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梁启超的简介代表作(梁启超的简介20字)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20 09:2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梁启超的简介20字

老许是个好玩的人,这次他为梁启超立传,可以看出他对梁启超的喜爱和欣赏,作为梁启超三部曲的第一卷《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全书共有十五章,从梁启超小时候开始讲起,讲述他的求学,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众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相继出现,总体而言,本书更多是引用多的史料和书籍,并用自己的语言穿针引线的连接起来。老许在书中也说“是将繁多的著述串成了篇章,增加了一点情感色彩”。也正是引用著述的过多而导致本书的阅读性偏于枯燥,仿佛在看冗长的历史读本和学术论文,降低了读者的观赏性,不过,要是读者喜欢和对梁启超感兴趣,那么本书的内容倒是丰富,也从一个侧面详细的介绍了梁启超在当时社会环境之下的思想形成和文章风格,梁启超是一代天才,他的文章一直强调“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时至今日,梁启超先生的文章读来依旧让人受益匪浅。#读书#

2、梁启超的简介代表作

徐志摩婚礼上,梁启超作为证婚人走上台来,劈头盖脸将新婚夫妇一顿痛斥,堪称史上毒证婚词。随后他在写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上说,他爱徐志摩。很多人都知道,徐志摩为了心中所爱林徽因,在发妻张幼仪怀着二胎的时候,狠心逼迫她签下离婚协议。但冷静而理智的林徽因并未因此与徐志摩在一起,而是在家里的撮合下,与梁思成走到了一起,共赴美国深造。在美求学的一天,梁思成收到了父亲梁启超的来信,松了一大口气,心中的“定时炸弹”终于解除了。原来,父亲说,他作为证婚人去参加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并且在婚礼上将他们一通训斥,望他们好自为之,“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并称这是中外古今以来所未闻之婚礼矣。徐志摩本是梁启超得意的学生。1918年,徐志摩在发妻张幼仪二哥——张君劢的引荐下,拜入梁启超门下,徐父也拿出了1000大洋的拜师礼以表重视。梁启超极为欣赏徐志摩的才华,鼓励他出国留学。回国之后,梁启超介绍徐志摩到北京松坡图书馆担任英文干事,还在大诗人泰戈尔来华期间,安排徐志摩作为泰戈尔的翻译随行。甚至还为徐志摩曾写过“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足可见师父对徐的爱护与重视。也正因为是自己的爱徒,梁启超曾在徐志摩要与张幼仪离婚时写信劝导,“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徐志摩的回复虽“渣”,流传至今,却不失为经典:“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但没想到的是,徐志摩是个故事太多的人,前脚追恩师的儿媳妇不成,后脚又挖了同门师兄的墙角。陆小曼的丈夫王庚也是梁启超的学生。徐志摩与王庚认识在先,师兄弟平时多有接触,陆小曼自然也就认识了徐志摩。王庚“爱”赚钱(其实是奔走于工作),陆小曼爱花钱,本来也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儿,哪知遇到了愿意陪着陆小曼花钱的徐志摩。一来二去的,两人经常吟诗作对、到处游玩,只羡鸳鸯不羡仙。于是,王庚头上的帽子越戴越绿,终走到了离婚的这一步。当时,徐家根本不同意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也被同门所唾弃。后,在胡适、张彭春等人的恳求下,恩师梁启超不得不出席了他们的婚礼。梁启超一是批评徐志摩性情浮躁,做事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二是批评陆小曼要恪守妇道,好好检讨;三是提出希望不要自私自利、一错再错,好好做人。虽然梁启超批评地毫不留颜面,但他真的是爱之深责之切,还为徐志摩的未来捏了一把汗。在他写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写到:“徐志摩这个人其实很聪明,我爱他,不过这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所以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棍,盼望他能有觉悟(但恐更难)。”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后来的事实证明,恩师对他的担忧并不夸张。婚后,白月光变成了白米粒,一切浪漫被扼杀在了陆小曼“高品质”的生活追求上。徐志摩,不得不为了养妻子而四处奔波挣钱。这段不被世人看好的婚姻,也只不过持续了不到五年。1931年,徐志摩因空难身亡。值得庆幸的是,师徒二人并未因这场毒婚礼证词而分道扬镳。梁启超病危之际,徐志摩赶回北京探望恩师,并在其去世后,竭尽全力出版梁启超的遗稿,也是尽了这场师徒情谊。参考资料:《梁启超传》《林徽因传》[心]看传记、写故事,第4篇,距离1000篇小目标,还有996篇。

3、梁启超的故事简介

1904年,梁启超跟家里的婢女有了孩子,原配李惠仙得知,十分恼怒。无奈之下,梁启超只能拜托好友冯挺之将婢女带到上海分娩。然而,当初他跟婢女圆房却是李惠仙一手安排的。1869年,李惠仙出生在河北固安县,她是顺天府尹李朝仪之女儿、清末著名维新派大臣李端棻的堂妹。李惠仙通晓古诗词,擅长写文章,并精通琴棋书画。因为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很多媒人上门提亲,但都被李蕙仙拒绝了。因为李蕙仙决定要嫁的男人要是足够优秀的,至于家境,她反而不是特别看重。按常理,李蕙仙与梁启超八竿子都打不着,因为当时的梁启超,仍是广东新会一穷乡僻壤的读书郎,但这两人却因一次考试而走到了一起。1889年,李惠仙的表哥李端棻以大学士身分典试广东时,他重视具有维新思想的人才,特别赏识梁启超,他想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他。回到家里,李端棻试探着问了一下堂妹:“蕙仙,你年纪也老大不小了,眼界如此之高,这个看不上,那个瞧不起,堂兄替你介绍一个如意郎君如何?”就这样,在李端棻的牵线下,李蕙仙与梁启超从未谋面的两个人,定下了婚约。后来李蕙仙和梁启超结婚,她带到梁家两个丫鬟,一个因为脾气倔,不听使唤,早早便被赶出了梁家。而另一个就是王桂荃。王桂荃做事干净利落,勤奋好学,梁启超和李蕙仙都十分喜爱,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放心教给了王桂荃去掌管。梁家并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但是李蕙仙并不嫌弃,因为她看中的就是梁启超一身的才华。李蕙仙在进了梁家后努力做一个好媳妇,梁家上下也都很喜欢她。而梁启超也确实尊重和爱慕自己的妻子,在梁启超的老家,李蕙仙亲自挑水、煮饭,哪怕言语不通,她也从未对梁启超表示过自己的不满。后来,梁启超为事业、国家四处奔走,李蕙仙便一直留守在家里,帮梁启超照顾父亲和继母,打理家事。梁启超的生母过世得早,继母只比李蕙仙大2岁,换成其他人,怎么样都会心里膈应得慌,可李蕙仙恭敬孝顺,和继母处得融洽。梁启超喜欢读书,对于一个农人家庭来说,买书的钱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书钱不够时,李蕙仙把自己陪嫁的首饰变卖了给他换书。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独自一人逃亡到日本,李蕙仙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操心公爹。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喊过一句累,反而在和梁启超的通信中,极力劝导梁启超保重身体,不必担心国内的家人。李蕙仙知道若要他拖家带口肯定很不方便,于是她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澳门。在澳门的日子尽管凄苦,但她都一直坚持侍奉公婆,悉心照料孩子。后来梁启超表示有事情处理需要耽搁接他们回日本的时间,李蕙仙虽然觉得日子艰难,但没有对梁启超有任何抱怨并且让他以大局为重。后来李蕙仙为梁启超总共生下三个孩子,一儿两女,儿子就是梁思成。只是梁思成从小就身体不好,所以梁家一直都希望能再有几个孩子。只是这时的李蕙仙几次尝试后也没能怀上身孕,万般无奈之下,李蕙仙想到了纳妾。这个办法,她虽然不愿意,但是她的身体却不争气,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她下定决心为梁启超纳妾。1900年,梁启超写信给李蕙仙,坦白了自己的新恋情,他喜欢上了一个叫何惠珍的女人。李蕙仙毕竟是大家闺秀,她没有恼怒,也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给梁启超回复了一封信:“当下并没有限定一夫一妻,以你的地位身份,三妻四妾很正常,如果你真喜欢这女子,我告诉公公做主给你娶回来便是。如果你并不真想娶她,就别把自己弄得神魂颠倒,保重身体要紧。”看到信厚,梁启超就断了与何惠珍的联系,因为他对父亲尊重,此时李惠仙把父亲搬了出来,他是万万不能这样做的。李蕙仙虽机智地将何蕙珍挡在了门外,却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补偿丈夫,就是让丫鬟王桂荃和丈夫圆房。王桂荃的肚子很争气,没多久就怀孕。但李惠仙还是做不到大度,看着丈夫跟自己的丫鬟恩爱,并且还有了孩子,所以她经常摆脸色。王桂荃快要临盆时,梁启超不想让李惠仙难过,也不想委屈王桂荃,便托朋友将她接到上海生产。于是在1903年生下梁启超次子梁思永后, 王桂荃又为梁启超诞下了四子一女。但有生之年,却从没有听人称呼过她一声“二夫人”,梁启超只要求孩子们称呼她“王姑娘”或是“王姨”。1924年,陪伴了梁启超三十多年的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年仅55岁。梁启超悲痛不已,写下了《祭梁夫人文》多篇悼念文章。好的婚姻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梁启超在面对爱情的选择时,给予了李惠仙起码的尊重和知情权,所以她才可以站在梁启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件事发生时,没有大哭大闹,而是给予他大程度的理解。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但绝不仅仅只是两个人的事。能把整个大家庭的关系打点好的女人,需要一颗包容的心,更需要舍弃小我的无私。恋爱与婚姻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结了婚,两人就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要想婚姻长久,就必须得有团队精神,而不能极度自我。#情感点评大赏##梁启超的简介#

4、梁启超的简介是什么

“即使人人都受制于自身环境,仍有一些人脱颖而出。”《青年变革者 : 梁启超(1873~1898)》许知远著梁启超是个思想者、书写者,更是个开创者,自1896年出任《时务报》主笔以来,他在三十三年时间里,不间断地写下至少1400万字,涉及时事批评、战斗檄文、组织章程、诗词小说、学术专著、演讲、人物传记……几代人如饥似渴地阅读他的作品,20世纪的历史性人物——陈独秀、胡适、——都列居其中。梁启超生于新旧交接的时代,旧的清帝国瓦解,新生的共和国还处于动荡之中,人们熟读四书五经,遵从三纲五常,传统却被突如其来的战争、变革瓦解。很少有人能够超脱时代的限制,有人在天翻地覆的改变中固守陈旧,有的人盲目、饥渴地寻求美国、日本等国家,而像梁启超这样的爱国志士,则是伟大的变革者,他们观察世界的变化却不盲从,用自己的力量积极推动国家的改革。这不仅是梁启超的传记,更是一部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作者力图复活时代的细节与情绪,展现出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每次在书中看到名人后面跟着介绍生卒年的括号,总是会有些惋惜,他们的生命有限,被有限的符号括起,对他们的观点感到惊为天人时,才发现他们已经故去多年,所幸他们传达出的精神还能够照耀千秋万代。#一摞选书#

5、梁启超的简介与主要作品

1903年,梁启超在夫人李蕙仙的主张下娶了小他13岁的丫鬟王桂荃。圆房前,梁启超对王桂荃说:我娶你,但不会给你名分,孩子不能叫你妈。王桂荃含泪默许。王桂荃原名王来喜,1886年出生在一个贫寒人家,父母给她起名来喜是想她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喜事,不曾想,她家不好的事一件接一件。不到1岁母亲病逝,4岁时,父亲劳累过度又撒手人寰,等来喜长到6岁,继母却再不想养“别人”的孩子,便把她卖给了人贩子。接下来的6年里,小来喜被转卖4次,后卖到李府做了大小姐李蕙仙的丫鬟,这才算安定下来。李端棻是朝廷大学士,李蕙仙的堂哥。有一次做主考,他十分赏识中了举人的梁启超,觉得他的才学和先进思想定会前途无量,便把堂妹介绍给他。1891年,李蕙仙带着两个丫鬟嫁到梁家,其中一个便是王来喜。因为有悲惨的童年,王来喜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乖巧和惜福,她感恩大小姐让她的生活稳定下来,她崇拜先生有高深的文化。她的懂事和勤快也深得梁启超夫妇喜爱,他们拿小来喜当自家人,不但把家里的大小事务交给她,梁启超空闲时还教她识文断字,并把她的名字改为王桂荃。梁启超夫妇很恩爱。李蕙仙大梁启超四岁,因为生于大户人家,她知书达理,大家闺秀的气质也深深吸引着梁启超。但她自幼身体纤弱,生了女儿梁思顺后,过了4年才生下儿子梁思成。李蕙仙深爱着丈夫,觉得梁家应该更加人丁兴旺,于是想着帮丈夫纳个小妾。她发现只有丫鬟王桂荃,能全心地对自己孩子好,更不可能去争夺丈夫对自己的爱,便有意撮合他们,想把王来喜这个陪嫁丫鬟变成通房丫鬟。古代陪嫁丫鬟是大户家小姐嫁人时娘家给的嫁妆,似娘家的私有物。陪嫁丫鬟比一般的丫鬟地位高,不做粗活。通房丫鬟在小姐来例假或生孩子时,可以替代小姐行房事,还能纳为小妾,能为主人生孩子,但是没有名分和地位。虽然通房丫鬟多数是男家丫鬟,但陪嫁丫鬟也可以做通房丫鬟。古代男主的第一个女人大多是通房丫鬟。例如贾宝玉房里的袭人,就是通房丫鬟。梁启超本就是一夫一妻新思想的倡导者,怎能大张旗鼓地娶二房?他拧不过夫人的想法,就在圆房前,对16岁的王桂荃硬生生地说:我要你可以,但不会给你名分,孩子也不能叫你妈。从此,外人面前他从不提及有个二夫人,大家也都叫王桂荃为“王姑娘”,孩子们则叫她“姨”。而王桂荃也如李蕙仙所想,心甘情愿地全身心服侍、打理这个家。王桂荃为梁启超生下7个儿女,她对李蕙仙的3个孩子也视为己出,甚至为照顾小姐的孩子耽误了自己女儿的调节,使9岁的亲骨肉过早地夭折。还有一次,梁思成因为淘气不学习,李蕙仙拿着一个用铁丝缠着的鸡毛掸子追着他打。远处的王桂荃急忙跑过来抱住梁思成,李蕙仙的鸡毛掸子便一下一下抽到王桂荃身上。事后,王桂荃还温和地教导梁思成,你父亲学问那么深,还在继续读书,你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王桂荃一边注重对孩子们的心灵教育,一边以自己的行动,教导孩子们独立、坚韧、好学。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带着一家老小逃往日本,特殊时期他不易抛头露面,王桂荃成了梁家的支柱。她教育孩子,买菜做饭,里外打理,任劳任怨,她甚至坚持自学,让自己在不长时间里,说了一口很流利的日语。正是她潜移默化的教导,9个孩子不但和她亲,偷偷地叫她“娘”,还个个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1924年,李蕙仙乳腺癌去世。1926年梁启超又因尿血症误割了右肾,直至1929年在医院逝世。夫妇俩临终前,都对王桂荃一样的嘱托:照顾好孩子们。就像王桂荃对梁启超病床前的承诺,“先生放心吧,有我呢。”此后无论生活有多艰难,那怕她去打工,那怕她住后院小屋把大房子租出去,她都没间断过对9个孩子的教育培养,让孩子们成了国家栋梁,赢得“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美称。王桂荃可以说是近百年伟大和成功的母亲,只是在她去世前,儿女们一个也没在身边。王桂荃很平凡,但她集于女性所有的优秀品质,做丫鬟,她能忠诚,善良,沉默;为人妻,她贤惠,独立,隐忍;为人母时,她则刚强,温暖有担当。作者:石子编辑:黎庶#头条创作挑战赛#

6、梁启超的九个子女

1923年,梁思成出车祸,才一个月时间,却做了5次手术,未出嫁林徽因用毛巾帮他擦洗身子,未来婆婆撞见后,当面怒骂:“不知廉耻”。梁思成的父亲是梁启超,而李惠仙是梁启超的老婆,就是林徽因未来的婆婆。李慧仙1869年出生,是清末时期的大家闺秀,父亲是朝廷重臣,哥哥也是是朝中大臣,妥妥的官宦家庭。从小吃得是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深受父亲宠爱。那时候,梁启超虽然是一个穷小子,但富有才华,通过李慧仙的堂哥介绍,两人才相识。虽然李惠仙比梁启超大四岁,但两人可谓是一见钟情。俗话说:“成功男人背后,总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李慧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李惠仙坚定的对梁启超说:“不管你是否能高中,这辈子我就认定你是我的丈夫”。梁启超听了大为感动。21岁那年,她与梁启超结婚了,婚后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梁启超事业。同样身为名门的林徽因,知道自己儿子与她交往后,李慧仙却不喜欢林徽因。1922年,自从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有老婆后,选择回北京逃离他 。梁启超与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好友,于是,希望林徽因做他的儿媳。于是,在父亲与梁启超极力撮合下,他们谈起了恋爱。1923年5月7日夏季,梁思成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在路上,突然被路过汽车撞倒。林徽因收到消息后,立即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并第一时间赶过来。由于这个月内已经做了五次手术,林徽因需要在医院照顾梁思成,每天在家跟医院之间游走,整个人疲惫不堪。这是梁思成父亲特别给两个人独处时间,增加他们的感情。由于当时是夏季,酷暑难耐,在当时没有空调的环境,即使是穿着背心的梁思成,依然大汗淋漓。作为爱人的林徽因,本能帮梁思成擦身上的汗,顺便帮他翻身。刚好被梁思成的母亲撞见这样场面,一时间急火攻心,立刻抢过林徽因手中的毛巾,当面指责她:“不懂男女授受不亲吗?伤风败俗,不知廉耻”。一脸懵逼的林徽因,只知道婆婆患了癌症,也不敢顶嘴。虽然李惠仙是大家闺秀,但毕竟是属于清末时期出生,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不能改变。封建礼教关于男女方面:规定未结婚的男女,婚前要严守规矩,不能私下见面,更不能有亲密的行为,不然,就是不知廉耻。从小受封建礼教的侵害,本能的维护,无法穿破同传统,她的认知,她的观念,拒绝一切新鲜事物。而林徽因当时出国过,已经受西方开放思想影响,男女之间应该自由恋爱。思想格格不入两个人就难以交流,李惠仙死活都不认这个儿媳。回去后,梁启超不断说林徽因好话,可是还是无济于事。甚至李慧欣还放了狠话:“我只想在临死前给儿子找一个靠谱的姑娘,这样也不行吗”梁启超眼见不能改变,只能假装服从,让她好好养病,李惠仙这才罢休。趁着李惠仙养病功夫,梁启超让林徽因跟梁思成赶紧把婚事定下来。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给出的建议是:先谈着恋爱,以后的事慢慢再说。直到1924年那一天,因泰戈尔访华,刚好恰逢泰戈尔生日,主要负责人:林徽因跟徐志摩,而梁思成则陪同林徽因。为了欢迎泰戈尔,文化界让林徽因与徐志摩当话剧《齐德拉》男女主角,里面有大量频繁接触的戏份。刚好遇到她未来的婆婆来看戏,之前就通过小道消息,知道他们谈过恋爱,现在还被她亲眼见到这种画面,骨子里封建了她大怒,当面对梁启超发飙:“他们要把我梁家的脸面给丢光了”。梁思成跟林徽因两人感情稳定,事前就知道。梁启超却百般维护他们,平静说道:“他们事前就商量过,都一块陪同,都是年轻人的事,他们会注意的”。尽管如此,李惠仙对林徽因更加反感。当时就下了死令:我死都不会同意他们两个人的婚事。林徽因心里太委屈了,她希望跟梁思成能够得到双方家长的祝福。可眼下,林徽因花了两年时间,还是无法赢得未来婆婆的心,终她决定分手。1924年, 林徽因去美国留学,而梁思成也想跟着。林徽因未来公公二话不说,就给了她3000元当做他留学的补贴,可被林徽因拒绝了。敏感的梁思成知道,林徽因真的要跟他分手了,但是面对这种局面,梁思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这份来来之不易的感情,他并不想轻易放弃,二话不说就找林徽因。因分手让林徽因抑郁大病一场,梁思成每天在身边照顾,彼此相互依赖,这才再也没说分手的事情。恰逢这时,李惠仙病危,1924年9月,因乳腺癌离开了人世,享年55岁。陪伴了梁启超33年的李惠仙,对于他的离世,痛彻心扉之余,为了吊念夫人,写《祭梁夫人文》多篇文章。虽然李惠仙的去世, 却成就了才子佳人。1927年,林徽因与梁思成才走向婚姻的殿堂,多年的爱情长跑终于有了一个的结局。

7、梁启超的简介戊戌变法

1903年,梁启超的原配让梁启超娶了自己丫鬟,梁启超生气了:我和康有为都是一夫一妻提倡者。原配说了一番话,梁启超还是同意了。梁启超是民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17岁中举与老师康有为等人一起联合发动“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近代史上他是先行者一般的存在,他也提出一夫一妻制,一辈子只娶一个妻子。当年中举之时,主考官便是李瑞,李瑞特别欣赏他,断定梁启超必成大器,便把知书达理,花容月貌的堂妹李惠仙介绍给了他。梁启超虽两袖清风,但李惠仙并不嫌弃,两人在京城完婚,李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和两个陪嫁丫鬟。李惠仙身子不好,需要丫鬟来照顾,两个丫鬟一个叫阿好,一个叫王来喜,也就是王桂荃。阿好虽然是丫鬟,但是脾气不好,有时候还不听使唤,并且手脚不太干净,所以没多久就被辞退了。王桂荃做事麻利,对李惠仙毕恭毕敬,性格也十分温顺,并且聪明好学。他们一家人相处得十分和谐,李惠仙生下了三个儿子,但是母子体质都不好,容易生病,李惠仙又没办法照顾,特别自责,边想着让梁启超娶个侧室。而王桂荃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长得也算标致,就文化水平低一些,李惠仙也不想让她离开,就想让梁启超纳她为妾。这时候梁启超在美国开展宣传工作,异国他乡,梁启超也有了艳遇。再一次演说会上,梁启超邂逅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这名女子叫做何惠珍,年芳二十,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思想开放,并且身上还有东方女子的柔媚。何惠珍大胆表白,索要照片,梁启超慌了神,他也很欣赏这个拥有过人才识的女人,但梁启超并没有忘记自己有妻子,还是一夫一妻制的倡导者。回去后梁启超彻夜未眠,心中有欣喜,有纠结,接近天亮时,梁启超决定给她照片!何惠珍万分惊喜,也感受到梁启超对自己有好感。之后的日子,何惠珍还是给梁启超做翻译,并且效果都特别不错,两人多次长谈,加深了对彼此得了了解,关系更进一步,更惊喜的是,何惠珍对维新思想还有更深的见解!他们从国内外局势聊到报国志向,相谈甚欢,临走时,何惠珍握住梁启超的手说:“先生他日维新成功,莫忘我,但有创立女学堂一事,以一电召我,我必来。我之心唯有先生。”梁启超被打动了,感觉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理想型,梁启超再次失眠,心中回荡着那句“我之心唯有先生”!但梁启超还有理智,没有试图“干点什么”,异国他乡,干点什么其实也可以,但他管住了自己,梁启超想有个倾诉对象,不然在美国的生活会有影响。梁启超便给妻子李惠仙写信,将点点滴滴告诉了妻子,表示拿不定主意,但有想娶她的意思。李惠仙心中难受至极,这边还想把丫鬟撮合给他,没想到他找到目标了,李惠仙冷静下来后回信:您不是女子,大可不必从一而终,如果您真的喜欢何惠珍,我准备禀告父亲,成全你们。梁启超看到回信后却慌了,因为妻子回信过于简单,并且梁启超感觉妻子的意思是,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家变”!禀告父亲肯定就是软威胁,梁启超急忙回信,大概意思就是不要告诉多病的父亲,怕影响身体健康,以后不再提及,自己只是倾诉等等,后和何惠珍以兄妹之礼相处。从此之后梁启超再也没提起过何惠珍的事情,斩断了情丝。何惠珍虽然一直追随梁启超,但梁启超并未和她有任何实质交往。等梁启超回国后,李惠仙就让王桂荃做梁启超的妾室,梁启超特别生气:我和康有为都提倡一夫一妻制,我不想做一个没诚信的人。李惠仙说:康有为才不是一夫一妻制,他的老婆比你多。况且桂荃为了这个家操劳了这么多年,你纳她为妾合情合理。在李惠仙软磨硬泡之下,梁启超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不过他还是看不上王桂荃,他说:虽然我们同房了,但你生的孩子只能叫你姨,我也不会给你名分!王桂荃也毫无怨言,并且像往常一样对李惠仙恭敬有加,无微不至的照顾。李惠仙生病的时候,王桂荃刚好怀孕,挺着大肚子照顾李惠仙。并且王桂荃一连给梁启超生下四儿二女。1924年,李惠仙去世,42岁的何惠珍还是单身,前来劝梁启超节哀,表示愿意留下了照顾他的后半生,可惜悲凉梁启超拒绝了。之后的日子就由王桂荃照顾梁启超,和九个孩子,后来梁启超去世,临终前对王桂荃敞开心扉:这么多年没给你名分,让你受委屈了,孩子们就交给你了。王桂荃也将九个孩子培养成才!而这些孩子小的才5岁,一个女人照顾那么多人,想想就知道很困难。为了供孩子上学,王桂荃变卖家产,没日没夜的打零工,孩子们也都看在心里,并且改口叫她娘,把她当做亲娘对待。这九个孩子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就是形容这九个孩子的。1968年,王桂荃在牛棚去世,她默默无闻的来到梁家,又默默无闻的离开,但是她的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忘记她!#我要上微头条#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