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可以被用来写歌?干这件事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天才。杰伦显然属于后者,而且这首歌还唱到了春晚。在歌曲用到了大量的中药的名字,让人大开眼界,很好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草纲目简介#
2、本草纲目记载全是中药吗李时珍耗尽毕生精力著作的《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达尔文称赞《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1518—1593),是明代著名的药物学家。1518年,他出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东门外瓦硝坝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著名的医师。李时珍生活在医学世家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从少年时代就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读书余暇,经常背着筐子,跟随父兄出没在蕲州附近的青山绿水之间,帮忙采摘各种药草,从小就锻炼出鉴别药草的能力。父亲在家为病人诊治,他又常侍从旁听,抄写药方,学到不少医药知识。李时珍前后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这更坚定了他从事医学事业的决心。从14岁开始,李时珍便跟随父亲正式行医。他对待病人热情,诊断认真细致,人们称赞他“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不远千里给人家送药到门,看小病不收钱)。他有渊源的家学和自小的实践经验,又善于钻研,灵活应用“单方”“验方”,了不少疑难杂症,不久便成为受人们爱戴的名医。李时珍发现前人所编的本草书,谬误、遗漏不少,大有改写订正的必要,因此,他立下雄心壮志,要对本草书进行系统的革新重编,对前辈乃至自己的医药知识和新的经验加以整理总结,务必做到纲目分明,体例划一,名称一致,分类合理,图文配称。为了把理想变为现实,李时珍认真阅读了大量书籍。书本知识之外,李时珍更注重野外采集和实地调查考察,解决了不少书本上的疑难问题。他不怕劳苦,耐心细致地对各类药草“一一采视”,认真鉴别,详加记录。1552年,35岁的李时珍为楚王的儿子治好了气厥病,后来便被任命为楚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的事,几年后又被举荐到京城太医院任职。当时的嘉靖皇帝迷信方士,祈求长生,太医院的人员为迎合皇帝的心意,和方士竞相奉献所谓仙丹不老药,搞得乌烟瘴气。李时珍不愿和他们同流合污,一年以后,便托病辞职返乡。不过这段经历却使李时珍有机会翻阅皇室珍藏的医药书籍,接触到一些珍贵药材以及外国贡献的药物,增长了不少见识,对他日后修撰《本草纲目》极有益处。1561年,李时珍已经44岁。他由北方回到湖北老家,开始着手《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这期间他仍坚持为穷苦百姓治病,并多次外出考察。《本草纲目》的编写,是以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为基础,结合李时珍自己所搜集的新资料,根据新的体例,进行新的写作。它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药物学专著。此书先后三易其稿,直至1578年才后完稿。它既是前人药物学遗产的总结,也反映了明代医学和药物学的新成就,是李时珍毕生辛勤劳动结下的硕果。但这部医学巨著完成之后,李时珍并未意识到它会对后世乃至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只想把它尽快刻印出来,希望对医生治病救人、对患者减轻病痛有所帮助。然而这部著作巨大的规模使大多数书商望而却步,就连一些懂行的书商在表示了兴趣之后,也是犹豫不决。一次次的希望终变成一次次的失望,李时珍常常摸着他的一沓沓稿本,感慨万分。在李时珍73岁那年,他的著作终于被一个懂医药的书商胡承龙认可。胡承龙震惊于这本书的伟大,一口应允要把它刻印出来。奔波失望了十年之久的李时珍听到这个消息后禁不住热泪盈眶。1593年初秋,76岁的李时珍带着未能看一眼刻印出的著作的遗憾,与世长辞,葬于蕲州雨湖南岸。三年后,《本草纲目》在南京出版。后来明神宗诏修国史,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把这部书稿奉献给了朝廷。在张居正的推荐下,明神宗才知道这部书的实用价值,敕命刊行天下。从此,《本草纲目》风行全国,每次刻印都被抢购一空,并流传到了国外。据说数十年间国内翻刻过30多次,在日本也先后刊刻过九次。后来又被译成英、法、德、拉丁文等多种文字,流传于全世界。内容全面:全书级药为5种,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为方使读者查阅又细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详细阐明各药性味、归经、配伍及运用要点,并附有的小药方,方便读者对症应用。书中还汇集了历代医家名言以及中药的传说和小故事,让读者能够夏咖全面地了解中药知识。总结养生必备:1.《神龙本草经》简明易懂:以图解的方式解读经典,精练的白话译文和方便实用的速查形式完全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通俗易懂。精选300余幅彩色植物手绘图,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的详细说明使读者全面、形象地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一改医学典籍难懂的传统,让读者轻松、简单看医书2.精选《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起居、劳说、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増强生命活力及防病益健康的内容,详细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篇幅有限,详细内容点击下方连接购买78元送到家↙↙#本草纲目简介#
3、本草纲目著作简介本草纲目[捂脸]
4、本草纲目歌词首先本草纲目只不过是草药抄袭大全,不是李时珍自创的,是李时珍东凑西拼的!
5、本草纲目一句话介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明代蕲州(即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出身于中医世家,毕生献身于医药科学事业,曾官至楚王府奉祠正、太医院院判.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为“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为“本草著作的顶峰”,李时珍留给人类的巨大医药学财富,“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昌盛绵延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历史贡献.——《李时珍医方大全》
6、本草纲目简介视频本草纲目在内行眼里学术地位远不及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内经,伤寒,金匮,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频湖脉学等等。这些才是要好好传承的。明朝嘉靖时期上下炼丹……可见一斑
7、本草纲目简介英文加译文《本草纲目》里,李时珍留下一道秘方古法,400多年来让专家困惑不已。可谁也没想到,一片8000多年前的遗址出土,让这段记载更添神奇。四个多世纪前,李时珍提起生花妙笔,洋洋洒洒记录华夏百草。环顾花草葳蕤,记录妙方古法,他特地记下:鹤骨为笛,甚清越。也就是说,古人用仙鹤骨头做笛子,声音尤为清亮悦耳。可是,鹤骨绝非尘世易得之物。在李时珍所处的明朝便是稀罕,连他都未必亲眼见过鹤骨笛,放到今时今日更是绝无可能。此外更令人好奇的是,李时珍口中的古人究竟有多古老?仙鹤骨笛是不是真的能吹出乐声清越?这一切都是未解之谜,甚而有人怀疑只是传说。@史徒行者阿伦说,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个考古发现震惊世人。1961年开始,不断有人报告:舞阳的贾湖村一带,土里经常挖出人骨、红土粒和破陶片之类的上古遗物。考古学家随后紧急进驻,随后十几年里,他们在贾湖发掘出星罗棋布的墓葬和窖穴,出土了像是原始文字的符号、9000年前的酒精饮料等珍贵文物,甚至还出土中国早的家猪骨骼,极大刷新了中国的上古史。而一座8000年前大墓的出土,让另一个谜团重现世间。挖开这座编号为M282的大墓,只见地上散落着身首异处的尸骨。墓主头骨与躯体分离,颈椎破裂。经过整理,这里是2具男性骸骨,甲35岁左右,乙则是45岁上下。觅骨寻踪,考古队陆续发掘出60多件陪葬品,像是石器、骨器等等。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墓主人左边股骨的外侧,静静躺着两只神秘骨笛,大约长25厘米,上面排列着7个整齐的小圆孔,其中一只断为三截,断层处还钻了14个小孔。经过研究复原,骨笛应该不是入土后断裂,而是在墓主生前断折。很显然这件骨笛是墓主的珍爱之物,他小心翼翼钻孔缝合,依旧带在身边舍不得丢弃,后陪伴他进入地下世界。而不知是不是心存遗憾。墓主身边的另一件骨笛就像复制粘贴一样,从形制和钻孔都一模一样。这些只是开始。之后贾湖遗址共出土多达25支骨笛!遥想8000年前的华夏初年,贾湖湖畔草长莺飞,湖水拍打堤岸,岸边先民手持骨器或石器,在骨管上钻出音孔,期待放在唇边,音符流淌的那一瞬间。结合大墓发现,这些骨笛必定属于巫师所有,用于当时的宗教和祭祀。不过慢着,想必大家心头也是疑云飘过:这些骨笛是什么材质?又是否真的能吹奏出音乐?很快经古生物学家鉴定,这些造型细长的骨笛取材于鹤类飞鸟,像是丹顶鹤的尺骨(翅膀),历经千年保存完整,由此可见鹤骨之坚硬。冥冥中似有巧合。这些制作于8000多年前的骨笛,也证明了李时珍所言非虚。史上不但确实存在鹤骨笛的工艺,昔日传说还顺着历史长河,从新石器时代流传至明清时期。此时,另一个问题来了。仔细观察贾湖骨笛,大家好奇的是:如果是横吹,这些骨笛缺少横吹之孔,如是像洞箫,则少了竖吹之嘴……如此造型奇特,它们真能吹出乐声吗?要知道,假如8000多年前的骨笛能够演奏出音阶,那可是一项刷新历史的发现!很长时期以来,很多学者一直认为“七声音阶”来自西方的两河流域,包括郭沫若。实际上,我国古书留有七声音阶的记载。早出自《国语》:王曰:“七律者何?”对曰:“……南北之揆七同也,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就是说,周景王打算铸造编钟,招来官员伶州鸠,询问关于七声音阶的问题。这伶州鸠耐心解答,神神秘秘解释了一大堆。但因为文字记载太难懂,直到千年之后的三国东吴,才被学者韦昭注释:七律指的是宫、商、角、徵、羽等七声。也正因为此,被近代学者怀疑中国没有独立发明七声音阶。而经过复原,贾湖骨笛给出的答案令人惊艳!骨笛送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家轻轻用斜吹的方式演奏,竟然真的传来了音符高低起伏,甚至能够演奏民歌《小白菜》。随后专家对贾湖骨笛进行测音研究,进一步证实:骨笛的音阶结构为6到7音阶。于是,横空出世的贾湖骨笛,作为世界上早可吹奏的乐器实物,也顺道证明了中国史书《国语》记载的准确!在@史徒行者阿伦看来,鹤鸣九天,其声铿锵!8000年前的贾湖先人,在高山流水之旁,采来丹顶鹤之骨制成骨笛,吹奏华夏清音。而令人感慨的是,尽管他们已随时光远走,但我们今天仍能从字里行间的文字记载,在鹤骨骨笛的悠扬乐声里,感受光耀东方的中华辉煌!我是@史徒行者阿伦,欢迎关注我,每件宝藏文物,都有一段走心历史。#寻找古籍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