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的特点风格
1、此时,他们的脚步已经走到那块路石边。姚长史一下子想起秋天坐在石上与樵夫谈诗论文的情景来了,他“啊”了一声,“那个樵夫就是孟浩然,孟大山人哪!”(孟浩然的诗的特点风格)。
2、C.孟浩然塑造的自然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3、B.二句阐发画意,“只到”排除“到别处”可能,表现孟浩然的追求。
4、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5、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6、住持送姚长史出山门,住持问:“可与孟先生畅谈?”
7、作为唐代具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还分别代表了隐秀与清逸两种范型,反映在诗歌里,也就出现了隐秀与清逸这样的差别。
8、A.诗首联从正面写“所欲”,颔联从反面写“不欲”,颈联则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
9、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10、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11、隐娘整理了45句孟浩然诗句,一起来体会孟浩然的清淡自然吧!
12、(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13、概括地说,孟浩然以朴素自然之笔,写出了那些淡泊的生活,普通的景物,使之达到生动逼真的地步,从而复现出日常生活境界。他以朴实打动人,使人在他的诗歌艺术天地中,感受到真切的日常气息,唤起真正的生活体验,渐渐进入崇高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孟浩然诗歌特有的“淡”。
14、(答案)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之时,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
15、C.“芙蓉枕”“竹叶杯”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D.“残灯去焰”“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
16、这里展示的是诗人一天的活动:天刚刚露曙,诗人就驾着一叶扁舟,乘兴而来。这时候天色还有些朦胧,岸边的树隐约莫辨,走近才看见沙洲上栖宿的禽鸟。等到了鹿门山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山体明朗,草木青绿,小舟在弯弯曲曲的山涧中环绕着往前走。接着就泊舟上岸,开始攀登崎岖的山路,寻觅高人庞德公隐栖的地方,隐迹虽存,但是昔人已去。诗人正在慨叹,而天色已晚,只好恋恋不舍,在满目夕阳中乘舟返回。由此不难看出,诗中这样一种描述,是时间的推移,是行踪的变换,是景物的更迭,写景在叙事中逐层地展开,其中还穿插着诗人的感受,读来宛如一篇游记。这种写法和王维的写法是颇不相同的。
17、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姚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了。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长史告别住持下山去了。走到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见到自己就热情地打招呼:“官家,下马歇歇脚吧。”
18、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9、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以上两首诗简要分析。
20、以语言塑造形象,主张形象思维。诗歌一般讲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但孟浩然的诗歌对于情感的表达都比较内敛,讲究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21、而孟浩然则不一样,他营造的意境多为闲远型的。我们来看一下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首诗也是写山寺的,一开始,就“挂席”而来,悠然远望,庐山香炉峰进入了视线。诗人用“都未逢”“始见”,表明了向往之情。在前面所说王维诗的“冷”和“咽”的诗眼之处,孟浩然用了“远公”的典故,就是东晋的名僧释慧远。释慧远当时住在庐山东林寺,所以孟浩然写他,就是仰慕慧远的超尘绝俗,怀着步其后尘的愿望。这里,他的思维是发散的,意境显得闲放而悠远。尤其是后两句:“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个“空闻钟”与王维那首的“深山何处钟”不一样。日暮时分,钟声悠然响起,从山上传到江边,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这与“深山何处钟”所写的不知钟在什么地方响,显得很幽深、很僻拗的感觉不同。所以沈德潜就赞叹孟浩然这首诗:“此天籁也,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钟声,写‘望’字意,悠然神远。”(《唐诗别裁集》卷一)孟浩然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洛下送奚三还扬州》)、“倘因松子去,长与仙人辞”(《寄天台道士》)等,都表现了这个特点。所以贺贻孙说孟诗“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诗筏》)。
22、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3、B.“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中,从视听角度写诗人的愁绪。“况复久”“亦何长”叠加感叹,使愁绪更加深沉,使感情更加真挚饱满。
24、下面对这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颔联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分析错误,应该是“动静结合”的手法。故选B。
26、 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27、(1)“开”字将月光照射之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淸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岀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岀,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2)“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28、 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
29、D.“凉风”“蝉鸣”等既表现出秋天一派萧瑟的景象,又回扣诗题“感秋”,诗人“益悲”之情油然而生。
30、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1、C.颔联照应了诗歌标题,点明了游寺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虔敬之心。
32、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
33、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六年前,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34、B.颔联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进行有声有色的特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唐人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等风俗。
35、“去吧,刚才还见先生往屋子里抱柴,想是暖屋子迎长史的吧。”
36、后二句,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37、C.“夕阳沉”点明天色已晚,既写出听琴者的浑然忘我,也衬托郑愔的高洁。
3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9、B.尾联写了“凉风”和“蝉鸣”,这两种景物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凉风瑟瑟,蝉鸣嘶嘶。
40、B.“鸿鹄志”和“鹡鸰心”分别喻指兄弟们高远的志向和互助互爱的情谊。
41、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42、王、孟创作风格的第四点差异,表现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与率真直露上。我们读文学作品,往往少不了一个“情”字。晋人说:“圣人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诗人就是处于“圣人”与“下”者之间的这样一批人。如果我们追溯一下山水田园诗的源头,那么早期的谢灵运模山范水,工笔描绘,穷形尽相,将重点主要放在了景上;陶渊明写田园,更多地融兴寄于观赏,比较重视主观的感受。葛晓音教授认为:“大谢山水诗以观赏为主的表现方式与陶渊明以兴寄为主的表现方式在盛唐融合,促使山水田园诗在精神实质的深层次上合流。”(《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唐人写诗注意情景的结合。孟浩然几乎没有纯粹的写景诗,他以情带景,或将情穿插在诗中,或展示在尾部,抒情的成分都很浓厚。孟浩然悲伤就写“泪”,高兴就写“喜”,他是不掩饰、不做作的,流露出性情中的那种率真之气。
43、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4、注:(1)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2)金马门:汉代宫门。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3)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45、C.颈联“黄金燃桂尽”写出了诗人经济上的窘迫,“壮志逐年衰”写出了诗人因为年华逝去而意志消沉。
46、B.孟浩然的《夜归鹿门山歌》中“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两句,堪称李诗“白首卧松云”一句的生动注解。
4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8、山水田园派以自然山水或农村等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49、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襄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七品官。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是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姚长史听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
50、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51、本诗大体为一篇诗论,作者高启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加以具体解说。
52、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53、诗的尾句点出“悲”字,请结合前三联说说作者因何而“悲”。
54、D.“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表现江、汉两地之人的情思相牵,“劳”字,更体现出思念之切,“遥相望”给人留下了悠远的余味。
55、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姚长史不胜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