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端午节了,为了小伙伴们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我们一起复习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国家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一月一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端午,即初五,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楚怀王的大臣,写下了《离骚》、《天问》、《怀沙》等不朽的诗篇,被世人传颂至今,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城,眼看自己的祖国即将灭亡,屈原深感绝望,投身汨罗江而死。据说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伤,为了让鱼虾蟹们来咬屈原的身体,把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喂食它们,有人将雄黄酒倒进江里,为了药晕蛟龙水兽们,唯恐它们伤害屈原。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纷纷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2、端午节普遍的习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即用粽叶把糯米、蜜枣、花生、豆沙等馅料包成粽子,多为四角,蒸熟,香甜可口,这一风俗据说自我国春秋时期流传至今。这个大多是北方,南方大都是咸粽、肉粽3、喝雄黄酒,在一些地区,民间流行端午节喝这种酒,传说可以驱虫解毒,儿童把酒涂在额头、手心,用来驱邪解毒。《白蛇传》中就有这个桥段。4、用艾叶煮鸡蛋,早晨起来吃蛋喝水,饮酒一杯,打扫庭院,并将艾叶插在门上,可以“驱疾”。儿童的手腕上缠上七彩线,待到端午节后下第一场雨才可解下扔到雨水里。我老家就是这个风俗。5、赛龙舟,龙舟竞技在我国南方比较流行,就是一边击鼓,一边划一种龙的形状的独木舟,在屈原的故乡湖南岳阳,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龙舟节,传说人们是为了以划龙舟来驱赶江中的鱼虾,以免伤害屈原的尸体。这个主要是在南方。6、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我们老家还有佩佩香囊的风俗,香囊又叫荷包,是用各色绸缎包裹艾叶,用五彩丝线缝成,挂在衣服上,小孩子每人都要有的,不过那都是小时候的记忆了,现在大都不会做这个香囊了。好了,提前祝条友们端午节安康,粽子奉上
2、端午节的由来英文简介【端午节的由来】(四个版本)#端午节##端午假期第一天#1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史料记载,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2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3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4端午节的第四种说法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欢骑马、击剑,有当代花木兰、秦良玉的美誉。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革命起义,不幸在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坚贞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秋瑾虽然是六月初五殉国的,但是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复哀其忠勇事迹,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也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女英雄、女诗人。此说法认可的人较少,因为在秋瑾时期,端午习俗已经传承多年。
3、端午节的由来简介50字左右聊聊我国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个地方过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便是我国的传统端午节的真实写照。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广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大、覆盖面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正如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4、端午节由来简介端午节来历的故事1.屈原投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终投汨罗江而死。此说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迎接伍子胥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3.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4.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原形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她们二人结伴来到西湖游玩,当她们来到断桥时,白娘子在人群中看见一位清秀的白面书生,心中暗生情意。小青便悄悄地作法,降下大雨。白面书生许仙打着伞来到湖边乘船,正好看见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得很狼狈,许仙忙把自己的伞递过去让她们避雨,自己却躲得很远,任凭雨淋。白娘子看见许仙这样老实腼腆,心里更喜欢了,许仙也对美丽的白娘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在小青的撮合下,许仙和白娘子成了亲,并且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药店,治病救人,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们。但是金山寺的法师法海却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悄悄地告诉许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还教许仙怎样识别白蛇。许仙将信将疑。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可是法海还是容不下白蛇在人间生活。他将许仙骗进金山寺,强迫他出家为僧。白娘子和小青愤怒,率领水族士兵攻打金山寺,想救出许仙。她们不断作法,引发洪水,金山寺被洪水包围,这就是传说中很有名的“水漫金山”。法海也大显法力,白娘子因为临产,打不过法海,只得在小青的保护下逃跑。当她们逃到断桥时,正遇上从金山寺逃出来的许仙。许仙与白娘子二人经过劫难,又在初逢的断桥相见,百感交集,不由得抱头痛哭。白娘子刚生下儿子,法海就赶来了,他无情地将白娘子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诅咒说,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掉,否则白娘子永远也不能再回到人间。多年后,小青修炼得道,重回西湖,她打败了法海,将西湖水吸干,将雷峰塔掀倒,终于救出了白娘子。
5、端午节由来50字作文端午节,居然有将近三十个称谓?堪称节日别名之!端午节的由来,更是有十几种说法,每种版本都有来源和考据。而端午节少不了的粽叶就更厉害了,据我所知就有不下二十种。这些你都知道吗?1⃣端午别称知多少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午日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躲午节,当五汛,解粽节,诗人节,重午节,天中节,龙舟节,粽子节,端礼节,龙日节,五毒节,艾节,恶日节,五黄节,正阳节,地腊节,白赏节,兰汤节,上日等等。我们简单说几个别称的由来。1.据说,这个节日早是出现在夏朝,刚开始的时候名字就是叫“端午”,因为按照夏历,节日被定在“午月午日”,因此又名“重午”。2.因为在节日当天,有用兰汤沐浴的习俗,它又被称为“兰汤节”,又因为节日出现在一年365天的中间,所以后期又被叫做“天中节”。3.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当中的一天,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高点,午时尤然。”4.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5.五月,古时又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一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6.在明清时期,端午节在有的地方还被称为“女儿节”。根据明代野史记载:到了五月女儿节这一天,人们会在身上系丝绦,佩戴艾和五毒灵符,出嫁的妇女要归宁省亲。7.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2⃣十说端午节由来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十说是民间有传说,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3⃣粽叶知多少你发现了吗?只要叶片表面积够大,韧性要足,边缘平滑不割手,有一定的香味,无毒害副作用,都可以拿来包粽子。常见的粽叶有芦苇叶,箬竹叶,玉米叶,荷叶等。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芭蕉叶可以用来包粽子,“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荷叶可以用来包粽子,箛的叶子也就是茭白的叶子也可以用来包粽子。路边随处可见的棕叶狗尾草也可以用来包粽子。除此以外还有诸如美人蕉叶,柊叶,桲椤叶,一叶兰,槲叶,毛竹笋壳,露兜树叶,椰子树叶,箸叶,葡萄叶,大叶仙茅,艳山姜,砂仁叶等等。这些新鲜的叶片,自带天然的香气,会通过糯米融化在舌尖,仿佛在述说着她吹过的风,淋过的雨。端午节,我觉得大概是植物和人类交流多的节日。它们每一个角色都做的很好,人类懂得它们的香,认可它们的价值,信任它们的守护,而它们一年又一年的,配合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的仪式。不管是挂在门口的艾草和菖蒲,还是餐桌上飘香的粽子,亦或是届时开放的龙船花石榴花。不管是食欲的满足,还是健康的守护,亦或是精神上的慰籍,此刻都在共同传递着一句话,端午安康。[端午安康]今天你吃的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你吃的粽子是用什么叶子呢?@莫有悲伤 或者快来评论区告诉我吧~#共话端午# #百味端午# #你喜欢吃甜粽还是咸粽子# #端午小长假来啦#
6、端午节的由来故事50字说说“端午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据相关资料记载,“端午节”由来有三种说法一是纪念屈原,二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三是纪念孝女曹娥。虽然各有说词,但从资料和民间传说来看,纪念屈原的说法是准确的。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著有《离骚》影响无数代人,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交加,赋《离骚》千古绝唱后,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江,湖南省平江县,主要流经湖南平江县及湘阴东部,今属县级汨罗市)。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离骚》经典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个政治家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群众生活的疾苦和虽遭与不幸仍抱有宁死不屈的意志的心迹淋漓彰显。纪念屈原的相关诗:元、贝琼、己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宋、张耒、 贺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改革家屈原怀着壮志未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热爱,留下千古绝唱《离骚》憾而投江。#端午节的由来简介50字#
7、端午节简介50字如果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在端午节时要问候“端午安康”,而不是祝贺“端午快乐”,首先应该讲清楚端午节的来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传说是为纪念忠诚爱国的屈原投汩罗江,或伍子胥含冤而死以及曹娥投资父投江而来的纪念性节日,这些个故事传说都是令人悲伤痛苦的,所以,在“节日”之际我们不合适“快乐”,而应该问候“安康”,希望屈原或伍子胥、曹娥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而让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永远安康、幸福!
8、端午节的由来古诗50字端午节的祝福我郑重其事的听了一遍端午节来历,爱国诗人屈原是为了百姓不再饱受战争苦难,于公元前278年,于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脚上绑上石头,在汨罗江坠湖而亡了!百姓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于是就在每年的这一天往江湖里扔下很多好吃的,为的是不让他挨饿,还在江上做成了龙舟,以用来驱赶江上的鱼虾蟹,怕来打扰伟大的诗人,让他不被它们拖走……后来有一位老者梦到了屈原,看到他很瘦,就问每年五月初五都会往江湖里扔很多好吃的,怎么他还那么瘦,屈原说那些好吃的都被鱼虾蟹给吃了;于是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个办法,把好吃的都包上粽子叶,这样鱼虾蟹就不会以为这是好吃的,都不去吃,这样他们的诗人屈原就不会挨饿了!于是每年到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包粽子,(在有水的地方,都要举行赛龙舟的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国家把端午节视为法定节假日,让后人都要铭记历史,敬仰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由千千万万的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抛头颅洒热血!假如我们的诗人能看到中华民族今日之辉煌,他的心情会是多么自豪;他在江底也会傲世苍穹,祖先保佑我中华盛世到来了!他在天之灵也会得到告慰!我们后世子孙更会祝福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精神世世代代永远传承下去……#端午节的由来简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