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是文坛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书都很好,但我喜欢的是《我与地坛》。 这是史铁生留给世界无价的礼物,感动亿万读者的散文经典。史铁生生于1951年,2010年去世。他是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与丰富的人生况味,被誉为中国文坛"美的收获"。史铁生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字,具有穿透时光与心灵的力量,并有一种对命运的诗意把握,让我们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其中,《我与地坛》如一曲深沉的生命咏叹,情感深厚,哲理含蓄,语言隽永。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这样写到: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一起欣赏《我与地坛》中一段优美的文字,"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缕清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我家那些事#
2、史铁生简介及作品20字1996年,45岁的史铁生获得一个文学一等奖,头天,他打电话请好友张铁良带自己去领奖。怎知,第二天,父亲就去世,他死在一个冬天,时隔19年,这个苦难的人终于走了。尽心尽力照顾儿子19年,没换来儿子的感激。读过史铁生作品的人都知道,史铁生曾写了大量怀念母亲的文字。但父亲却从没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难道,父亲是个无责任的人吗?还是史铁生对他有什么怨言,这一切到底是何原因,咱们还得从史铁生出事说起。1969年,18岁的史铁生到延安农村插队,每天干着放牛割草的生活,一天,史铁生到上山放牛,突遇冰雹,没地方躲,只能任凭冰雹下在身上,回来后,史铁生就生病了。起先是腰出现问题,当时,也没多想,想着休息几天就好。岂知,到后连路都走不了。1972年,史铁生回到北京调节,一年后,调节宣告失败,22岁的史铁生成了终身与轮椅为伴的人。双腿瘫痪,史铁生成了无用之人,做不了任何事,那段时间,他悲愤,暴躁,喜怒无常。曾三次轻生,幸好母亲发现及时,苦苦哀求医院救他。在母亲的照顾下,史铁生放弃轻生,但还是很颓废,常常独自一人到地坛发呆,母亲时不时就出来看他,唯恐他又想不通。儿子多少个未归的夜里,母亲都急迫地跑到地坛去寻找,看见儿子时,她又假装镇定,她不想让儿子看到她的急迫,怕惹他不开心。尽管每次母亲极力掩饰自己的情绪,但还是被史铁生看出来,每次看母亲这样,史铁生都愤恨。他觉得母亲烦,他曾说:“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每次都一副悲悯的模样,这情绪对我来说无疑是多余而又刺眼的。”只是,此刻的史铁生不知道,母亲因常年照顾他,早于病入膏肓,患上肝癌,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她每次病痛发作时,都强忍着,在儿子面前一副笑脸。1977年,一天,母亲鼓足勇气对史铁生说:“北海的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说完,母亲一脸央求地看着史铁生,史铁生答应了。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竟成了母子二人后一次的对话。第二天,母亲外出准备东西,就再也没回来。她跌倒了,常年的压抑加上病情,使得她再也无力站起来。临时去,母亲还在喃喃自语:“我那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该怎么办啊!”此后,那个常年照顾自己的母亲走了,经此一事,史铁生才站起来,他开始积极生活,写作,将情绪转达到文字里。那么父亲史耀琛此时在何处,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是母亲在照顾这个家。知道原由后,你也会对这个父亲叹息不已。都说父爱如山,不善言辞的父亲总是默默付出,从不主动表达爱孩子的情义,史铁生的父亲也是这样一个人。当年,史铁生从延安回北京看病,那时的他还可以走,史铁生曾说:“父亲搀扶着我第一次走进病房,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在知道儿子再也不能行走自如后,这个沉默的父亲没有任何言语及动作显性地表达出对儿子的关心与爱。而是默默地请邻居为儿子设计了一张轮椅,拿着图纸,史耀琛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去找寻可以让儿子“走动”的轮椅。无数次的求索,无数次的绝望,终于找到。那天,父亲拿回轮椅,交给母亲后,转身离开了家。他要去工作,在当时的时代下,父亲因故被调到东北工作,这个家已经有一个人倒下,他再不能倒下。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伤痛,孤身一人前行,为这个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好的选择与安排。怎知,妻子因病去世,他来不及伤痛,从此,这个家只剩他一根顶梁柱。妻子去世后,史耀琛想尽一切方法调回来北京。史铁生的好友孙立哲曾在史家住过一年,那时,史铁生的母亲已去世。多年后,孙立哲回忆:“我和铁生住大点儿的一间,他爸爸和他妹妹睡小屋。他爸从来没脱过衣服睡觉,晚上往那儿一靠,早晨5点多,准点起来买豆浆油条。他长期高血压,手抖,请了长假照顾铁生。”往后的20年,史铁生靠着意志站了起来,靠着双手写作,一步步成就自己,还娶上妻子。这些年,父亲一直无言语地照顾着这个家,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身上,但他从来不与史铁生言语,只默默做事。1996年,45岁的史铁生获得一个文学奖项,打电话请好友张铁良带自己去领奖,张铁良答应了。第二天,再去接史铁生的路上,张铁良接到电话:“我父亲死了,不去了。”时隔20年,这个独自承受伤痛,不善言语的父亲去世,他死在一个冬天,这个苦难的人终于走了。也许有人会问,那他父亲也算为他付出了,为何不写。也许,在史铁生看来,父亲的爱是无言的。他不善言辞,无法表达。而且,在自己艰难的时刻,是母亲在身边陪着,一次次鼓励他,担心他,这些史铁生都是能真真切切感知到的。对于他而言,父亲的爱只能自己体会,而同为男性,也许是也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吧!父爱如山,绵绵不绝,细无声。于父子二人而言,无声的爱,只能留给彼此感受吧!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3、史铁生简介及作品秋天的怀念2010年,史铁生患病住院,医生问妻子:“要不要救?”米回答:“不救了!让他走,放过他吧!”随后,史铁生全身抽搐,痛苦万分,不久便离世了。朋友后来称赞米:“20年,史铁生有她足够了,真是了不起的女人。”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天,一列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向着遥远的陕北进发,车上有一个叫史铁生的知识青年。他前往的地方叫“清平湾,陕北一个小农村,属于黄土高原。这天,史铁生如往常一样,到山上放牛。突然,暴雨冰雹袭来,躲闪不及的他,受了风寒,因此病倒,高烧不断。烧退后,他就感到腰腿疼痛。小疾渐渐变成大患,1971年,因为腰疼加重,史铁生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刚过了21岁的他,被命运宣判:他瘫痪了!21岁,这是一个多么狂妄的年龄,理想在闪光,未来在召唤,满腔热情,向着生活进发。而21岁的史铁生,只有一个卑微的愿望:就让这个病是因为长了肿瘤把。是肿瘤,摘除了,还有站起来的希望。但是,医生说:“那不是肿瘤。”终,史铁生被抬着出了医院。这个结局,他始料未及,因为他明明是走着进来的。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他曾暴怒无常,曾狠狠地捶打双腿哭喊“我活着有什么劲”,曾无数次埋怨自己是世界上不幸的人。而陪他走出这场痛苦挣扎的,是他的母亲。即便医生对史铁生的双腿判了“死刑”,母亲依然不死心。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但凡有一丝希望,她便锲而不舍。各种稀奇古怪的药,又是吃,又是喝,还有洗、敷、熏、灸,可是花了这么多钱,都是“冤枉”的,毫无效果。史铁生早已绝望了,“别浪费时间了,没用!”母亲依然抱着希望说:“再试试!”有多少次希望,就有多少次失望。直到有一次,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药方,把史铁生的腿熏伤了,这才作罢。史铁生好不容易,在母亲的鼓励下努力活下去,但母亲自己却先顶不住了。那天,母亲出门后,却再也没有回来。史铁生再见到母亲时,母亲大口大口吐着鲜血,艰难地呼吸着,耗尽所剩的力气,只说了半句:“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因为常年劳累,患上了肝病,她把太多精力放在了儿子身上,导致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上天对这对母子实在太残忍,现在,只剩史铁生一个人了。此后,史铁生如母亲生前鼓励的那样,好好写作,开启了在轮椅上的创作生活。32岁那年,史铁生凭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奖,他出名了。他常常想,如果母亲能看到他现在的成就,那该有多好。通过写作,史铁生找回了人生的意义,也是通过写作,他与一个女人结下了难得的姻缘。史铁生与妻子米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米比史铁生小10岁,是西北大学的学生,热爱文学,是中文系学生刊物《希望》的骨干之一。而史铁生的作品,刊登在了《希望》上面。米被史铁生的作品深深吸引,主动与史铁生通信交流,渐渐地熟悉起来。1989年,两人通信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决定见面。当史铁生见到米时,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正是我想象的样子。”米就像上帝为他开的另一扇窗,让他看到了更辽阔的世界。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们结婚了。史铁生38岁,米28岁。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过着平淡的日子。他们不买房,不评职称,请了个小阿姨帮忙料理家务。小阿姨不在时,房间略显凌乱,他们依然怡然自得。史铁生说:“你来了黑夜才能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能看破樊篱。”米说:“自己是史铁生的妻子,所以才要做更好的米。”这是真的幸福,不是给别人看得幸福。可惜,这样的幸福没有持续下去。1998年,史铁生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又一次面对“死神”。他得了尿毒症,必须依赖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一周三次,每次4个半小时,成了他的生活日常。这样的日常,持续了整整12年,直到动脉、静脉点隆起成蚯蚓状,他终于支撑不下去了。2010年,史铁生在做完透析后,出现了脑溢血,被紧急送往手术室,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医生问米:“手术过程会十分痛苦,而且成功率很低很低,是否还要抢救?”听了医生的话,米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在这关键时刻,她必须做出抉择。经过一番挣扎,米回答说:“不救了,让他走,放过他吧!”史铁生离世后,身边的朋友,都理解米的决定,他们称赞说:“这20年,史铁生有她足够了,真是了不起的女人。”史铁生去世后,米取走了一片骨灰,放在王安忆送的一个盒子里,然后随身携带。“我去到哪儿你也到哪儿”,米就这样带着它浪迹天涯海角,去往史铁生生前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情感#
4、史铁生简介及作品合欢树2010年12月,著名作家史铁生突发脑溢血住院,医生对他的妻子说道:“现在做手术抢救,还有一线生机!”米却摇摇头说:“算了吧,不救了!”不久,史铁生满脸充血抽搐,8个小时后离世。史铁生,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从小患有先天性脊柱裂,21岁正值大好青春年华,被迫于轮椅为伴。活到狂妄的年龄却忽然残废了双腿,这种颠覆性的人生落差,让他多次有了轻生的念头。好在他有个伟大的母亲,为了不让他自暴自弃,多次低三下四求人给他找工作……看着母亲满头白发和佝偻的身躯,他懊悔自己的懦弱,终于下定决心要振作起来,大声地对着天空咆哮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这样,接受了双腿残疾的事实。在1974年到1981年这7年时间里,史铁生一面作画谋生,一面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及心得写成小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第一部小说《爱情的命运》问世。他的名字被世人所知,正当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1981年史铁生不幸患上了肾病,这一次他没有迷茫,用坚强的意志对抗病魔。“我要胜天半子”《人民的名义》祁同伟的这句名言,我想用在史铁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正是有了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他先后又创作了《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合欢树》等30多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就像他说的,写作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可是惊喜远不止于此,重生的同时爱情也悄悄来临。史铁生和米的相爱,就源于他那篇名叫《爱情的命运》的处女作,米是一个右腿微残但性格开朗的阳光女孩,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后,内心就有了一种心心相惜的感觉。自此之后,她开始关注史铁生所有的作品,10年时间,她和史铁生靠着书信交流,畅谈文学与人生,爱情也很快在这片文艺的土壤里开出了绚丽的花。1989年,米终于在北京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史铁生,她不顾家里人的强烈地反对,嫁给了他。20年如一日,米义无反顾地在他身边细心照顾,从来没有让他身上长过一个疮、一个虱子。对于史铁生而言,米的出现无疑是老天爷给他的好恩赐。然而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1998年,史铁生因为身体长期弯曲,不能正常排泄,致使其尿液中的毒素积累,史铁生患上了严重的尿毒症,要经常靠透析维持生命。透析在医学上是一项让人触目惊心的技术,就是把一个人全身上下的血液都更换一遍。这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一种疗法,不仅成本高,而且过程极为痛苦。每次做完透析,米看着痛苦的史铁生,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面对生和死的问题,他总是笑着对妻子说:“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就是一步步懂得满足,我很幸福。”可惜,如此热爱生活的人,却得不到上天的怜悯,2010年12月30日这天下午,做完透析的史铁生突然头疼得厉害,突发脑溢血。情况十分危急,医生对他的妻子说道:“现在做手术抢救,还有一线生机,不过就算抢救过来,他余生都会活在痛苦中”。面对与痛苦和疾病抗争了大半辈子的丈夫,米不知该怎么抉择,终还是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做开颅手术,放弃调节,并遵照史铁生的遗嘱捐献器官。随着生命体征减弱,史铁生很快被转移到了条件更好的宣武医院,史铁生一直发着高烧,咳嗽不停,一脸憋得通红。在场的亲友们问医生:“能不能让他走得舒服一些?”但是医生解释说:“倘若此时停止呼吸,只要十五分钟,他身上的器官便会衰竭,失去作用。”米一边签署着捐赠器官的文件,一边摸着丈夫的头说:“铁生不要怕,我一直都在,放心!”9个小时后,天津的医生赶到,史铁生的肝脏和角膜被送走,分别在另外两名患者的身体里重生。他的大脑和脊椎,也按照他的遗愿,捐献给了医学院做研究。作为妻子,米一直希望可以把史铁生的骨灰埋在地坛下,因为广大读者早认识史先生,就是因为《我与地坛》,可惜因为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随意建造公墓,此事也只能作罢。随后,米从史铁生的骨灰盒里取出一小片,放在一个小盒子里,随身携带,“我到哪儿你也在哪儿”,甚至一起去了德国。@琪琪聊历史不知道这样的爱情,你有没有羡慕?没有米,就不会有后来的史铁生,只有一条好腿的希米充当了铁生的眼睛和双腿,不仅日夜照料他,还帮他去了许多他原本去不了的地方,是她全心全意的爱,支撑着史铁生走完了余生。有人说史铁生是“生命的奇迹”,我深信不疑。如果你不信,当你快要失去生活的信心时,想一想那个戴着眼镜笑眯眯的大叔慈祥的笑容,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即使真的有,为了那些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你的人,也得咬咬牙再试一次,不多试几次怎么就知道过不去呢?#历史#
5、史铁生小说代表作品《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史铁生简介及作品#
6、史铁生经典作品史铁生:我心中的优秀作家,他的作品(地坛)常常铭记在心,不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