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范仲淹的简介视频(范仲淹的简介20字到30字)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18 06:0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范仲淹的简介20字到30字

山东滨州黄河南岸黄河法治文化公园里的八本书:林则徐 范仲淹 王安石 郭守敬 王景 李冰 孙叔敖 大禹 介绍中国古代治水人物

2、范仲淹的简介视频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皇佐四年(公元1052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邙山的一部分),谥号文正。其实,范仲淹葬在邙山也是一种艰难而无奈的选择,这其中交织着他悲苦的身世,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和宗法制度。公元978年,位于南方的吴越国国王钱俶将其属地,包括现在的台州、温州在内的两浙十三州,全部都献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大宋王朝,自五代十国以来,地方割据与中央政权成了的统一,史称“纳土归宋”。从公元907年吴越开国至978年归宋时,共历时三代,立国了七十二年,钱俶的和平归顺,让这片江南的富庶之地避免了血火与刀兵之祸,钱氏宗族也因此获得了赵宋王朝的优待。赵钱孙李,钱姓也在宋朝起源的《百家姓》里有了排在第二位的殊荣,仅次于当时的大宋皇室赵氏一族。在钱俶“纳土归宋”的同时,范仲淹的父亲也在其中,而就在范仲淹出生后的不到两年,父亲就过世了,母亲改嫁一家朱姓的人家,范仲淹也因此改名为朱说(yue),这在宗法制度严密的古代中国来说,意味着出身的巨大改变。经历过人生变故和挫折的范仲淹发奋功名,终成进士,这时他请求改回原先的范姓,却遭到了苏州范氏族人的拒绝。直到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范仲淹迁文林郎,改集庆军节度推官,时年29岁的他上书朝廷,希望恢复祖姓。终在皇帝的干涉下,他才得以正式更名为范仲淹。后来,由于母亲过世,范仲淹又一次面临母亲归葬的问题。如果将母亲归葬在范氏祖坟,与亲生父亲合葬在一起,对于改嫁的母亲来说,以当时的礼法制度毫无可能,而归葬朱家也不合适。想到改回范氏的祖姓时遭受苏州族人的百般阻挠,以及种种非难,到母亲归葬问题上又波折丛生,范仲淹不禁心灰意冷。就在这时,他想到了另一位与其命运相似的古人,唐代名相姚崇。姚崇是唐代一代贤相,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文武双全,济世能臣。和范仲淹的命运一样,姚崇也是在父亲离世后母亲改嫁,姚崇曾经多次询问母亲百年后的打算,母亲选择了独葬。于是,在母亲去世后,姚崇将其葬于洛阳伊川万安山下。后来,自己也选择葬于母亲一旁。姚崇的经历给了范仲淹极大的启发,早年改姓的挫折,让他决心自己树立门户。因此,在范、朱两家祖坟之外,为母亲另寻安葬之地,是两难之下必然的、也是合情合理的选择。范仲淹效法姚崇,也将母亲葬于洛阳伊川万安山下,随后范仲淹与长子也都俱葬于此,形成“范园”。一些后世子孙也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洛阳的一支范氏宗亲,血脉流传。范仲淹在给他哥哥的信中曾说:“我本是北人”,由此不难看出,虽然迁居苏州,但范仲淹却有一种北方的情结。这种北方情结,在当时其实是指一种中原情结,这种情结使得邙山一脉成为众多名人的魂归之所。除了范仲淹,诗圣杜甫(《旧唐书·杜甫传》记载:“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后被子孙迁至巩义市)、诗魔白居易、名臣狄仁杰、一代理学大家程颐、程灏等等,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后都刻在洛阳邙山的墓碑上。

3、范仲淹的简介和诗

苏幕遮(宋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注释1:黯乡魂:心神因怀念家乡而悲伤。注释2:追旅思:羁旅的愁思纠缠不清。 追,纠缠不清,纠结不断。诗意:本词是范仲淹抒写乡思离恨的名篇之作。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动人的秋景更映衬出客愁的幽深绵长。作者简介:范仲淹(989_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直言敢谏,力主改革,是庆历新政的倡导者。颇有文才,工于诗文,其词或婉约绮丽或刚健清新,气势挥洒,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对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的词作有重要的影响。

4、范仲淹的简介和名言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5、范仲淹的简介代表作有哪些诗

新课标诗词整理第12首《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知人论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的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重点词语】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②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③征夫:出征的士兵。【参考译文】西北边塞秋天的风景与中原大不相同,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之意。军中号角一吹,四周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着紧闭的孤城。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远隔的家乡,可惜未建战功,归家无期。羌笛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远征之人不能入睡,将军须发都变白了,出征的士兵们久戍边塞,流下伤心的眼泪。【中心】:这首词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抒发了边防将士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忧国思乡的情感。【名句赏析】(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凉。“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紧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荒凉和寂寥。表现手法:视听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之景;边声号角则是所听之声。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形象地描绘了边塞悲凉壮阔的风景。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2)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内容: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典故:运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了将士们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感情。

6、范仲淹的简介及岳阳楼的写作背景

是我孤陋寡闻,还是百度胡编乱造?无意间从百度搜索到的有关范仲淹的简介,难道古代有两个范仲淹?#范仲淹的简介#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