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28句李煜诗词虞美人翻译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9-26 08:24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李煜诗词虞美人

1、李煜著名20首诗

(1)、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了:了结,完结。

(2)、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4)、“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7)、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邓丽君轻柔的歌声飘忽而来,一字一泪,沉痛悲凉,荡气回肠。此时,我的耳畔又回旋起李煜的另一首《虞美人》,同样的沉闷忧伤,同样的思情难耐,同样的茕茕孑立,一字一泪。

(8)、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9)、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个字,五仄四平,平仄交替,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

(10)、北岸老师精彩演绎李煜诗词两首《相见欢》《开元乐》

(11)、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1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同:阑)

(1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

(15)、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16)、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1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很快,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到了。明月当空,故国不堪回首。后主的文人情思在这夜色和月色中被深深地唤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推杯换盏之际,竟然忘了寄人篱下需低头的道理,酒入愁肠,一时兴起,国仇家恨喷薄而出。

(19)、应犹:一作“依然”。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20)、据史书记载,南唐旧臣徐铉探望,李煜拉着徐铉的手悲切地哭了起来,感慨当初听信谗言错杀忠臣,抚今追昔,悔恨难平。不料,徐铉是宋太宗派来的“眼线”。贰臣终究是贰臣,被宋太宗一逼问,吓得什么都说了,当然吞吞吐吐透露出的还有李煜对近况的哭诉。这是宋太宗所无法忍受的。

2、李煜诗词虞美人翻译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3)、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4)、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鉴赏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5)、“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6)、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7)、"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8)、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10)、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1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            。

(12)、陈北岸:中国杭州。好声音梦工场创始人;2001至2008省广电主持人;2009至201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教师;2013开办北岸故事汇,网络电台;2015创办好声音梦工场。擅长:小说演播、配音、塑声。

(13)、北岸诵读北岸原创《哥哥,你在那边还好吗?》

(14)、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

(15)、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著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16)、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17)、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18)、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终被宋灭掉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19)、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

(20)、    “笙歌未散尊前在”,在过去当皇帝的岁月里,在他酒杯前的,是为他的家国奋斗的臣子们,大家在冰雪未消的春节里商量着如何保卫国土,为国而战。而现在,回天乏术,他却被囚禁在这看似富丽堂皇的宋朝宫殿里,几个月间,满鬓白发,往事经不起这样的回忆呀!

3、李煜的古诗虞美人

(1)、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的阔达胸伟。

(2)、通过这样具有诗意的形象比喻,真实而深刻地表现自己的深哀和剧痛,而且将这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东西写得具体形象,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4)、李煜走后,世间留下了他的词作。人们记不得他当皇帝时候的词,却感慨他阶下囚生活的无尽心酸,“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字字看来皆是血,今非昔比痛断肠。所以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5)、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8)、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9)、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0)、开头称春风又回到小院里来,院子里的草又绿了。院子里的柳条上新生柳叶,细长如人睡眼初展,这样的柳叶在春天到来时,连续着生出来。这里写出小院中春天的信息,可以从庭草的绿色里,从柳叶的舒展和相续生出中看出来。「柳眼春相续」,写得很细,是诗人的观察。这里也透露出他的寂寞之感来。他在《玉楼春》里写在金陵时的春天景象:「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是盛极一时,跟被拘留中的寂寞正好构成对照。想起当日的情况,靠著栏杆半天没有一句话,透露他对故国之思的痛苦心情。这时想替自己排解,说风吹竹子的声音和新月的照耀还像当年。想来小院中还有竹子,春风吹来,还有竹声。不过跟《玉楼春》写的「醉拍阑干情味切」相比,这时的「半日独无言」又构成鲜明的对照了。

(11)、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

(12)、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

(13)、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14)、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7616462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15)、③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16)、⑷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17)、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遂为名句。

(18)、这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

(1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4、李煜出名十首诗词

(1)、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经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3)、    今日,把两首《虞美人》放在一起慢慢地读,读一词吟一句,流一行清泪。“风回小院庭芜绿”,“春花秋月何时了”,那是江南烟雨中的淡然回眸;“烛明香暗画楼深”,“小楼昨夜又东风”,那是北国风雪中的清浅风骨;“雕栏玉砌应犹在”,“凭阑半日独无言”,无言中是他提笔赋诗的孤傲身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望天而叹的落寞轮廓,随着词句中定格在人们心中。

(4)、很快,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到了。明月当空,故国不堪回首。后主的文人情思在这夜色和月色中被深深地唤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推杯换盏之际,竟然忘了寄人篱下需低头的道理,酒入愁肠,一时兴起,国仇家恨喷薄而出。

(5)、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6)、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9)、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②了:了结,完结。

(10)、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1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1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14)、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往事知道的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早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5)、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煎熬。表达作者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的情感。

(16)、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

(17)、“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18)、(视听)北岸诵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视频:云上蝉儿

(19)、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周汝昌评之曰:「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学文者细玩之,可以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化之词所动。」

(20)、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

5、李煜诗词虞美人浪陶沙

(1)、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

(3)、春去秋来年复一年消磨时光的日子何时能终了?陈年往事还有多少可以记起?  

(4)、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这是一个自由又任性、开阔又禁锢、舒适又离乱的朝代。盛与衰在此交融,高雅与低俗在这里磕碰,尘世的欲想与来世的幻想在这里纠结。只有动荡并立、雅俗同分的时代,才能够看到如此妖娆与壮烈。一带江水,将大宋一分为一半给了风花雪月,一半给了山河壮烈。悲壮与妩媚同存,贪欲与愤慨并彰,还有数不清的繁华,汴梁的车水马龙、杭州的暖风曛醉、勾栏烟巷里的醉酒弹歌,宋词真真是一幅旖旎又壮烈的山河画卷!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故国的宫殿,那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就是人的面貌变得衰老了。请问你如果身处这样的境地应该有多少愁恨呢?正像那满江的春水向东流。

(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10)、“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11)、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2)、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13)、归宋后又过了一年,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14)、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15)、“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

(1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江山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江山”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17)、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18)、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1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1)、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3)、虞美人(李煜)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据说这首词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是李煜的绝命词!

(4)、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

(5)、他已经累了,就连春花秋月,他一直爱着的东西也厌倦了。在那个时候,他对活着本身都是满心怨恨的。到后,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救赎了。

(6)、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姬作乐,唱新作《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

(7)、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8)、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0)、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1)、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2)、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1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14)、点标题继续阅读:古诗词日历|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5)、主播:窦琳声音塑造培训师 专职配音师 有声小说演播者,酷爱朗诵,声音温暖大气. 

(16)、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17)、(视听)北岸诵仓央嘉措《逆时光行走》;视频:77

(18)、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9)、下半片写他在赐第里还有故妓,还可以奏乐。笙歌未散,酒杯还在,还可以喝酒。春天到来,池面冰开始融化了。就他的处境来说,也许也像东风解冻。「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用「烛明香暗」来陪衬「画堂深」,用「满鬓清霜残雪」的霜雪来反衬东风解冻的「冰初解」。「画堂深」是深沉,看来故妓的奏乐也是寂寞中的聊以***,不能跟「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相比,所以无法解除寂寞,因此有画堂深沉的感觉。东风解冻透露春天的气息,但对他说来,春天永远过去了,这表现在四十岁光景的人已经是满鬓霜雪了,这里含有对故国的怀念、亡国的痛苦难以负担。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都无法减轻他的痛苦。

(20)、说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词只是歌词,而词牌名,也就是旋律大多散佚了。

(1)、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2)、                      

(3)、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4)、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5)、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6)、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8)、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篇:91句李奥贝纳广告公司招聘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