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永乐大典全本)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5 03:4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永乐大典全本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实现历史与科技的融合近日,国家图书馆发布消息称,《永乐大典》的高清影像数据库正式上线。从此,民众不用再远赴博物院,就能通过网络观看到这本“有史以来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国明代官方编撰的经典著作,共分为上册和下册共6卷,是一部的文化遗产。永乐大典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总篇幅达到了五百余万字,收录了从公元前26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中国历史。它的创作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了数百年的创作,直至永乐六年(1408年)闭卷定稿。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复兴之中。明朝刚刚建立,需要一部能够体现其新的政治理念和历史传统的通史。于是,明成祖就下令编纂一部通史,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由明成祖亲自监制,并委任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解缙、姚广孝等人来完成。《永乐大典》历经600余年的风雨,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明清文化的经典著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献之一,记载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保护《永乐大典》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一份文物,更是为了保护一个民族的记忆。高清影像数据库的建立,使得更多人能够访问《永乐大典》,了解其历史意义。同时,这也将有助于保护《永乐大典》的文化和历史意义。“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曾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湖北博物院,甚至是英国的博物馆进行过展出,每次展出都引起各界轰动,前来观看的游客学者络绎不绝。《永乐大典》展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一部历史著作,描述了中国近千年来的经济、文化、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发展史。乐大典展出的各方反应《永乐大典》展出引起了国内外各方面的反应,许多人认为这是历史性的展览,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性和丰富性,促进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进一步的了解。而这一次《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的上线预示着,从此,民众不用再远赴故宫博物院,就能通过网页端浏览就可以一睹这本历史巨著的真容,这标志着我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又一里程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大学与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为提高馆藏《永乐大典》的阅读、研究价值,更好地开放其馆藏《永乐大典》的全新影像资源,在数字化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打造的数字古籍项目。该数据库共收录了4669卷《永乐大典》,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礼仪、教育、文化、宗教、天文、地理等众多领域,可以说是目前国内为完整、的《永乐大典》高清数字影像资源。《永乐大典》的高清影像数据库,包含了该书的大部分内容。该书共11卷,分为“书”、“本草”、“山川”、“通典”、“志”、“集”、“别集”、“礼”、“刑”、“房”、“兵”十一类,收录了当时流行的诸子百家学说和各种书籍,全书共400多万字。《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可以进行沉浸式3D浏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注释性国学巨著,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变迁。如果你需要高清的《永乐大典》影像,可以直接在百度中搜索“识典古籍”,该书就在网页中可以阅读。据了解,《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不仅可以横向展开各卷内容,还可以跟随鼠标进行360度立体展示。同时系统根据书籍内容进行动态插画和配乐,不仅仅可以享受文字的魅力,还可以沉浸式陷入古籍阅读的氛围,真真正正做到身临其境,犹如回到明代,参与注疏编撰工作,历史气息极其浓厚。相信《永乐大典》的数字化很快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网友,都将从中感受到历史与科技相结合的迷人魅力。

2、永乐大典正本下落

六百年前,《永乐大典》由谢缙、姚广孝等人编写,历时六年才得以编写完成,是历史上全的百科全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中写到《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大的百科全书”。全书总共两万两千多卷,参考史书8000多种。不断的改朝换代后,这本书的正本已不知所踪,留存下来的是副本,经过火灾、战争和偷盗的侵袭,截止目前,这本文献只剩下八百多卷,总数不及原文的%4,并且散落在世界各地。人类文明是随着书籍阶梯不断的进步,从蛮荒时代到迈入文明的门槛,书籍是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秦朝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在,所有的历史都被记录在册,它代表着中华历史文化上的巅峰。据了解,全国现存的文献和线装书总共5000多万册,其中,有1000多万册等待修复。六月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此专项基金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联合建立,首批启动资金是1000万元,而《永乐大典》等珍贵文献成为字节跳动首批启动资金的目标。近期,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和字节跳动公司助力推出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一上线。此文献第一次在线上公开,除呈现其原貌及其相关信息之外,数据库还对书籍的部分内容做了讲解和标引示范,这本书籍在数字化平台“识典古籍”上就可以阅读。打开网页,就可以让此书籍以3D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让广大用户看到大典原貌的同时又能保护好原本,这件事值得点赞。该科技公司能够助力让古文献数字化,在网上面对所有的人开放,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和在当代的意义。高清影像数据库公开后,各大平台掀起一股热潮,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热榜。数据库除呈现此书籍的原貌及相关知识外,3D模型能让用户360°无死角的翻阅大典,并更直观的了解并感受它的流传历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终于有能力并有条件的去弥补一些遗憾了。此次古籍和现代科技结合,在古籍数字化的发展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为后续进一步提升大典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建设智慧图书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众多文献已经残缺不全,但是经过现代科技的洗礼,它们已开启了新的篇章。书籍的保护和传承冷门,但又是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另外,字节跳动将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互联网技术、内容创新和传播等优势,同时匹配各大社交平台资源,助力中华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把散落在世界各处的文物收回,还能把它们完整的修复并保存,让中华文化继续传承之路。

3、资治通鉴和永乐大典的区别

《永乐大典》成书时,全书共22877卷,被称为世界上有史以来大的百科全书,是象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可惜现在存世的不过800卷。后人见之,至哀至痛,老祖宗的东西都没能守住。其实在《永乐大典》成书以后,就遭大火损毁部分,后又遇战争,流失民间,被偷被盗,可谓是身世坎坷。有识之士也想保护,奈何不可抗力的因素太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古籍损坏流失。现在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可以在不可抗力的因素前面保护古籍的好方法。“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平台,把繁复难懂的古籍拉到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之中,此举保护和共享两得。经过三年努力,工作人员陆续完成10000种古籍的智能化整理工作,通过文字识别、自动标点、命名实体识别等技术,把大众原来看来难懂的古籍,更加通俗化,有利于古籍的传播和共享。把古籍拉到互联网是一个保护的好办法,如果能把古籍送到每个人的心里,中华儿女把中华古籍烂读于心,是对古籍传承好的保护。现在“识典古籍”测试版正式上线。该平台涵盖390部经典古籍,主要来自《四部丛刊》,共计3000多万字,即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

4、永乐大典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其间发生了种种传奇故事,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明朝故事。故事1: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决定编纂一部集中中国知识的著作,那就是永乐大典。他为了这个目的,广收文献,积极招募仁人志士,用了大约五十年,终编辑了一个达到一千张的大典,它包含了明朝时期中华文化和技术的所有方面。故事2:明成祖的英明与冷酷明成祖是一个英明的,同时又冷酷、强势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朝廷的贪污腐败得到根本的扫除,法律被实施得更加严格,官员考试也被重新组织,以形成更加公正的标准,因为他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故事3:宁王的勇敢明朝朱棣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标,一个是朱棣。后来,朱标早逝,他的儿子朱祁镇成为了明朝的第七任皇帝。但是,期间还有一个宁王朱权因为自己的勇敢和英俊而广受好评,但是朱棣认为他可能威胁到朱祁镇的地位,就让他被逼迫自杀。故事4:东厂的暴行东厂是明朝特务机构,专门用来监视官员、反对势力、敌人、不忠的士兵以及其它可能威胁到朝廷安宁的人。东厂的统治手段常常十分残酷,有很多人因为被抓进去被残忍地处分。东厂终在明朝中期被撤销,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它严重侵犯了人权。故事5:孙承宗的才华孙承宗是明朝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他的文学和诗歌作品都很有名。他担任过许多职务,但是著名的是他曾经任命为吏部尚书,因为他的公正和智慧,使得朝廷的选举和组织更加规范有序。以至于,后世留下了“才孙不可多得”的名言。故事6:郑和的七次下西洋郑和是明朝铁船船队的船长,他曾经进行了七次下西洋的旅行。他的船队探索了印度洋和非洲的海岸线,建立了许多贸易联系,同时也带回了十分有用的信息和文化。他还包容了多种宗教和文化,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了重要的桥梁。故事7:崇祯皇帝的悲惨明朝的后一个皇帝是崇祯,他执政期间遇到了许多内外做作的危机,终导致了明朝的崩溃。崇祯皇帝性格固执,自私独断,对朝中多次反对他的官员采取了残酷的手段,使得很多人对他感到失望。终,他选择了自杀,以保护自己的尊严。总之,明朝时期有许多令人瞩目的故事和历史人物,他们成就了中国的辉煌历史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教训和影响。#明朝那些事儿##永乐大典简介#

5、永乐大典简介介绍

今天陪孩子们观看了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之《永乐大典》,震撼良久,又心生遗憾,还有些许的欣慰。之所以震撼,是因为《永乐大典》是一部规模大的百科全书,被人称之为“宇宙之鸿宝”。明成祖朱棣当皇帝期间,累计超过3000多人,花了整整5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一部巨作。内容涵盖之广,制作之精良,都不是你我所能想象的。之所以遗憾,是因为它原本有11,095册,到如今,却剩余不到400册(而这仅存的400余册也不完全在中国,很多流失在国外,久无还期)。存世量不足20%,有的遗失,有的被焚烧,有的被列强掠夺流失到国外。哎,心痛呀!之所以还有欣慰,是因为看到各人、各界、以及一些国家,不求私心回报,把古典古籍无偿赠送给 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之所以被称作规模大的百科全书,是因为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医术、阴阳、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内容。记录的内容的详细,甚至还包括许多精美的图片,都是工匠们的心血。《永乐大典》原本有11,095册,到乾隆时,300多年的时间,还有8000来册(数量虽然下降了,但是乾隆皇帝“取精华、去糟粕”,去掉了佛法、戏曲、小说等,整体而言,它还是很完整的)。但是到光绪年间,就只存800余册了,这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永乐大典》的大浩劫,不正见证了那段历史的动荡不安吗?“二十大”以后,中国开启了下一个百年盛世,文化自信心越来越强大,我是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永乐大典》遗册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能被珍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甚至如果可以的话,我愿用我十年寿命,换回哪怕一册,算一算,我应该能换个三、四册吧!#古籍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