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三大特征
1、词素的组成是以字词为主,越来越多的英文字母和数字还有少量图形加入其中。(网络语言三大特征)。
2、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一种应用于网络媒体中的对话形式。网络语言包括图片、文字、中英文字母等多种组合形式。(1)这样的组合在网络媒体中表达出不一样的含义。网络语言初是为了提高网络聊天的效率,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而形成的语言方式。在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语言迅速传播,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语言逐渐变成日常口语,对中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
3、网络语言99的谐音过来就是(久久),通常喜欢发数字(99)表明一种祝福,往往是对于希望情侣之间能够天长地久,幸福在一起的祝福,简单地用谐音来表达,99就是长长久久不分离的意思,如果给别人评论99不88也就是说永远在一起不分离;
4、由于概念界定不清,甚至把网络语言归入网络流行语范畴,导致对网络流行语类型划分和特征把握上众说纷纭。目前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谢亚军认为,网络流行语有首字母缩略、数字谐音、符号语言、汉语谐音词、语码混合及语义迁移等几种类型。伍凌从网络流行语的构成方式把其划分为语义偏离、语法偏离、借形赋义三种类型。也有学者根据其产生途径把网络流行语划分为“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变化中产生的新词”、“旧词语的重新流行”、“外来语词的使用”和“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大众传媒中的经典语言”等。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中将网络流行语分为单纯流行语和格式流行语。她认为,以完整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即为单纯流行语,如“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郭跳跳”“做人不能太CNN”等就是此类;以一定的语言格式出现的流行语即为格式流行语,其来源主要有走红的网络作品、畅销书籍、风靡的广告语、流行歌曲、热播电视剧、著名的电影对白等。这些都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类型划分。
5、(18)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
6、形象的语言在交际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人们表情达意,人们也更倾向于记住这种形象性的表达,一旦符合语言交流的语境,这种语言便会以创新或变异的形式得到复制与传播,“确认过眼神”也正是符合此道理。第在中国的文化里,眼神一词自古以来便被赋予许多的意象,例如“眼神暗示”“眼神交流”等,人们用眼神便可以观察到说话人的态度以及情感倾向,并且自古也流传着“眼见为实”的说法;第“确认过眼神”能给说话人一种形象的画面感,让人想象到彼此心领神会直到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的过程。所以,“确认过眼神”相比于一般的肯定说法能传递更多的意象,并给人想象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这些都符合人们的认知,能够被人们所理解,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复制与传播。
7、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流行语提倡话语自由,逐渐演变成为舆论监督的有效武器。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交平台(例如微博、个人空间)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广大网友更多的话语自由和话语权力。当今社会甚至已经发展到了“人人都是记者和评论家”的阶段。语言除了具备交际工具和传播信息文化的功能之外,它的舆论监督威力更是得到了空前的放大。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流行语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的显微镜,网友在自由抒写自己的观点与感情的同时,又获得了监督和批判权力,这无疑是有益的。从网友所创造出的流行语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大家对社会改革发展的关切和监督。正所谓“爱之深而责之切”,有希望则会有质疑和呐喊。网络流行语是强势模因符号化的社会方言在虚拟空间的变体,凭借强势模因的传播力量和传播效率,曾经许多传统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攫取的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充分地仰仗网友的爆料被及时公布于众,传播素材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得到大大提升,以往传统媒体所不能顾及的边边角角得以昭然若揭于众目睽睽之下。网络流行语的批判力量此时正是推动社会热点问题能够更加公正合理解决的推动器,从而促进社会可以朝向更加客观、公正、有序的方向发展。
8、语言低俗的背后是我国网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偏向于感性,容易轻信表面信息,想当然地对事情下对错的判断,习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容易被群体情绪所影响,导致网络文化的游戏性和娱乐性特征,与其伴随的语言不仅夸张,而且情绪化和低俗化随意可见。
9、这两段话是典型的网络语言,如果你没有看懂,说明你已经OUT(落伍)了。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0、其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会加快生活节奏,使代沟越来越大。网络语言以其很快的更新速度,以其离经叛道的色彩,与传统生活格格不入,这会加深代与代之间的隔阂,造成代与代之间交流的困难,从而不利于语言整体的发展。破:是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语言的特点恰恰缓解了代沟与隔阂,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语言发展。
11、德国哲学家卡西尔(Cassirer)指出:“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是自然宇宙与符号宇宙的一个中介”。(18)根据卡西尔的观点,人类在运用符号去认知世界,人类同时又运用语言去记录和传承认知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由此可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19)简而言之,语言就是符号,是人类的专属,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动物界的符号应该解释为记号,它只表示动物界的生存现象,但人类的语言则肩负着社会中的文化传递现象的作用。网络流行语则可以理解为语言在虚拟空间中被固化的特殊字符,这些特殊字符伴随的网络和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和语用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同时肩负着新的作用。
12、英国学者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在1923年出版的语义学重要著作《意义的意义》(TheMeaningofMeaning)中提出了语义三角论。该理论是指符号、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它强调语言符号是对事物的指代,指称过程就是符号、意义和事物发生关系的过程。(16)这一过程可以用图1来表达。符号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已被公认为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解释和认知社会现象的方法论。符号可以作为解释语言发展与进步的工具,符号是语言的本质,而语言则是符号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艾柯认为,“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有力的符号工具,由于语言学的地位比其他符号系统更为确定,符号学在许多方面依靠语言学概念”。(17)
13、时下广为流传的网络流行语往往是伴随着被网友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而普及流传。“‘蒜’你狠”、“‘豆’你玩”初发端于网络,是广大网友对于2010年末通货膨胀从内心深处爆发出的反抗以及无奈的感叹。从修辞的角度看,后一短语使用了拟人的技巧,并且通过谐音的手段来表达老百姓在物价飞涨面前的唏嘘无奈。大蒜和绿豆是不会有施动行为的,但在通货膨胀这个可怕的幕后推手作用下却展现出令人咂舌的威力。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网友只能拿起语言这一武器进行精神层面的反击,宣泄自己的无奈和愤懑。物价的扶摇直上关乎国计民生,能够引起网友的深刻共鸣。此时网络流行语在语音方面的朗朗上口以及一语双关的巧妙运用为此类流行语广泛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此时,强势模因便彰显其顽强的生命力,网友中随即又流传了诸如“姜你军”、“糖太宗”等衍生流行语。这类表达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们凭借准确表达词语的语用含义无形中助推了流行语向强势模因成功转变,同时又在流行之后加速了其特有的“言外之意”的传播。
14、作者简介:周飞,男,外国语言学硕士生。(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15、网络语言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气氛,起到娱乐的效果,舒发身心的作用;也可以让一部分网民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以起到自我调节的作用;再加其使用的便捷性及灵活性,备受网民的亲睐。然而,“利在一时,弊在一世”,其形象的不伦不类,形式的标奇立异,内容的离经叛道,音形义三者之间稳固性的缺乏,对语言的发展有害而少益。破:完全没看到语言的一致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6、2网络流行语是特殊的语言符号运用符号是人的特殊属性
17、(4)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02~10
18、杨青:乐教是社会和谐之源——乐教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19、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目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取向和研究策略,主要为理论取向的研究和实证取向的研究。理论取向研究有两种基本视角,一种是将已有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运用到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中,对已有理论进行验证或补充。比如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运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对抗等。另一种是强调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社会流行语、其他网络语言的特殊性,力图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问题,来分析和概括网络流行语这种新的社会现象。在实证取向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是案例实证研究,如以“躲猫猫”、“俯卧撑”、“杯具”、“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豆你玩”、“给力”等典型案例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编码规律、形成机制等,在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上显得比较薄弱。
20、网络语言出现这几十年来,也受到了广大语言学界及主流人士的重视,各地也陆续召开有关“纯洁语言,维护语言的健康发展”的研讨会,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干涉网络语言的随意性,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对语言发展造成的严重危害。破:恰恰有利于语言发展,
21、●火星文。根据百度搜索引擎中得出的解释,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貌似乱码或拼写错误,早发端于台湾,通过聊天工具传播,主要受青少年网友所青睐。
22、7网络语言的创新性。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形象传神体现了其独特的创造性,大大丰富了语言文化。网络语言中所投射出来的追求平等、富于创新、尊重个性的时代精神,是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发扬光大。网络语言的这种创新性丰富的人们的语言活动,增强了语言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23、以例(1)为例,大部分情况下,“确认过眼神”作为一个不变成分,只需要在其后添加完整的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这种形式也符合上文所提到的表现型复制传播形式。而在例(2)中,这一则新闻标语在“确认过眼神”之前加上了“滴滴打车”这一成分,但很明显这一新闻首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其次是用叠词的前置方式加以强调其危害性,再回顾上文同义异构复制传播方式,那么可以知道“确认过眼神”在形式上并没有位置摆放上的局限性,可以前置,也可以中置,也可以给其添加主语后置或是作为独立成分存在,那么这一语言模因可以产生不计其数的模因变体,毫无疑问,它是多产的。此外,其多产性也有利于人们对这一语言模因的模仿,并且其模仿的范围不仅限于网络交际,还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表情包、新闻以及广告等,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就越容易接触到这些新事物和新现象,不同的人对此又会产生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之成为强势语言模因。
24、旧词新说:指传统汉字里有表达但在网络时代换了说法的词语,借用隐喻转义的修辞手法,换种新方法说旧事,即所谓新瓶装旧酒,如“配角”叫“打酱油”;“哥哥”叫“GG”;“旁观者,事不关己者”叫“吃瓜群众”;“女孩子”叫“小姐姐”;“妈妈”叫“麻麻”;“待在家里”叫“宅”;“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叫“佛系”;晚辈叫“后浪”。也有由方言谐音而来、将错就错的词语,比如大虾(大侠)、菇凉(姑娘)、镁铝(美女)、童鞋(同学)、小公举(小公主);还有模仿方言合音吞音而成的词,如造(知道)、表(不要)、酱紫(这样子)。
25、三 群体:从“小众”到“大众”再到“分众”
26、除了新造词和旧词新说,还有第三种类型的汉字词,即旧词旧义焕发新活力。例如,每年腾讯推出的十大网络热词,有一些常规词语,但因表达了当年的热门事件,上了热搜,被称作“热词”,比如2019年度热词“垃圾分类”“减税降费”“波音737”“科创板”,2020年度热词“摆地摊”“乘风破浪”“北斗卫星”等。这类词语,不是新词,也没有变异,只是具有特殊内涵的新事物新现象,但是具备网络上极速传播、海量应用、广泛流行等特质,因此,我们认为,也可以将之归于网络语言研究范畴。
27、首先,传播主体以年轻人为主。年轻网民是网络语言的创造者、传播者,也是主要的受众。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十岁至三十九岁的中国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5左右。
28、说到网络文化,主要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汉字本身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系统。汉字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以“囧”为例,它的流行使人们认识到了还有这样一个汉字,从而引起了人们不断探索古汉字的.热情,这样一系列的古汉字和生僻字就被挖掘了出来,每当发现一个有趣的汉字,网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同时他们更感觉自豪,惊叹先人们的伟大成就,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9、汉语是分析语,有三到十五种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汉语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古代书面汉语被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被称为白话文,以现代标准汉语为规范。
30、“被××”则是2009年网络流传的又一异常火爆的流行语。“被捐款”、“被就业”、“被小康”、“被慈善”、“被幸福”等被动语态铺天盖地充斥于网络的各个角落,宣告着“被时代”的正式到来。“被”现象反映的是网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实则“莫须有”的行为,是社会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以及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真实写照。一时间,全国上下惊呼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迈入了“被时代”,过着一种“被生活”。(12)“被××”因此在网友心目中成为一系列负面事件的代表。在强势模因的推动下,广大网友操起“剪刀和糨糊”,在虚拟空间中奔走相告。看似简单的被动语态,在强势模因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加剧了网友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化学反应”。
31、语言与人、社会不可分割,网络流行语也是如此。不容否认,目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文化和教育差距,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网络流行语的不断涌现与社会转型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是否相关,与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心态是一种什么关系,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与现实社会表达机制和话语权的分配有多大相关度,这些还需要运用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怎样促进表达渠道畅通和社会走向公平公正,减少网络流行语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功能,从而发挥积极功能,有效治理虚拟社会,这些都亟待研究。
32、网义: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络语言的人们提供一些借鉴。“槑”是继“囧”之后第二个深受广大网民追捧的网络新新词语,“囧”的流行给了广大网民很大的启示,许多善于恶搞的网民开始把视角转向古汉字和生僻字,“槑”就是在这股潮流中闪亮登场的,网民们之所以把它从古书中重新翻出来,看重的还是它有趣的字形。
33、年轻人喜欢新奇,不拘一格,使得网络语言能够在年轻人中间迅速传播,甚至成为时尚的标志,网络语言也因此被打上了流行的标签。
34、网络流行语从早期标新立异的文字转变为现如今集批判、娱乐等功效于一体的社交工具,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进行的。它就像一面明镜,客观如实地反映着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网络在语言的发展和推广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流行语更是凭借其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及创新色彩,一改传统媒体语言的刻板、循规蹈矩的行文风格,出现了叠词、隐喻等多样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民间网友的智慧,同时推动了网络语言环境朝着开放、包容并蓄的方向发展。
35、[7]夏玉宇,李珂.时尚网络新词的模因理据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6、沈莹,女,教授,博士。(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37、黄朴民:中国文化的网络传播要立足于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8、的确,网络语言刚刚在网民的键盘上跳跃、进入国人视野的时候,网络交际场景还较为简单,如初人们经常使用的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版(BBS)等,以及经常上网冲浪的各种网络社区;网络传播技术还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表现手段也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样,网上聊天和BBS就成为网络语言的主要策源地。网络语言更多地表现在词语层面的嵌入式使用,按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就是“语码混合”,即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中,字母、数字以及电脑所能提供的各种符号,与通用汉语文混杂在一起。下文可以视为网络语言多语码混合的经典案例:
39、尽情宣泄自我情感。在网络世界里,平时忙碌的人们可以卸下现实生活中的面具,毫不掩饰地尽显人真实的一面,轻轻松松地与素不相识的朋友聊天,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表现出人们的内心真实写照。
40、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网络流行语特征的概括也有较大差异。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研究者大多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时代性、新奇性、流行性、简洁性、娱乐性、可复制性、不规范性等特征。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研究者认为其具有语料来源的广泛性、使用群体的层次性、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传播范围的无界性等特征。也有研究者认为流行性和与实践紧密相关是网络流行语的两大显著特征。黄碧云认为,从符号学理论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特点:现实性和象征性、隐喻性和反讽色彩、衍生性和推广性、蹿红快和周期短。
41、第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早在2001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曾认为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一定的“烧伤度”。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给语言使用、语言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雁过留声”的各种网络低俗语言、杀人于无形的网络语言暴力,但这种冲击更多地来自网络语言的陌生化与应接不暇。如同一百年来,现代汉语的发展所经历的“五四”运动、改革开放的两次高潮,网络时代则是它的第三次高潮,二十年过去了,汉语依然是那个汉语,只是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满足互联网的思维与表达。
42、同构异义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形式没有发生改变,但内容根据说话者想要表达的语境的不同而各异,它是模因的表现型。也就是说,“确认过眼神,XX”结构中,X是一个变量,可以用任何完整的主谓结构或是动宾结构来替换。例如:
43、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随之被广泛应用。网络语言也被创作出来,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会被网络语言影响,并将网络语言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上。在语文作文中不自觉的使用网络流行语,造成传统语言表达混乱。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也阻碍了学生自身作文能力的提高。
44、 例如,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就诞生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斯科特·法尔曼的键盘之上。这个在1982年9月19日问世的“送给世界的小礼物”是基于专业人员熟知的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码,初定义为“发言者是在开玩笑”。被誉为第一部畅销华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作者、网名痞子蔡的蔡智恒,1998年上传他的作品时则是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博士。
45、通过对“确认过眼神”语言模因现象的分析,一方面,我们能加深对网络流行语的模仿、复制与传播整个机制与流程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能了解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形式,即以直接重复、创新或变异三种普遍的形式传播。并且,“确认过眼神”成功地盛行于各大平台有其自身所具备的语言形式以及语用方面的优势,它既具备话语输出的简洁性,产出形式的灵活性,娱乐大众的幽默性,又能拉近交际的距离感,提供形象的画面感,引领社会的时尚感,而这些都影响着语言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自身的虚拟性和无限性也容易造成类似“确认过眼神”一类的网络流行语缺乏严格的规范意识和健康的使用环境,那么语言的误用也会给广大青少年留下错误的引导。因此,在网络流行语模仿、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其模因宿主在交际中应该注意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此增进其他宿主对于网络流行语模因的认知,推动流行文化的发展。
46、 再如,语文版的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门收录了《网络表情符号》一文,介绍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的诞生过程。这无疑是让教育更好地切合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并使青少年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表情符号。
47、制造并传递游戏式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备受大学生网民推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以期望逃避老师、家长和社会上的传统说教和传统规范的约束和压力。调查显示,3%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仅仅是为了好玩,觉得网络语言方式无需顾及日常生活的规则,是一种游戏式的轻松语言。
48、例如《春秋》,一字寓褒贬,微言而大义。而网络语言指鹿为马,以谬为理。网络语言形成一定的风潮时,势必会被绝大多数人接受,那么这些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网络语言来解读中国的经籍,结果不言而喻:离题,谬之千里。破:我不理解意思,已经被接受,恰恰能够增强对中国古籍的理解。
49、Heylighen则为我们呈现了模因复制的四个过程:(1)同化(Assimilation),模因使用者注意、理解并接受此模因的过程,换句话说即是此模因与使用者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进而进入使用者的认知体系。(2)记忆(Retention),模因在使用者的记忆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使用者的可能性就越大。(3)表达(Expression),模因从使用者的记忆中转化成可以被感知的形式,并运用于与其他使用者的交流过程中。这一过程中,突出的手段是语言、图片与行为等。(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通过模因载体(TheMemeVehicle)在使用者间传输,传输即是复制的过程。(10)在顺利经过以上四个阶段之后,强势模因会在保真度(Copy-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长寿性(Longevity)方面脱颖而出。(11)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成为强势模因首先需要使用者认知、记忆,然后被表达,继而被传播。在此过程中,所谓的模因之间的“适者生存”其实是使用者剔除和选择的结果。使用者是主体,强势模因的诞生是使用者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50、有新闻报道说,“有钱就是任性”“萌萌哒”“骚年”……当家长们看到这些代表着搞笑事情的网络词语,出现在自己孩子作业本上时,再也笑不出来了,都表示很是担心。但是,要认识到,网络语言是社会变革的反映,体现的是网络时代人们的价值选择。语言学家约翰•塞尔在《心灵、语言和社会》一书中指出,“生活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游戏的不同。任何语言游戏只能在它所在的那个生活形式中去理解。不懂一种生活形式,就不懂它所决定的语言游戏”。可以说,网络时代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和人们追求快捷的要求,决定着语言运用的多样性。如果刻意根据语法来看待网络语言,认为其损害了汉语、肢解了汉语,恐怕也非理智的表现。至于用个别粗俗的网络用语来作为指责的理由,更忘记了一个事实,汉语本身之中就有很多粗俗的字眼,并不是在网络出现之后才有了粗俗语言。
51、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文写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学生而言,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到网络语言在作文中的局限性,做到不盲从,扬长避短。网络语言冲击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影响了语文作文的正常表达,限制了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现状,规范语文作文的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52、摘要:网络语言有个生动的名称叫“Q言Q语”,也称“火星文”。它给日常用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具有简约、形象、创新等特点。但由于网络语言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它进行规范、引导,以促使它朝着优美、健康、丰富的方向发展。
53、进一步说,网络语言低俗是当下时代文化趣味粗俗和浅薄的直接反映。不只网民,连一些作家的兴奋点都集中于表达生理快感,文化趣味低级,还不以为然。这或许是创作的需要,但能不对读者产生影响吗?在低趣味的文化环境中,网友难免效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审美价值的偏离和社会价值观的异化,让粗鄙成为时尚,庸俗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格调品位下滑跌落。网络语言的粗鄙化、庸俗化与暴力化正是时下文化品位在网络社会的折射。
54、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中指出,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20)简单概括便是,话语即行为。
55、 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1987年9月20日从北京发往海外的一封看似普通的邮件,但它不仅预示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大幕正徐徐拉开,而且从一开始也注定了互联网语言传播的科技属性和外来多元的文化属性。
56、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借助于新媒体在年轻人当中迅速传播,并借助于大众媒介进入公共空间。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固有的语言,但其低俗化和不规范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引导和控制,才能够净化网络空间,规范网络语言。
57、(19)陈宗明.符号世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58、网络语言具体是什么,它以什么样态呈现,对此,很早就有学者做出了明确的阐释:
59、目前,互联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网络生活俨然就是我们的基本的社会生活,由网络构筑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正在消解,走向全方位的融合,例如海内外收视观众总规模达73亿。2019年的央视春晚,快手成为其官方合作伙伴、内容分布平台,抖音成为其社交媒体平台,由此开创春晚社交传播的新方式。网络语言也全面走进我们的现实语言生活,套用网上的“见与不见体”来说: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层出不穷;你爱,或者不爱,它就在那里,大浪淘沙。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60、(1)语言: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是社会成员之间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他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61、根据对相关研究文章的梳理,笔者发现学术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已经有不少的积累,研究议题比较多元,涉及网络流行语的很多方面,但总体来说由于网络流行语更新快,动态性强,研究不够聚焦,重点不突出,还不够深入,不成体系,未来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童星关于网络社会交往研究、谢俊贵关于信息化转型中的社会分化研究、戚功关于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重塑和再造”研究等成果等网络流行语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杜尔克姆、马林诺斯基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和G.H.米德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等对网络流行语研究也可提供重要借鉴。
62、[5]樊孟轲.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探究——以“一言不合就XX”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
63、 1997年,国内早介绍《网络文化中的新语言》中,只罗列了37个网络语言,如:BBTW、CU、IC、OIC、U、Ur等,“基本源自英文的缩写,有些是从电报惯用的简语发展而来”,网络语言外来文化的特征不言而喻。经过20年的发展演变,如今的网络语言在“本土化”过程中,既地体现了汉语文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充分激发了中国网民的语言智慧与无限创造力,网络业已成为各种新的表达方式的孵化器、试验场和集散地。
64、 (1)邝霞.网络语言——一种新的社会方言(J).语文建设,2000,(8):
65、时尚前卫的网络流行语,或风趣幽默,或揶揄讽刺,满足了人们娱乐性的需求。以“确认过眼神”为例,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以及不受太多限制的特点,人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正是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大量网民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幽默感,“网络吐槽”“恶搞文化”也随之兴起。例如:
66、如今的网络语言,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新变化。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
67、目前在相关研究中有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郑丹娘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流行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人在聊天时使用的“键盘语言”。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一书中提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一个影响巨大的群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陈一民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杨萍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的,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南京大学孙洁、樊启迪、巢乃鹏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比较了网络流行语、网络通用语和网络语言的差异。
68、如前文所述,网络流行语在传播中扮演着强势模因的角色,不断被复制和推广,这是受它突出的社会语用功能所决定的。单从文字本身来分析,流行语的表现只是对特殊的社会现象的符号化过程,但流行语在符号化过程中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却是其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本质所在。
69、2网络语言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现代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不可能要求语言表达一成不变,因而语言表达手段也应该随之丰富,否则就会滞后于社会生活。而网络语言与一般语言本质上的一致性,加之自身有着五彩缤纷的词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符合现代人的个性化要求,因此,网络语言对于丰富社会语言表达手段有积极因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70、正因为网络语言的上述特征,网络语言才得以被人们普遍接受。
71、事物的性质是由是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网络语言也绝不是“头顶淌血,脚下流脓——坏到底”,它们其中的一部分也被广泛的人民所接受而运用于现实的日常生活当中,甚至为国家重量级的刊物及人物采用或使用,国家的一些性词典也予以收录。所以,它们在丰富语言词汇和增加语言的灵活性方面也有微小的贡献,但是,这不居于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的地位,以致于这不能够决定事物的性质。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事物的微小贡献而一叶障目,以致论断失误。破:就这样、
72、喻国明:在意见对冲与妥协之中“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73、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事,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张的成分。网络语言是今后语言发展的趋势,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新世纪的先锋的生活和语言活力。
74、(1)确认过眼神,你是想要幸福的人。(婚恋网广告)
75、楼宇烈:互联网要传播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