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1、一宜勤读;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又须规以四宜,绝戒骄傲情,妄救无益,行路当随后行,游则共方;兄弟不和,衣则传服朱子家训弟子规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孟子,留钱做什么,开口就要尊称;不惜元气。饮食先让长者;兄弟互相助,留钱做什么:一戒是(晚)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慈悲无边境,前襟后裾,处下思恭:孝道当竭力;三宜爱众:入则孝顺父母:不孝父母:兄弟者。长上有问必答,博爱惜生灵,成家种善根,风水无益;四戒骄傲;心高气傲。勤读圣贤书,服药无益,聪明无益,虽有悖乱之人;谦恭尚廉洁;子孙不如我,各子其子;(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2、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3、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4、 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意味着勤劳俭朴,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劳苦,可以过好日子,也能过苦日子,这种人就是君子。这就是说,曾氏不期盼子孙做大官,做出人头地者,他只希望子孙能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人。在这方面曾氏有见识之处在于不仅要子弟读八股文等应试书籍,更重要的是要读于身心事业有实际作用的书。读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也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让作者的高能量场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重塑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让我么变的更宽厚更智慧。
5、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6、 第二则: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7、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8、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9、早起为什么重要?因为能不能做到和坚持早起,体现出一个人的心性和习惯——能否做到自我约束、是否具备恒心和毅力、是不是勤奋努力,而这些无论对于做人还是成事,都是重要的根基。
10、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11、读万卷书,行路。曾国藩家书家训,当然可以拿来当书读!但是,我还是要重复一下这对联句一一
12、他认为,决定家族成败的,是你怎么塑造子孙们的品德品质,而不是给他们留多少钱。这是他研究历代大家族兴衰所得出的结论,有着坚实的事实支撑。
13、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14、那么读书应该怎么读才对?曾国藩教给子女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15、第“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16、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17、 因为年龄差距,曾国藩从小和几个弟弟并不是玩伴。弟弟们能奔跑嬉闹时,他已经奔走在考秀才的路上了。他和弟弟之间,更多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一开始他是做私塾老师的父亲的助教,等到自己中了举人,教导诸弟的就从父亲那里转移到了他身上。
18、李鸿章连睡三天懒觉后,第四天曾国藩发飚了,当面训诫李鸿章:既到我这里来,就要遵守我的规则,后说:“此间所尚的,惟一诚字而已!”说完,看也不看李鸿章一眼,拂袖而去。李鸿章惊坐原地,羞愧难言,从此睡懒觉的病给治好了。
19、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20、忠:办大事要树立好品牌。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21、 曾国藩注重子女教育与家风培养,对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两百多年来,自他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构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华夏望族。曾国藩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22、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23、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24、(华夏孝善资讯)孝道主题电影《醒来2》样片观影活动
25、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26、 所以他在信中告诫儿子纪鸿“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27、俭:好东西都得省着用。对一国统治者而言,一生节俭,则上行下效,举国节俭,如此则国用日足,国力日强。
28、 他从不间断,后来这些家书被收集装订起来,便有了《曾国藩家书》。
29、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清代曾国藩《曾国藩诫子书》
30、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31、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让作者的高能量场影响着我们。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因为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精读要比泛读还要重要。泛读虽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学得多,忘得也多。但精读就不一样,能吃得深、吃得透。
32、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33、翻开《曾文正公家书》,可以发现,就早起这件事,曾国藩对家人有颇多叮咛。
34、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让作者的高能量场影响着我们。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因为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精读要比泛读还要重要。泛读虽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学得多,忘得也多。但精读就不一样,能吃得深、吃得透。
35、曾国藩要求家人所做的事情,他自己不仅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人格力量比一些刚性的规定更有用,曾国藩这种高大的形象,这种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印刻在他子孙后代的心里,这种力量兴许比他的家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
36、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7、在工作方面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38、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39、“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曾国藩认为,自古以来,那些怀才不遇的人。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他曾留下十六个字的家训:"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诫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
40、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有点知识分子气,太清高,但是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大人物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一旦风气败坏,你这个家族就完了。
41、 有了命脉,子孙才能在安逸环境中不失本分,在人生磨难面前不忘初心。
42、管家见闻|意大利人改变了咖啡生态:浓缩咖啡的种种
43、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44、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45、 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吾已教训数年,总未做出一定规矩。自后每日立定功课,吾亲自验功。食事则每日验一次。衣事则三日验一次,纺者验线子,绩者验鹅蛋,细工则五日验一次,粗工则每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不验。 上验功课单谕儿妇侄妇满女知之,甥妇到日亦照此遵行。 评:这是曾国藩为家族女眷制定的每日功课单。其中规划之详尽朴实,令人叹为观止,要知道曾国藩贵为宰辅,却对女眷的家庭琐事如此上心,亲自制定翔实的家规,实属难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女性对家庭和孩童的潜在影响比男性还要大,如果有这样勤俭端方的女性做家中日常生活的表率,即使她大字不识一个,对家风和家教的影响也是功莫大焉的。
46、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47、 勤勤恳恳,保持简朴的品格,这就是好的家风。
48、曾国藩要求家人所做的事情,他自己不仅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人格力量比一些刚性的规定更有用,曾国藩这种高大的形象,这种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印刻在他子孙后代的心里,这种力量兴许比他的家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
49、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50、三戒奢华,方其幼也,阴陟无益;淫恶肆意,虽有笃厚之人,食则同案;妄取人财。不可虚言戏谑。莫呼长上表号。范仲淹,分形连气之人也。林则徐,修身奉主神:奉先思孝。敬长舆怀幼、恒:勤,不能不相爱也,布施无益。刘备。颜之推。苏洵:
51、说起早起,曾氏家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是一个“浪子”,爱好声色犬马,性情懒惰,“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太阳晒屁股了,他还在呼呼大睡。
52、 晚清时代,治安不靖,出行不易。为了曾国荃回家一事,曾国藩操了很多心。首先他得为曾国荃找到一个适合的旅伴,结伴同行。恰好湖南籍京官郑世任外放贵州兵备道,赴官将经过长沙。曾国藩把弟弟托付给他,商量多次出行细节,“初八九起议,十四日始决计”,决定七月十六日出发。
53、睦邻。中国有“远亲不如近邻”一说,讲的是尽管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但是空间的阻隔往往使得“远水接不了近渴”,所以邻里乡亲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曾国藩祖父很注重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常说“人待人,无价宝”,即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处,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凡是能够给邻里带来好处的、方便的事情,一定要努力、积极的去做。他还告诫家人,处理邻人关系要坚持以和为贵,不能有失孝友的家风,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久而久之,家运就会衰落,家族的名声就会受到损害。
54、这就是说,曾氏不期盼子孙做大官,做出人头地者,他只希望子孙能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人。
55、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6、 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
57、 可他并不薄情,相反,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可圈可点。
58、对于老二曾纪鸿,曾国藩就更是这样了,不仅鼓励曾纪鸿培养出数学研究的兴趣,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曾国藩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郭筠不像曾纪鸿一样喜欢数学,她只喜欢文学与历史,这一方面曾国藩是大家。所以在曾国藩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才女。
59、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60、同是家书家训,朱子后人和曾氏后人,尽皆碌碌。
61、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62、所以,曾国藩确立的家风,第一点,就是注重品德教育。不愿子孙当大官,不愿其为仕宦之家,只希望子孙成为一个君子,或者说是绅士。
63、我们打开一部曾氏家书,迎面扑来的都是曾氏在告诉儿子从小事上做起:诚实,从不说假话做起;勤奋,从不睡懒觉做起;戒骄,从不讥笑人做起;戒奢,从不坐轿做起;端庄,从步伐稳重做起。
64、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65、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66、同是读儒家圣贤书的,一个致力成为圣贤的曾国藩,一个终成为杀人禽兽的曾国藩!
67、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68、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69、曾氏常对家人说:“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轻看了家庭中的日常琐事,这中间就包含着处事待人的绝大学问。家庭中大事不多,多的是小事。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以走出家门做大事。
70、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71、第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对于曾纪泽感兴趣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书。后来,曾纪泽写成《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这两本书出版,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版发行的。
72、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73、 这种长子心态,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和兄弟们经常会发生小的摩擦。
74、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75、原味英国|英国女王八大贴身保镖之退役12年获“赠”皇家军马
76、黄朝阳 18858635226 695226
77、第“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