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重大福利来袭!!即将又诞生一个绕城高速,那就是南通绕城高速公路。高速桥钢箱梁施工正式启动,预计2023年通车。去南通不用堵车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绕城高速,南通绕城高速公路闭环工程是南通至无锡高速公路海门至通州段,是江苏省S19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路线全长约65.4公里,起于海门沿江公路,终点止于沈海高速和沪苏通大桥北接线交叉处的新联枢纽,途经海门街、长乐镇、国际石纺工业园、石家镇等三厂工业园。南通高速公路网规划“一环通苏南、二环接浦西、三环连浦东”中的“二环”高速,是崇海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的连接道路,同时也是通州湾港区重要的集疏运道路。为什么要建立绕城高速?南通是一座临江城市,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属于沿海城市。因此其绕城高速的形态,也更像是一个“半圆”形。南通绕城高速由在建的通锡高速延伸线,以及通锡高速和沪陕高速的部分路段组成,囊括了南通三个市辖区的城市部分。此外,南通绕城高速的部分路段中,主要是濒临长江岸边的主城片区,也有部分非高速路段,由通沪高架以及长江北侧的城市道路作为补充。南通绕城高速给带来哪些便利?促进沿线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让沿线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高速联网,让资源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资源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海门路、江海风情公园沿线旅游收入,滨海森林公园和南山湖、凯沙岛、通州洲际绿色国家公园等旅游景区,提升南通整体经济效益。这不仅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也为沿线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要上头条# #江苏头条#————欢迎关注@小虎生活号,我为您分享社会故事、生活百态、相关论坛。
2、海门城市发展集团简介近日南通再度登上央视一套纪录片,介绍了海门的现代农场和绿色发电。纪录片中着重提出,南通海门是上海的后花园和菜篮子。其实海门除了现代农业,工业基础也是雄厚,拥有全国大的家纺产业基地和海门港绿色精品钢生产基地,未来还有空港物流产业区。#南通发展见证##海门简介#
3、海门第三人民医院简介海门茅家镇介绍系列一:复兴街复兴街位于现在海门街道江海路西侧、南起粉坊弄东侧原幼儿园、往北经人民路交汇直至金色维也纳南侧,南北约长1.5公里,老街分南市梢与北市梢两部分。内部有城隍庙、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旅馆、饭店、日杂店等一批私营商企。其中:教会学校原名锡类土木科职业学校及小学校,始建于1854年,主楼为抗战前建筑的钢混结构三层楼,校长由神父朱开敏兼任,就是后来的“锡类”和“复兴”中学的前身;教会医院就是后来的人民医院。
4、海门介绍海门余东,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古镇。她位于海门市中部,素有“凤城”之美誉,是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东与海门港新区相连,南与常乐、悦来镇相接,西与四甲镇相邻,北靠正余镇。距海门市区25公里,北枕204国道、335省道,南接宁启高速,汤正公路、五泰公路贯穿南北,王川公路、省级老通吕公路横跨东西,与上海仅一江之隔。西至南通兴东机场、南通港仅3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区域面积68.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46万人,历来是通东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7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2.36亿元、二产增加值15.56亿元、三产增加值13.1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5元。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生态乡镇、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示范单位、全国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文明乡镇、科技名镇、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南通市高效设施农业先进乡镇、民营经济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余东,是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评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明代法光寺、千米石板街、崔桐故居、武进士故居,宋代的姐妹井,清代保安桥、张氏私塾、震丰恒布庄等特色的历史建筑,是省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前来采风的景点之一。其中石板街、古运盐河及护城河保存完整,能够体现“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城镇格局。制作了视频《守望古城》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余东,是江苏省首批工业卫星镇。1988年8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业卫星镇。拥有全市第一个外资企业南通三轮时装有限责任公司、全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南通五金机电有限公司、全市第一家超亿元企业天力锌业有限公司,化工、橡胶、服装及辅料、包装材料、玻璃工艺制品、金属制品、无汞电池、制冷设备、铸件、体育用品等数十种工业门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现是全市精密机械产业基地,拥有上海亿双产业园、希诺公司产业园等国内知名产业园区,镇工业园区新区规划汤正公路、王川公路工业长廊面积3000亩,是实业家投资创业的美好家园。余东,是闻名遐迩的建筑强镇。现有通东、晟泰、科俊、鑫路达等多家建筑装潢有限责任公司,并与上市公司香港翠屏国际集团、南通三建集团、南京建工集团等国内外大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海门市首家建筑业行业协会。曾参建上海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浦东88层金茂大厦、北京六铺坑一条街等主体工程,年建筑施工面积达超50万平方米,先后获得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上海市闸北区文化广场项目等3个高质量奖——“鲁班奖”。余东,是首批省级亿元农业大镇。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目前已经形成了高效设施渔业基地、地方名特优蔬菜基地、钢架大棚基地、出口蔬菜基地、山羊养殖基地等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了酱醋食品、酱菜加工、农副产品海产品冷冻保鲜、德海和东方雁两个万头山羊基地、“一品蔬”蔬菜公司、上海王家沙、南通孝德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余东牌酱油获南通市名牌产品,长圩村欣乐露地蔬菜专业合作社获江苏省五好合作社、江苏省无公害蔬菜农产品检测基地。余东,是江苏省体育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作为古老的通东文化集中地,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海门文化个性、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同时,以法光寺、静修庵等寺庙为基础提炼的宗教文化,成为了余东对外形象介绍的一张靓丽名片。以余东京剧联谊会、中心小学雏凤少儿京剧社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央十一套戏曲频道和十三套新闻栏目中作了专门的报道,成为了展示余东京剧文化的重要窗口。全国著名音乐家协会来余东采风,电影《爱的延续》在余东镇拍摄并在全国播放,进一步提升了余东文化的软实力。余东,是声名远播的教育之镇。明清至今,出了2个状元、13个举人和数十个秀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余东中学教育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每年中考成绩、重点中学上线率多年领跑全市乡镇初中。中心小学特色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三年获得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一等奖,是海门市首批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之一。余东幼儿园注重体现办学特色,美化园内保教环境,设备完善齐全,继续保持省级优质幼儿园荣誉。余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和谐之镇。城乡居民低生活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优抚、老龄、残疾人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全市领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拥有南通市的托老院和敬老院,长江水网改造工程全面落成,农路农桥全面达标,平安法治创建南通领先,连续多年获得南通市社会管理创新、综治平安法制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
5、海门大学这真是一个大乱团。袁凤的丈夫隋涛是海门地税局的一个副科长,本科毕业,一表人才,是那种具有典型南方小男人秀气的人。他是被海门地税局专门从大学里挖来的人才,算是精英分子了。隋涛是经人介绍认识了袁凤的,一方面他看中了小叔家的千万资产,另一方面袁凤虽然有些偏执,模样却很漂亮。于是他就跟袁凤结了婚。这本来是两好合一好的事情,结婚初期,小叔跟小婶很喜欢这个女婿,给他买这样,买那样,还把他带回老家展览了一圈,真是有捧在手心怕化了的感觉。他们结婚后,小叔把他们的新房安在了他的楼中楼里,方便他们亲近。——《局中局(全5册)》
6、海门区人民医院各科医生简介台州数码城?路桥和海门一样,都介绍自己是台州,不说自己是路桥海门,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介绍自己是路桥和海门,等于说自己是乡下人。本来就是。硬把台州往头上套,装装城市人。
7、海门中学简介美丽的南通丶海门区,本视频作者丶详细介绍了海门区丶每一个镇的经济情况丶平面图!海门区是个优美的城市!欢迎各界人士丶来我家乡丶观光旅游!祝本视频作者健康快乐!如意每一天!
8、南通海门简介琼州府治城,宋代北城门、明代南门石匾、明清西古城墙及鼓楼等遗迹全面介绍及图片展示。在海口市博物馆的露天庭院里面,发现了明代琼州府治城墙南门石匾,上书“定海门”三个,相传为明成化年间时任广东按察副使涂棐所题。无独有偶,广州城旧时也有个“定海门(即小南门)”,地方城门与省城城门相同。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以岭南儋、崖、振、万安等四州隶琼州,令广州择官分知州事”。琼州辖儋、崖、振、万四州。次年,置琼管转运司,以琼州知州兼任琼管转运司事。琼州治所移至今琼州府城,从宋开始到民国初,府城作为海南政治、经济、交通、军事等中心有近千年的历史。宋开宝五年(972),琼州府治、琼山县治从白石都迁至府城一带,修筑城池三里。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管帅李锷又修筑外罗城,基本确定了元明清琼州府城的基础。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琼州府城廓,又名海南卫城池。府城旧址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主城池长4134.9米,高8.91米,阔5.94米,雉堞1830个,并在东、南、西3个城门上各置敌楼一座,北边天城门则建一座望海楼。南筑长堤,引南渡江支流为濠沟,四周构筑护城河,城墙甚为壮观。目前琼州府治城墙东、西、北门及大部分城墙倾圮,1983年大部分城墙被拆除,现仅存西城门及长约110米的城墙,以及东门护城河、东门宋代城墙门、谯楼一座,西门城墙用火山岩石砌筑而成,宽5~6米,高约4.4米。东门及城墙,均为火山岩砌筑,城墙高约4米,城楼已毁,目前仅留有狭长的通道,城门洞口左右墙壁上还留有门闩洞口。府城鼓楼,原名谯楼,也称文明楼,为府城城中军事堡垒。明洪武五年(1372年),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在已毁的元代谯楼旧址上修建。万历十四年(1605年),尚书王诲送重修。鼓楼城门为火山石砌筑,前后门额刻“海南壮观”“奇甸文明”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