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是一种帝位传承的方式,它和子继父位不同,谁的品德好,有才干,谁就可以继承帝位。尧舜禅让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贤明君主的渴求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尧、舜以及后来的禹,都是在黄帝后先后涌现出的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据说尧很善于治理天下,他命令羲、和二人掌管天地,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掌管东、南、西、北四方。他还制定了历法,规定一年为366日,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使农牧业、渔猎业都能根据季节安排生产。尧从16岁开始治理天下,在位70年。到86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年老力衰,想要找一个人来接替他管理天下,于是便找重臣“四岳”商量,“四岳”一致向他推荐舜。舜又称虞舜、有虞氏,传说中他的出身并不高贵,父亲是一个盲人,被称为瞽叟,“瞽”就是瞎眼的意思。瞽叟第一个妻子生下舜后就死了,他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下舜的弟弟象。象是个好吃懒做而又骄横无礼的人。但瞽叟和舜的继母都很宠爱小儿子象,厌恶舜。全家人都将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舜却一直以德报怨,孝敬父母,善待兄弟。舜高尚的品行赢得了周边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舜曾去历山耕田,又去雷泽打渔,去河滨做陶器,他走到哪里,百姓们就跟到哪里,很快使那些地方都变成了都市。尧听了“四岳”的介绍,高兴,就赏赐给舜一套新衣服、一张琴和一群牛羊,还派人为他建筑粮仓。尧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让她们随时考查舜的品行,及时向他汇报。舜的继母和弟弟看到他得了这么多好处,又羡慕又嫉妒,便和瞽叟一起密谋,千方百计想置舜于死地。瞽叟先是叫舜去修补粮仓的顶,正当舜在粮仓顶上涂泥加草、用心修补时,象却偷偷跑来把梯子搬走,并在仓廪下面放火,想要烧死舜。幸亏这个阴谋早已被娥皇和女英识破了,她们事先叫舜带了两顶斗笠。舜看到下面火起,赶快一只手举一顶斗笠,好像张开翅膀一样随风飘落到地上,毫发无损。瞽叟和象一计不成,又施一计。过了几天,瞽叟又叫舜去挖井。当舜下到井底后,他们就迅速地把地面上的土石扔下去,将井填满。父子俩满以为舜这次一定必死无疑,没想到舜在井底下开了一条孔道,安全地钻了出来。象以为舜已经死了,不禁得意忘形,就跑到舜住的房子里,操起琴弹奏起来。就在这时,舜突然出现在门口。象大吃一惊,但马上假惺惺地说:“我正在想念哥哥,所以弹琴以寄托思念之情。你回来可真是太好了。”舜宽容地笑了笑,并未揭穿这个阴谋,而且从此对父亲、兄弟更加照顾和爱护。尧考查舜很长时间,先后交给他很多工作,舜都能圆满地完成,又听说舜这样宽宏大量,于是决定让舜做自己的辅佐官和继承人。尧退位后,舜成为天下的共主。传说瞽叟夫妻和象终也被舜感化了,一家人过着幸福和睦的生活。舜把象封到一个叫有鼻的地方做诸侯,还发明了象棋来教化他。舜一生辛劳,比起尧来,他似乎更关心民间疾苦,经常游历四方,为百姓排忧解难。舜年老后,和帝尧一样为了继承人的事情忧心忡忡,因为他的儿子商均也和帝尧的儿子丹朱一样的不成器。终他选中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他的继承人。这种传位以德不以亲的做法,称作“禅让”。但考古发掘表明,尧、舜、禹的时代很可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迈入了阶级社会,而且就算仍处于原始社会,连猴群产生猴王都难免经过一番争斗,禅让的传说实在太过理想化了。对此,后世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2、禹平简介夏商周新发现(三)姞姓,吉与道路有关,这是一个专职探路修路的职业,姞姓与大禹有关。姒姓和妊姓,都与生殖与生命有关。姒,稳婆、接生员、助产士、妇产医生,用双手迎接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是被神话的女娲,姒,也是人类赋予女娲的姓氏。妊,计生员,统计和记录部落人口的婚配以及育龄女人的怀孕情况等,肩负部落人丁兴旺的重要职责。姒和妊就是殷人职责的一部分。从上古八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八姓所代表的劳动和职业分工都是紧紧围绕人类生存基本需求自然形成的。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他不因社会制度不同而改变,正是这些基本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维系了人类的生存和生命的繁衍。说明周与夏商一样,都源于筑巢定居的迁徙。即然夏商周一同来自筑巢定居,为什么把夏排在首位呢?这就与他们的传承有关了。夏,做为工匠继承和发展了有巢氏的发明创造。在有巢氏树上筑巢和各种木编器具的基础上,夏所代表的工匠继续发明了陶器与度量衡、栏杆式建筑、土木及石木结构式建筑、水利工程建设等,因为有巢氏的出现远早于神农氏,是有巢氏为神农尝百草奠定了基础。而且,从筑巢之地的每一次迁徙到达目的地之后,都是先由夏所领导的匠人集团解决安居工程,没有安居就没有乐业,夏排在首位,实至名归。神农氏的功绩是发现了各种草本植物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而商(殷)周则分别继承了神农氏的两大发现,商(殷)继承和发展了草本植物的医药研究,并扩展到动物和矿物,周则专事草本植物的食用培育和耕种。一般来说,植物的药用肯定比食用要早一些,所以,把商排在周之前,也算顺理成章。在周王朝建立以前,在中国大地上到处是以养殖和种植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部落,所有的部落都是由夏(匠人)建设的、由周提供稳定的食物供应,由殷提供健康保障,为人类减少和消除病痛的折磨。新石器石代的农耕部落,完成了人类社会由女权向父权的过渡。在部落形成的初期,也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前后,因部落的选址、建设都有匠人集团完成,其它的养殖、种植、捕捞、围猎等各种劳动都以居住地为中心展开,匠人集团“夏”自然成为各个部落的核心。人类达到了智慧崇拜的顶峰,带领人类征服水患、实现安居,集智慧与力量于一身的工匠“禹”成为人类顶礼膜拜的对象。但是此时部落的首领依然是女性。人类定居实现了相对稳定的生活,部落建设改良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食物供应有了相对稳定的保障,自然而然基础设施及工程建设需求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匠人地位下降。有了稳定的食物供应和其他方面的物质保障,人类新的期望就产生了。疾病、伤痛以及其他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依然存在并且越来越突出,解除病痛延长生命成为人类面临的新课题。神农传人之一殷的地位开始上升,成为部落中倍受关注的焦点。殷长期从事药理研究和临床试验,他们不仅开办集中诊治的场所,收治各种病人,还云游天下,寻药问病,绘制地图,在地图上标注各种物产、药石产地和疑难杂症。早的地图就出自殷人之手。因为殷人长期以治病救人、药物研究为业,不事养殖和种植,更不擅长工程营造,因而其治病场所以及各种工具由“夏”人建设和制造,粮食则由“周”人提供。固定诊所和游方郎中构成了遍部天下的医疗保障体系,成为当时受尊敬的职业,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在各大型医疗机构所在地形成了易物交易市场,开启人类历史上的通商大门。周是整个新石器时代大的群体,他们即要负责养殖、种植和渔猎活动,为整个部落提供足够的食物,还要利用稳定的定居优势实现人口的繁衍生息。在漫长的新石器时代,到处都是以女性为中的母系氏族部落,而负责管理部落事务的女性首领大多数出自于周人。夏商因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在一地永久居住,但他们的智慧始终受到世人的推崇,所以也能短暂参予到部落事务当中,这就是人类历史上被称为禅让制的原始的民主选举制度。进入新石器时代,尤其是建设了有坚固设施的屯落或城市(大禹治水)已后,养殖和农耕种植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家庭和私有制开始出现,由女权社会向男权社会过渡。分布在广袤的大地上的定居部落,粮食供应会经常因局部自然灾害产生巨大差距,这种粮食供应上的差距又会引发部落间的冲突,尤其是在男权部落之间,开始了以抢掠财富为目的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一般只体现在首领之间的较量,不以杀戳为目的,只要一方首领被降服,交出财富,冲突即告结束。从这时起对部落首领的要求不仅是带领大家创造财富的智者,更要有力量保护大家的能者,力量型的强者成为人类新的崇拜对象,这种社会现象一直持续到西周封建制国家的建立才告一段落。西周建立后,在其分封的诸侯中有奉祀夏商的杞国和宋国,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夏商周是长期共存的社会组成部分,是构成现代社会三类产业的早期形态。夏商周长期共存,是周所谓的“灭其国,奉其祀”的合理解释。从夏商的封国名称杞和宋也可看出一些端倪。关于杞和宋我会在此后为大家介绍。
3、禹尧简介商的始祖与火的第二重奏(二十七)前面我己介绍过,此节有些省略:契(生卒年不详),子姓,名契后世尊称其为“商祖”、“火神”。而司马迁殷本纪载《史记》于左;商人的始祖叫契(xie),他是帝喾的次妃简狄生的儿子,与帝尧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生卒年月横跨尧、舜、禹三个时代,契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百姓,封于商,赐姓子氏。从契开始,传到成汤一共是十四代诸侯,期间八次迁国,终聚成势力。成汤时,夏朝也传到了夏桀这一代,夏桀成汤就暗中积蓄推翻夏朝的力量。因为成汤贤德之名远播四方,伊尹心向往之,借着成汤与有莘氏联姻的机会,伊尹把自己卖给有莘氏当媵臣(就是陪嫁的奴隶),这样有机会接近成汤。伊尹有个绝活,就是对美食的造诣极深,做的汤饭可口,引起成汤注意,被召来问话,一说话可了不得,成汤发现伊尹是个大才,当厨子屈才了,立刻任命为宰相,从此伊尹大展宏图,辅助成汤伐夏,灭了夏桀,创立商朝,定都亳。成汤登基后,改正朔,易服色,尚白,朝会以昼。就是把夏朝法定的每年正月为岁首的传统改为每年以十二月为岁首;以前夏朝尚黑,服饰都以黑为官方颜色,商朝改成推崇白色,穿白衣服,其他器物都用白色;以前商朝的朝会都在夜里召开,商朝改成白天开朝会。改弦更张,与前朝划清界限!成汤死后,传至商朝第四代天子就是太甲,这家伙年少轻狂,不尊祖法,被伊尹放逐到桐宫给成汤王守陵去了,顺便反省思过,三年后浪子回头,被伊尹接回来重新主政,干得不错,被尊为商太宗。伊尹是在太宗的儿子沃丁当政时去世的,后葬于亳。商朝就是继位制度流行兄终弟及制,导致手足相残,又不停地迁都,这可不是小事,把官员和百姓都折腾的不轻。天子位传到第二十位君王盘庚的时候,商都已经至少迁都五次以上。盘庚是个厉害人物,把国都从奄(今天的山东曲阜)再一次迁到殷(今天的河南安阳小屯村)得以稳定这就是“盘庚迁殷”的故事。从此以后就叫“殷商”了!盘庚死后,商朝又衰了,传到第23位天子武丁时,又来了几十年的武丁中兴。武丁任命正在服苦役的囚犯傅说为相,傅说堪比伊尹,再加上武丁的老婆妇好是个女中豪杰,能带兵打仗。武丁当政59年,商朝人又幸福了几十年,武丁也因此被尊为商高宗。武丁死后,商朝又兴衰了几次,传到了后一位天子帝辛(就是后人所说的商纣王)的手里,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又能说会道。当时商朝也是内忧外患,帝辛誓要复兴商朝,就调集全国兵力几次远征东夷,结果在远征东夷时被周武王抄了老窝。商周的恩怨首结于帝辛的爹帝乙和姬昌的爹季历之间。帝乙看着周族的势力一天天强大,心里不安就找个理由把季历给杀了。姬昌接了他爹的班之后,帝辛也接了帝乙的班,姬昌发誓要报杀父之仇,你敢杀我爹,我就灭你的国,姬发暗中积攒力量,但场面上还得不停地给帝辛灌迷魂汤,帝辛就放松了警惕。姬昌死后,姬发接班了,姬发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带领大军去讨伐防卫空虚的朝歌(河南鹤壁淇县),一夜之间荡平了商朝国都朝歌,报了血海深仇。从此,周人登上历史舞台。至于商纣王酒池肉林、暴虐无道等,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考证八成都是周朝人编出来黑人家帝辛的,末代国君命都不好。国都被灭了,所以,中国人誓死不当亡国奴。商传17代31位王,国祚554年,比夏朝长寿80多年。契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天文观察摸索出天体运行规律,又以一颗大恒星的出没命名为"大火星"且以此作为指导农耕"火纪元"之始终。大火星系指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中东宫七宿中的心缩二,西方黄道十二星座a作为一颗超巨星,其半径相当于太阳八百多倍,亮度是太阳的万倍左右,因此尽管它距地球十分遥远,人类依然能够肉眼分辨。契在他的居住地商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契死后葬于商丘阏伯台下,由于契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契生前每年依照大火星的运行规律指导中原百姓实行火耕,每年农历三月春分时"大火星"出现时,百姓便可放火烧荒,当"鹑火星"出现,大火星消失于地平线时,人们便只能在家烧火,而不许野外放火。⋯这些法子因其简单易懂而得以流传,且商汤部落均认其为祖:将大火星第一次出现于黎明的月份定为一年岁首,此历法成了"殷历"的基础。大火星遂更名为商星,多年以后随着契被商朝天子钦定为"商星",其弟实沈就被选定为西方北虎七宿之一的"参星"。杜甫有诗云: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一个早上呈现一个深夜方现,形容人生见面之难焉。杜甫这首诗的下联是什么?记得是"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灯烛是什么?还不就是火,如果说水是世界上大的魔法,那么火则是世界上大的湼磐凤凰。明天,我们继续谈火,不见不散。(待续)
4、禹本愚简介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录,中间发生了什么众所周知,世界是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其他三个古文明曾经都中断过多次,只有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一直不曾中断,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文明古国。其实,我国历史有1500年的“空白期”,无任何资料记载,这让华夏文明更加神秘,这1500年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只有清楚历史,才能找到我们的根,只有找到我们的根,才能无畏世界上一切困难。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都学过朝代歌,知道夏朝是我国第一个朝代,但我国的历史,比夏朝还要早。夏朝之前的炎黄时代,我国就有了一定的记录,后来更是用文字来记录历史,但炎黄时期太过虚幻,所以大家都认为夏王朝才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殊不知夏朝之前的炎黄时代,就是消失的1500年。上古时代,三皇治世,五帝相传,这个说法是大家公认 ,但三皇和五帝都有谁,却充满了争议。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皇中“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频繁出现;五帝中“黄帝”、“颛顼”出现次数多。这些人的故事,我们也都耳熟能详,就不在一一赘述,就简单介绍一下大家不怎么熟悉的“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被封在高阳。后来他打败共工氏,成为共主。传说颛顼担任共主的时候,绝地天通,断绝人间与天庭,地府之间的联系。但以上的说法都是传说,没有得到证实,所以夏朝之前的时代被称为半信史时代,就是说这1500年记载的历史,不可盲目相信,又没有足够的证据推翻。这1500年也被称为神话传说时代。夏之前的神话传说时代,在《史记》中有《五帝本纪》可以查询到,但比《史记》更早记载神话传说时代是《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我国古代未被秦始皇焚毁的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战国时魏襄王二十年这几千年的历史。但《竹书纪年》在秦汉之际曾经逸散,后来才又被人们收集整理成册,所以《竹书纪年》的可信度和史料价值并不是很高。没有信史记载,神话传说时代的历史就理不清,专家也只能靠零星记载推测。但我国典籍繁杂,说法众多,流传的时候又会出错,这就让神话传说时代更加神秘,你从这里说起,他从那里说起,谁也说不清。笔者认为在华夏文明发展之初,广大劳动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因为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所以在传说中,华夏文明的起源是神话传说时代的八位共主,即三皇五帝。传说第一位人皇,教会了人们用火,这样人们就可以用火做饭,吃到熟食,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日子。熟食的出现,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人的身体逐渐强壮,也更少生病。因此这位人皇被称为“燧人氏”,也被称为天皇或者泰皇。燧人氏之后,又出现了一位共主,叫“伏羲氏”,他观察天文地理,演化八卦,教人们结绳捕鱼。从此人们能够观测天气,根据天气来制定一天的计划;结绳捕鱼又让人们有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伏羲氏之后,人们因为有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变得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光靠捕鱼就不够人们吃了。这时,神农氏教人们种植五谷,让人们有更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生病了,没有药治病,又是神农氏亲尝百草,找到了中药。三皇之后的五帝,也都是天下共主,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三皇五帝时期,是公天下,天子继位是禅让制。儒家也一直标榜三皇五帝是上古圣王,是明君贤臣,上古时代是仁政的时代。根据儒家的经典记载,尧老年的时候,发现舜有仁德,不仅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还把共主的位子禅让给舜,舜在位的时候,天下发洪水,是禹治理水,天下才安定,所以舜年老的时候把共主的位子禅让给禹。但在《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却是尧被舜囚禁,舜被禹流放。这段真实的历史之所以没有记录,笔者认为真实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古代人均寿命低。当时的卫生条件极其恶劣,人们即使是普通的感冒,也没有医治的办法。当时的医疗水平极其低,得病后只能听天由命,死亡率高。所以如果当时的统治者不设置接任的史官,根本无法记录历史。在有记载的历史中,汉朝人活到三十就可以自称老夫了。第二是神话传说时代的人没有记录历史的意识。神话传说时代,人们还处在蒙昧的状态,一切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吃饱饭,穿暖衣,而不是记录历史。当时的人们野性大于理性,不受明约束,所以统治者和个人都没有记录历史的意识。第三是面对天灾人祸,人们只能顺应自流。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有预案来面对自然灾害,也就不会有保存东西的预案。就算之前记录了历史,一场自然灾害后,记录的历史自然也遗失了。后来者要记录之前的历史,也只能四处打听根据别人的回忆来记录了。这1500年的历史虽然混乱,但并不影响我国历史大国的地位,华夏文明在世界上依然是不可撼动的。也正是这1500年的缺失,让人们对神话传说时代充满了想象,我们的多少梦想发生在那个时代。可以说神话传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
5、禹蔷简介一哥“俗人读史”之——韩非子说“启杀益”、是辩证法未必是史实#每日论史#在《韩非子-外储篇右下》中,有一段关于夏启杀益的记载:“燕王欲传国于子之也,问之潘寿,对曰:禹爱益而任天下于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重尽在启也。已而启与友d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子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后人以此为据,便生出了夏启诛益的说法来,囿于夏史的模糊,在后世介绍夏启破坏禅让制的继位上,多有引用,其实作者要表达的不是这段史实,而是他心中的法家治理思想:权、术、势。首先,这段话产生的背景是燕王要传位给权臣子之,请问隐士潘寿,潘寿说了这样的一段话,而潘寿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意思,也不着重于史实,而是利用这个故事讲述传位于外人的利弊得失与手段。再看,潘寿是怎么说的,“禹宠爱益,要把天下托付给益,过后不久又把启手下的人任为官吏。禹到年老的时候,又认为启不足以担任天下大事,所以把天下传给益,但权势都在启手中。”这里是说,禹既想撕破“共天下”的面纱,又想得到如尧、舜那样的美名,于是便设了一个局,给了伯益一个空空如也的“天下”,而六师之众、用人权全在其子夏启手中,似乎是在指责禹已经有了私心。而“过后不久,启和他的朋d向益进攻,夺了伯益的天下。这是禹名义上把天下传给益,实际上是叫启自己夺取天下。”这就是夏启杀伯益的由来,是说夏启夺了伯益的天下,走向了“家天下”,这盆恶水便泼在了夏启身上。其实,潘寿是指桑骂槐,借着禹和启父子俩说事的,他说:“现在大王想把国家传给子之,而官吏没有一个不是太子手下的人,这是名义上传子之而实际上让太子自己夺回。”事情已经很明白了,这老家伙是子之派来的说客,要权来了。其结果是,燕王于是收回官印,凡是俸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印都交子之处理,子之地位就更加尊贵了。韩非子为何要写这段文字呢?他是劝说帝王要集中权力的,高度的集权是要通过“权、术、势”并用才能真正实现的,丢掉了用人权,丢掉了军队,便丢掉了王位,便成了高高在上的木偶。故尔,此说是为其立论服务的,抑或不是什么史实,不采用也罢。
6、禹石简介【尧舜禅让】:传说在黄帝之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先后被推选为该部落联盟的首领。尧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著名的贤君。据说他当上部落首领后,处处想着人民,对荣华富贵十分淡薄,住的是简陋的茅屋,过着粗茶淡饭、勤俭朴素的生活。尧为了人民尽心尽责,但他的儿子丹朱却是个不肖之子。尧不愿意传位给儿子,就时常留心天下贤人,准备将帝位掸让给他。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到会的人一致推荐舜。尧听说舜这个人很好,便让大家详细说说舜的事迹。大家便把了解到的情况说给尧听:舜有个糊涂透顶的父亲,人们叫他瞽叟(gǔ 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死得早,后母心肠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极其傲慢,而瞽叟却很宠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舜。待他的父母、弟弟都很好。因此,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尧听了挺高兴,便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了考察舜,又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用计想暗害舜。有一次,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仓顶。当舜沿梯子爬上仓顶时,瞽叟就在下面放了一把火,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下来,却发现梯子已经被人拿走了。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一样张开翅膀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安然无恙地落在地上。瞽叟和象不甘心失败,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上面向井里扔石头,想把舜埋在井里面。但是舜下井后,在井边挖出一个通道,从通道中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从此以后,瞽叟和象不敢再暗害舜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尧听了大家的介绍后,又对舜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舜确是个众望所归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方式,历史上称为“禅让”。舜担任首领后,又俭朴,又勤劳,跟老百姓一起参加劳动,大家都信任他。过了几年,尧死了,舜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来担任,但是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舜才正式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六大文化区系指中国早期的六个区域文化圈:北方新石器文化,为中国北方早期文明,以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中南部为核心区;东方新石器文化,为中国东部早期文明,以山东为中心;中原新石器文化,即被视为中国母体文化的黄河流域文化圈,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其中的仰韶文化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文化的主流文化;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早期文明,以太湖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为中国早期西南文明,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具体分为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两个分区;南方新石器文化,该文化圈是中国早期的南方文明,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辐射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禅让制:禅让说的是上古时代华夏族的3个首领尧、舜、禹之间以“让贤”的原则依次传承“天子”位的故事。据《史记》记载,尧舜禹三人乃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华夏族的首领。当时的“天子”乃是部落联盟首领,实行民主推选制度。先是由各部落的酋长召开会议推举下一任天子,天子再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考察,认可后,则禅让于他。抄书第五天。2023年2月23日。在上古时代,中国早期的六个区域文化圈分别是:1、北方新石器文化 2、东方新石器文化3、南方新石器文化4、中原新石器文化5、东南地区新石器6、西南地区新石器文化面积分布很广!在这篇文章里面的生僻字【瞽叟gǔ sǒu】。娥皇、女英原来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上古的时代,部落联盟就开始实行民主推选的制度来选取民众认同的贤能天子。实行蝉让制!未完待续(大禹治水)
7、禹中斌简介《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句话:“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这里的鱼,不是一条鱼,而是大禹。甲骨文中有“鱼”而无“禹”,证明禹为后起字。《庄子·盗跖》:“ 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成玄英疏:“大禹治水勤劳,风栉雨沐,以致偏枯之疾,身患半身不遂也。”《列子·杨朱》也说:"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有鱼即有禹,名字前面叫有是尊称,如有唐以来,有宋以来,有夏以来,等等。鱼妇通“禹敷”、“禹傅”。《诗经·商颂》:“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荀子/成相》:“禹傅土,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这里的“敷”“傅”通“铺”,意即大禹用息壤铺在水上,制造了陆地,老百姓得以繁衍生息。因此,“有鱼偏枯,名曰鱼妇。”,意即,在夏禹一朝,有个得了瘫痪病的君主。之所以得了这种病,皆因用土治水,积劳成疾。颛顼死即复苏。《史记·夏本纪》:“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就是说,大禹是颛顼的孙子,颛顼是大禹的爷爷。死即复苏,人死不能复生。这里的复苏,意即后人继承了他的遗志。《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就是说,颛顼走遍了天下各地,东南西北,凡是日月能够照到的地方,他都去过。这份功绩和大禹雷同。只是大禹比他走得更远,功绩更大。大禹确立了九州之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北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天下于是太平治。”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这句话就好理解了。颛顼死后若干年,大风从北方刮来,天上下起了大雨,洪水滔天。尧帝命颛顼的儿子鲧治水,鲧三年未成,被治了死罪。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终于功成。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这句话比较难懂,蛇化鱼,禹通鱼,禹是一个象形字,本意就是蛇。这句话是说,禹本来是蛇,却成了大禹的名字。《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鲁迅说,《山海经》是上古之巫书,巫书就是神书,就是神话之书。这套《山海经》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山海经##简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