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魏征简介50字(李世民魏征的故事简介)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6 02:2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李世民魏征的故事简介

李世民诛杀李建成之后,厉声责问魏征:“你为何挑拨我和前太子?”魏征面色如常:“他要是听我的也不会有今天。”魏征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早逝,困苦的日子使他终日风餐露宿。生不逢时,又赶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心怀抱负的魏征投靠了武阳郡的起义军,由于缺乏经验,不久这支军力单薄的队伍投靠了李密的部队。他的才识谋略深受李密赏识,从未被如此重视的他,对李密推心置腹。李密虽表面赏识他的才能,心里却从未对他的建议放在心上。魏征空有一腔热血,却苦于无施展之地。一意孤行的李密惨败后,投靠了李渊,想借力东山再起。此时的魏征,真心实意没有换来真诚对待,他对李密渐渐生出二心,决定另投其主。于是他费尽心机向李渊靠拢,主动请缨游说并让山东残部悉数投靠李渊。此举令李渊对他刮目相看,任命他为李唐的官员。事与愿违,事业刚有起色的魏征在一次作战中被不慎对方抓了去,做了两年的俘虏,几经周折再回到李唐旗下时,处境十分难堪。李建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无奈的现状。李建成对魏征的才能早有耳闻,对他颇为重视,后来封他做太子洗马。魏征也没让李建成失望,迅速成为左膀右臂,为其出谋划策。魏征以其聪明的头脑与才能辅佐李建成,李建成任太子期间的很多政绩都是他出谋划策的成果。谨慎的他认为,皇位一天不确立,就不能有一点松懈。当时李世民重兵在握,屡建战功,是太子上位的大竞争对手。太子李建成仅仅辅佐政事,政绩平平,魏征数次奉劝太子争取战功。在他的建议下,李建成请缨出战,杀死刘黑闼,击退突厥,后稳居太子宝座。目光深远的魏征一直把李世民当成太子登上皇位的大绊脚石,曾劝太子想办法把李世民调走,使其远离朝堂,消除上位大的隐患。可是心软的李建成没有听劝告,导致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杀害。李建成在魏征的人生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玄武门之变太子被杀,令魏征心灰意冷,面对宿敌李世民不禁恶语相向。回答简单粗暴,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以看出太子的死对魏征打击有多大。谁知他的狂言并没有激起李世民的杀心,李世民没有因为魏征是太子的得力干将而为难他。反而爱惜才华重用他,由此可见李世民为人的气度和胸襟,不愧为一代明主。魏征感激李世民的宽宏大度,成为李唐的能臣,鞠躬尽瘁一路官至丞相之位。魏征在大唐为官期间,凡事亲力亲为,提出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治主张,对皇帝总是直言进谏。有一次魏征当着百官的面给太宗提意见,言语很不留情面,气得李世民回到后宫直喊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好在长孙皇后贤惠,及时开解,太宗才转怒为喜,没有惩罚魏征。虽然魏征经常忠言逆耳不分场合和方式,惹得皇帝不高兴,可是只要想到他的秉性,还有他的出发点,李世民每次总是能做到纳谏如流。李世民要做一代明君,魏征就是他的肱骨之臣,是太宗引以为镜的忠良之臣。魏征与李世民17年君臣相爱相杀,既有千古佳话,也有千古遗憾。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魏征这个曾经一心要取李世民性命之人,是成就其大业之人,也是败了其英名之人。臣子对君王直言不讳,可以被赏识,也会被孤立。魏征的敢于进言,虽对李世民的政绩做出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触碰了领导者的底线。出于忌惮虽生前李世民对其恭敬有加,却在魏征死后砸掉他的墓碑,撕毁儿女婚约。魏征生命的后时刻,太宗前来探望,望着追随自己一生的老臣,皇帝百感交集。当即将女儿衡山公主赐婚于魏征长子,此时的李世民虽心存芥蒂,却还是感恩的。李世民对魏征的不可原谅,是被卷入李承乾的造反中,一旦触碰到皇位,便是触碰君主的底线。魏征走后不久,李承乾以担心太子之位被李承泰夺走为由造反。李承乾是魏征生前的得意门生,造反队伍中的侯君集、杜正伦等人都与魏征生前关系极为密切。这就不得不令人猜忌,太子造反是否与魏征有关,是否是他生前密谋。不久又有传言说魏征生前给皇上的谏言被私下转与他人看阅,这实在是皇家的一大忌讳。猜忌、传言再加上某些心怀不轨之人的煽风点火,让李世民被彻底激怒。盛怒之下,李世民取消婚约,砸毁墓碑就不足为奇了。事后经过排查并没有发现魏征参与谋反的直接证据,传言也被证实是子虚乌有。太宗念及往日君臣相处的种种好处,终颁发旨意重建墓碑、恢复魏征的名誉,并妥善安置其家人。作者:水蓝编辑:蒋静茹#历史开讲##历史##头条中国史#

2、魏征简介50字

一天,李世民又被魏征给怼了。他在皇后宫中来回踱着步,嘴里不断重复着:“我一定要杀了他!”长孙皇后没说话,而是换了一身朝服跪在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大惊:“皇后何故如此?”长孙皇后名叫“长孙观音婢”,13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二人互敬互爱,可谓是患难夫妻。李渊建立唐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因为李世民的功劳更大,因而引起了李建成的忌惮。兄弟二人时常发生冲突,李渊对李世民也多有不满。因此,李世民与宫中的关系紧张。长孙皇后为了缓和秦王府与后宫的关系,对李渊早晚问安,交好后宫的娘娘们,努力与这些人周旋。然而,这些努力后还是徒劳的,箭在弦上时,不得不发。一天,有人向李渊密奏:“天现异象,金星出现在秦地,这是秦王要主天下的预兆啊!”当李渊意味不明地将密奏递给李世民时,李世民的后背都被冷汗浸湿了。事已至此,当何去何从?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皇后见此说了一番话,正是这番话促使李世民做出了决定。她说:“ 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之计,殿下应该当机立断,若拼死一搏或者还有胜算。无论如何,我都会在你身边的。”那一天,秦王妃一身戎装,站在秦王的身边,英姿勃勃。众将看到秦王妃一个弱女子尚且置自身安危于不顾,瞬间鼓起了斗志。“玄武门之变”后,给李建成出谋划策的魏征被李世民收为己用。但是魏征为人耿直,说话不会拐弯直来直去,多次在朝堂上不给李世民留情面,恨得他牙根直痒痒。一次,李世民再一次被魏征给怼得灰头土脸,回到后宫后,他怒不可遏地骂道“这个该死的乡巴佬,早晚有一天我要杀了他!”长孙皇后一愣,问道:“谁是乡巴佬啊?”李世民愤愤然:“就是那个可恶的魏征,总是跟朕唱反调,让朕在百官面前颜面尽失,不杀他难解朕心头之恨。”看得出来,李世民着实气坏了,任何一个朝代,能把皇帝气成这样的臣子,早都没命了。长孙皇后没有说话,而是回到自己宫中换了一套衣服,重新回到李世民面前跪了下去。李世民感到莫名其妙:“朕正生气呢,你不安慰朕几句,换身朝服干什么?”长孙皇后说道:“臣妾是在恭喜皇上,臣妾听说只有君王英明,臣子才敢直言。现在魏征敢于在陛下面前忠心直谏,不正是说明陛下您是个英明之君吗?”长孙皇后一番话说得李世民心花怒放,再也不说杀魏征的话了。长孙皇后的高明之处在于她很懂李世民的心,李世民一心要做个明君,既是明君,怎么能杀敢于直谏的人呢?长孙皇后不仅深知帝王之心,她还明白一个权势滔天的家族对帝王来说意味着什么。她的哥哥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同时他也是李世民的心腹之臣。李世民登基后,想封他为宰相,但是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极力阻止。她深知历代帝王忌讳的就是外戚干政,哥哥虽然功高,但是封赏到了就会封无可封。到时候反而会成为皇帝大的威胁,历来掌握权柄的外戚,几乎都没有好结果。因此,尽管李世民真心实意要给长孙无忌加官晋爵,但仍是被长孙皇后拒绝了,同时,她还去劝说哥哥辞去李世民的封赏。她不仅时刻约束娘家人的一举一动,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严加管束,绝不助长他们的享乐之气。有一次,太子李承乾的奶娘对她说:“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宫中用度太少了,您看是不是应该给适当增添一些。”长孙皇后听了差点没气笑,堂堂太子宫中怎么会缺用度,谁敢缺太子的用度?还不是你自己的虚荣享乐之心在作祟,你有想这些的功夫,为什么不想想怎么做好一个储君,怎么让自己的德行配得上你现在的位置?可想而知,这个要求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样的长孙皇后特别令李世民爱重,她和李世民之间除了是夫妻关系,更像是战友,在“贞观之治”的盛世背后,其实也有长孙皇后一份功劳。然而天妒红颜,这样一位大智慧的皇后只活了36岁。当时,房玄龄无故被李世民免职,长孙皇后在弥留之际依然不忘劝说李世民:“房玄龄侍奉陛下久矣,如果没有大的过失,还请陛下不要抛弃他。”另外留下遗言:“如果陛下想要保全长孙家,请不要让他们身居高位。另外我生前对百姓没有什么贡献,死后就不要劳民伤财了……”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悲痛不已,把她葬在昭陵,并在宫中修筑了一座高台,日日眺望埋葬爱妻的地方。@不做梦的人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身为皇后,但不为家族谋福利,看似冷漠,实则这是她为保长孙家后世平安的智慧之举。她说话圆融,不会触及李世民的霉头,但却能使李世民满意,自己又达到了劝谏的目的。所谓高情商不过如此。她教育子女勤俭节约,不贪图享乐,一生都在克己复礼,不会越雷池半步。说她是后世皇后的典范,当之无愧矣。#魏征简介#

3、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故事简介

有天散朝后,李世民咬牙切齿地说,“找个机会一定要杀了这个魏征”。长孙皇后有些惊讶,忙问为啥呀,李世民气呼呼地说“他经常在朝堂上当众羞辱我!”不过,李世民也就是说说而已,后来长孙皇后换上凤冠霞帔,郑重其事地向李世民说:“魏征敢直谏,也是由于皇上的英明,臣妾祝贺皇上。”李世民一听,原先的不快顿时烟消云散。魏征是历史上享有“第一诤臣”的人,对于看不过去的事,从来都是直接进言。公元632年,文武百官劝李世民去泰山封禅,李世民本人也是满心的渴望,没想到却被魏征却不同意。封禅,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古人认为泰山是天下第一山,历代帝王到泰山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不是所有帝王都可以封禅的。在唐朝之前,仅仅有秦始皇、汉武帝、东汉的光武帝等少数几个建功立业的帝王,才配举行封禅大典。然而就在文武百官都劝他封禅的时候,魏征却坚决反对。李世民脸一拉,生气地说:“你觉得朕的功业不够高?不配封禅?”魏征说:“够高。”李世民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封禅”。魏征说”“虽然皇上的功业够,但是从隋末大乱后,国家人口不多,粮食储备也不多,皇上要封禅,少说也是千人万骑,到时会给各地增加很大的负担。并且,周边国家的人也会来参观大典,而途经之地村庄落,道路萧条,这不是让外人看到咱们的弱势吗。到时候还得给周边国家的人赏赐,为了一个虚名,却要损失这么多,对皇上有什么好处呢?”李世民听后觉得有理,停止了封禅的启动。虽然李世民采纳了魏征的建议,但从此看他就不顺眼了。魏征是历史上享有“第一诤臣”的人,李世民刚开始对他有些忌惮。虽然魏征为了不让李世民尴尬,在进言时会讲究一下说话技巧,但碰到大事时,也会和李世民面折廷争。其实,魏征敢谏言,也是因为李世民具有从谏如流的见识和器度。如果换作朱元璋,魏征可能就选择闭嘴了。说到底,魏征和李世民,一个敢说,一个愿听,也算是互相成就。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叹息: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历史冷知识##头条历史#

4、唐朝魏征简介

643年,魏征病榻前,李世民将9岁的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叔玉。魏征死后,李世民便取消婚约,还推倒魏征的墓碑。魏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册封郑国公。历史上,魏征名气大,主要是因为他敢于“犯颜直谏”,充当李世民“圣君”形象的点缀,而不是处理政务。早年魏征贫困,却不从事生产,而是遁入空门,逃避现实。隋末战乱,魏征前往投靠瓦岗寨,协助李密创业,与王世充交战。618年,李密战败,魏征跟随李密投奔唐朝。此时,瓦岗旧将李绩手握重兵,镇守黎阳,是天下粮仓的所在地,魏征主动请缨,前去说服李绩归顺唐朝。魏征能说会道,且李密已经投降,李绩便同意归顺李渊。李绩、魏征两人能力一般,被窦建德打得落花流水,不但丢失了河北,还成为俘虏。621年,李世民率兵出征,在虎牢关擒拿窦建德、王世充,收复河北。魏征、李绩跟着回朝。李建成觉得魏征是个人才,将其纳入府上,充当智囊。李世民威望高,魏征给李建成出主意:“率兵出征河北,平定刘黑闼,以此树立威望,结交军中将领,作为外援。”623年,李建成采纳魏征建议,剿灭刘黑闼。有了军功,又是太子,李建成依然畏惧李世民,害怕他取而代之。魏征便建议派兵突袭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建成于心不忍,不想手足相残,拒绝魏征建议。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提前动手,处死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十几个儿子,夺取帝位,然后派人去捉拿魏征。李世民火冒三丈,直言:“你为何鼓动我们手足相残?”魏征也不客气:“如果李建成听我的话,今天就不会是这个下场了。”魏征毫无畏惧,李世民大喜,非但不治罪,还授予詹事府主簿一职,将其纳入自己的智囊团。李世民需要笼络人心,需要魏征“帮忙”,故而没有杀他。李建成被杀,但享受太子恩泽的将士不服,尤其是驻守在河北的将领,他们时刻想复仇。唐朝初年,李渊杀戮过重,导致河北民众对朝廷意见很大,这是唐朝的隐患,李世民不得不防。招抚河北的工作,自然是魏征去干,他是合适人选。李世民连魏征都能宽恕,何况是外地将领呢?魏征去河北,向将士们晓以大义,赞颂皇帝的恩德,民心安定。魏征为人正直,李世民又励精图治,他们是君臣中的黄金搭档。为了达到“自我监督”的目的,李世民让魏负责门下省,可以驳斥皇帝、朝廷的旨意。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地位显赫,连皇帝的旨意都要经过门下省,方才得以送到有司。魏征很较真,经常驳斥李世民的旨意,甚至当面跟皇帝扛起来,一点都不给李世民面子。励精图治的君王,就需要魏征这种“谏臣”,除了能指出自己的过失,还能作为“圣君”形象的点缀。李世民前期发奋图强,励精图治,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李世民创造的“贞观之治”,魏征功不可没,李世民也没亏待他。643年,魏征奄奄一息,李世民带着李承乾、衡山公主去探望,并赏赐大量珍贵药材。李世民知道魏征的“苦恼”,儿子魏叔玉年过20还没结婚,便当即将年仅9岁的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叔玉,让魏征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儿媳妇。魏征奄奄一息,没有办法拜谢皇帝的恩泽,次日病逝,享年64岁。李世民悲痛万分,亲自给魏征撰写碑文,目送他的灵柩离去,眼泪纵横。魏征下葬不久,李世民便绘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魏征排第四。可惜,绘像还没干透,李世民就推倒魏征的墓碑,并解除儿女婚约,说魏征结d营私,教育无方,欺骗了自己。642年,眼看李承乾胡闹,在“违背礼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李世民便册封魏征为太子太师,让他好好辅佐太子,向外界表明没有更换“储君”的打算。辅佐太子,魏征确实不适合,上一次教不好李建成,这一次也教不好李承乾。魏征死后不久,李承乾便联手侯君集,想重演“玄武门之变”,结果被李世民擒拿,侯君集被处死,李承乾贬为庶人。侯君集,魏征曾极力向李世民推荐,说他有丞相之才。李承乾,又是魏征的关门弟子。李承乾、侯君集谋反,李世民自然恼火魏征,说他教育无方,没有识人之明。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损兵折将。班师回朝后,李世民又想起了魏征:“如果他还在,不会让我远征辽东”,旋即下令修复魏征陵墓,还亲自去祭奠,但儿女婚约没恢复。魏征是“谏臣”,敢于犯颜直谏,是李世民的一面镜子。魏征的荣辱,也在李世民的一念之间。如果魏征多活几年,又遇上李承乾“谋逆”,也是难逃一劫。#魏征简介#

5、魏征简介有几个妻子

李世民想除掉李世民。小东门里永兴坊。永兴坊唐朝的时候是魏征的宅子,就是处心积虑要办了李世民的魏征。魏征初是瓦岗寨的义军,没听错程咬金、瓦岗寨、武德元年高祖李渊称帝,尉迟投唐。官授太子前马就是李建成的谋士,后来就成为李建成倚重的谋士了,可没有之一。这魏征审时度势,他发现秦王李世民是功劳大威望高,他多次建议太子建成,赶紧把你兄弟办了去。李建成这人眼头短,他只想着平稳继承皇位,虽然也打压李世民但是不够果决,玄武门李世民就下了先手了。玄武门之变以后,魏征就被李世民给逮着了。面对李世民的庭审,魏征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了当。若皇太子早从征言今日不知身死,李世民一看这哥们耿直,同时李世民对魏征的能为是早有耳闻。当李松绑拜关官拜见义特父,之后这魏征历任尚书右丞相光禄带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魏征为官敢子执践,李世民也从建如流,这也就成就了贞观朝一段君臣佳活。魏征叫4岁去世,上施浩文贞位列大唐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今逛永兴坊,我就想问问开买卖的这些个大哥大姐,魏征他们家收您这房租子收的贵吗?敬请关注。

6、魏征的简介和历史故事

公元643年魏征去世,唐太宗终日以泪洗面,无法释怀,但在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竟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是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明君,而魏征更是以贤臣之名广为传诵,这对君臣演绎了一幕幕堪称史诗般的对话。实际上魏征并不是始终跟随李世民的,他初跟着李密混,后来被窦建德抓住,又当了他的参谋,之后是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收归帐下。可惜李建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终导致兵败玄武门。当然从这时候开始,魏征的生活终于上了正轨,他开始为李世民效力。开始魏征的职务是谏官,这正好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每天干得十分卖力,看到不顺眼的谏一次,听到不对劲的奏一本。有时候魏征的话让唐太宗心里不舒服,可是魏征根本不管不顾,照说不误,好在唐太宗是真有识人之明,也就没有太怪他。有一次魏征又让唐太宗下不来台,有与魏征不对付的人就借机给魏征上眼药,唐太宗还笑呵呵地说:“你们都说魏征粗鲁傲慢,实际上这却正好体现出他妩媚可爱的别样风采。”看到李世民连这样不要脸的话都说了出来,那些大臣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无话可说。然而人有生老病死,公元642年起,魏征就得了重病,李世民派使者多次到他家里探病、送药,还让御医出诊。可是转过年,64岁的魏徵不但没有丝毫起色,反而越来越重,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带着太子和衡山公主到他家中看望。这时的魏征已是起不了床,李世民为了振奋他的精神,指着衡山公主告诉他:“魏爱卿,你看仔细了,这就是你的儿媳妇。”可是无论何等好消息,也无法振作魏征的精神,很快他就驾鹤西游了。得知消息后,李世民痛哭失声,直接宣布五天不上朝,然后亲自到魏征家里参加他的丧礼,与文武大臣一起哭送魏征。随后是一连串的追封官职、赐谥号、送礼品,李世民还亲自提笔,为魏征撰写了碑文,可以说死后的魏征已是极尽哀荣。然而世事反转来得是如此之快,还没有过去两年,就冒出一个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参与其中的侯君集、杜正伦都是魏征举荐的。这时候作为皇帝多疑的通病终于在李世民身上发作了:“好你个魏征,当初你对朕表示,这两个人都是宰相之材,可是他们却想把朕推翻,作别人的宰相,真是罪无可恕。”想到这里他心里再次一动:“你魏征活着时,与这两个人好得仿似能穿一条裤子,难道那时候你们就在算计朕?哼,即使那时还没有反意,你们也是一个三人帮团伙!”此时的魏征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是大打折扣,从的忠臣向奸臣的方向慢慢地滑落。当然这时候李世民还没有想对魏征搞清算,毕竟这是他自己亲手树起来的一个良臣样板,没有真凭实据,毁了实在是可惜。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李世民忍无可忍,终于对魏征动手了。原来每次魏征看到李世民做事不对,他就要上去劝谏一下,这些内容他都仿似记日记一样写了下来。如果只是自己留个纪念也就罢了,可是魏征却没有秘密地搁起来自己保存,反而将这些东西都拿给当时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一一看过。这可就犯了李世民的大忌,他是注定要做名主的,形象必须伟光正,可是魏征这么一搞,将他那些不好的一面就全部展露出来,岂不是有污英名。而且那些谏词里,魏征就是一切正确,而李世民反而处处不对,简直就是良臣对庸主的格局,这放在谁身上都会不舒服。李世民恨恨地想到:“你魏征想当名臣,但是却不能踩着我李世民上位。”到这时候李世民心里已经是恨上了魏征,他立即下令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儿子的婚约。如果说这个决定大家还不太惊奇,李世民下一个动作就让唐朝炸了锅:他让人将魏征的墓碑推倒了,那可是李世民亲自撰文并题写的,可以说是魏征荣耀的一个标志。李世民这个举动,彻底断送了一段群臣和谐的佳话。世事无常,谁都不能自己一生都是正确和幸运的,因而要过好每一天,身后的事情只能留待历史慢慢地淡忘。#历史开讲#文/蓝风烛尘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