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于说白后起唱前,将说白的后一字声音拉长,并配合特殊动作,如抖袖、哭、笑等,称为“叫板”。此乃起唱前对乐师的暗示。
2、生旦净丑——争奇斗艳。各擅胜场,众口交赞。
3、 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4、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5、红楼梦幻——迷离惝恍。假语村言,谁解痴狂。
6、我想给我的灵魂找一条出路,也许路太远,没有归宿,但我只能前往
7、成语解释: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8、 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9、科班出身——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板有眼。
10、成语拼音:shēng dàn jìng chǒu
11、挑大梁是戏曲术语。主要流行于江南京剧界。旧时把戏班中生、旦、净、丑各行当的角色喻为房屋结构的“四梁四柱”,有才能、有号召力的主角喻为“大梁”。挑大梁,即承担戏班中的主角。
12、优孟衣冠(yōu mèng yī guān) 释义: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出自于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王文成亦有病处…高视阔步;优孟衣冠;是其病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些不经之谈;端的都从何说起?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 例句: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熏陶有很大关系。
13、上台 (shàngtái)指角色登台演出。
14、 (听戏)“为爱坚守”李春芳戏曲传播40年庆贺——孙红丽《花子拾金》
15、 不搭调:比喻说的不是一回事,两个事物配合不到一起。
16、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7、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释义:描写或模仿得逼真。出自于宋·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句:他扮演了一个不大熟悉的角色,竟做到~,博得同行的好评。
18、 圆场:为打开僵局而从中解说或提出折衷办法。
19、勾脸是京剧脸谱勾绘方法之一。演员用笔在脸上勾勒出眉、眼窝、鼻窝、嘴角,并在脸膛、脑门等部位勾画出各种纹佯、图案,并在空白处填充主色。凡不同揉脸、抹脸的净角脸谱,均为勾脸。
20、他们似乎从没有正式地告别过而每一次都是绝别
21、优孟衣冠(yōu mèng yī guān) 释义: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出自于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王文成亦有病处…高视阔步;优孟衣冠;是其病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些不经之谈;端的都从何说起?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 例句: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熏陶有很大关系。
22、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多。
23、 在戏曲中,跑龙套指扮演剧中的龙套角色。龙套,是戏曲表演行当之也称“流行”,是青袍、太监、大铠、校尉、衙役等角色的总称。
24、 在戏曲中,行头指京剧舞台上演员所穿戴服装、鞋帽的统称。
25、亮相是戏曲表演程式。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武打完毕后,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成一定的姿势,如雕塑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除要求姿势稳健外,还要求做到静中有动,气韵连贯,画面美观。
26、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27、成语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28、回复接收“外汉老师必知:中国人和外国人知根知底的区别”
29、诺言和深情,没有出路的潮水,一次次淹没了我
30、在戏曲中,过去把学戏的地方叫做“科班”,按《词书》的解释,“科”字的定义就是“类别”,也就是“名目”,“班”字就是“行列”,也就是“集团”,把“科”与“班”连起来,就是“某一种名目的集团组织”。科班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戏方式中普遍的一种,也是培养演员在数量上多的一种,它是以一种集团方式授艺的教学场所,成功系数较高,也就是好演员出得多。
31、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32、京胡:拉弦乐器。京胡的一种,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形似二胡而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奏时使马尾弓擦弦而发音,刚劲响亮,京剧管弦乐伴奏主要乐器。
33、 虽然画龙点睛的出处很简短,但是其中的奥妙和意义还是值得人们去仔细去品读这个故事的。
34、(比如李军老师的翻车版《珠帘寨》十一太保擒虎豹)
35、 在戏曲中,铆上,也作卯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铆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36、靠旗,传统戏曲当中武将的重要装束之是插在人物头部后边(固定于肩背)的四面三角型的彩旗,上绘草龙、江涯或龙纹。
37、一板三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一小节中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一板三眼是四拍子。比喻说话有条理和分寸,合规矩,不马虎。
38、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39、它是戏曲术语,谱者,大致的准则,没谱,指没有准则,脱离原来的甚远,在唱腔上就是离开了原有的规定乐谱,唱错了或胡乱编调。
40、上台 (shàngtái)指角色登台演出。
41、 (听戏)康乃芳《杀惜》唱段——《百家戏苑》开播15周年答谢回馈演出
42、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3、曲调( qǔ diào ) 歌曲或戏曲的调子。
44、 亮相:比喻公开露面或表演;比喻公开表示态度,亮明观点。
45、 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
46、 大拿:掌大权的人;在某方面有的人。
47、板眼:节拍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古代音乐及古代音乐术语中,把强拍称为板,把弱拍或次强拍称为眼,合成板眼。
48、 在戏曲中,对台戏指水平不相上下的两个剧团,在同一时期,相近的地点,演出相同或相近的剧目,一争高低。
49、扮相 (bànxiàng)演员装扮成剧中人物后的外部形象;泛指打扮成的样子。
50、 从戏曲中来:由于需要上台的演员未到或扮戏未完成,所以台上的演出只能放慢速度。演员往往要即兴增添台词或故意放慢表演的速度,以达到延长时间的目的,所以这位演员就是“下不来台”了。京剧术语称之为“马后”。
51、 海报:戏剧、电影等演出或球赛等活动的招贴。
52、 它是戏曲术语。谱者,大致的准则,没谱,指没有准则,脱离原来的甚远,在唱腔上就是离开了原有的规定乐谱,唱错了或胡乱编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