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爱国的古诗词初中【文案5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30 18:5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爱国的古诗词初中

1、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同学们逐步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内化为爱国激情,分别于3月23日、4月1日在报告厅举办两场汇报演出。各班别具风格的服装和编排,激情昂扬的朗诵,为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5、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6、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7、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8、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9、   沈镇同志谈了《辛弃疾的家国情怀》、张云雅同志以叶挺一篇白话述志诗《囚歌》让大家感受到革命者那坚信革命必胜和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决心。周芝琴同志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让大家深深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12、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1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5、第3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1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7、精心点评,深入研讨。工作站主持人周玲玲老师带领大家一同研习,畅谈心得体会。学员们热情高涨。首先是彭宁玲老师和蒋书霞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说课,接着由第三初级中学的吴有宏老师、初级中学的杨振亚老师、钱陈老师、帖银霞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精当的点评。

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19、☞ 诉真知·践光明——奋力开创光明教育宣传工作新局面

20、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21、答:运用典故委婉含蓄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2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4、蒋老师选择的三首诗,让我们了解王昌龄、陆游、文天祥,是爱国诗人群像图。彭老师让我们深入了解杜甫。我们来了解一位诗人的价值。比如李清照,我们可以学习,使语言变得雅致,又能了解个人、国家命运之坎坷。让学生了解一位诗人,就是培育了一棵精神之树,会影响每一寸肌肤、影响血脉和灵魂,真正地会对学生阅读、写作的广度和深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25、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26、《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7、答: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28、射阳县初中语文教师周玲玲骨干教师培育站和周忠玉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坊是提升语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良好平台。在两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已扎实开展了六期研修活动。

29、答:作者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作者眼前生活的艰难

30、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1、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2、甘肃中考卷20题就是对上述理念的一次践行。具体到本题考察中,通过添加一首诗词来组成新的“一组阅读材料”,其本质在于让学生将已有材料的文本意义结构实现补充或重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认知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对现有文本组形成的意义架构进行深刻理解和厘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已经构建了一个南宋军旅诗词的意义结构:相较于我国古代其他历史阶段,贯穿整个南宋时期的关键“符号”是民族矛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成为了军旅诗词中的核心主题,其在内容、形式及其风格特点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曹晖,2015)。作为南宋早期主战派和文坛的代表人物,陆游和辛弃疾都出生于靖康之难前后,具有相似的人生轨迹,两人的军旅诗词作品中也集中体现出渴望为国建功、收复实地、重还故都的主题。对比这两位诗词大家的单个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写于1192年前后,都采用了“痴情化梦”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欲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志向,以及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把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的现实。但两者有所不同的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开篇即表达了“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通过前九句表达了作者梦回战场“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宏大志向,后一句却突然转折,难掩“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探索这两首诗词所具有的内在联系的过程,本质是一个对南宋军旅诗词这个议题统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整合,并终建构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比较这两首诗词在内容、形式或其风格特点上的异同,整合形成基于这两个作品的南宋军旅诗词意义结构。

33、分好角色和任务后,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讨论,或试读,或请教,或指导……比赛场上他们每一个人自信地喊出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我想要的!如果生活如此慷慨,那么,就把这些附加的结果赠予努力过后倍感意外和喜悦的他们每一个人吧!

3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5、昨夜秋风⼊汉关,朔云边⽉满西⼭。——严武《军城早秋》

36、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37、答: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3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9、秋意正浓,即使果实还未成熟,我们坚信一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秋天。研学,我们一直在路上。

4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1、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42、蒋老师注重在朗诵环节进行比较。她在考察情感之同的诗篇中探究意象、炼字、手法之异,寻找到一般规律,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彭老师在鉴赏诗歌环节进行比较。她与学生共同实施三层探究策略。一是设置开放问题:四首诗有哪些不同?学生探究体裁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感情基调不同。二是两两比较,分别比较写景诗的不同、叙事诗的不同。可贵的是彭老师没有停留在景物特点的概括上,而是认识到景、情的一致性。叙事诗比较,着重比较两件事的背后诗人的态度与情怀,捕捉有效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后求同,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一以贯之。整个过程体现了群诗教学开放、聚焦、归纳的一般特点。

43、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44、答: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4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46、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4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8、评课老师简介:杨振亚,射阳县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周忠玉工作坊成员,群诗课题研究组成员。

49、高尔基说:“真的诗,往往是心底的歌。”情动于心,莫贵乎真,真情是诗歌的生命。在“品”中,两位“群主”都重在引导学生品读诗歌,触摸诗情。彭老师抓住所望之景,所写之事这个切入口,品出杜甫一生“漫游”时的雄心抱负;“被俘”时的忧国悲己;“被贬”时的同情百姓和“弃官”时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蒋老师从意象、手法、炼字的角度,将三位诗人建功立业、恢复中原、视死如归的情怀串联起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告诫我们要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同时,在流程的安排上,蒋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再分享与交流,进行了情感的互通,产生共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同时,特别注重方法的总结,我姑且将蒋老师解读诗歌的方法概括为:识作者、知背景、明意象、抓手法、锤炼字、悟情感。两位“群主”带领学生徜徉诗中,既入意境,又得内涵。

上一篇:春夏秋冬古诗各四首【文案38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