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了,女儿还趴在书桌前,我走近一看,她的试卷还有半面没有完成。我对她说:“你要加快速度,睡觉时间到了哦”。女儿没抬头翻了翻眼皮,愤愤的说:“我讨厌武则天了”“你写作业跟武则天有什么关系?”我诧异的问,“因为她发明了考试啊”考试真是武则天发明的吗?我来了兴趣,于是开始上网搜索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中国的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关于考试的早记载,可见于约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尧选舜做接班人的传说: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众皆言于尧曰,……尧曰:“吾其试哉 "这里的是“试”还不是考试,而是试用——在实践中考察。尧经过妻二女、和五典、入百宫、宾四门、入山林川泽等多方面考察,历时三年,证明舜“谋事至而言可绩”,方决定让舜“登帝位”。《周礼》《礼记》中还有一些关于“考”“察”“比”“试”“视”“校”“论”等的记载。汉文帝刘恒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考生回答。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此次考试开创了考试历史之先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考”与“试”并用,创造了“考试”这个概念的是汉代大政治家董仲舒。他说:考试之法,合其爵禄,并其秩,积其日,陈其实,计功量罪,以多除少,以名定实,先内第之。他还详细制定了计分方法。对官员的任职情况进行考核。以上史实说明考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创造了考试方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社会必须从人群中选拔出领导者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脑力劳动者的时候,人类才创造了考试。考试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强制性的脑体分工是考试产生、存在的社会根源。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进士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考试制度是科举制),成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唐朝承袭了隋朝留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对其进一步完善。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都对考试制度做了不同的改革。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武则天发明了密卷制、武举和殿试,密卷制现在还在使用。宋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宋代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考试分了等级,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明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超过了以往历代。在小说中出现频繁的乡试、会试、殿试、一元三甲、三元及第、金榜题名还有八股文都是明朝时期的产物。清代则是代科举制度的灭亡时期。清代科举制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科举制度的弊端、封建专制压制了思想,使人脱离实际终走向灭亡。历时两千多年的考试制度消失了,那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是怎么来的呢?16世纪以后,西方传教士把中国人的科举制度介绍到欧洲,受到了高度赞扬并在欧洲发扬壮大。中国今天的考试,是在废科举后,向西方学习实行的。回到女儿对试卷的态度上,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今后还有很长很长一段时期将会在考试中度过。你要学着接受它。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来讲,根据考试才能指定今后的教学计划和方向指标。从学习者角度看,考试是查漏补缺的指南针,通过考试可以知道你对所学掌握的程度。总之一句话,不通过考试我们如何知道你的所学掌握你了多少?
2、舜的简介资料作为炎黄子孙,快来看你的姓氏源于上古时期的哪一个姓氏!黄帝轩辕氏以姬为姓,史书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其后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以及禹、后稷、伯益等都为姬姓,后来汉族不少姓氏都是源自于姬姓,可谓“万姓之祖”。炎帝神农氏以姜为姓,也是后世很多姓氏的重要起源之一。如果从齐国第一代姜太公算起,共有包括吕、谢、齐、丘、淳于、公牛等102个姓氏源自于姜姓。快来看看你的姓氏早是源自于上古时期的哪个姓氏。#舜的简介#
3、舜的简介50字今天看了一本《史记》,前面那页写道:“虞舜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父亲是乔牛,乔牛父亲是句望,句望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的父亲是帝颛顼”,由此可见,舜是帝颛顼孙子的孙子的孙子。而后面介绍大禹的时候,又说大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就是帝颛顼,也就是说,大禹是帝颛顼的孙子。这样一来,被舜一手提拔的禹竟然比舜高四个辈分。看来古人生育年龄相差很大,才会出现看上去这么荒谬的事情。
4、舜历史简介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性格狂放不羁,他手生六指,偏好记奇闻异事。在他的笔记《前闻记》里记了这样一件事,国初时,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历代帝王庙,庙成后临祭,先和每位前辈帝王碰了一杯,然后折回汉高祖刘邦的神位前,笑着说:“刘君,今庙中各位,当日得天下,无不有所凭借。唯有你我二人,不阶尺土一民,只凭手中三尺长剑,挣来这份大家业。来,你我多饮两杯!”朱皇帝向刘皇帝致以特别的敬意,从此形成定例:南京历代帝王庙每年一次的大祀,什么三皇五帝、鸟生鱼汤,酒都只准吃一爵,唯独刘邦稍能尽兴,可饮美酒三大觥。这故事虽然不可信,但它写朱、刘两位农家皇帝,惺惺相惜,以“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生动形式,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大明之太祖与大汉之高祖,都是以板寸头(平民)的身份跃过龙门、化鲤为龙的。汉代以前,每一个国家,无论其大小,都有久远的谱系可以追溯。以殷商为例,在开国之君汤以前,可考的世系即有十三代,一直可上推到帮助大禹治水的契。到汤灭夏时,国势强盛已久,商朝不是突然暴发致富的。周朝也一样,始祖后稷以下,可考者有十余世,在武王克商前,有公亶父、公刘、太王、王季等,都是名人,然后才是文王。到文王之子武王伐纣时,老姬家在关中“周原”之上经营已数百年。秦朝,从秦仲立国,中经文、穆、献、孝等公,稍稍蚕食六国,到始皇帝乃成帝业,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当代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说,汉以前的朝代,都是由小国变大国,由大国而为共主,这是普遍的规律,从未有平民做天子的。然而平民做天子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却很流行,比如舜,初只是一个鳏夫,后来登上帝位,他就是孟子所说的“匹夫而有天下者”。有这样一种思潮做背景,汉室之兴可谓顺天应命,刘邦前所未有的以平头百姓的身份登天子之位,遂与尧、舜、禹、汤等圣王的兴起一样,成为可夸的盛事。司马迁忍不住连呼“大圣”,说高祖刘邦“王迹之兴,起于闾巷”,他正是传说中那位将从小巷胡同里走出来的大圣人。所以在《史记·高祖本纪》里,司马迁不惮如此介绍本朝高祖和他的令尊与令堂:“高祖,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日刘媪。”太公是老年男子的尊称,刘太公就是刘老先生。媪指上了年纪的妇人,刘邦的妈妈被称为刘老大太,连娘家姓氏都没留下。刘邦字季,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刘伯,一个叫刘仲,伯仲叔季,都不是正名儿,等于喊刘家老大、老二和老三,差不多就是个无名氏。恰好朱家兄弟也是这样,挨着个儿排,分别叫重四、重六、重七,朱元璋在族兄弟中行第为八,故名朱重八,等于就叫朱老八。贫贱之家,不是固当如此吗?前后一千五百年,汉、明二朝的开国之君,都创造了屌丝逆袭成功的典范。刘邦白手起家,挣来偌大一份家业,已足以向老太公和世人炫耀。汉朝的皇帝都可以唱:“爸爸刘老三是我的神话。”汉代的宗庙歌曲,如《郊祀》《房中》等,宣扬汉德,夸辞甚多,但始终没有提及高祖的先人。直到汉末,才有书生破天荒地喊出:“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至此刘家才有了一位荣耀的祖先“五帝”之一的尧。刘家的世系也渐渐补齐,到东汉班固作《汉书·高帝纪赞》时,从刘邦往上,已“考”出极为远长的源流和世系 这便如同补锅,补上去的,定是从别处剪来的碎铁,并非是它原有的。刘家的真老祖,谁晓得在哪条街卖过炊饼呢!朱元璋自述家世,原也本本分分,不请名人来造势。元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他事业有成,想起追阐祖德,便写了一篇《朱氏世德碑》,自我介绍道:“我的先父娶了先母,大哥重四公生于盱眙,二哥重六公、三哥重七公,皆生于五河。我是老幺,是全家搬到钟离(即凤阳)后所生。”碑文老实,并未讳言老朱家“名不见经传”,说明朱元璋尚存质朴,没有兴趣编造神话故事和不寻常的来历去唬人,这与他动辄说“朕本江淮布衣”“朕本农夫”是一致的。朱元璋不是没动过追捧一位名人做祖先的念头,想来想去,姓朱的里面还是数南宋大儒朱熹名气大,便打算在修玉牒(皇室的家谱)时,挖个坑,把朱老夫子埋进去。一日,朱元璋在上朝时,和一名外地来京的小吏谈话,听说他姓朱,立刻来了兴致,亲切地追问这位“家门儿”“你是哪里人?”“小臣是徽州人。”小吏答道。“徽州出人才,朱夫子就是你们徽州人。”朱元璋笑道,“莫非你是朱子之后?”“小臣不是朱子的后人。”小吏老实答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吏一番话竟然拨动了皇上的心弦,书中接下来写道:“帝心顿悟。”原来朱元璋联想到自己想冒认朱熹为祖的事,突然醒悟了:“人家一个小吏都不随便冒人之后,我堂堂享国之人,又岂可妄认祖宗?”因发一叹,从此便把那荒唐念头打消了。此事不知真假,但朱元璋在位时所刻“朱氏世德碑”和“皇陵碑”里,确实没有朱文公的大名。#历史开讲#
5、舜源简介中华文明的朝代有哪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伟大的朝代。以下为您详细介绍: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早的一个朝代,也是传说中黄帝、尧、舜等人的时代。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朝代。商朝时期的王朝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256年):是中国历史上长的朝代,被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朝时期的我国进入了封建时代。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创了封建皇帝制度,促进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5.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朝代,在国家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6.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是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一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和隋唐。7.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辉煌的一个朝代,促进了北方和南方的一体化。8.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是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的顶峰时期,被誉为“盛世”。9.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封建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宋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10.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是蒙古族所建立的一个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所建的一个朝代。11.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重要时期。12.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后一个帝制国家。清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上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遗产,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开讲# #头条创作挑战赛#
6、舜文化的简介禅让是一种帝位传承的方式,它和子继父位不同,谁的品德好,有才干,谁就可以继承帝位。尧舜禅让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贤明君主的渴求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尧、舜以及后来的禹,都是在黄帝后先后涌现出的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据说尧很善于治理天下,他命令羲、和二人掌管天地,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方。他还制定了历法,规定一年为366日,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使农牧业、渔猎业都能根据季节安排生产。尧从16岁开始治理天下,在位70年。到86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年老力衰,想要找一个人来接替他管理天下,于是便找重臣“四岳”商量,“四岳”一致向他推荐舜。舜又称虞舜、有虞氏,传说中他的出身并不高贵,父亲是一个盲人,被称为瞽叟,“瞽”就是瞎眼的意思。瞽叟第一个妻子生下舜后就死了,他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下舜的弟弟象。象是个好吃懒做而又骄横无礼的人。但瞽叟和舜的继母都很宠爱小儿子象,厌恶舜。全家人都将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舜却一直以德报怨,孝敬父母,善待兄弟。舜高尚的品行赢得了周边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舜曾去历山耕田,又去雷泽打渔,去河滨做陶器,他走到哪里,百姓们就跟到哪里,很快使那些地方都变成了都市。尧听了“四岳”的介绍,高兴,就赏赐给舜一套新衣服、一张琴和一群牛羊,还派人为他建筑粮仓。尧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让她们随时考查舜的品行,及时向他汇报。舜的继母和弟弟看到他得了这么多好处,又羡慕又嫉妒,便和瞽叟一起密谋,千方百计想置舜于死地。瞽叟先是叫舜去修补粮仓的顶,正当舜在粮仓顶上涂泥加草、用心修补时,象却偷偷跑来把梯子搬走,并在仓廪下面放火,想要烧死舜。幸亏这个阴谋早已被娥皇和女英识破了,她们事先叫舜带了两顶斗笠。舜看到下面火起,赶快一只手举一顶斗笠,好像张开翅膀一样随风飘落到地上,毫发无损。瞽叟和象一计不成,又施一计。过了几天,瞽叟又叫舜去挖井。当舜下到井底后,他们就迅速地把地面上的土石扔下去,将井填满。父子俩满以为舜这次一定必死无疑,没想到舜在井底下开了一条孔道,安全地钻了出来。象以为舜已经死了,不禁得意忘形,就跑到舜住的房子里,操起琴弹奏起来。就在这时,舜突然出现在门口。象大吃一惊,但马上假惺惺地说:“我正在想念哥哥,所以弹琴以寄托思念之情。你回来可真是太好了。”舜宽容地笑了笑,并未揭穿这个阴谋,而且从此对父亲、兄弟更加照顾和爱护。尧考查舜很长时间,先后交给他很多工作,舜都能圆满地完成,又听说舜这样宽宏大量,于是决定让舜做自己的辅佐官和继承人。尧退位后,舜成为天下的共主。传说瞽叟夫妻和象终也被舜感化了,一家人过着幸福和睦的生活。舜把象封到一个叫有鼻的地方做诸侯,还发明了象棋来教化他。舜一生辛劳,比起尧来,他似乎更关心民间疾苦,经常游历四方,为百姓排忧解难。舜年老后,和帝尧一样为了继承人的事情忧心忡忡,因为他的儿子商均也和帝尧的儿子丹朱一样的不成器。终他选中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他的继承人。这种传位以德不以亲的做法,称作“禅让”。但考古发掘表明,尧、舜、禹的时代很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迈入了阶级社会,而且就算仍处于原始社会,连猴群产生猴王都难免经过一番争斗,禅让的传说实在太过理想化了。对此,后世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