法律的发展质量大打折扣”。而的事物是不可能被扬弃的,作为法的这一普遍事物自身具有固定的实存。而作为侵害性的犯罪,严重违背了自由意志,对法进行否定,其终又会受到刑罚的否定,这就决定了其本质上的虚无性。黑格尔对犯罪本质虚无性的论断,为其刑罚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尽管使人敬佩,尽管使人疯狂,而它的内容却常常充满了人所熟知的支离破碎的事实。同样它的形式也仅仅是一点有用意的有方法的容易得到的聪明智巧,加以奇异的拼凑和矫揉造作的偏曲意见,但它那表面上对学术严肃的外貌却掩盖不住自欺欺人的实情。

(8)、贺来:《“关系理性”与真实的“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第22—44页。

(9)、第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质必然联系,具有客观性。真理则是对规律的认识,属意识领域。

(10)、理念作为普遍人格的认识,是人的真理,它的本质就是作为普遍的存在,而所有真理性的对象都是通过它而回到真理自身当中。所以,理念作为高的目的性,高的根据,是作为真理自身而被规定的存在。这样,哲学自身的内容就是作为理念不同的规定性,理念在向自身的实在化的返回中,具有了不同的形态,也就是彼此同一的差异性。这些彼此差异的不同形态,成为了哲学事业本身。或者说,把这些彼此相互区别的形态规定,从中区别出来,让它们返回到理念当中,这种认识的真理过程,就是哲学的事业和任务。

(11)、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于1818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

(12)、(1770-1831)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

(13)、在这里,黑格尔指出,在这个“意谓”以前,那个作为开始的东西,就是那个被规定为直接性,即,自为之有开始之前的东西,就是那个“自在的东西”。二者是同一的。对这个自在的东西来说,它是一种尚未被规定的东西,因而不是的东西。因为作为的东西,它是一种完全的东西,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东西,即。所以,这种“自在之有”并不是概念,也不是理念,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片面的规定性。所以这个自在之有,仅仅是思维的抽象的规定性,是作为思维的自为存在而被规定出来的东西。

(14)、(2)感性显现。由理念而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象,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意思。这里的“显现”并不是指实际实在的存在,而只是将其“现外形”,与存在是对立的,“显现”出来则是艺术作品,而“显现”的目的是什么了?或者说像黑格尔所问的一样:“是什么需求使得人要创造艺术作品呢?”“这种需求有什么内在必然性呢?”他回答到说:

(15)、换言之,理念的内容就是纯粹的概念,而这个纯粹的概念不过是作为形式规定的总体。因此,理念的规定与理念进行规定的过程,便成为了逻辑科学的内容,理念在自身逻辑的规定过程之中显露出来,也就是在逻辑当中。作为逻辑规定的过程,理念的规定性便不具有某种特定的形态,所以在逻辑规定的过程中,理念的规定性是扬弃特定内容的规定性,即概念自身的扬弃运动。这样一来,它只是作为形式,这样的形式就是理念,也是普遍的理念。

(16)、(2)感性显现。由理念而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象,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意思。这里的“显现”并不是指实际实在的存在,而只是将其“现外形”,与存在是对立的,“显现”出来则是艺术作品,而“显现”的目的是什么了?或者说像黑格尔所问的一样:“是什么需求使得人要创造艺术作品呢?”“这种需求有什么内在必然性呢?”他回答到说:

(17)、黑格尔并没有完全否定“主观理性”,他把“主观理性”看作形成“思辨理性”的一个环节。主观理性造成理性与普遍性法则之间的分离和对立,“限制的力,即知性……知性的大厦越是坚牢越是辉煌,作为部分拘禁于知性大厦的生命要摆脱知性进入自由的努力就越是不停息。”④主观理性造成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自由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等诸多分离,思辨理性正是分离中产生统分离性越强则统一的力就越强。理性的任务就是把分离的存在统一起来,摆脱主观与客观对立的限制。 

(18)、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页。

(19)、真正的黑格尔传统中的历史是有逻辑的,从低到高有一个逻辑的层次,历史的发展与逻辑结构是同步的。这是很重要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是重视的,恩格斯甚至说黑格尔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是一个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继承自费尔巴哈,而辩证法就是从黑格尔那里改造吸引过来的,其精髓就是历史和逻辑一致的观点。通常讲辩证法的人不太强调这个方面,但实际上这正是辩证法的一种根本的表现方式。

(20)、如何克服主观理性带给“现代性”的弊病,同时又不至于回到无个体性的“集体主义”中,黑格尔的思辨理性为我们提供了借鉴。黑格尔的思辨理性思想与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的不同就在于,黑格尔的理性强调把主观理性的主体性与客观理性的普遍性有机统一起来。既不夸大个性的能力,也不夸大普遍性的,这应该成为我们应对现代性的基本准则。

4、黑格尔的观点是什么唯心主义

(1)、比如说法国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后现代等等,通过关注这些思潮发现,它们都有黑格尔的根基。比如海德格尔、德里达等等他们的著作、思想里面都可以找到黑格尔的一个深的传统。在英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法哲学又开始引起了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重视。至于在大陆学术界,他们对黑格尔历来都是重视的,大学里的康德黑格尔哲学是作为传统经典课开的。

(2)、黑格尔说:“人性本恶这一基督教的教义,比其他教义说人性本善要高明些,因为应该依据这一教义的哲学上解释来把握它。”还说到:“在犯罪中被扬弃了的直接性通过刑罚,即通过否定的否定,而导向肯定——导向道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28页,109页)

(3)、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4)、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如马克思所说:“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秘密”不是别的,正是 “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

(5)、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

(6)、好久没有写文章了。近浏览了一遍黑格尔《逻辑学》的后一节“理念”,有了些新想法和观点,因此写了几篇随记,于是我整理了一下,发表于此。这里,主要是为了澄清常人对黑格尔的习惯性误解。譬如像齐泽克比喻的那样,理念不是贪得无厌的饕餮之徒,企图把什么东西都吞入体内,而是更像一种观念的“便秘”。

(7)、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

(8)、第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9)、 “思辨理性”的萌芽:“爱”对主观理性“客观化”的尝试

(10)、方法既然是由概念本身所提供的,那么方法就是“知”的本身——不仅是作为对象,而且还是“知”自己的主观活动。这种主观的活动,它是作为认识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而同认识相区别,也就是一种主观认识对象的媒介(因此,它与认识主体相对应的客体,是紧密相关的),并且在这种区别中,作为这种“知”自身的“本质性”。所以,方法是作为知的“本质性”。

(11)、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12)、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

(13)、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并在书中解释到说:“这个概念有两重因素,首先是一种内容、目的与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现象与实在。且这两方面相互融贯的,外在的特殊的因素显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也即该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理念是内容与意蕴;二是感性显现;三是这两个方面的统就是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个别与特殊的统一。可以看出黑格尔成功地将其辩证法运用到他的美学思想的建构中。

(14)、对这一思维的开端而言,它是作为抽象普遍性,这样的抽象普遍性作为认识,即作为对有限物的认识,乃是被确认为“本质”的东西。这种“本质”的东西,是作为思维所确定的抽象物,而这样的一种抽象的普遍物,它是同事物自身的“有”(纯粹抽象的逻辑开端)相对立的东西。

(15)、理性是哲学根本的概念之“意见和行为的合理性是哲学研究的传统主题。甚至可以说,哲学思想就是源自对体现在认识、语言和行为当中的理性反思。理性构成了哲学的基本论题”①。从词源学上来考察,是由古希腊逻各斯(Logos)一词引申而来,意为:理性、关系、定义、概念、判断,是真实的存在。

(16)、(13)陈士聪.从的神到精神———论黑格尔思想的起源之谜(J).海南大学学报,2015 

(17)、历史事件是历史活动中主客体、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它是不可重复的,这一点与自然发展的规律有所区别。

(18)、在我看来,也认为美并不是只关感性的,理性也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当我们在欣赏一个艺术作品时,首先应进行主观上理性的思考,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使艺术作品所代表的普遍性个人化,进而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而不仅仅是感官的感受,也需要理性的思考。从此可看出黑格尔所提出的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是具有一定进步性的。

(19)、《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20)、“爱”所具有的统一性以及自我否定性在耶拿时期以后被黑格尔吸收进“思辨理性”。“爱”具有设定一个外在的对象否定自身,又否定外在的对象而“统一”于自身的特性。“思辨理性”吸收继承了“爱”的这种特质。正是因为思辨理性继承了“爱”的“统一性”,所以,“思辨理性”一方面可以把“主观理性”的主体性吸收到自身之中,另一方面又把“客观理性”的普遍性吸收到自身之中。 

5、黑格尔观点是什么

(1)、可以看出,黑格尔关于美的概念,在根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我们剥开唯心主义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合理的内核。正如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所说的:

(2)、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

(3)、“主观理性”与“普遍性”之间的矛盾:“现代性”的二律背反

(4)、因而黑格尔认为,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思维中,都没有常人所认为的那种纯粹的、抽象的东西。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思维是怎样的一种抽象,我们的思想所表达的是怎样的纯粹物,都是对应于一种确定的东西“是”。也就是说,我们所讨论的确定性对象,即,那个所要讨论的对象所具有的“规定性”。它是具有可以言说和可以表述的内容。

(5)、黑格尔分析性善与性恶时,指出:“因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1)每一个就其特殊性说的人,偶然的人,可以作为尺度;或者(2)人的自觉的理性,就其理性和普遍实体说的人,是的尺度。”同时认为,只有认识到了灵魂的理性部分,才是真正认识自已,又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的规定;人要把自已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特殊的东西。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如果将这一点以客观的方式来表达,它就是真,就是善。”(黑格尔《哲学史讲演稿》,贺麟等译,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7页,62页)

(6)、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7)、这里,在各种差异的哲学体系当中,必然会被理念这一崇高的普遍性区别出不同的形态:在实有形态上区分哲学,便区分出自然和精神两种不同形态的理念;对哲学自身的理解方式的差异而言,它便区分出艺术和宗教(哲学和它们都是具有相同的内容和目的,但是哲学本身的理解理念的方式,不同于二者,因而是高的化身,哲学的本质就是概念式的认识,是实在以及观念的特殊方式)。

(8)、黑格尔说:“人性本恶这一基督教的教义,比其他教义说人性本善要高明些,因为应该依据这一教义的哲学上解释来把握它。”还说到:“在犯罪中被扬弃了的直接性通过刑罚,即通过否定的否定,而导向肯定——导向道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28页,109页)

(9)、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

(10)、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政治法律思想家,也是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纲要》等著名的哲学著作,借以创立了一整套庞大而又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并用其哲学观点对法律问题进行了阐述。严格来说,黑格尔本人并不是刑法学家,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刑法理论体系,但其运用哲学观点对刑法的基本问题作过一些精辟的论述,而这些法哲学观点则体现了黑格尔丰富的刑法思想。黑格尔的刑法思想在其1821年出版的《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1)、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命令的道德原则。命令是无条件的,而且把这种行为本身看作是客观必然性的,与其他目的没有关系。如果随着这种道德法则的普遍性,那么,这种法则就具有了客观实效性。可是,康德又同时认为:“命令只有一项,即是仅依据你能同时医院它成为一项普遍法则的那项准则而行动。”在此又提出了一个自由的概念,这也是命令可能发展的条件。只有当个人超脱了感性的束缚成为理智世界的成员时,用自由的观念来指导行为,那么这种道德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2)、方法,必然被理解为概念本身的规定及其内在关系。所以,要考察方法就必须在概念本身的规定及其关系中去考察。方法既然作为概念运动过程的规定性,那么就要被理解为一个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事实上就是要具有开端及其过程、结果这三重环节的事物。

(13)、宗教哲学是黑格尔在柏林时期开讲的一个课程。

(14)、(9)库诺·费舍尔.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M).张世英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 

(15)、哲学的用处恰恰就在于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当别人由于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

(16)、只折磨自己是单相思,只折磨别人是虐待狂,既折磨别人更折磨自己是爱情。

(17)、黑格尔在对康德道德哲学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已另一套的道德哲学观点。结合所阅读的书籍,简单的评述,供参考:

(18)、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的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19)、主观理性与普遍性的原则相对立,现代性问题由此产生,不关涉目的和价值意义的主观理性被当作“现代性”问题的根源饱受批评。

(20)、黑格尔对哲学的命运充满了信心,这不仅因为彼时普鲁士国家建立起来了,而且黑格尔相信精神和理念本身的力量,凡是现实存在的东西无不只是理念以及符合理念的东西,凡是不符合理念的东西都将丧失存在的基础。

(1)、第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它突出的特点。

(2)、自然哲学讲自然,精神哲学讲人和人类社会,自然和人都是逻辑学在这两个领域的“外化”而形成的哲学,所以它们都属于应用逻辑学。其中,精神哲学比较复杂,自然哲学比较简单,自然哲学无非就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精神,主观哲学又分成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客观哲学包含法哲学和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其实也是法哲学的一个结尾部分。精神是一个纯粹精神领域,它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那就是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

(3)、他声称,宇宙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则统治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

(4)、马克思说:“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已主义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已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种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种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就消失。......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相互爱呀、不要做利已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已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因此,不能把道德是否崇高作为评判道德优劣的标准,而就看他是否科学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的诸种利益关系。”

(5)、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6)、值得一提的是,对黑格尔来说,那些个体的、个别的东西,都是非理性的东西(所以个体的意识和自我意识都是非理性的),理性的东西则是共同的、普遍的东西。这个就是黑格尔所追求的逻辑必然性,也就是观念的普遍形式。这某种意义上适合于一切哲学思想或者学说。

(7)、而这种认识方法本身就是黑格尔的哲学规定所预设的(表现为在普遍的认识方面的规定性),也就是一种“无预设的开端”,也就是“有”。换言之,的理念作为普遍的认识,只是因为它具有普遍的样式,而之所以具有这样普遍的样式,因为它是以这么一种方法的样式所表达出来的。这种方法作为形式,是客观性的灵魂。

(8)、“现代性”社会中,一方面受到西方启蒙运动和主观理性的影响,人们强调要继续尊重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比如,诺齐克强调“主观理性”就是个人高的价值追求,甚至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都被降为“个体性”的从属地位。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个人的自由,每一个人都要被“当作不可侵犯的个人,不可以被别人以某种方式用作手段、工具、器械或资源的个人;它把我们当作拥有个人权利的人,并带有由此构成的尊严”③。另一方面,有人试图恢复古希腊以来“客观理性”所强调的超越于个性的“共同体”。比如社群主义认为以“主观理性”为基础的价值秩序只会使得人们陷入没有客观标准的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因此,他们认为必须脱离“主观理性”的束缚来建立一种以“客观理性”为基础的追求普遍性和性的道德秩序。

(9)、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爱”作为一种宗教情感,本质上具有“主观性”的属性。“爱”在和解“主观理性”与普遍性的生活之间的对立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主观情感“爱”仍然在强调个体的自由,因此,“爱”并没有脱离“主观理性”强调主体性的魔咒。

(10)、我们已经把美称为美的理念,意思是说,美本身应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

(11)、第事物发展呈现周期性,特别要注意出发点的确定,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并不是人为加在客观事物上的。

(12)、因此,学界对现代性弊病的批判往往集中于批判导致现代性弊病的“理性”。这种做法源于尼采,他强调生命与意志的重要作用,反对理性主义至上的原则。尼采认为要解决现代性问题首先就要打破理性的束缚,他试图以非理性的“酒神精神”和“权力意志”来改变理性作为一切规范和原则而带来的弊病。然而,尼采只是局限于对“传统理性”提出批评,而没有提出如何能够重建理性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尼采,大多数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学者都只是停留在批判的阶段,而没有提出重建理性。陈嘉明教授认为:“这些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一般而言,都是纯粹否定性的,也就是说,它们只是停留于批判的立场上,而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方案。”①然而,理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并非全是消极意义而没有积极作用——理性的“祛魅”和对主体的尊重是现代人进步的重要特征。

(13)、黑格尔《逻辑学》“有论”的“有—无—变”部分译文及相关解读

(14)、黑格尔有关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对我们来说有巨大启示,不仅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哲学洞见,也因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起初,康德哲学在德国是作为一种“进步之书”(workinprogress)获得接受的——是向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发出的邀请,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哲学家们为了完成康德开启的计划必须把握的,也是他们必须“超越”的。费希特就是这样看的,同时也意识到他本人正在寻求一个哲学体系——他称其为知识学(Wissenschaftslehre)——我们可将这个哲学体系视为哲学中的康德革命严格意义上的成果。在此过程中,费希特提出了大量哲学洞见,它们催生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欧陆哲学传统的全部内容。甚至我们如今对这个哲学体系的把握也未能穷尽其全部内容。在黑格尔笔下,费希特的“综合法”(syntheticmethod)是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模本和先驱出现的,并终为马克思所用。但费希特没有完成他想构筑的体系。黑格尔完成了它,这就使他成为了德国观念论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即便他的哲学对手们也承认这一点,其中包含他的故交谢林。谢林是以对黑格尔主义的强烈批判而结束自身的学术生涯的。

(15)、主观理性确定了近代社会以来的现代性的精神,“以‘主观理性’取代‘客观理性’,这一理性形态的重大转换,标志着现代性精神的确立……个人‘主观理性’的自觉和挺立,是现代性不可否认的重大成果”⑤。“理性”作为认识之源和价值之源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原初目的是为了“祛魅”(Disenchantment),是为了让人们更精确地了解世界的本质,进而控制自然,自古希腊至近代哲学无不对“理性”抱有这种理想。现代化的过程中,主观理性也确实实现了“祛魅”的目的。但是当人的理性被无限夸大的时候,价值与道德便被置于理性的威严之下,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只要遵循理性所设定的律法即可。理性以判断真伪为逻辑标准,所考虑的是观念的抽象关系,以达到目的作为理性之思的手段。由此,理性被工具化,理性工具化实质上确定主体的地位,人成为的主体,而世界成为被人所统治和改造的客体。人的“主体性”地位一方面使得人们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另一方面客观理性被抛弃,具有普遍性原则的道德、价值秩序被主观理性所侵蚀。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自由,只要遵守理性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即可,普遍性的原则被“大写的人”所抛弃。

(16)、艺术表现的普遍需求所以也是理性的需求,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这就是人的自由理性,它就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

(17)、西方哲学都有这个传统,喜欢用火、光明、太阳来打比喻。火的哲学体现一种自我燃烧,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时烧向外部世界,灵魂的自由像燃烧的火焰。这就是能动性的特点,主要就是突出能动性的作用。

(18)、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