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一个被我们本地人慢待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到“故宫”,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实,能称之为“故宫”的,还有沈阳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或许你认为我说的慢待是言过其实,如果你是个旅行爱好者,不妨问问身边人,有几个去过沈阳故宫?而我,也是八十年代末学生时代的一次游览,那时候充其量就是好奇进去看看,根本没有现在的旅行理念,那一点走马观花的印象早都消耗殆尽。于我而言仍然如第一次一样的新鲜。再次重温那段历史。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力排众议,决定将后金政权中心自辽阳迁往沈阳,农历三月初三,努尔哈赤自辽阳东京城启行,次日下午进入沈阳,从此在沈阳城市发展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努尔哈赤到达沈阳后,开始兴建“大衙门”,也就是今天沈阳故宫的大政殿,与其同时兴建的,还有大政殿前东西两侧的十王亭。正是努尔哈赤将政权中心迁往沈阳,将沈阳从辽阳的卫城提升为东北地区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中心。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东路——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1625年开始创建,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1627年至1635年建成,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西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1782年建成,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清政权定都北京后,从康熙帝开启东巡之举,160年间先后有4位皇帝10次回到盛京谒陵。故宫均为东巡祭祖期间居住的行宫。清帝东巡较之于“南巡”“北巡”有着特殊意义,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稳定东北边疆局势、提升盛京政治和文化地位均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也带动了东巡沿线的城镇发展,道路建设,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细细品味这座古建筑群的细节之美。从努尔哈赤到乾隆,150多年的皇宫规划,斗转星移,脉络分明,眼望雕梁画栋的宫殿,触摸金戈铁马的历史,眼前的建筑磅礴大气、富丽堂皇,静心欣赏,会发现她的美体现在一处处细节中,匠心独运,浑然天成。有点事多,忙活去。不再介绍了!沈阳故宫很值得你来!
2、故宫简介讲解视频主持人问故宫院长:“故宫文创一年卖10亿,门票一年卖8亿,你们有分红吗?”故宫院长斩钉截铁地说:“故宫是非营利性单位,我们不分红,一切待遇和事业单位看齐。教授级别的每月拿一万多块钱,普通员工就是6、7000块钱。”这个待遇其实不算高,那故宫好招人吗?答案是肯定的,故宫每年招聘的时候,有十几万人报名,但只录取几十个,而且招聘要求极高,只要985和211院校硕士以上的学历。如果询问这些优秀的年轻人,为什么要来故宫工作?很多人会说一个答案:因为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觉得修文物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来自于单霁翔院长的精心策划。单霁翔院长说,以往的故宫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干了很多工作,但不懂得宣传故宫文化。他上任以后,把故宫文化推广给了年轻人,他主持拍摄的故宫初雪,在网上浏览量高达十几亿次。第二年没下雪,把单霁翔院长急坏了,但又赶上了故宫的红月亮,拍下来后发到网上,再度引起热议:原来故宫这么美!单霁翔院长还紧扣年轻人需求,做了朝珠耳机、故宫手机壳、宫门包等文创产品。故宫文创中倍受好评的超级单品,就是《故宫日历》。《故宫日历》始于1933年,故宫为了向民众介绍故宫藏品,特邀《故宫周刊》的主编冯华先生,从上百万件馆藏中,挑出了几百件精品,编纂成了《故宫日历》。由于日历的用图极其精美,很多画家都将其当作临摹的对象。《故宫日历》一经推出,就引爆了民国社交圈,被称为“民国头号社交礼物”。鲁迅、梁实秋、林徽因皆以拥有一本《故宫日历》为荣。《故宫日历》2022版,以生肖虎为线索,串联起上百件与虎相关的国宝,有新石器时代的玉双虎首璜,还有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画虎作品。而且今年特地增加了VR技术,可以365度无死角观赏国宝。《故宫日历》不仅是本日历,更是一件艺术品,自己用显品位,送别人有面子。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购买:#头条品书团#
3、故宫简介作文500字五年级主持人问故宫院长单霁翔:“故宫每年游客2000万,门票收入9个亿,文创收入15亿,你为什么还要申请40亿的财政补贴?”单霁翔直言:“故宫缺钱,而且永远都缺!”故宫博物院成立已经九十六年,历经6位院长,前5位没有一个好下场,到了单霁翔这里实现了逆转。做了7年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感叹:“这是一个高危职业。”故宫有9371间房,1200座建筑,各种珍文物180多万件,每一件都是珍宝。看看院史就知道,每一位院长都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但每一位院长都没有好下场。一次失火或者盗窃就可以让他们丢官失职,受到万人指责。因为故宫里的文物都太珍贵了,没人能担起这个责任。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历任院长的原则就是:少开放,少展览。不让游客进来,就没有危险,把藏品都锁在仓库里,就不会丢失。2012年,单霁翔上任第六位故宫院长前,故宫对外开放的面积不到30%,对外展出的文物,不到1%。单霁翔这才明白,为什么北京人不来故宫了,因为小时候来过一次,再来也没什么可看了。一上任,单霁翔就带着助理,一间一间地检查故宫里的房子。他们来到著名的玄雄宝殿,发现院内的杂草已经没过了腰,房顶院墙也长满了草。老员工告诉他,进去前要先大喊几声,让小动物先跑。他们走进库房,成堆的文物被包裹的严严实实躺在地上。他们走完了9371间房,走破了20多双布鞋,将所需要修缮的地方全部记录下来。经过初步估算,修缮需要40亿,但这笔巨款从何而来呢?故宫在当时每年只有四百多万的游客,而且门票的收入都是直接上交国库的。所以,故宫每年的开支主要靠上级拨款。为了拿到更多的补贴,每次有领导来参观,单霁翔都捡破败的地方让领导看,激起了领导的责任心,然后再提出修缮计划,这一招屡试不爽,给故宫拿到很多修缮资金。随后,单霁翔带领工作人员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治理工程。他们将故宫外面所有的市政管道全都下沉到地下,堆满二百多间房子的储物箱全都搬到仓库,破损的门窗和文物进行修复,被烧掉的建福宫花园,也被重新建了起来。三年后,故宫焕然一新,1200栋古建筑上没有一根杂草,9371间房全部清理干净,故宫又恢复了它往日恢弘威严的一面。做好准备后,单霁翔便开始大规模开放故宫面积,之后的四年里,故宫开放面积由30%提高到80%,并且将锁在仓库里的文物拿出来每年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故宫的游客飙升,到2019年已经突破了2000万。更让单霁翔欣慰的是,这2000万的游客里,超过一半以上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单霁翔的努力,让故宫圈粉了一大批年轻人。他把故宫当作一个大IP,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口红、调味瓶、扇子、笔记本、冰淇淋,虽然都是小东西,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每一个都承载这很强的故宫文化符号,引得年轻人一阵阵追捧。曾有人问单霁翔,故宫出的口红怎么才能买到,单霁翔回答,故宫口红大的缺点就是供不应求,缺货!除了口红,故宫文创还有一个爆品,就是故宫日历。每年精选百余件国宝的画册,组成日历,介绍故宫藏品,传播传统文化。2022年就要到了,故宫推出虎年《故宫日历》,选取故宫馆藏的表现虎与武备、骑射、运动相关的文物藏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珍贵文物。同时融入现代AR技术,可以全方位近距离查看文物细节。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山兽之君、百兽之长,寓意吉祥平安,是活力和荣耀的象征。新年到,这里为大家推荐这本《故宫日历》,送长辈送朋友,或是放在自己家寓意深长,彰显品位。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购买。
4、故宫简介1000字主持人问故宫院长:“听说故宫门票一年卖8亿,但钱还是不够花?为什么不把门票价格涨一下?”院长说:“故宫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门票收入全部上交国库,自己一分也不留,花销需要靠上级拨款。门票的价格不能涨,我们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40—60的门票价格很合理。”故宫院长单霁翔亲眼看见过,人民群众对于故宫的感情有多深。有一位老大爷,穿着很朴素的服装,背着行军水壶和干粮,到故宫来参观。饿了的时候,老大爷就席地而坐,喝开水吃干粮。即使条件这么艰苦,老大爷也要来故宫看一眼,可见故宫对人们的意义有多大。单霁翔院长深受触动,发誓要好好维护故宫,让大家游玩时体验更好。单霁翔院长为了维护故宫建筑,要求房顶上不能有一棵草。因为草籽生长,会顶坏房瓦,导致漏水,久而久之就会伤害房梁。故宫有接近上万间宫殿,不能有一棵草,故宫的工作人员觉得这不可能。单霁翔院长就亲自带人一棵一棵拔,拔的干干净净后,只要注意维护,就能一棵草也没有。没有草之后,故宫的景色看起来更为壮美。单霁翔院长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主持的故宫文创,一年创收10个亿,深受人们欢迎。故宫文创中有个“尖刀产品”——《故宫日历》。《故宫日历》至今已有88年的历史,一经推出,就风靡了整个民国文化圈。学者俞平伯特地买了一本,送给自己的老师周作人。鲁迅和林徽因也收到了他人相赠的《故宫日历》,对其喜爱有加。报纸称其为“民国头号社交礼物”。有人点评《故宫日历》:“震烁古今惟故宫日历足以当之,独霸天下惟故宫博物院有此资料。”故宫日历2009年复印,一上市就被抢疯了,加印多次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2022版的《故宫日历》,延续了国宝日读的理念,每天介绍一件珍贵馆藏,既是日历又是艺术品。故宫日历典雅大方,自己用有品位,送他人有面子。喜欢《故宫日历》2022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购买:#头条品书团##故宫简介#
5、故宫简介儿童版立此存照:别低估了这些猫,它们队伍有200多只,而且吃“皇粮”,并且延续了很长时间,它们就是北京故宫的猫,的确带有皇亲国戚的色彩。大家是不是感觉比较独持呢?这是一位记者采访了故宫院长单霁翔,从院长口中才知道的秘密。每年费用花在这200多只猫的费用不少。据院长介绍,故宫每年国家提供54%的经费,其余46%自筹。主要是故宫的维护保养修缮和人员各方面的开支,但猫的开支也不少,专门有个部门“猫儿房”负责喂养。猫的职责是专门负责抓老鼠,怕老鼠损坏书籍以及建筑物。这些猫,对游客来说还是故宫的一个亮点。这些猫,它们的背景很厉害,而且个个都有编制的,原来,这些猫咪的来源竟能追溯到明朝时期。完全都有记录在案的。大明王朝时代,由于宫内鼠多,朱元璋便命人从宫外带进了很多品质极好的猫,用来抓老鼠。相传清朝时期,慈禧太后也很喜欢猫,受她宠爱的一只猫很漂亮,取名为“雪里拖枪”,因为这只猫身子是雪白的,尾巴则是黑色的,故此取名。嘉靖帝也爱猫,他的猫则是一只很威风的狮子猫,名为“霜眉”,在猫咪死后,嘉靖帝甚至用黄金的棺材为它下葬,可见人类爱猫,自古有之。由此,直到现在,故宫里的很多猫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宫廷御猫”,身份极其高贵。由于现在故宫里的猫,参观的人特别多,很多网友还亲自买猫的食品直接寄入故宫,所以,这些猫除吃“皇粮”外,也有这些网友们长期提供食物。因此,这些猫咪虽然在故宫流浪,却过着网红的日子,不愁吃喝,每一只都胖墩墩的,长相十分喜人。也许很多网友游故宫看到猫还认为是流浪猫,其实并不是,它们与警犬—样,受人喜爱和尊敬。但是猫的寿命只有10至15年,所以,故宫里的猫,还是有生有死,死后还要还规定淹埋。而且猫还是会限制规模的,都是专挑选优秀猫才能留下来。其余的被处理掉。总之,故宫的猫,还是起到了保护故宫的所有房子和书籍等,算是大功臣,它一直传承到现在,大家必须为它们点赞。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吧!我是君威君臣,希望你关注、长按3秒点赞、评论、转发吧!咱们头条天天见!不见不散!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