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巨人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青年时思想进步,辞掉清朝翰林院官职,毅然回家乡办教育。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改革学校体制。辛亥革命后,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任教育总长,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对北大进行了整顿,推行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扶持新思潮与新学说。他打破中国陈规陋俗,破例在北大招收女学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革新,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蔡元培实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北京大学由旧文化的堡垒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2、蔡元培简介200字蔡元培为何能被称为“北大永远的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蔡元培时代的北大不断被人怀念,很大原因在他周围有一个群星璀璨的教授团。其实,在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前,北京大学当时名声并不好。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当时的学生都是京官,学生都被称为“老爷”。学生带仆人上课,老师也很多是官员兼职,很多不务正业,当时曾被叫做“官僚养成所”。甚至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八大胡同的主要嫖客是“两院一堂”,两院是指上议院、下议院,而“堂”说的就是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大),可以说当时的北京大学是乌烟瘴气,声名狼藉。上任北大校长后,在很短时间内,北大气象焕然一新。蔡元培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梁漱溟、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具有革新思想和丰博学识的新派人物到北大文科任教。此外,马叙伦、马寅初、沈尹默、辜鸿铭、熊十力、陈垣、陈大齐、周鲠生、萧友梅、沈兼士、陶孟和、王世杰、陈启修、高一涵、朱希祖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先后被聘为北大文科、法科教授、导师。在理工科方面,当时国内第一个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物理学家夏元琛,被蔡元培聘请为理科学长。他还聘请了知名学者翁文灏、朱家骅、李四光、丁燮林、颜任光、秦汾、何杰、王星拱李书华、丁文江、俞同奎、冯祖苟以及外籍专家葛利普等为教授。此时的北京大学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气氛浓厚活跃,教学科研盛况空前。据1918年初的统计,北京大学全校共有教授90人,从其中76人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者43人,占56.6%;50岁以上者仅6人,占7.9%。而年轻的教授徐宝璜当时只有21岁,刘半农、胡适也只有二十七八岁,陈独秀也才38岁。这样一支年轻而富于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扫北京大学的陈腐之气。仅仅从这一点上,没有蔡元培就没有今天的北京大学。
3、蔡元培简介视频中国史上年轻的10个教授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校长是蔡元培,50岁。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蔡元培简介#
4、蔡元培简介生平1940年3月,72岁的蔡元培早起,不小心摔了一跤,3天后去世。他不仅没有财产,反而给妻子留下一笔大几千的欠款,连棺材都是靠朋友众筹,才下了葬。堂堂一个教育总长,怎么“混”成了这样呢?蔡元培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27岁入翰林,做过教育总长。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地位高的读书人之一。在蔡元培的众多经历中,他为人所熟知的一个身份,就是北大校长。他就任北大校长,是在1917年。在这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响当当的读书人,从这个岗位上走过。当时的北大,被称为衙门学校。来求学的,多是官僚纨绔子弟,只想混张文凭。那些老爷们们来上课,都还带着仆人。上课铃响了,仆人们才去叫。上体育课,教员都恭恭敬敬:“老爷们右转。”一下课,老爷们就都去吃酒打麻将了。蔡元培上任一看,乌烟瘴气,连教员的考勤表都没眼看。其中几个总缺课的外国教员,每天跑去喝花酒,还取了个“探艳团”的名字。有个叫克莱德的教员还是英法公使指派的,没人敢得罪。蔡元培知道后,一拍桌子:“开除。”当时,外交总长伍廷芳因外方压力,连着给蔡元培写了几封信,劝他向外国人低头。蔡元培回信一封:辞退教员是按规矩办事。想打官司,请便。蔡元培对不正之风绝不容忍,但对读书人极尽包容、关照。1927年,蔡元培知道鲁迅生活窘迫后,立马聘他做大学的特约著作员,不用去学校上班,每月300大洋。在这之前,鲁迅曾写文批评蔡元培,说他小仁小义,两人气味不投。这之后几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生活艰难,蔡元培知道后,又托人把他安排到了商务印书馆工作。徐悲鸿还是个贫困农村青年时,蔡元培赏识他的才华,推荐他到北大,又亲自帮他挽回被挤掉的留法名额。后来,知道徐悲鸿在法国学绘画生活艰难,又资助了他5000多法郎。蔡元培舍得给老师加薪、开工资,但对自己,却比较抠门。以前当总长时,他就只拿月薪。赚的钱也经常拿来接济困难的读书人。北大那时候预支给他的20元车马费,他总是不用,拿来资助困难学生。平素生活,他也十分节俭,没有随从人员,出去都是住便宜的小旅馆,常常一身粗布寒衣。干了一辈子,蔡元培没有一房一屋。1936年,蔡元培68岁生日那天,受他帮助过的100多名北大学生,决定一起赠一所房子,让蔡先生安度晚年。但还没住进去,抗战就爆发了,蔡元培举家离开上海。1940年3月2日的早上,蔡元培早起,不慎摔了一跤。3天后,72岁的蔡元培逝世了。去世时,他留下一句遗言:科学救国,美育救国。一生节俭助人的他,不仅没有财产留给妻子,反而欠下了大几千块的医药费,连棺材都买不起。商务印书馆的同仁们,一起合伙买了一口棺材,蔡夫人典当了衣物来办理丧事。虽一生贫寒,但蔡元培先生的这束光,却照亮了一个时代的夜空。#蔡元培简介#
5、蔡元培简介名言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917年任北大校长。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6、蔡元培简介作文素材在蔡元培先生生活的年代,中国的大知识分子大多重知识轻錢财。在看看当今中国的大知识分子就有些不好说了。
7、蔡元培简介北大有一位校长,任职10年就提出辞呈7次,从学生到老师到政府屡次挽留。他是谁?他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先生生于清朝,中过举人、进士,点过翰林,但曾经到过德国、法国留学、考察,受西方自由、平等和博爱思想影响,人比较开明。曾经的北大院内封建、官僚思想严重,乌烟瘴气,根本就不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地方,几任校长都摇头离去。很多朋友听说蔡先生受聘北大校长,都劝他不要去。可他希望把德、法两国大学学风带到中国学府,为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毅然去了北大。蔡先生走马上任,第一天进校门就摘帽子给在大门迎接的全体校工来了个大鞠躬,惊掉众人下巴。之后很快着手采用新的教育方针和制度,主张不论什么学派,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应该允许他存在。他陆续聘请了一批有真才实学和希望改变旧社会的人来任教。其中包括新思想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章士钊,还有穿着马褂留着长辫的辜鸿铭,赞助袁世凯称帝的刘师培,等等,北大一时人才济济,耳目一新。为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蔡先生不但敢于招贤纳士,还善于博采众议。学生顾颉刚建议把“中国哲学系“改成“哲学系”,以便学到世界哲学,后来真就有了北大“哲学系”。学生王昆仑问他自己姐姐能否上北大?他就准许王兰来做旁听生。蔡先生一生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两袖清风。1940年在香港去世时,身后没房没车没存款,有的几千元的医疗欠款。#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