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冯友兰的个人介绍(冯友兰之女)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7-04 01:3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1、冯友兰之女

一个人活到80岁上,还能干什么?中国哲学泰斗冯友兰,95岁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册,共计150万字,是中国哲学里程碑式著作。书完成后,冯友兰很快就去了永恒的一方。“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冯友兰87岁高龄时,分享了四点读书经验,与君共勉:01     精其选现在我们所称谓“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02 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语言文字关。准备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之类。03 知其意在文字以外体会其精神实质。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知道意思以后,好扔了“拐棍”。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04 明其理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冯友兰哲思语录:“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使人成为某种人。”“人生有三件事:立言,立功,立德。立言靠天赋,立功靠机缘,立德靠一生看似平淡的坚持。”“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冯友兰简介#

2、冯友兰的个人介绍

1915年9月,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哲学训练。当时的北京大学,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使冯友兰眼界大开,并且深受影响。1919年,冯友兰赴美考察,师事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1923年,冯友兰在杜威等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又名《天人损益论》)。在此文中,冯友兰将世界上的哲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损道;第二类是益道;第三类是中道。这三派哲学的分歧导源于对“天然”与“人为”的不同看法。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在西南联大教书时,他在去授课的路上,遇到金岳霖。金岳霖问:“芝生,到什么境界了?”他回答:“到了天地境界了。”两人大笑,擦身而过,各自上课去了。冯友兰晚年心境平和中正,自觉接近了“海阔天空我自飞”的状态,他也相信中国哲学必将走过四边形期的混乱状态而大放光彩,走到“仇必和而解”的全新天地中。

3、冯友兰作品

冯友兰的故土情懷冯友兰,男,字芝生,1895.12.04~1990.11.26,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7年冯友兰与吴有训二人一起离平南下,到达郑州时,冯突然建议上馆子吃一顿黄河鲤鱼,因为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有机会先吃一顿再说。正在这时,意外碰到了清华的同事熊佛西,于是三人一同去馆子吃了一顿黄河鲤鱼,算是了了一桩心愿。当时熊佛西喜欢养狗,他面带忧戚地对冯、吴二人说:“北平有许多人都离开了,狗没法带,只好抛弃了。那些狗,虽然被抛弃了,可是仍守在门口,不肯他去。”冯听罢,满目凄然,道:“这就是所谓丧家之狗,我们都是丧家之狗呵!”

4、冯友兰新消息

冯友兰说:尽管人和人之间有种种差别,我们仍可以把各种生命活动范围归结为四等。由低的说起,这四等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 “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五十岁知天命,应该追求精神的丰满,达到道德境界;六十岁应该有一个天人合一的灵魂高度“天地境界”。#中国哲学感悟# #关于哲学那些事# #道之哲学智慧# #人生的观点# #关于哲学的思考# #论国人处世哲学# #人生意义与价值# #人生的意义是啥#

5、冯友兰女儿

毛主席评点冯友兰北京大学有一个冯友兰,是讲唯心主义哲学的。我们只懂得唯物主义,如果要想知道一点唯心主义,还得去找他。——摘自毛主席1968年在一次中央会议上的讲话(见陈薇主编《与文化界名流》第3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注:他是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先是尊孔,后又批孔,晚年写出了独具体系的《中国哲学史新编》(7册),以九五高龄完稿。这样一位哲学大家,毛主席认为他是属于哪种派列呢?⋯⋯照片: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一九五九年)#阅读的温度# #读书# #头条创作挑战赛##读书小分享##冯友兰简介#

6、冯友兰诗词

卢克文暗示司马南休息15天,否则可以听到司马南点评贾浅浅!推测如下:1946年,三个女孩考清华落榜。分别是清华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文学院院长冯友兰的女儿冯钟璞。时光穿越72年,2022年,一个叫贾浅浅的女孩进入了中国作协!她的父亲,是文坛大名鼎鼎的贾平凹!……………………76年前,大师之女落榜,让外界看到了教育的公平!对大师们心生敬意!76年后,作家之女入协,能说“举贤不避亲”吗?[捂脸]76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不,相信,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7、冯友兰图片

熊十力狂妄,殷海光拜访他,谈起冯友兰、胡适和金岳霖。熊十力对三位学人都不放在眼里,他说胡适的科学知识不如“老夫”,冯友兰不识字,金岳霖所讲是戏论。听罢此语,即使对熊十力盛气凌人已有所闻的殷海光也仍感意外。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哲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之父”。他在哲学、佛学、政治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熊十力年轻时曾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北京中国大学,分别学习过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后来,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主张“体用不二”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个人的修养与实践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熊十力是一位狂妄的人,他的言行常常引起争议。他对当时的中国学术界的一些著名学者并不放在眼里,包括胡适、冯友兰和金岳霖等人。他认为自己的哲学思想比这些学者更为高明和深刻。熊十力的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体用不二”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此外,他的思想对于个人的修养和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熊十力并不主张盲目排斥西方文化,而是认为应该借鉴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他的思想主张对于今天的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8、青年冯友兰

1985年,冯友兰过90大寿,请梁漱溟来。梁漱溟开始说天气不好,拒了。后来,他直说:还不是因为你太不要脸了。梁漱溟自己也说,我们应当见个面,可为什么又要说出这么绝的话断交呢?冯友兰是中国哲学的宗师,他的一生一直在思考。冯友兰是从高中开始对哲学感兴趣,他读的上海第二高中。有一天,他对老师的一本全英文版本的《逻辑学纲要》特别感兴趣,更对背后的哲学思维着了迷。1915年9月,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 ,开始接受较为系统的哲学训练。四年后,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临近毕业的后一年,正好胡适和梁漱溟二人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冯友兰成了他们的学生,学习到很多,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他和梁漱溟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碰撞思维的火花。毕业后的冯友兰回到老家开封,又结了婚,这次,妻子是自己选的,还是高中时期经同学介绍认识的。16岁的冯友兰就听从家里安排,娶了唐河吴太夫人之侄女吴淑贞,可读完书,吴夫人已经病故,这才认识了任载坤。任载坤是辛亥革命的前辈任芝铭先生的第三个女儿,其父早在河南提倡妇女解放,所以女儿任载坤是读过书的,他们一共有3个孩子,其中大女儿是著名作家宗璞。1919年,冯友兰赴美留学,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事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他的思想再一次被激发出来,活跃,这期间,他输出了很多文章。早期有一篇,叫《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一文,指出中国之所以没有近代科学,并非是中国人愚笨,“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为中国传统注重人是什么,即人的品性和修养,而不注重人有什么,即知识和权力。之后,冯友兰将中国哲学与西方文学联系起来比较,思考研究更加深入。1923年,冯友兰学成回国,一直讲授中国哲学史。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为西南联大纪念碑撰写了碑文。从1927到1937年,冯友兰集中精力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时期。1952年后,他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冯友兰为哲学奋斗一生,怎么到了后来,反而让大家都疏远了他呢?风波来临,冯友兰以及其学说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代表,而屡遭批评。一开始,冯友兰就主动反省认错,写文章批评自己,表示一定改过。对此,胡适和友人聊起冯友兰时,讽刺他认过130次错,是一个会打算的人。让人痛惜的是,到后来,冯友兰放弃了独立思考,他的文字开始让人感到不适。冯友兰的《咏史》二十五首被认为在谄媚,还有他的观点还是和他的初衷相悖吗,这让人们对于冯友兰的“变脸式”的变化很失望。冯友兰的学生钱钟书跳了出来,他当众指责冯友兰没有文人人格。挚友梁漱溟拒绝出席冯友兰90大寿,先是说天气不好,不方便出门,而实话是“你太‘谄媚’”,表明自己对他之前所作所为失望不已。所谓“冯友兰现象”,就是说冯友兰多次“变脸”,谄媚权势,似乎活生生一个见风使舵,朝秦暮楚的墙头草;一个知行不一,满口谎言的伪君子。很多年来,这样的话很刻薄。可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孰是孰非又不好辩驳。冯友兰真的做错了吗?在时代的浪潮里,他终究丢了文人风骨,让晚节不保,晚年生活不得以平静,终成了嘲讽的对象,受到众人排挤。不过,开头的故事,大家都以为他和梁漱溟真的绝交了。其实,梁漱溟在信的后中还说了一句:“我不愿出席你的宴会是无法释怀旧事,但若是你来拜访我,必将以礼相待。”冯友兰接到来信便把自己的自传《三松堂自序》寄给梁漱溟,希望梁阅读后若是能谅解他,必定登门拜访。过了半个月,冯友兰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往拜访梁漱溟。临别时,梁漱溟还赠冯友兰自己的著作《人心与人生》一册,并在书上亲自题写。时节不居,匆匆而逝,只希望这样的审判不再发生。作为普通人,我们如果能始终坚守初心,也能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你怎么看冯友兰?我是@陳星空 ,关注我,每天分享历史上值得聆听的故事。#头条创作挑战赛#

上一篇:摩洛哥消费水平怎么样(摩洛哥首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