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1、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圆周率吧:1415926....它虽然是个无穷无尽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它的作用大,计算不规则图形或者圆形的周长与面积都要用到它。可是,你知道吗,这一串小数却缺不了一个数学家呕心沥血的计算,这个数学家正是中国古代这哲学家祖冲之。
2、这个节日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倡议提起的。2009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无约束力决议(Non-bindingresolution)(HRES224),将每年的3月14号设定为“圆周率日”(NationalPiday)。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以象征圆周率的六位近似值141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八位近似值1415926;习惯24小时记时的人在凌晨1时59分或者下午3时9分(15时9分)庆祝。
3、刚开始,他只是看着玩而已。后来,一首儿歌引起了他的深思。儿歌唱道:“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初三初四镰刀月,初七初八月半边,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团圆。十八月迟出,廿二半夜见半圆。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三十月难见。”他这才知道,原来月亮的圆缺是有规律的。
4、这天,祖冲之显得格外高兴,他摇晃着爷爷的身子直喊:“我明白了!
5、推算出交点月的日数以后,就更能准确地推算出日蚀或月蚀发生的时间。
6、在中国古代,很多数学家都只计算出圆周率的后两位小数,而且,还存在一些争议。这时祖冲之就准备把圆周率算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于是他就与他的儿子暅儿一起,先按正多边形的周长算,每次都多增加一条边,使图形越来越接近圆形。就这样,经过日日夜夜的一次又一次计算,终于得出了1415926这个数字,祖冲之的手指因长期拿算筹,被磨出了血。
7、扩展资料: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
8、祖冲之,429年(南朝宋元嘉六年)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西晋末期,北方发生大规模战乱,祖冲之的先辈从河北迁徙到江南,并在江南定居下来。祖冲之就出生在江南,其祖父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亲祖朔之做“奉朝请”,学识渊博,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宴会。
9、 1986年,上海造币厂制造了面值为5元,发行量为30000枚的祖冲之银币。
10、 大家好,我是307班骆佳岑,今天我为大家带来“走进中外数学家系列之伟大的祖冲之”。妈妈说一位伟人就是一座丰碑,那么在我的眼里,一位数学家就代表着一个数学符号,他们用的智慧、无限的努力、无悔的付出终才有了我们手上一本本数学书。我们不仅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好好学习,更要了解历史,致敬伟人。好啦,今天让我们回到那个没有π的年代~
11、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
12、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13、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14、祖冲之先用麻绳绕车轮一圈,然后折成相同长短的三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了几次,他发现车轮的直径没有线段长。他又量了几辆车的车轮,结果是同样的。
15、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决心解开这个谜。经过几十年的实验与研究,他终于得出了圆周率在26到27之间。这一发现,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呢!
16、《宋史·楚衍传》中说“于《九章》《缉古》《缀术》《海岛》诸算经尤得其妙。天圣(1023-1031)初造新历”。
17、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
18、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他的研究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他亲自研究度量衡,并用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
19、 天上星星闪烁,在祖冲之看来,这些星星很杂乱地散布着,而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20、后来,祖冲之受到刘徽的“割圆术”的启发,沿着他的方法继续研究下去,以期求得更加精准的结果,而为了防止出现差错,他的每一步都会计算两遍。经过无数遍的演算,终得出了圆周率在1415926和1415927之间的结论。
21、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圆周率祖冲之名人故事篇3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晋朝末年,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发展,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22、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23、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24、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起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可是他总觉得这话似乎不对。
25、在祖冲之那个时代,算盘还未出现,人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它是一根根几寸长的方形或扁形的小棍子,有竹、木、铁、玉等各种材料制成。 通过对算筹的不同摆法,来表示各种数目,叫做筹算法。如果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所需要摆放的面积就越大。用算筹来计算不象用笔,笔算可以留在纸上,而筹算每计算完一次就得重新摆动以进行新的计算;只能用笔记下计算结果,而无法得到较为直观的图形与算式。因此只要一有差错,比如算筹被碰偏了或者计算中出现了错误,就只能从头开始。祖冲之为求得圆周率的精准数值,就需要对九位有效数字的小数进行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等十多个步骤的计算,而每个步骤都要反复进行十几次,开方运算有50次,后计算出的数字达到小数点后七位。
26、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给天下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
27、494年(南朝齐隆昌元年)到498年(南朝齐建武五年)之间,他担任长水校尉的官职。当时他写了一篇《安边论》,建议政府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增强国力,安定民生,巩固国防。
28、祖冲之晚年的时候,由于政局变化,社会动乱,祖冲之的研究方向也随之发生的改变,从对数学、天文学的研究转变为对文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这种改变是由生存环境和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29、 《缀术》还曾流传至朝鲜和日本,在朝鲜、日本古代教育制度、书目等资料中,都曾提到《缀术》。
30、祖冲之写过《缀术》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隋书》评论“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故废而不理”,认为《缀术》理论十分深奥,计算相当精密,学问很高的学者也不易理解它的内容,在当时是数学理论书籍中难的一本。
31、祖冲之如获至宝,贪婪地读了起来,其中张衡写的那本《灵宪》,他一连读了五六遍。
32、 当时,数字运算还没利用纸、笔和数码进行演算,而是通过纵横相间地罗列小竹棍,然后按类似珠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3、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34、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值在当时的世界遥遥领先。
35、用正多边形通近圆,计算量大,要再向前推进,必须在方法上有所突破。
36、面对如此庞大的计算,祖冲之可谓是大智大勇、临危不惧。相比较我们,那真是自愧不如!在平常的学习中,一遇到繁琐些的问题我们便心浮气躁、抓耳挠腮、眉头紧皱像是在迷宫中晃荡了许久找不到出口一般,心急如焚;有的甚至直接放弃不再去想那些伤脑筋的题目而是在网上搜。如此,思维便得不到发展提升总是在一个层面停滞不前,宛如一只井底之蛙只能贪婪地望着井口的那一小片天空,只能深陷在小小的泥潭而不自知,永远无法亲眼见识天空的广阔无垠。也许是没经历过艰苦的环境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手到擒来的东西不知道珍惜,往往在失去之后才明白如此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37、总明观内分设文、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实行分科教授制度,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一。
38、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空话吓唬人嘛。”
39、祖冲之的晚年,正值南齐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祖冲之的研究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着重研究文学和社会科学,同时也比较关心政治。
40、为了验证这首儿歌,祖冲之每天晚上都要看几次月亮,半夜里,他独自一人站在院里,仰望天空,一看就是两个时辰。经过几个月的精心观察,祖冲之终于相信了儿歌中的说法。
41、 此时,祖冲之的儿子祖?已13岁了,他也帮着父亲一起工作,两人废寝忘食地计算了十几天才算到96边,结果比刘徽的少0.000002丈。
42、 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他的研究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他亲自研究度量衡,并用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古代有一种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祖冲之利用他的圆周率研究,求出了精确的数值。他还重新计算了汉朝刘歆所造的“律嘉量”,利用“祖率”校正了数值。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
43、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
44、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继承了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历法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他父亲的成就。祖冲之的“大明历”就是经过祖暅三次建议之后才被梁朝采用的。关于球体体积的计算也是作为祖暅的工作流传下来的。祖暅终生好学不倦。传说他小的时候,专心读书,连打雷也不觉得,走路时思考问题,曾经撞到别人身上。
45、"开差幂"即是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的差,用开平方的方法求它的长和宽,它的具体解法已经是用二次代数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
46、其后数年,祖冲之虽然继续担任朝廷命官,生活并不安定,但他从没放弃过对科学的研究。公元462年,祖冲之在天文学上的呕心沥血之作——新历法《大明历》终于完成。
47、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名人故事
48、祖冲之能在科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这和他执着、勤奋的研究态度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上至远古,下至他生活的年代,他全部都进行考察,而且他绝不会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古人的认识中。这也是他能在科学上走得比别人更远的原因之一。
49、《缀术》还曾流传至朝鲜和日本,在朝鲜、日本古代教育制度、书目等资料中,都曾提到《缀术》。
50、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51、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52、今天是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是的,今天是国际数学节。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数学节吧。
53、我们应该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培养优秀人才,正如赵翼所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圆周率祖冲之名人故事篇9《数理化通俗演义》中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故事,作者梁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许多遥远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科学成就再现在我们眼前。
54、祖冲之从小就对古书一窍不通,却极爱数学,富有实践精神。幼时,私塾的先生告诉祖冲之,“圆周是直径的3倍”。祖冲之对此产生了疑问,第二天就跑去村头测量车轮,量来量去都与这个结论不符。此后多年,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他。
55、后来,孝武帝听闻祖冲之的名声,任命他到总明观任职。当时,总明观是的科研机构,在总明观任教,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料,也让他拥有了进行研究与开拓的资本与条件。
56、祖冲之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索。他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将永远放射光芒。他的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勇于创造和坚持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7、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量鞋子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
58、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名人故事
59、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1415926和1415927之间,并且得出了两个用分数表示的近似值:约率为22/密率为355/1
60、 五岁的时候,祖冲之的父亲想教他念古文,可他的背诵效率不高,这令父亲十分生气,但父亲不知道的是,祖冲之对数学与天文感兴趣。
61、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同时,主张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62、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1415926与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141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接近π值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