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法战争说起:老毛奇如何运用运动战,为二战德军奠定闪击战理论基础[英]昆廷·巴里著,王俊恺,汪枫译【指文战争艺术文库】新作《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普法战争:德意志帝国建立》!l 追溯起源:老毛奇如何运用运动战,为二战德军奠定闪击战理论基础l 从防守反击到进入巴黎,解读德军为何能将法军摁在地上摩擦l 完整叙述普法战争进程,揭秘两次世界大战为何难以避免l 参考、提炼重要人物回忆录、个人传记,为读者打造身临指挥部之感l 两卷共包含两百余张历史照片、写实绘画及手绘战场形势图,立体展现战事进程作者简介昆廷·巴里,生活于苏塞克斯郡。他在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于军事及海军史的浓厚兴趣,对于1848—1871年间的历史(尤其是三场德意志统一战争史)有着相当程度的研究,迄今已出版十余部著作。译者简介王骏恺,上海人,军事史爱好者,主攻方向为15—19世纪世界史,已出版译作《俾斯麦战争中的普鲁士军队:1860—1867》。汪枫,安徽人,历史学硕士,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著有《北欧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传》《南美大陆的战火:三国同盟战争》等,译有《决胜波罗的海:瑞典帝国百年战史:1611—1721》。#译者简介#
2、译者简介都写什么早读波德莱尔《恶之花》,郭宏安译本,读了三分之一了。我觉得译者前言如果完全是译者自己写的就太有水平了。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书。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前言介绍说它是一部诗集,却是一本有逻辑、有结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全书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忧郁和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死亡。忧郁是命运,理想是美。在对美的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中,命运走过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灵魂深处盛开着恶之花。
3、译者简介模板著名翻译家杨译先生逝世,享年103岁。报纸引起2023-1-27 23: 12发自上海报社官方账号。本报从译林出版社获悉,著名翻译家杨译先生于1月27日晚逝世,享年103岁。1919年,杨仪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大家族。他的祖上有四个是清末考进翰林的。他的父亲杨玉章是民国时期天津中国银行的首任行长。她的哥哥杨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姐夫罗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是第一位将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以《呼啸山庄》的名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译者。她的丈夫赵瑞坤也是个翻译《红与黑》的翻译家。2022年,由杨先生口述、南京大学教授余斌执笔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是杨先生目前的口述自传。她说:“我不知道这辈子要遇到多少人和事。我这个年纪,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一切。虽然我是个普通人,但我有很多人要读,有很多话要说。著名翻译家杨译先生逝世,享年103岁。本报从译林出版社获悉,著名翻译家杨译先生于1月27日晚逝世,享年103岁。1919年,杨仪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大家族。他的祖上有四个是清末考进翰林的。他的父亲杨玉章是民国时期天津中国银行的首任行长。她的哥哥杨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北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姐夫罗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是第一位将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以《呼啸山庄》的名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译者。她的丈夫赵瑞坤也是个翻译《红与黑》的翻译家。2022年,由杨先生口述、南京大学教授余斌执笔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是杨先生目前的口述自传。她说:“我不知道这辈子要遇到多少人和事。我这个年纪,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一切。虽然我是个普通人,但我有很多人要读,有很多话要说。”
4、译者声明刘半农是中国新诗诗体改革的急先锋。在他和沈尹默的影响下,中国掀起了散文诗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他是首批翻译外国散文诗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译者。他的著名情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经赵元任谱曲,成为一首情歌,在当时青年男女中广为流传。有一次,一群青年学生在赵元任家里做客,刚好遇上刘半农来访。等他走后,赵夫人告诉学生,他就是这首情歌的词作者。学生们惊讶不已,怎么也不相信刚才那个穿着旧棉袍,矮个方头,其貌不扬的小老头竟然能够创作出这样美妙的作品。刘半农为了要编一本“骂人专辑”,曾在北京某报纸上刊登启事,征求各地的“骂人语言”。语言学家赵元任见后立即赶往刘半农的宿舍,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的方言把他“骂”了小半天。后来周作人也赶来,用绍兴话再把刘半农“骂”了一顿。在大学里授课时,因向学生们征集“骂语”,他又被宁波、广东的学生相继用方言“大骂”。章太炎也听说了他正在收集“骂人语言”,就用汉代的骂人话“骂他”,还告诉他这句骂人话是谁说的、典出何处;接着用唐朝骂人的话“骂”他,再告诉他是谁骂的,典出何处。刘半农去世前“出格”的举动,就是不顾知名教授身份采访了民国名妓赛金花。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基本拂去了蒙在她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1931年11月,刘半农与众多好友聚会,期间徐志摩接到电话,尔后笑意盈盈地说:“我明早六点南飞。明晚此时,当与小曼共饭也。”刘半农打趣道:“飞空之戏,君自好之,我则不敢尝。”徐志摩回应道:“危险在所难免,我自甘之。我苟飞死,君当为我作挽联。”不成想两位好友之间的玩笑之词竟然一语成谶。1934年6月,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足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却不料又一次一语成谶。在考察途中,刘半农为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于7月中旬不幸离世。
5、译者自我简介【播客上新】#译者发声#《烦人的爱》| 译者陈英解读?收听地址:网页链接?译著|《#烦人的爱# 》【意】埃莱娜·费兰特 著/陈英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解读|陈英,本书译者,意大利语言学博士,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译有“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及《碎片》《愤怒的城堡》《一个人消失在世上》《迫害》《拳头》《威尼斯是一条鱼》《鞋带》《微型世界》等。本书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 的首部作品,匿名写作生涯的起点,“#那不勒斯四部曲# ”的情感原型,描述了一段充满痛楚和阴影的母女关系。?????:1.费兰特在早年的访谈中,有一次有些夸张地说:我好像除了母女关系没写别的。她其实有充分的理由说这样的话。作者坦言,《烦人的爱》写出来之前,她写了很多故事,但那些故事都无关紧要:“后来我写出了《烦人的爱》,第一次感觉写出了一些打动人心的东西。”2.《烦人的爱》中,“爱”是多重的。这些爱都浑浊、复杂,主要的还是黛莉亚对于母亲的爱,可怕的真相随着故事的推动一步步呈现。故事中的其他男女之爱,就像标题中的矛盾修辞一样,都带着骚扰、侵占的性质。阿玛利娅在年老时依旧在躲避那种爱的残害,她离异很久的丈夫依然会上门来打她,显示自己占有的权力,而隔壁的老妇人依然会把这理解为爱和关注。3. 费兰特的第一部小说虽然很短小,但在某种程度上,作者已经将她关心的主题、小说世界的种种基本元素都呈现出来了,在写作手法上,甚至比后期的小说更加繁复。作者成为娴熟的小说家,其实做了减法,相比而言“四部曲”的讲述更富有耐心,也更平实。【栏目介绍】译者的翻译故事和译后心得往往是懂原著的一手感悟。好多译者都是被案头耽误的好声音,妥妥地讲故事潜力股。欢迎订阅收听呀!
6、译者简历《本森小姐的甲虫》作者:[英]蕾秋·乔伊斯译者:李松逸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磨铁·大鱼读品出版日期:2022-05推荐人:杨春阳书籍分类:文学/艺术-推荐语-春节期间想读点轻松的书,看介绍,蕾秋.乔伊斯是位善于写既流行又好看还有一定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小说作者。国内已经翻译了不少她的作品,但这是我读蕾秋.乔伊斯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次读她的作品。作品围绕玛格丽.本森和伊妮德.普雷蒂,两个女人在人生旅途上的歧路相逢,她们在生活和情感上同样的失败与失意,生存困窘带来机缘巧合,使两个彼此陌生、性格迥异的女人结伴远涉重洋,走上一条惊险的不归路。她们前往遥远的新喀里多尼亚森林里寻觅传说中的金色甲虫,由此发生了一连串凶险离奇、兴趣盎然的故事。一部吸引人的小说作者,像一个奇特盲盒的设计和制造者。这本小说,有满当当的英国式幽默、理智、情感、智慧、执着、惊悚和悲伤;有活生生的英国式琐碎、烦恼、庸俗、刻薄、冷酷;有按部就班或节外生枝的情节展示。所谓无巧不成书,作者把零散和各自独立的人物、事件,串连归置到这部小说奇妙的盲盒中,让打开它的读者能在瞬间就感到意外和惊奇。作者写小说之前从事编剧职业,她的职业经历在小说情节的表达上获得充分的展示。#译者简介#
7、译者简介有多重要接着说有关中学教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轶事:原作者大文豪莫泊桑;中文译者亚丁。现为法中交流促进会会长,当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普通员工。那天亚丁挥着两页稿纸来找我,让我过目,看能否找地方发表?我也就不客气接过译文,当起了编辑,信手改了一个现在想关键的字,删了两行感觉拗口的文字,用……代替。之后把译文装入信封,写上《济南文艺》编辑部我朋友的地址姓名,贴上8分钱邮票,亲自去出版社大门外,投入马路边的邮筒。次年春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正式发表,且很快被教育部列入中学教材。数年后的一天,我偶然从儿子的初中《语文》课本上发觉了此事,先是替亚丁高兴,突然心一沉,意识到当年过于轻率地删改,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为了说清楚此事,我简单介绍一下该文:故事说当年以写《包法利夫人》闻名于世的大作家福楼拜,并无花园洋房,而是住在一幢无电梯的6层公寓里,房子很一般,却不妨碍高朋满座。这个周末,屠格涅夫,左拉,都德都来做客。那个不该出的错在以写《后一课》闻名的都德身上,请看引文:“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引文后一句,说"都德捋着自己的胡子尖"。请仔细想一想,这一句是否有点儿别扭,胡子尖可以捋吗?不好意思,该做晚饭了,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