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啊萍对不起张纯如!张纯如出生于美国,其父是抗日将领张铁军,从小就从父母口中了解到南京大屠杀。长大后她发现,西方对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知之甚少。便萌生了要写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英文书籍。让全世界了解日军的暴行,还受害者公道。随后张纯如飞回国内,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搜集第三方资料。经过多年努力,回到美国后,她不负众望地写出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本书。此书当年名列《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十四周!成功的让更多的美国和西方百姓了解到这一历史。也因此,她成了日本极端分子的眼中钉。因为多年搜集南京大屠杀资料,越发地深入了解到那段惨不忍睹的历史。再加上不断受到日本极端分子的骚扰抹黑,让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某些势力甚至给她邮寄子弹并威胁她和她的家人。不得已她选择独自在外居住远离家人,没了家人的陪伴,患有抑郁症的纯如终在2004年选择吞枪自尽,年仅36岁。2017年,江苏淮安市为了纪念她,建了所张纯如纪念馆。中国美术馆馆长亲自为张纯如创作了雕塑。馆内详细记录了张纯如的一生以及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所做的贡献。张纯如可能怎么都想不到,在她去世18年后,居然会有一个国内女性在南京这个地方为日本战犯供奉牌位。所以吴啊萍,你真的对不起抗战所有遇难同胞和张纯如!
2、张纯如真的是自杀吗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张纯如开枪自杀,时年36岁。张纯如的内心是正义的,但同时又是无助的。她的愤怒,她的无奈,只留下一句:“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1976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祖籍江苏淮安,她的父母都是博士学位,并给予她良好的教育背景。尽管生活本可以平稳无忧,但张纯如却怀着追求大志的雄心,让她的人生变得非同寻常。张纯如选择进修新闻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在她的工作中,当她翻阅国内资料时,她频繁地遇到二战期间祖国遭受的惨痛历史。然而,这些血泪史却被欧美的历史著作带过,甚至根本不提及。1994年,张纯如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影展。数千张屠杀现场的照片展现在她面前,深深震撼着她的心灵。透过这些照片,她仿佛亲耳聆听到南京百姓的哀嚎,亲眼目睹中国人民的愤怒。其中一幕令她特别记忆深刻:日军正在搜查城内身着便衣的士兵,为了识别,他们操着不标准的汉语,当他们看到年轻男人时,就在后面喊:“立正!”中国军人经过长期训练,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下意识地收紧脚跟,挺直腰杆。这样微小的动作会立即让敌人发现他们受过军事训练。日军看到这一幕,会兴奋地狂笑,随后开枪射击,将他们残忍地杀害。这样的案例在大屠杀期间比比皆是。有一个中国军人相对聪明,他察觉到语气不对劲,刚要挪动身子,立刻又佯装跛脚。然而,日本鬼子不顾一切,一刀砍下了他的左腿。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变态地要求他继续站立,采取金鸡独立的姿势。在他身后不断喊着“立正”,然后再次砍下刀子,将这位中国军人的右腿砍断。无数中国军人就这样倒在日本鬼子的枪口和刺刀下。了解了这些历史后,张纯如在震惊之余充满了愤怒!尽管她小时候曾听父母讲述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但真正亲眼目睹这些影像记录后,超出了她的想象。日本军国主义的肆虐已经完全失去人性,他们现如今试图对世界隐瞒过去,在教育上篡改历史,淡化在中国所犯下的暴行。作为一个流淌着炎黄之血的人,她无法接受这一切。于是,张纯如告别了家人,来到南京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幸存者的口述和提供的资料,她一字一句地将这些记录在她的著作中。回到美国后,张纯如在国会图书馆的档案馆里反复核实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然而,她发现这样的努力艰难,因为在美国根本没有确凿的书籍记载日本人的恶行。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她幸运地找到了一些美国传教士、记者和军官的日记。其中两本日记尤为有价值,一本是《魏特琳日记》,另一本是《拉贝日记》,这两本日记后来成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1997年,张纯如出版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震惊了西方世界。连续14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印刷量接近100万册。在这本书中,她不仅详述了许多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还分析了为什么这些日本士兵对生命如此冷漠。当然,她也揭示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真相,比如日本当年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时,全球华人为了阻止这一举动,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令人悲痛的是,张纯如在记录了这些惨绝人寰的历史后,精神崩溃了,住院调节了整整5个月。她感受到日本军阀罄竹难书的罪恶,同时也看到了无数丑恶的嘴脸。张纯如内心正义而无助。她的愤怒和无奈只能以写作和宣传的方式表达出来。她决定继续努力,以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会被遗忘,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发声。张纯如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研讨会、学术会议和座谈会,向全球传播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她在各个平台上发表演讲,通过书籍、报纸和电视节目,将这段历史告诉更多人。此外,张纯如还亲自组织和参与了多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活动。她带领记者、历史学家和学生们前往南京,实地访问屠杀现场,听取幸存者的亲历故事。这些见证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亲眼目睹了历史的残酷,也加深了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和关注。张纯如的努力逐渐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不仅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推动了日本国内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讨论。她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知。尽管她在追求历史真相的道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批评,但张纯如坚定地继续着她的使命。她相信通过揭示历史真相,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如今,张纯如成为了国际上广受尊敬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活动家。她的贡献被世人所肯定,她的坚持为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生命的人们争取到了公正和尊严。张纯如的努力也提醒我们,历史的记忆和正义不容忘记。只有通过正视历史、宣扬真相,我们才能铭记过去、珍视和平,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人道的世界而努力。#张纯如个人资料简介#
3、张纯如演讲全部视频”妈,我收到了2颗子弹,有人要杀我”,《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打电话给母亲道。这个当年只有29岁的年轻女孩凭借一己之力,让全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揭露了禽兽不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犯下杀害我国30万同胞的滔天罪行!历尽千辛万苦撰写《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英文版,系统地揭露二战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1968年出生于美国的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本没有任何关系。她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她向全世界深刻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当她在1994年参加了一个关于侵华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摄影展之后,她觉得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先辈们做些什么,不能够让他们一直蒙受冤屈,不能让他们就这样白白牺牲了。于是,张纯如查阅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搜集了大量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加之实地走访、采访,用时3年,1997年底,《南京大屠杀》一书出版,以极快的速度登上美国的畅销书榜。通过这本书,人们明白了为什么遥远的东方古国对日本有如此大的仇恨。南京大屠杀从未远去。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这句话,来自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赛尔,也是张纯如著书的原因。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出版之前,这场“二次屠杀”已经持续了60年。确实,中国人不善于将自己的苦痛剖析给其他人看。所以,也就很少会有人主动发声告诉世人,那段时间中国发生了如何惨烈的事情。但是日本右翼残余势力一直否认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甚至否认侵略事实,他们一直认为其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建设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只要他们做过了,就会留下证据,就有被揭露的那一天。因为查看到太多血腥资料和图片,以及受日本右翼的不断骚扰,而患上严重的抑郁症。2002年,她有了自己的儿子克里斯托弗,这个小生命给了她很大的勇气,然而日本右翼却始终没有停止报复,在长达两年的威胁当中。张纯如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2004年11月,她因精神崩溃住院,但是日本右翼无孔不入,他们以书迷的身份来探视,甚至拔掉了她的输液管,还威胁让她尽快去死,否则找她儿子“聊聊”。“不知名组织”给其日文译本施加的压力。终导致了张纯如的精神崩溃。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美国加州自杀,家人在她的遗书中发现她自杀的原因:“我觉得被CIA或是别的什么组织盯上了”,“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每一位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当纪念她!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录者!她用生命揭露日寇在华暴行的光辉事迹,应编入我们的教材!以教育和启迪莘莘学子,使她名垂千古!#传递正能量# #人物故事# #铭记历史#
4、张纯如个人简介2004年,华裔作家张纯如去世了,一位媒体人看着报纸上的讣告,总觉得张纯如一直在盯着他。他下意识地从垃圾桶里捡起报纸。后来他去好莱坞找了一位导演,两人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媒体人,名叫泰德·莱昂西斯,当时正担任华纳子公司美国在线的副总裁。2004年11月9日,写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的作者张纯如,由于长期被日本右翼势力sao扰报复,以及写作时接触了大量历史资料,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在长期的精神折磨中,张纯如后在自己的车里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6岁。当时美国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她去世的消息。但泰德却毫不在意,当天在办公室看到报纸的时候,他直接将报纸扔进了垃圾桶。然而,后来路过垃圾桶的时候,他一低头,发现报纸上张纯如竟与他四目相对,就像一直盯着他一样,无形中仿佛有一股力量,让他不由自主地弯下腰,将报纸重新捡了起来。之后莱德就开始试着收集张纯如的资料,购买她的书籍,开始了解南京大屠杀。他同其他大多数的外国人一样,在张纯如写这本书之前,对于发生在中国的这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一无所知。而那段中国人视为惨痛伤疤的历史,让莱德大为震惊。看完书之后,莱德心中涌现出了一个坚定的念头:张纯如用笔写下了这段历史,让西方人得以了解,而他希望能将通过荧幕,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于是莱德来到了好莱坞,并找上了导演比尔·古登塔格,希望他能够拍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比尔在这之前,已经有两部纪录短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此外还有3次佳纪录片的提名。在听完泰德的要求后,比尔去读了张纯如的书。泰德问他:“你想拍这部电影吗?”比尔干脆地答应了:“当然!”但答应了之后,比尔也陷入了一种迷茫之中,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去讲述这个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人类劫难。经过不断地思索,比尔后决定,采取三条线并存的方法:从中国幸存者、日本士兵、以及历史资料三个方面,用真实的语言来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幸存者讲述他们受害的经过、找日本士兵讲述他们参与暴行的记忆。之后比尔还找了几名好莱坞演员,让他们扮演当时留在南京安全区救治难民的西方人士,朗读这些人当初留下的、真实的、能够证明日本犯下滔天罪恶的日记、信件和证词。在采访中国幸存者的时候,幸存者们都很积极地讲述他们的遭遇,翻译一度哭成泪人,不得不终止翻译工作。而等他情绪缓和,再把故事翻译给比尔听的时候,比尔震惊不已,同样大哭起来。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比尔说:“回想起来,那是我此生听到的为震撼的故事。”然而采访日本士兵的时候,比尔却遇到了极大的阻碍。他曾经幻想过,借着拍纪录片这个机会,或许能让一些日本老兵,在生命的后时光里良心发现,对历史忏悔。然而当他们询问日本士兵:“你们在南京后悔的事是什么?”一位士兵回答的却是:“我们在南京的时候实在是太热了,没有水喝。”而少数愿意提及的人,又因为收到了恐吓而不得不退出制作,并且警告比尔,“这样的制作危险”。每当提到这段经历,比尔都无奈,“在日本,人们并不想这件事被告诉更多的人。我们能感觉到他们并不想探讨这些,对于发生在南京的事他们也不感到耻辱,而是不断否认。”甚至有一位日裔演员,仅仅参与了一天纪录片的拍摄,博客上就收到了无数的恐吓,许多日本人骂他是个背叛者。比尔在电影中展现人性善良的一面,在南京沦陷时,无数人出逃,但也有少数人主动留下,救助了数十万的难民。但他也展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那就是日本士兵的残暴 行径,可惜的是他们至今都毫无悔意。另外,比尔还在电影中加入了一段字幕,那就是当时美国传教士乔治·费奇曾发出去的一封电报。乔治当时恳请美国或其他国家能够援助南京,阻止日本的暴 行,但很可惜,全世界都保持了沉默,“当时全世界没有做任何事情来阻止这些事情发生”。为了让电影无懈可击,不被人怀疑真实性,不让日本右翼否认或抵赖历史,泰德和比尔的团队,用了3年时间整理资料,跑了好几个国家进行拍摄。而成片也不负众望,广受好评。2007年上映的时候,在中国拿下了1000多万的票房。并拿下了圣丹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但很可惜的是,比尔不管跟日本的哪个电影节申请放映,都被驳回,以至于这部电影至今都没能在日本放映。莱德曾说,他完全想不到“大屠杀”和“被遗忘”两个词竟会被组合到一起。而比尔和莱德拍的电影,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西方人知道这段历史,而不是一直一无所知。”“让这些故事一代一代,永远地传承下去。”2010年,比尔到复旦大学开讲座的时候,曾问在座的大学生:有谁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现场无人回应。他继续说,“如果在美国,我这样问,台下也是这样的反应。”#头条创作挑战赛#
5、张纯如高清图很惭愧,现在才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个令人钦佩的女子张纯如。张纯如1968年出生在美国,她的祖父是抗日国军将领张铁军,她的父亲从事物理研究,母亲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可以说是出身书香门第。张纯如从小就品学兼优,毕业后也有了很好的工作,1988年与白人男孩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三年后结婚,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说事业有成,婚姻美满,但是她却在36岁时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原因与她的代表作《南京大屠杀》有着密切的联系。1994年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她感到无比愤怒。这是真实存在的屠杀,但是却没有一本书提及或记载这件事,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没有人知道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所以她决定一点一点揭开历史的真面目,让更多的人知道日本的暴行。于是她去了南京,和大屠杀的幸存者了解当时的情况,查看了很多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资料,甚至和二战日军通信。总之当时的情况可想而知也知道很困难,因为关于日本在中国的暴行西方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但是张纯如并没有放弃,但其中大的困难应该是知道屠杀真相后的自愈。我现在很少看抗日剧,因为我知道里面肯定有日军对我们进行屠杀的情景,一想到那时的人们所受的苦我就很难受,更何况屠杀30余万人,日军的手段更是残忍,包括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都不放过,各种惨绝人寰的手段他们都用上了,火烧,活埋,当靶子分尸,挖心等等等等,光是听说这些词,我想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听,都会泪流满面。但是张纯如不仅要听,还要听得仔细,还要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我想她肯定是遭受了很大的精神打击。但是这本书终还是出版了,历时3年的时间,1997年在美国出版,一经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轰动,随后被翻译成中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日本出版社想出版这本书,但是半路夭折,他们怕了,心虚了。现在日文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华侨翻译的。虽然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取得巨大反响,张纯如也因此获得很多荣誉,但是她的精神状况却不乐观,甚至因为精神崩溃住过院,而且还受到日本右翼势力威胁报复,她不断收到威胁的短信和电话,所以她不得不一直更换手机号。终,2004年11月9日,这个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在自己的白色轿车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张纯如虽然走了,但是她的事迹还在,她的《南京大屠杀》还在,她的影响力还在。我的文笔不好,只能简单介绍一下,大家可以去查看更多资料。
6、张纯如书籍内容图片“她让世界听到了被捂住的哭声”2014年,36岁华裔女作家饮弹自尽,引来230多家美国媒体集体向她致敬,日本却如释重负,这背后发生了什么?此人名叫张纯如,是第二代美籍华裔。去年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85周年,在12月13日纪念日那天,举国上下悼念遇难同胞,警报声响彻在中国上空,不仅告慰逝者,更是警醒国人,坚决不能再次让悲剧重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在铭记那段惨痛历史的同时,也应该记住张纯如这个名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华儿女。张纯如孤身一人,穷极一生来探寻历史,亲临南京,造访幸存者,写出全英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只为将这段外国人不了解的悲剧完整的展现到世界面前,揭露日本侵华战争所犯下的罪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利·威塞尔说过这么一句话:“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而翻开《南京大屠杀》一书的扉页,我们就能看到《华盛顿邮报》作家乔治·威尔的评价语:“此书,终结了第二次南京大屠杀”。可以说,张纯如用笔当做刻刀,将这段历史深深刻到了全世界的心中,让全球人民听到了那段被捂住的哭声,谴责侵华日军犯下的一桩桩罪行。然而,就在此书爆火的7年后,张纯如却饮弹自尽,此时她只有36岁。张纯如出生于1968年,父母都是从事科研的教授,张纯如并没有局限在父母从事的理工领域,而是在年幼时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文学天赋,十几岁就能写出水平不低的诗,因此,张纯如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在顺利取得写作硕士学位后,张纯如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她的稿件受到报社的热烈欢迎,读者数量很可观。张纯如的天赋引起了很多出版人的注意,其中包括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苏珊·拉宾。由于她华裔的身份,苏珊建议她可以写一本有关钱学森的作品。张纯如接受了苏珊的建议,四处走访了两年时间,才写出了《蚕丝》这本书。里面不仅讲述了钱学森从美国如何临近艰难回归祖国,以及他个人的传奇一生,还诉说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蚕丝》从1994年出版上市后便一路畅销,如果按照正常发展,张纯如前途无量,但她却毅然选择了另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对于那段惨痛历史,出生在美国的张纯如了解并不多,大多都是父母讲述给她的。张纯如的的外祖父正是南京人,幸运的是他在南京大屠杀前就拖家带口逃到了美国,不然不可能有现在。初张纯如只是知道过去的中国经历了太多苦难,她对于同胞的经历深感同情。这时的张纯如还想象不到那段历史到底有多么惨烈,直至一次偶然参加了抗日战争照片展,那一张张照片深深触动着张纯如的心。张纯如的父母从小就告诉女儿:“要记住来时的路,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经过一番挣扎,张纯如决定为那30万同胞发声。但是在美国,真实纪录那段历史的资料少,能找到的资料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因此,张纯如来到了南京。踏上南京的土地,看着一片繁华的景象,张纯如很难把这个地方与她看到的那些照片和资料联系起来。在多名中国学者的帮助下,张纯如来到了多处大屠杀遗址,拜访幸存者,纪录下他们的亲生经历。随着资料越来越多,张纯如内心的悲愤也越多越盛。在写作时,张纯如的进度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她无法回想那段历史,每次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下笔。“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1997年,《南京大屠杀》在美国出版,一上市,这本书便霸占了畅销榜单三个半月,销量成功突破50万册,引发民众热议。美国作为广泛的媒体《纽约时报》评价称,这本书是60多年来打破美、日沉默,用英文告知世界,完整揭露日军罪行的著作。大多媒体人都对这本书评价很高,称这是个“火种”,他们需要将其传递下去,不能让火苗熄灭。随后,张纯如便带着这本书四处签售,还顶着日本重压出版了日文版《南京大屠杀》。此举引发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暴怒,日本驻美大使甚至公开在电视台与张纯如展开辩论,张纯如的话语让他哑口无言,无法反驳,但直到后,日本大使都没有道歉。但是,张纯如的生活充满了威胁和恐吓,有次她还收到了装着子弹的恐吓信。长期过着这样的生活,张纯如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终不堪重负,心理彻底崩溃。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张纯如选择了饮弹自杀。引发了230余家美国媒体集体登报,向她致敬。与此同时,一直处在压力中的日本右翼势力,松了一口气。“虽然张纯如倒下了,但无数个张纯如站了出来!”即便距离张纯如去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日本依然没有道歉,但无数中国留学生还在为之而努力,在高校毕业典礼上,在世界景点下,举着“日本欠30万南京遇难同胞一个道歉”的标语,来告诉世界这段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逝者已矣,生者奋进!#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历史##国际##人物#
7、张纯如全文免费阅读南京大屠杀与你我有什么关系?这个美籍华裔姑娘或许会给你答案。她就是张纯如,美籍华裔作家,她曾为30万冤魂奔命,披露南京大屠杀内幕,从而遭受到日本顽固分子的威胁恐吓,终抑郁饮弹自杀,年仅36岁。张纯如1968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高知家庭。父母皆为博士,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台湾地区到美国的新移民。她的人生本与南京大屠杀无关,但自从听了父母讲述南京这个惨案后,她的肩上仿佛就多了一份责任。“即使在小时候,听到这些都能感觉到长辈们的痛苦,让人无法接受。”她曾说。1994年,斯坦福大学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会议,那些惨绝人寰的屠戮的照片,顿时感到无比愤怒。为了更加了解这段历史,她想要在美国的图书馆里找相关书籍来看,可是,偌大个图书馆,竟然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都没有。历史不容遗忘,她当即决定自己来写一本这样的书,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日本的暴行。为了搜集资料,她四处奔波,搜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并亲自奔赴中国、日本、欧洲,实地采访了大屠杀幸存者。她向幸存者事无巨细地提问,认真地记录并整理,不愿漠视和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就是想获得更翔实和确凿的第一手资料。为此还联系上拉贝的外甥女,并且获得了一本拉贝写下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日记。在《南京暴行》的写作过程中,她顶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整理史料时,她面对的是砍头、活埋、活焚、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这样种种僭越人类极限的兽行。无所不用其极的暴虐和残忍,在这场灭绝人性的屠戮中,被一次次“刷新”。仅仅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每天与南京大屠杀那段残忍血腥的历史为伴,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但她一直坚持不放弃,1997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终于得以出版。它是第一部全面记录日军对南京城所犯暴行的英文著作,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人类历史上残虐至极、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幕得以曝光于天下,它由此引发的强烈冲击波犹如引爆了一枚枚深水炸弹。它连续5个月被列为《纽约时报》的佳畅销书。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骚扰、恐吓和报复,甚至是暗杀,张纯如的信箱里出现了很多恐吓信,有一封恐吓信中还夹着两颗子弹。长期生活在威胁中的张纯如,开始出现各种心理问题,2003年,因为抑郁症加重,精神崩溃,住进医院。终她没能挺过去,2004年11月9日清晨,这个曾为南京30多万冤魂呼唤正义的勇士,在自己的白色轿车内,饮弹自尽。虽然她的书被翻译成多国版本,但在日本,在右翼势力的重重阻挠下,《南京大屠杀》被迫取消出版。直至2007年,该书的日文版才打破沉寂10年的出版禁忌,得以面世。但日本右翼分子仍不愿承认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不存在,我们不承认,你们都是编造的,张纯如的书都是虚构的,是你们中国人串通好的,我们只在你们中国杀过几千人而已。”没有什么耻辱和怆痛是可以被彻底清除的,在那些不肯沉睡的记忆里,在虽已结痂的伤疤下,永远都有血在流淌。忘记南京大屠杀,比南京大屠杀本身还要可怕,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历史一次又一次重演。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忘记历史,无论自己处于什么身份和立场。#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