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85句舍生取义的古诗文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9-24 08:1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屈原舍生取义的诗句

1、屈原对生死的看法

(1)、(翻译):活着就应该作人中豪杰,死了也应作鬼中的英雄。

(2)、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3)、如果说这起流血事件带给我的是遗憾与痛苦,那么,不久发生在炮兵团3营的一起流血事件,则带给我的是震撼与感动。

(4)、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一时间,一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燕国人的睡梦。

(5)、西极流沙,昆仑葱岭路途奢,春风常不度,玉门关外夕阳斜,如今休作公侯梦,定远谁夸。魂兮归来,莫迷烟柳路三叉。

(6)、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7)、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8)、他说:"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既以有是人矣,则不得不珍其生。

(9)、——西塞罗:《底奥卢姆的诞生》物质是不变的,而在变化的是我们。——梭罗:《梭罗文集》无数人事的变化孕育在时间的胚胎里。

(10)、袁崇焕的勇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刮骨疗毒,弈棋饮酒,谈笑自若,不觉痛楚,后世传为美谈,以为神人也。石达开凌迟就义,身受千刀,颜色不改,监斩官汗透官袍,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夫身有正气,不畏刀斧。古往今来,哪一个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不是志如磐石、身似钢铁呢?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12)、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

(13)、平江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平江方言与湘方言不搭边,与赣鄂方言迴异。独自完整地讲一口楚方言,而传承至今。这与平江的地域,民俗传统,文化底蕴是不可分的。

(14)、这是庐陵先贤的自觉和自信方有此诗。欧阳修官做得大,做得久,他因文章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他的“隐逸”也做得可以,一篇几百字的《醉翁亭记》写尽酒之美丽,醉翁之旷达,亭(隐逸的符号)之陶然。

(15)、岳飞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河南汤阴人,是我们河南的老乡,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一生戎马战场,先后四次从军,英勇善战,威震疆场。

(16)、范仲淹《岳阳楼记》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被千百年来的仁人志士奉为圭臬,袁崇焕的优乐观同样植根于此。

(17)、颜真卿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忠臣,书法家,他的一生可歌可泣,让天地动容。一生忠于国家,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后世的楷模。

(18)、在清末时,一批爱国士子不愿看到国家被列强欺侮,劝光绪帝变法自强,却遭到以慈禧为首的旧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谭嗣同决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诗,谭嗣同和维新变法人士失败了,但世间却有了“戊戌六君子”。

(19)、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史记好句太史公自序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2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舍生取义的古诗文

(1)、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2)、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4)、屈原的道德理想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而又以死或不能善终所结束,在他身上集中地体现了精神美、性格美、道义美和情操美,但他的斗志和精神却并未毁灭,而是永放光芒,因而作品中也就显示正义的力量不可战胜,给人以召唤,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信念,以人以希望,使人一个个四肢生风、七窍咳火、五脏六腑的豪情滚滚。《雷电倾》的精神同主人公屈原诗人气质和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十分合拍。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6)、后来,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味讲和,以十二道金牌,让其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岳飞的抗金救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每每到汤阴岳飞庙,看到还我河山的牌匾,就对岳飞肃然起敬。

(7)、养生贵在于"啬",所以要"去甚、去奢、去泰"对于死亡,老子认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亡",王弼解释"身没而道犹存",盖一个人与道同体,才可不朽。老子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38章)对于生死,庄子做了详细而深刻地论述。

(8)、司马迁,一个著名的信,写信给任安的好朋友,被称为“报任安书,完整的表面自己的态度,对生命与死亡。在信中,司马迁回顾自己的监禁和酷刑的全过程。他说,他是很无辜的,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低级别的民用和军用,没有人会来救他不来。在这种情况下,他当然可以选择死亡,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0)、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11)、(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藤田田科学要求人们生活中的一切发生变化。——巴甫洛夫概念的变化系伴随着人生的现实变化而生。

(13)、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14)、朱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董仲舒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5)、改革继续进行着。他对内鼓励百姓们进行农业生产,奖励农耕,从而增加了赋税收入。他还奖励征战,从而激发了士兵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16)、释义: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17)、除此之外,他还任用了一大批贤能之才,礼贤下士,深得尊重。他对外建议楚怀王与其他诸侯国家交好,以此来抵御强大的秦国。事实证明他的这种思想是正确的,然而在后还是被强大的秦国所识破,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谈。

(18)、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为易;不学,则易者亦为难;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9)、至其衰老,驽马先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天雨粟,马生角。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对屈原以身殉国的理解

(1)、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俄.车尔厄雪夫斯基

(2)、大伙儿睡眼蒙胧,只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已经冲过来了。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想抵抗呢?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夫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

(3)、秦腔《屈原》选段(适才间皮鞭打几乎命丧)唱词

(4)、贤哉,回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孟子名言选录: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善政者得民财,善教者得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学、中庸选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5)、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6)、《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项羽的故事千古流传,项羽的这首《垓下歌》也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7)、但他们认为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即"德"。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朝问道,夕死可矣。

(8)、雨中思绪集点评:梦龙的这首端午诗,表面上从诗人们通常的着笔处:悼屈原,宕开一笔,写如今的诗人“我”的卑微的生存,表面看起来与悼屈原无关,实际上笔笔仍然是悼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之作。“如故人所愿,这些年,我好好地活着。”,“如故人所愿”乃是如屈原所愿,让后人幸福的生活正是屈大夫的舍生取义。这也就是“艾草有迷人的味道。”的真义所在。接着写作者日常的生存状态,但“每天工作,阅读,/用忧伤或喜悦,擦拭着/生活的明珠。/依然登高,但不再望远。/蓦然回首,看到过身后无底的深渊。”可见作者反观意识和自我悲悯情怀。后“想到故人,天空的星子/就明亮一下,想到故乡,/丹河的碧水/就夜夜潮生两岸。”两个“想到……”的句式表达了屈原的诗人精神照亮了作者夜行的潮湿的路。这也就是端午节给后人的启示,从而照应诗题:端午辞。

(9)、屈原出生的时候,战国遇到麻烦的时候,楚同姓的贵族之王,作为一个学者,当盈都被攻破楚国的秦柏齐迎大屠杀的时间,即使一个人住在外面,虽然他仍然可以去到许多国家,但他知道自己的祠堂,自己的国家已经万劫不复。结束他的生命,因为它一起回去。

(10)、至商朝,殷高宗武丁等历代君王,大肆征发属于夏朝的残余势力,罗是荆楚分支,也遭受打击,便随着荆楚部落西迁至陕西渭水之域的金山,罗人也迁至楚北面的罗山(今甘肃正宁县东20里的罗山)。当时罗国首领又是巫师。据巜山海经》之巜大荒西经》记载:"大巫中有巫罗。"直到周武王灭商时,才封罗为子爵,正式封为周的属国一罗子国。由于罗距离周京较近,周王朝经常侵迫罗楚。于是楚王南迁至丹阳,罗也随之南迁至湖北荆山之西的房县,依附于楚。至春秋,楚国强盛,罗被楚所灭,时间约在公元前700年左右。罗国破灭后,子孙便由熊姓改为罗姓。楚文王时,楚由丹阳迁都于郢,而罗在枝江,临近郢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文王又将罗的遗民迁至于今湖南平江与汨罗的交界处。巜汉书地理志》"长沙国罗县,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现平江县伍市镇普祝村还有罗子国的古城遗址。

(11)、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12)、那么他的忧思中有没有涉及个人的呢?袁崇焕的兄长不幸病故,惊闻噩耗,袁崇焕忧从中来:“田园怜尔徒空手,甲胄惭余正在身”——他忧愁的是国事在肩,不能回家祭奠亡兄。身陷囹圄之际,袁崇焕慨叹有负家人,郁闷难遣。《忆母》诗曰:“母年已老家何有?国法难容子不才。”《寄内》诗曰:“室有莱妻呼负负,家无担石累卿卿。”——他忧愁的是母亲膝下未能尽孝,妻子身边未能尽情。

(13)、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14)、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吾气有以一敌吾何患

(15)、金灿灿的稻子,可喂猪,卖猪积下的钱,能供子弟读圣贤书;金灿灿的稻子,又可酿酒,佐以《论语》、《孟子》和《诗经》之类下酒,平添“修、齐、治、平”的气概。因此,这温热而稍板结的红土地便自古出“士”。

(16)、明朝《永乐大典》总撰、江南第一才子——解缙

(17)、  总然是将我百般拷打枷锁刑具叫我变节休妄想, 

(18)、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0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75章)。

(19)、笑灿星眸,烂漫如桃。但惜初时双颜如玉,成忆纷飞间,又是心伤。

(20)、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4、屈原舍生取义的诗句有哪些

(1)、刘新华牺牲后,管明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他多次流着热泪说:“从刘排长身上,我看到共产d员的优秀品格,共产主义的理我服了!”

(2)、袁崇焕死后不久,明朝就在内忧外患中覆亡了。南明弘光帝即位,复袁崇焕原官。后,南明永历帝感念袁崇焕忠贞卫国,蒙冤被杀,谥曰“襄愍”。

(3)、——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4)、(注:“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

(5)、在屈原的作品中,他常常提到自己“好修”的心理:“余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即使先天秉性高洁,也不忘加强后天的修养,这成为屈原终身追求的人生境界。屈原常常提到“前圣”的“自爱心”,他要求自己“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又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在政治理想受到挫折,得不到楚国君臣和世人的理解时,屈原仍然坚持对高洁品行的审美追求:“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从美学观念的发展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一个香草美人和美意灵心融合的传统。在《九歌》中,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妆点出一个芬芳世界,迎接他的新娘:这芬芳的世界,就是他的理想。《离骚》中有所谓的“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制菱荷以为衣兮,及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就传达了这一美的精神。屈原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你不见他“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爱香如命。“吾既滋兰以九畹兮,树蕙以百亩。”香是他的灵魂,他的乐土,他的精神境界。

(6)、(元胡天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

(7)、   矮檐怅望,一帘悲秋,温柔拋弃久。白云苍狗日悠悠,谁念刘铃病酒?对芳樽杯浅愁深,眺前程雾浓霾厚。孤炊茕影魂欲游,泪沾襟袖。

(8)、"鼎罐",承袭古代以鼎煮食的习惯。"问鼎中原"按平江话的解释就是带着炊具和种子去中原开荒种地,而不是去杀戮而称王称霸。

(9)、(杜牧《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0)、(注:“亲不负楚”指屈原与楚王同姓,故曰“亲”;“疏不负梁”指贾谊与梁怀王异姓,故曰“疏”。策:指贾谊《治安策》)

(11)、很自然地与他们融化在一起,剧本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读者,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令人窒息,又令人在窒息中挣脱。作者的感情借屈原的形象表现得酣畅淋漓。

(12)、《孟子·告子上》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14)、篇幅有限,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民族工商业巨子和社会公众人物。

(15)、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6)、李煜被困之际,写下了很多思国怀乡的词作,感情真挚动人。据说这首《虞美人》写成没多久,李煜就被宋太宗下令毒死了。在政治上,李煜是失败的,但在文学上,李煜却无疑是成功的,佳作频出,不愧为“千古词帝”。

(17)、袁崇焕的仕途充满坎坷,几经起落。尤其是宁远、宁锦大捷之后,阉d魏忠贤对袁崇焕打击排挤,致使其辞官归乡。袁崇焕在此人生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复辽大业,是光复山河,没有一丝一毫计较于个人的名利。他在归乡途中路过大庾岭,作诗曰:“忍说还山是,难言出塞非。”仍然坚信自己当初选择卫国戍边的道路是正确的。回家后他依然心系边关,时常“耳边金鼓梦犹惊”,恰如爱国诗人陆游一样,“身老沧州”,“心在天山”。其报国之志并没有因为人生的遭际而消沉,只是转为沉郁内敛。因此,当崇祯帝即位,魏忠贤伏诛,边关吃紧,国家再次请他镇塞戍边的时候,他便辞母别妻,慷慨赴任。

(18)、(翻译):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9)、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主旨):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5、屈原舍身求法的事例

(1)、——〔科兰·达勒维耶纵观自然界的一切领域,变化是自然界的重要法则。——罗·彭斯:《别让女人常抱怨》没有什么东西比变化万千的情节,荣枯无常的命运更能取悦于读者了。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汉文自与封侯得,何必伤嗟不遇时。

(3)、袁仲麟先生,乃清季抗俄名将黑龙江将军寿山后裔,以耄耋之年编注《袁崇焕诗选注》,志在弘扬国粹,属意深远。通观全书,袁崇焕诗歌表现出的人生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4)、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它是指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

(5)、此诗分为两节,第一节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第二节颂悼楚国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