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西安事变简介及感想(西安事变简介及主要内容)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5 03:39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西安事变简介及主要内容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深得张学良赏识的东北军将领孙铭九率领部下一马当先活捉蒋介石,因为这件事,他算是彻底得罪了蒋介石。睚眦必报的蒋介石终报复孙铭九了吗?孙铭九后来怎么样了?解放后又沦为何种境地?孙铭九是张学良一手提拔上来的,被称为东北军“三剑客”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孙铭九和东北军中的每一个战士都一样,盼望尽快打回家乡去,将日寇彻底赶出中国。可是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东北军节节败退,一路退至关内。东北军来到西安后,张学良开始整顿军务,孙铭九等青年军官迅速脱颖而出。1936年12月10日,孙铭九主动请缨,请求带兵去抓蒋介石,张学良很高兴,承诺事变成功后,重重赏赐他。12日凌晨,孙铭九带兵包围了临潼华清池,在夜色的掩护下发动了兵谏。当时蒋介石的守卫发现有人抹黑进攻,当即展开反击。蒋介石的这些贴身卫兵都是国民d军队中的精英,不仅拿着先进的武器,单兵作战素质也很高。在激烈的战斗中,孙铭九渐渐落入下风。危急关头,孙铭九冒着枪林弹雨带着几名士兵绕路闯入了蒋介石卧室,迅速控制了现场,可床上早已空无一人,孙铭九一摸被窝,竟然还是温热的,连忙带人跑出去寻找蒋介石。士兵在后山的墙角下发现了蒋介石逃跑时掉落的皮鞋,孙铭九立马带人展开搜查,终在半山坡的峭壁下,发现了蒋介石的身影。孙铭九立马走上前,押着蒋介石下山,蒋介石说自己腰断了走不了路,孙铭九表示自己可以背他下去,为了面子,蒋介石只能跟着孙铭九老老实实走了。西安事变爆发后,孙铭九立了大功,张学良提拔他为东北军总部特务团团长,还让他当了抗日先锋总队队长。没多久,蒋介石就扣押了护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东北军上下乱作一团,孙铭九表示如果蒋介石不放张学良,立马带兵血洗南京。王以哲等人则主张和平解决,阻拦孙铭九带兵南下,孙铭九一怒之下,竟然刺杀了王以哲等东北军元老,东北军内人心惶惶,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慌乱之下,孙铭九选择求助,一见到就跪下磕头请求原谅。担心孙铭九遭到报复,带他回到了陕北红军驻地,在陕北躲避了两个月后,孙铭九去了天津。汪精卫成立汪伪政府后,孙铭九竟然出任了汪伪政府的武官,沦为汪精卫手下的一名汉奸。抗战胜利后,又向国民d反动政府投降,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解放后,因为孙铭九在西安事变中有功,并且手上也没有沾染人民的鲜血,上海市政府聘请他担任参事,孙铭九从此定居上海,过完了平淡的一生。#历史##头条创作挑战赛#

2、西安事变简介及感想

西安事变时,何应钦和宋美龄吵得脸红耳赤。何应钦说:“为维护国民政府威信,应当立即对张、杨进行讨伐!”宋美龄针锋相对:“动用武力,你想到后果了吗?”三十年代中期,日本人在吞并我大东北后,逐渐蚕食察、热、冀的土地,对南方也是虎视眈眈。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日本人的野心是全国。另外,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来到了延安,虽然途中经历了万千艰难险阻,依然顽强地挺了过来。此时,蒋介石面临一个选择,是选择抗日?还是选择继续剿杀红军?终,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理由,继续围剿红军,暂时不和日本彻底撕破脸。蒋介石的选择,激怒了无数国人,包括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几次劝谏,没有用。于是,这两人实行了兵谏,在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消息快速传到了南京。此时,南京快速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主张杀到西安,给杨虎城和张学良颜色看的,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何应钦;另一派,是主张谈判解决的宋美龄。于是,就发生了开头那一段争执。何应钦说道:“为了维护国民政府的威信,应当立即发兵。”宋美龄道:“动用武力,你想到后果了吗?会危及到委员长性命。你这样做,用意何在?”何应钦脸色变了,不顾丝毫情面地说道:“妇道人家,只知道救丈夫。”宋美龄越发生气了,但是她让自己冷静了下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蒋介石如果遇害,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会让群龙无首,短期内,各地势必重新开始争地盘,给国家、百姓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听完宋美龄的话,何应钦瞬间无语了。无语不代表妥协。何应钦仍然选择派出大军,希望通过武力,让张杨二人适可而止。如此说来,宋美龄的苦口婆心,完全没有限制住何应钦。面对复杂的情况,宋美龄选择了亲自飞到西安,她要和张学良、杨虎城谈判。何应钦指挥的大军临近潼关,与此同时,何应钦考虑如何进行轰炸西安,并有了初步的轰炸计划。何应钦如果启动进攻、轰炸选项,可以达到这么两重目的,一是,如果蒋介石遇难,何应钦就直接成了一把手;二是蒋介石如果没死,他至少可以得一个“舍身救命,忠心拥戴”的感觉。事情十万火急,到了西安的宋美龄,把情况详详细细交代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开始倾向“一致抗日”之事了,他知道,越晚决定,自己风险越大;另一边,蒋介石赶快给何应钦写了一封信,让何应钦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不要再搞什么进攻、轰炸了。蒋介石的信都到了,如果何应钦再进攻,那就是违背命令,而且站不住理了。就此,西安事变才没有快速形成一个国民d内部内战的导火索,如果国民d内部打起来了,日本人睡着都会笑醒,中华民族真的危险了。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很多人以为要收拾何应钦,奇怪的是,何应钦没有被收拾。为何如此?蒋介石对何应钦不生气吗?怎么能不生气,但如果直接收拾,势必造成国民d内部的冲突,这不利于整体。另外,何应钦的武力策略,多少对张杨二人造成了威胁,表现了强硬,起到了以儆效尤的目的,这是蒋介石需要的。但是,从此之后,蒋介石对何应钦的不信任,又降低了很多。

3、西安事变简介心得体会

西安事变,张少帅、杨虎城两位将军在苦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效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等人。李宗仁得知蒋介石在华清池被抓了,心情很激动,拍手称快,他说:蒋公被抓,这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啊。

4、西安事变简介100字左右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一次大事件,此次事件之后,张学良被囚禁长达五十四年,杨虎城经过十二年羁押的非人折磨后,后妻子精神失常去世,自己和子女在1949年一同被杀害。睚眦必报的蒋介石为何杀害了杨虎城,但只是一直囚禁张学良?是念着往日旧情还是别有隐情?蒋介石去世前说出的四个字,揭示了真实原因。#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和蒋介石交情匪浅,两人曾一度亲如兄弟,但日军侵华后,两人在抗日态度上有了分歧,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一切都改变了。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束手就擒,很多人劝张学良取而代之,当时的张学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重权,并且积极抗日,有广大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但张学良看重曾经和蒋介石的兄弟情谊,非但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主动将蒋介石护送至南京,为蒋介石重新树立威望。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重新获得权力的蒋介石立刻翻脸无情,一下飞机便下令将张学良软禁起来,并以“以正纲纪”为名把张学良送上了军事法庭,仅仅花费一个小时便操控完成了对张学良的审判,从此张学良被迫开始了长达五十四年的囚禁生涯。此后张学良被迫辗转多地关押,从南京溪口到湖南郴州、沅陵凤凰山、贵州麒麟洞、安徽黄山等地。这些地方都人烟稀少,有些地方条件还很艰苦,这既防止了张学良和外界有接触东山再起,也流露了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痛恨之心。西安事变是蒋介石心头的一根刺,让他颜面尽失,极好面子又小鸡肚肠的他从内心痛恨张学良,但又忌惮张学良在军中的实力,因此即使社会各界一直强烈抗议他对张学良的囚禁,他也不管不顾一意孤行;在退往台湾时,他还曾对张学良再一次起了杀心,侥幸的是在宋美龄的力劝之下,又考虑到各方影响,终没有对张学良下手,然而杨虎城将军全家还是被杀害了。1946年张学良被秘密送到了台湾的新竹公寓,继续他的囚禁生涯,这是他后一个被囚禁的地方。为什么蒋介石一直只是囚禁了张学良而没敢杀害他呢?一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张学良事件,蒋介石心里再痛恨也不能完全无视各界的声音和舆论,二是张学良毕竟在军中曾有很高的威望和实权,且家世显赫还有一定的影响力,蒋介石担心万一把张学良逼急了会奋起一搏鱼死网破,还会引起各方哗然和变动,对己不利,三是因为宋美龄。张学良和宋美龄在1925年就在上海认识并建立起了友谊,早于和蒋介石的相识。西安事变后,宋美龄亲赴西安,在各方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启了全民族抗战。张学良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的举动,让宋美龄很佩服,还对他做出了一定会让他回西安的,然而蒋介石的一意孤行让她的这个诺言没有实现,后来蒋介石多次对张学良有加害之心,都在宋美龄的极力劝说阻挠下作罢。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痛恨和忌惮之心到死都没有放下,他临终前特意叮嘱蒋经国,反复告诫对张学良“决不能放”,一旦放虎归山,蒋家王朝将会面临困境甚至不保,因此“不可放虎!”听到这样的遗言,对张学良一直心存愧疚的宋美龄忍不住热泪滚滚而下。直到1991年,台湾政局发生变动,张学良才盼来了自由,这位在囚禁中度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当年风流倜傥的天之骄子,已经成了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五十四年的囚禁岁月,也彻底改变了他曾经戎马倥偬的一生。历史上关于张学良有不少争议,但无论如何,在民族危亡之秋,他挺身而出,发动了西安事变,开启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局面,不然的话,中国还将在内战中继续内耗,抗日战争将更加艰难,结局难以预料。从民族和国家的大局出发,为了国家主权不受侵犯、百姓不受凌虐,张学良付出了后半生自由的代价,这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难以磨灭的一笔。#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5、西安事变简介事件完整过程

蒋介石曾严令他保守一秘密,他活到2001年,还是没忍住说了出来!1936年末,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惊魂未定的蒋介石被张学良带到了西安城一处公馆,刚把气喘匀的蒋介石瞪大眼睛对张学良说道:“汉卿,我在华清池旁遗漏了一个文件包,是我随身携带的,里面有机密的文件,万万不可被他人看到!”后来,张学良的确寻得了蒋介石口中的公文包,可里面的文件却让他大惊失色,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看到的秘密竟然遭到蒋介石严令保密,直到他临终之际才得以公开。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值得张学良用下半生的时间来守护?这件事还要从他和蒋介石的恩怨纠葛说起。两人是在当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后产生交集的,对比彼此而言,如此事业结合算得上各取所需,不想沦为日本人傀儡的张学良,自身还不足以雄踞一方,成为蒋介石的门徒恰恰是他当时好的选择。眼看着当年盘踞在富饶东北的大军阀投桃报李,蒋介石心里自然是不胜欣喜,在此之后,他不但和张学良成为了拜把子兄弟,还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对于张学良而言,父亲惨死在日本人手中,他对日本人的仇恨相对于其他国人只多不少,偏偏从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并导致东三省沦陷后,他对于蒋介石如此消极抗日的态度感到极度失望。由此,在张学良与杨虎城达成意见统一后,西安事变才得以发生,而张学良的命运又一次发生反转。别看蒋介石身经百战,当年张杨的举动还是让他受了不小的惊吓,此前的他想不到昔日拜把子的好兄弟真的会对他做出逼谏行动,不过,要说蒋介石真可谓一代枭雄,即便危难之际,他依旧在心中做着盘算。原来,西安事变之时,国民d内部的暗潮汹涌让蒋介石意识到,自己如若不能迅速脱险,性命不保的同时,苦心经营多年d羽也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境遇,这个时候,与其和张学良对着干,还不如千方百计让这位“好兄弟”保护自己周全,其他计划以待来日。可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理由让张学良愿意出手相助呢?正所谓“杀人诛心”,对于当时的蒋介石而言,还真有“杀手锏”在手里,便是张学良当年和国民d第一夫人宋美龄之间的爱恨情仇。没错,在嫁给蒋介石之前,宋美龄的确和张学良有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爱慕,毕竟,坐拥东北军阀的张学良,青年才俊还是将门之后,宋美龄是当之无愧的大家闺秀,两人在上海初识便一拍即合,常常成双入对。遗憾的是,那时的张学良已经迎娶了正牌夫人,宋美龄想要嫁给他也只能做小,这一点根本不是她想要的。与此同时,想要通过联姻的方式寻求更多政治支持的蒋介石,也将目光投到宋美龄身上,为了抱得美人归,他曾在南京紫金山种满梧桐树,被称为民国时期浪漫的事。虽说蒋介石迎娶宋美龄的确有着很强的政治目的,可她也成为了当时幸福的女人,让人想不到的是,之后的她还一直和张学良有着书信往来,至于两人在信中都写些什么,不妨回到开篇看看张学良的反应就知道了。没错,当初蒋介石遗落在华清池旁的公文包中恰恰装着张学良写给宋美龄的书信,但都没有开封,也就意味着蒋介石并不清楚书信的内容。不过,蒋介石又何尝是等闲之辈,心细如发的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发妻和兄弟有着暧昧的关系,可碍于这两个人对自己都是意义非凡的,蒋介石也只能在暗中努力将两个人慢慢疏离,而张学良给宋美龄写的书信自然也都被他截获。当张学良看到公文包的秘密时,自然心头一震,眼前的信无疑都是在提醒他,蒋介石已经清楚好兄弟勾引嫂子的事情,重要的是,蒋介石通过如此暗示的方式挑明,也算是给兄弟俩留有空间。就这样,张学良带着满心的愧疚回到软禁蒋介石的地方,与此同时,面对戴笠和宋美龄前来斡旋,宋美龄还亲口说过风波过后,自己将护张学良周全。至于后面发生的事情也就不难解释了,杨虎城下场凄惨,张学良之所以只是被软禁还从不缺吃少喝,都是因为他头顶的这个巨大的秘密。事后证明,在张学良被软禁监视的多年时间里,宋美龄都在积极替他周旋,如此,张学良才得以安享晚年,而这秘密也成为了他的一生坚守,可他终究还是没忍住,选择在101岁临终之际公开。不过,张学良也算是履行蒋介石保守秘密的诺言,保全了蒋介石和一代国母的颜面。#历史#

6、西安事变简介及历史背景

各位条友看看历史上的蒋介石西安之行和影视剧中的对比,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