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寅恪与胡适、傅斯年的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后三个人,谁的结局更好呢?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际,曾想方设法带走一切东西,除了黄金、枪炮武器、兵马之外,还有各行各业的人才,企图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大陆。当时,两位文坛巨匠胡适和傅斯年,都紧跟蒋介石的脚步,他们还受老蒋之托,前去劝说陈寅恪离开大陆。面对两位老朋友的劝说,陈寅恪坚决反对前往台湾,表示自己要留在大陆。两人觉得很奇怪,陈寅恪和他们一样,都反对共产主义,他为什么要留在大陆受苦。陈寅恪则表示,他反对的是俄式共产主义,也就是披着外衣的修正主义。后来的事情发展,证明了陈寅恪的远见,老大哥果然在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跑偏了。陈寅恪和胡适、傅斯年在思想上有本质区别,他追随的是真正的民主自由,而不是蒋介石那种号称自由,却不断屠杀进步人士和打击异己的虚伪做派。终,陈寅恪以广州天气更好,他住着更舒服为由,拒绝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郭沫若的强烈推荐下,陈寅恪被列为中科院中古研究所所长候选人。但是陈寅恪表示,他不希望研究所有太多涉及到马列主义和政治的元素,郭沫若没有回应,这件事不了了之。后来,陈寅恪还是在中科院、文史馆、政协等单位任职,说明他确实不反对共产主义,只是有着更深刻的认知,不会人云亦云。对于陈寅恪这位大学者,我国政府并没有过多干涉他的生活和学术自由,在生活条件困难的60年代初期,还他能吃到牛奶和鸡蛋。50年代初期,胡适等蒋介石“御用文人”的思想受到批判,很多人纷纷站队,陈寅恪出于对朋友的尊重,坚决不愿抹黑攻击他。这才是真正有骨气的文人,可以政见不同、学术思想不一致,但是绝不会在朋友背后捅刀子。进入动乱时期之后,由于,民国时期和国民d关系匪浅,陈寅恪还是遭到了不公正批判,于1969年郁郁而终。陈寅恪去世之后,台湾方面再次拿他去世的事情大做文章,认为他在大陆过得肯定不顺心,总是受到打压报复,要是当初去台湾就不会如此凄惨。那么我们可以做个对比,看看紧跟老蒋步伐的胡适和傅斯年,又都是什么样的结局。胡适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十分崇洋媚外,学术做得很好。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始终认为,中国还是比不上欧美各国的,他对美国的宪法、制度和所谓的民主自由极为推崇,其实他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试图将美式宪政引入中国。后来,胡适投靠到蒋介石麾下,但是他去台湾后没几个月,便带着全家老小离开了台湾,远走美国,在政治意见上和老蒋多有不合。9年之后,胡适受邀回到台湾,却因为反对蒋介石继续担任“总裁”而遭到暗杀,好在他侥幸躲过一劫。晚年的胡适不断鼓吹西方制度和文化,不仅在大陆遭到批判,而且在台湾也没有立足之地,1962年便因为喝酒过量而去世,这时间比陈寅恪还早7年。蒋介石听到消息之后大为开心,认为除去了一个巨大障碍。至于傅斯年,因为在大会上炮轰蒋介石,因为情绪过于激动,1950年便突发脑溢血去世。
2、大师陈寅恪历史学家:陈寅恪,1969年10月7日逝世。2003年,其墓地与爱妻唐筼合葬于江西庐山植物园。墓前有一巨石上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多年在湖南游宦,政绩卓著。曾国藩以“海内奇士”视之。他与郭嵩焘及黄遵宪等人关系甚密,都力主变法维新,学习西方文明。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与谭嗣同等人被并称为清末“四大公子”。他熟读西方社会政治理论书籍,与梁启超等人经常在一起“讲学论文;慨然思维新变法,以改革天下。未尝一日居官也”。
3、陈寅恪华佗1967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右腿骨折,心脏病的妻子日夜照顾。没想到他却给妻子写了挽联,妻子看后说:你放心,我一定比你活得久。1926年,在国外留学的陈寅恪回国,这个被梁启超称为“三百年一遇大才”的陈寅恪却被父亲劈头盖脸一顿凶。父亲陈立三下了后通牒:你如果不再娶妻,我就做主给你定亲。父亲逼得急,但陈寅恪还是很不上心。对于爱情,陈寅恪在留学时就有著名的“五等爱情论”。他认为爱情是有等级之分的,第一等爱情连生死都能超越,第二等是精神恋爱,第三等是一夜春宵却一辈子念念不忘,第四等平常夫妻一辈子没有外遇,第五等次。陈寅恪没经受过爱情却有如此妙的言论,的确让人感到真是不同一般。他感情上一推再推,直推到了36岁,大龄也不娶妻,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天,他又像往常一样去了赵元任家蹭饭,赵元任的夫人无意中提到了我著名爱国将领唐景崧。说着提到了唐景崧的孙女唐筼。看着晃荡到36岁,依然不娶妻的陈寅恪有了作媒的心事。撮合之下,两人见了一面,这次见面却有点让人啼笑皆非。陈寅恪是真性情,他想相亲自然是真实的状态,那天他穿着粗衣就去了而早到的唐筼看见一个蓬头垢面走路还有点瘸的男子朝她走来,有点不太敢相信。谁料两人交谈了几句,竟然意外的很是合拍,没等唐筼问,陈寅恪指着自己微瘸的腿。自嘲说:自己留学时,有鸡眼,穿硬皮鞋穿到瘸了,这一面之后彼此都把对方放进心里。陈寅恪虽然有点不修边幅,但不俗的谈吐让唐筼心动,而唐筼的小家碧玉也让陈寅恪很是动心。郎才女貌加上父母在后边赶着两人,1928年两人结婚了,这一年陈寅恪38岁,唐筼30岁。新婚燕尔,夫妻俩举案齐眉,你侬我侬很是恩爱。不久后女儿出生,这时唐筼竟然患了心脏病,身体不堪不说,家庭困顿也是让她劳心费力。陈寅恪的工资虽然也不是很少,但照顾的人实在太多了,轮到他们娘几个几乎所剩无几。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家里实在没钱买煤,陈寅恪不得已卖了自己的藏书,才买回取暖的煤。除夕夜,看着活泼的三个女儿,看着桌上的白米饭说,陈寅恪欣慰地说:让女儿们美美吃上一顿白米饭。这样清苦的日子,本来身体就弱的陈寅恪的右眼突然看不见了。唐筼看着身体憔悴的丈夫,眼睛又看不见,很是心疼。她就把自己好的一件旗袍当了,买回一只母羊。陈寅恪的身体变成这样,都是没有营养。每天早晨唐筼早早起床挤好羊奶端给丈夫。但这样似乎也没多大作用,陈寅恪的左眼也开始看不见。看着双目失明的丈夫,唐筼尽心安抚:没有眼睛了,以后我就当你的眼睛。毕业于北洋女子公学的唐筼,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的所有,一日一日地陪着陈寅恪给学生们讲课。妻子的日夜操劳,陈寅恪很心疼,他对儿女们说:妈妈是主心骨,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大家要好好保护妈妈。可这样的安宁也没多久,1962年,双目失眼的陈寅恪突然摔倒家中的浴缸里,摔断右腿骨折。自此再不能行动,只能躺在床上。这时唐筼心脏病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她没有吱声,每天吃完大把的药,依然起早趟黑地照顾着卧病在床的陈寅恪。妻子已经憔悴不堪,还得照料自己,陈寅恪心痛不已,他甚至想妻子早一点去,这样就不用受这样的苦了。这种痛苦纠结中,陈寅恪给妻子唐筼写了挽联。看着丈夫发自肺腑的心痛,唐筼情深难却泪流双眼,她对陈寅恪说:无论如何我会在你走了以后再走。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自感时日不多,他摸的妻子手,眼角不断地流泪。送走丈夫,唐筼悲伤地整理着陈寅恪所有的事情,45天后,唐筼说:寅恪的事处理完,我也该去了。两个相伴一生的老人在45天后又在了一起。陈寅恪说我们俩是第四等的爱情,可唐筼以自已的全部力量都用来支撑她的丈夫。他双目失明,她就是他的眼,他卧床不起,她拖着病体照料左右,一生不怨不弃。这样生死不弃。至死坚持守候,已超越了任何等级的爱情。
4、陈寅恪懂多少种语言陈寅恪熟悉历史,但是没有悟透历史,与胡适比较,差的就是洞察力!#陈寅恪简介#
5、陈寅恪文集【#晚安电台# 】没有学衔和著作,能够成为清华大学国学院的教授吗?可以,这位教授就是陈寅恪。其实陈寅恪少时即博闻强记,能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文字,留学23年却不拿半个文凭,只因为在他眼里那仅是一张废纸而已。他的学识不仅让推荐他就任清华教授的梁启超舌战群儒,还被历史学家郑天挺称他为“教授的教授”,古典文学研究大师傅斯年更是惊叹:“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今天是史学家陈寅恪逝世53周年(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中读君带大家一起认识这位没有学衔的大师,三联数字刊第1061期《陈寅恪:史心与人心》网页链接,就带大家认识了这样一位“格局打开”的大师。
6、陈寅恪日记陈寅恪的确是牛逼人物,既是清华四大哲人,也是前辈四大史学家之一,不服不行。?清华四大哲人:陈寅恪、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前辈四大史学家:陈寅恪、吕思勉、陈垣、钱穆?陈寅恪。籍贯江西修水,义宁陈氏后裔,祖父湖南巡抚陈宝箴,名门之后。?叶企孙、潘光旦(上海)、陈垣(广东新会)、梅贻琦(天津)、吕思勉(江苏常州)、钱穆(江苏无锡),位于今日中国发达的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无陈寅恪,中国内陆,近代如长夜,黯淡无光!#陈寅恪##叶企孙##钱穆##吕思勉##陈寅恪简介#
7、陈寅恪历史资料2006年,余秋雨在歌手大赛里担当评委,主持人在读陈寅恪的时候,把恪读成了“Ke”,立马引来了台下观众的倒彩声。人们嘲讽主持人读错了,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明明应该读“que”。余秋雨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刚刚主持人在读“陈寅恪”的时候,把恪念成了“ke”,我的耳边就传来大家反对的声音,我听见大家都在说主持人读错了。因为陈寅恪先生和他的家人都是读“que”的,但是这个字真的是主持人读错了吗?我们翻开字典就会发现,这个字在字典上的读音就是“ke”,读“que”是我们的习惯读音。不过关于陈寅恪的“恪”字读什么,他本人是很清楚的。在陈寅恪去伦敦治眼疾的时候,诊断书上的名字都是“yin-ke Chen”,那为什么人们会读“que”呢?从北平方言的角度上考虑,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北平地区会将“恪”读成“que”。正好陈寅恪先生在1925年进入清华大学工作,清华师生都喊他陈寅恪“que”先生。当时毕树堂对这个读音还挺好奇,他问陈寅恪为什么不解释,陈寅恪笑着说,大家都说了那么多年了,也没什么纠正的必要了。陈寅恪在北平待了十几年,身边的亲人耳濡目染都跟着读“que”了。这件事陈寅恪的女儿可以证实,她说,在家里,我的叔叔伯伯全都叫我的父亲陈寅恪“que”。其实像这种分不清读音的事情还真不少见,撒贝宁还开玩笑说,他经常因为读错自己的名字被电视台扣钱,因为“撒”应该读三声,他总是习惯性的读成四声。余秋雨先生学识渊博,四岁就入学读书,中学时期为了看书,每天饿着肚子步行一个小时到图书馆,看完书再走回家,这为他的文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余秋雨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所以这个青年歌手大赛聘请余秋雨做文化评委。在青年歌手大赛做评委的这段时间,余秋雨因为说话太直白,遭受了很多争议。他除了纠正读音,还批评选手作词假大空,全是套话,说作曲家作词题材狭窄。比如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命题对话,题目是“我的父老乡亲”很多选手强行煽情,絮絮叨叨一堆琐事,在结尾加上两句升华,唱完以后没有一点获得感。余秋雨也不怕得罪人,直接在场上说“你们是被宠坏的一代,内心空洞。”不过余秋雨先生说话一向如此,在他的《文化苦旅》这本书里,他也一样的敢说敢讲,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海内外讲学时所著,每到一个地方,余秋雨都会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将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在书中。书里有对中国变化的探究,也有对人性的探讨,还有一个文人历经千辛万苦寻访历史文明的执着。余秋雨从洞穴古迹写到市井文化,再到严寒之地;穿越漫漫黄沙,走到天一阁门口看到遍地的枣核,行至牌坊下,寻访腼腆老师的笑脸。其中《道士塔》、《莫高窟》和《都江堰》都被收录在教材中,适合学生诵读。贾平凹曾说余秋雨拓展了文学的天空,金庸还说浙江人里会写作的就是鲁迅和余秋雨。读完《文化苦旅》有人说这本书太苦了,让人只能用沉默和眼泪回答历史上的委屈,原来散文也能读出历史的重量。也有人说,拿到这本书,他是矛盾的,因为他一边喜欢书中的用词和书里的内容,一边又为文化的失散和落后感到惋惜。希望我们都能点击下方链接,在《文化苦旅》这本书里,揭开历史的迷雾,增加人生的阅历。
8、陈寅恪赵宋十大国学大师,依次是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冯友兰,黄侃,刘师培,辜鸿铭,郭沫若。莫言也算一个,毕竟毕竟是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