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1、生平: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2、诗人将绝域特有的典型地理现象摄入笔端,熔铸自身的生活经验,塑造出了狂风怒卷,砂石乱滚,千里流沙,枯黄凄寒的大漠意象,让人闻之而不胜唏嘘。
3、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4、高适在安史之乱时,先在哥舒翰军中守潼关。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唐朝,攻占洛阳。哥舒翰率兵二十万人马守潼关,当时哥舒翰患有风疾,得病后有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不能直接治军,部将王恩礼,李承光互相争长短,号令不军无斗志,却在一起守关。哥舒翰又为杨国忠所说,哥舒翰是突厥突骑施哥舒部落人。进谗玄宗促令他尽快出战,被迫使哥舒翰没有固守固若金汤的潼关,出关与叛将崔乾祐战于灵宝。被中埋伏被俘。
5、在高适的诗作中,诗人用强烈的对比来表达丰富复杂的内容:战士和将军、死节与贪功、效命疆场和纵情声色、古代名将与今日边帅等等,对照鲜明,主题得以深化,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同时也使读者感官上产生了较震撼的刺激,易引起共鸣。
6、经过安史叛乱,救睢阳之围,出任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7、其诗有题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从题序并结合全诗来看:此诗的写作,是由于开元二十六年(《河岳英灵集》和《文苑英华》是“开元十六年”),有客作《燕歌行》,高适以后“和焉”,因此,不能认为就是“开元二十六年”或“开元十五年”写作此诗;此诗的创作,并非写于边地,而是在一些边塞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而创作出来的;由于是这种概括性写作的性质,因此,其诗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主题、结构就比较飘忽,古今以来的笺释者也就意见纷纭。
8、都是唐朝一个特殊群体,即所谓的边塞诗人,这个群体的特征是诗人均在边塞有过体验,有的甚至参加过战争,诗的特征是具有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并且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9、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10、心远语文教师考编工作室,圆您的语文教师梦想!
11、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12、高适能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岑参的诗,则更多地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
13、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十年只一命,如飘蓬。
14、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15、 又如《优钵罗花歌》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十字句错落有致,诗体自由流畅,有民间歌谣的风味。 胡应麟在《诗薮》中云:"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排偶,然音节与唐律不同,唐人李杜外唯嘉州合。
16、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17、2018文学考研人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18、岑参的语言风格虽然也很明白晓畅,但是,在炼字上面所费的苦心一点也不输给贾岛。比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句中的“然、煎”运用丰富想象突出热海的酷热,雄壮奇丽,变幻莫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也就是说,岑参的诗歌在语言锤炼方面还是颇费心机的。
19、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20、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21、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22、平沙,苦寒萧瑟,战火纷飞,艰苦恶劣的环境、残酷频繁的战争杂以悲壮之情,构成了意与境的和谐。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画面有镜头感的两组切换,则丰富了意境的自足性。
23、 高适代表作如《别董大》、《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24、 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为高适,岑参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人的边塞诗中也都表达出慷慨赴边,以身报国的豪迈气概:"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大丈夫。
25、艺术上高适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参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26、参考答案: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27、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28、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29、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30、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是一首壮行诗,全诗意境雄壮,想象神奇,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31、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32、今天接续连载初盛唐边塞诗的类型和演变,此文为我十八年之前的论文,当下繁忙,无暇重读修改,不知道发出之后会否令我赧颜惭愧?
3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34、唐军太子李享,在将士拥戴下,在北方灵武登基称帝,遥远地把唐玄宗迫成太上皇。唐军再集结几十万人马。加上数干勇猛强娨回纥骑兵,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禄山之儿安庆绪在洛阳称帝后,军势大败,逃往邺城固守。跑前将哥舒翰等很多唐将领都被杀死。
35、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36、关于意境,袁行霈先生认为:“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但这个定义并不恰切,因为意境是作者创造的,而作者实际上创造的只是文本,这个文本本身具有物质性,“是一个不以阅读与接收而改变的自足性存在”,所以意境其实就是作者创造的文本。而它的本质便是具有呼唤性的意象结构,进行结构的方式是情景交融。
37、语言质朴,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前两句描绘送别环境,悲凉情调从描写中自然而生,后两句为临别宽慰之语,显得很豪气。语言浑朴自然悲壮之中自有一种厚实。
38、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39、王湾《次北固山下》,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宿建德江》,王维《渭川田家》、《观猎》、《竹里馆》、《辛夷坞》,祖咏《终南望馀雪》,高适《别董大》,岑参《逢入京使》
40、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42、关于此诗的写作背景,多有认为是写张守珪守瓜州之事。事情原是发生在瓜州,时张守珪已经转官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因此,他的诗序中称“御史张公”,而诗中地名也就在幽州。瓜州是古西戎地,在今甘肃敦煌,西部题材与东部幽州结合来写,这就更具有广泛意义;高适此诗写成东部背景,更与高适早年曾有蓟门、卢龙一带的游历经验有关。高适写有《蓟门行五首》,《蓟中作》等,此诗篇中也出现“碣石”“蓟北”等地名,正是这一生活经历的痕迹。诗人有一定的边塞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写作,可以高适的名篇《燕歌行》为代表。
4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录)
44、在边庭告急的大背景下,一个个志士心怀家国之志,意气高昂,慷慨豪迈的奔赴疆场。这样,以意象为基础,杂以环境氛围,点染以捐躯赴国、英雄主义的精神气概,营构出昂扬向上的意境。
45、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46、除了七言歌行之外,岑参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言绝句也有不少佳作,如《逢入京使》。本诗记述在其去西域途中与京使相逢,用家常话写眼前景致,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不事雕琢,却富有诗意。
47、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48、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
49、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50、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51、从语言风格来看,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简洁明净,朴实有加。岑参的语言风格虽然也很明白晓畅,但是,在炼字上面所费的苦心一点也不输给贾岛。
52、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53、高适晚年任职四川而发达,虽有失职责任好在皇帝没有追究,后来还进封官职,足见朝廷对高适还是嘉奖的。虽对朋友有些亏欠,晚年内心自感不平静,但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人被后世铭记。
54、如遇查询人数较多,多延迟1-3秒,望理解。
55、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6、从读者打赏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应该会有读者喜爱。往往是过于颠覆性的研究,如读懂红楼和曹植传,可能反而不会有普遍性的赞赏——
57、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58、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59、()会造成婴幼儿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A.营养不良B.贫血C.脱水D.缺钙答案:C--------------------------------
60、内容不同:高适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记录;
61、高适二十岁曾到长安,北上蓟门,漫游燕赵,想在边塞寻求报国立功的机会,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
62、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3、指盛唐诗人王昌龄,他大力用七绝写作,留存下来有七十馀首绝句,约为存诗的五分之二。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