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在线阅读
1、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2、 原著小说堪称作者负盛名的一部著作。米兰·昆德拉通过描写一段爱情故事来讨论关于生命中的轻与重的意义,同时还表现了捷克在60年代的特殊历史。
3、宫白云:给部分诗人诗集写的封底语、推荐语及授奖词
4、爱与做爱,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昆德拉把一个个的矛盾摆在面前,“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重与轻不再是物理上的简单对立,而是如昆德拉所说:“重与轻的对立是所有对立中神秘、模糊的。
5、而特雷莎,这个男性话语笔下的女子,就是我,也是你。
6、这里是卡夫卡的故乡,这里是尼采眼中“神秘的代表”,这里是歌德笔下“欧洲美的城市”。一座来了便会被深深吸引的城市,古今往来的名人也纷纷着迷于她特别的气质。她就是布拉格!
7、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因为这种思考,叫做自己骗自己。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72OkVE_wUNEqc6Vi5b5Bw提取码:ipuf 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9、昆德拉是哲理小说的大师,但有时候这也会变成缺点。他晚近的作品,《认》《帷幕》这些,越来越僵化,他逐渐退步成了他所藐视的萨特,他曾说萨特的小说是“哲学与小说的尴尬的联姻”,后期的他也变得尴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小说在线阅读)。
10、 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让我找回了我一直所寻求和热望的温暖的诗意的情感!
11、亲眼看见那些玄妙拗口又才气横溢的词句变成了一个通俗的爱情肥皂剧,政治和哲学意义成为虚化的背景,有一点失望。
12、查理大桥是欧洲古老长的桥,横跨布拉格市伏尔塔瓦河。此桥是遵照捷克国王查理四世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
13、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4、(影片中对萨宾娜这条人物线的处理并没有原著丰满)
15、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
1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于我而言是十分深奥的一本书,虽然我现在的阅历还不足以让我深刻理解这本书的内涵,但是它让我开始去思考人生与自己存在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一本“启蒙”性质的书。说实话,第一次读时我没太看懂,甚至被作者的博学与文字里浩浩荡荡的哲学思辨给吓住了。但在读第二遍时,我才渐渐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正如萨特的一句名言:“人,是要为自由而受苦的。”生命之轻,同样不可承受——索性扛起重负吧,生命因为能够背负起许多重量而显得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变得轻而又轻,就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这是生命所不能够承受的。
17、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18、米兰·昆德拉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19、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20、我们曾经不择手段争得头破血流地向上爬,有人爬到了终点用高傲的姿态俯视着下面的人,下面的人隐忍着不落泪,因为忍受了爬上来的那段过程,人生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落泪的了。
21、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好像只能理解“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句话,因为很多人都感到生活的压力总是那么大,活得很累,觉得很重,难于承受,所以大家都在拼命想办法减负,结果却适得其反……
22、年少时的情感真是稚嫩单纯。对一个人的感情竟会如此单一。恨你恨不得你天诛地灭,爱你恨不得为你拼死拼活。
23、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也意识到了这些,他知道这性的人生,决不能随波逐流,可他却没有像居里夫妇一样找到自己的使命感,而是以放下负担的方式,拒绝媚俗的社会。可没有负担的他变的太过轻飘,反而难以诗意的栖息在这片大地上。因为他努力去感受凡夫俗子所享受的轻松,而承受着‘轻’的痛苦。这种轻松的实质却是人生的虚幻。但事实上,这样的生活也绝非他想要的,他时常沉思于一句德国谚语:“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没有活过。”只有一次的人生,用于享受也无法通过经验对比得知对错,毕竟追求不平凡往往是平凡的,反之,追求平凡就显得那么不平凡了。然而这种平凡并非是托马斯那样的放纵享受。如果想要生命不朽,就必须创造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如果在此同时又不愿被世间的媚俗所感染,那就要向尼采说的一样:“个体必须始终在社会中挣扎求生,才能使自己不致幻灭”。那么这种超脱于媚俗的平凡就是像杨绛先生一样“无名无位自在”的平凡,超脱于世俗之外,又有着贝多芬式的非如此不可。这样的人往往有着平凡的,淡然的心态,也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所想要的。相信他们的平凡,他们的执着,他们对自己的理解,会让他们在这宇宙的小小一角奏响生命的凯歌。
24、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25、我的确是第一次想家了。独自一人身居异地,整个校园就我一个人,整个广州就我一个人,整个世界就我一个人。这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与渺小,卑微与寂寞。人生纵有千般无奈,该面对的还是要自己面对。
26、它被评为20世纪伟大的小说之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
27、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米兰 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8、我终于醒悟,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逃避过去,我经历的所有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是别人一辈子都经历不来的,我理应对十八年的酸甜苦辣感恩戴德,从中汲取人生的体悟与感触。而不是一昧地选择遗忘和排斥,那时懦弱无能的感知。
29、 小说以布拉格之春为背景,刻画了一群在专制铁蹄下生存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历程,尽管作者自称这本300页的书有关政治的描述不超过3页,但人们还是将归类政治小说的范畴。——时隔30年我们再来看这部小说,你会发现作者的抱怨并非没有道理,它不仅比一般的政治小说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中的哲学思辩更具内涵。
30、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31、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或是重,在两位主人公身上反应的尤为明显。
32、“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33、以“音阅会”为主题,旨在通过推荐一本好书,向同学们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34、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35、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来自富有激情的萨比娜充满好奇,陷得无法自拔,他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追逐梦想到柬埔寨边境,死于抢劫的毛贼,死得轻于鸿毛。
36、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
37、 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在表现特定历史背景的画面时,采用了伪纪录片式的拍摄。导演尽量重现了当时的影像资料,让演员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置身其中,见证这一个时代。
38、这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我曾经是多么痛恨江苏,痛恨我过去的十八年。十八年里来有泪水有微笑,有欢欣雀跃亦有痛彻心扉。其间的悲欢离合,冷暖自知。
39、如果永恒轮回是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40、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
41、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
42、中国作家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认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43、1958年,昆德拉发表作品《玩笑》,该书出版为他带来了的声誉。1968年8月,苏联共产d入侵捷克,《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因此遭受迫害,所有作品从这个被占领的国家的书店和图书馆消失。之所以要提到昆德拉的早期作品《玩笑》这本书和“苏联入侵捷克”这一政治事件,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捷克社会,正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44、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
4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本哲学小说,更确切说是一本存在主义哲学小说,而非一些人认为的小资情调,更不是言情小说。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46、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
47、宫白云10年诗歌精选|像蓓蕾周转不息(33首)
48、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以及新作品《相遇》,原作以法文写成。
49、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50、当时我对前半句深以为然对后半句不以为意,如今看来不是学长学姐们的矫情而是他们作为过来人的感慨与喟叹。
51、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52、 早在学生时代我曾在这部小说的盛名驱使之下,去图书馆找到这本书懵懵懂懂的读了一遍,竟没有发现作者究竟想要揭示的是什么。我看不到波澜壮阔的场面,也读不到缠绵绯恻的爱情。昆德拉好像只是在絮絮叨叨的述说着什么,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觉得昆德拉的这种过于散漫的写作,给我一种繁冗的感觉,我找不到故事的线索,觉得人物也是支离破碎、游移不定,情节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后来虽然坚持把它读完,认识无论如何都是肤浅的,以至于没有能真正地理解这部小说。
53、人生是如此无奈,一心想羡慕神仙,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摆脱困扰后的失重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54、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55、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56、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不能准备。
57、站在城市的高地,从高处俯瞰,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在阳光照耀下,“百塔”显得金碧辉煌,犹如撒上了一层金粉一般。
58、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
59、 许多事物,并不因目的而变得崇高,也许,只有过程才精彩。
60、书里的一个情节特别让我感触良多: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英俊,第二个机智,第三个富有,第四个健康,第五个高贵,第六个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爱特雷莎,她觉得特蕾莎是她的拖油瓶,害得她被迫呆在第九个男人的身边——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过两次离婚的男人。后来,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61、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
62、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6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文艺永远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读后感其实也是值得一写的,阅读能给人带来生机,阅读对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一起来看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1深夜,我反复翻阅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太过深奥,轻与重的意义,也在生命的概念里同空气一样难觅其形。昆德拉在这本小说中不仅勾画了西方社会的人生百态,更是折射出人生的虚无与空幻,细品之下,犹如回响。
64、追求的永远是朦胧的,要逃避痛苦,常见的就是躲进未来。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总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也许就会永不复存在。
65、本书以其独特的生命视角、冷俊且蕴涵某种智慧的思虑,审视了人类灵魂的空虚与充盈、灵肉与轻重,诠释了生命之中某种不曾泯灭的真理。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的的错误把握。虽然世界上有许多人,每个人都在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而努力,但每个目的却都有着其本身的空虚,求名者无非镜花水月,求财者无非身外之物。
66、 又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雨丝缠着初夏的风,没有一丝的停歇。在屋里昏黄的灯光下,我终于把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再一次看完,合上书,我轻轻地吁了口气,来到窗前,推开窗,嗅到的是一丝潮湿的温暖。
67、 年轻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爱情圣地、神秘浪漫之都——布拉格。一首《布拉格广场》更是让它成为了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但是据考证,布拉格其实并没有“布拉格广场”。
68、从整体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叙述节奏主要由省略、概述和扩述构成,对不同速度的选择和并置不仅反映了音乐发展的逻辑,也反映了昆德拉的小说理念。例如第一章《轻与重》中,托马斯与前妻两年的生活却只用一句话“他和妻子共同生活不到两年,生了一个孩子”来概述,显示前妻在托马斯生活中的轻。
69、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70、书中外科医生托马斯以六个巧合的机遇使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特丽莎,并且成为走进他内心深处的第一个女人,也融入进他剩余的生命中,但一切并没有童话中那么美好,相反,书中的他只感到了忧郁与迷茫.正如“永劫回归”的人生太过沉重一样,充满巧合机遇的人生又显太过轻飘和荒诞,难以把握的同时,也难以承受。而事实上,我们在一边不满于这偶然性的人生时,却一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正是由这一个个轻浮虚幻的巧合所组成的特殊事件而堆积组成的(或许,你的梦想本当一位艺术家,作家;可后,却因种.种巧合成为了我的阅卷老师。)也许只有死亡,才是必然的。而我又想到了金圣叹批《西厢记》:几万万年月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挚,而疾去也。”笔锋一转,写道“既然天地偶然生我。”,那么“未生已前非我,既去已后又非我也,然则今虽犹尚暂在,实非我也”。于是,“以非我之日月,误而任我之唐突可也,以非我者之才情,而供我之挥霍可也。”是了,人不再是中心,生命不过是宇宙运转几万万年月的偶然产物罢了,这生命实质之轻溢于言表。在面对生命的重大选择时,芸芸众生不过是被环境、利益等等的外界因素推着向前罢了,有多少人有着贝多芬式“非如此不可”的信念呢?
71、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
72、 这是米兰·昆德拉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73、窗外,疾行的车流从一个未知,驶向另一个未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高中2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74、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75、一个人面对接连不断难以推卸的任务与挑战,一个人迎接突如其来狂风暴雨的悲伤泛滥。但是如斯寂寞,如斯伤感,世上的所有人都在经受,这是上天对凡灵的考验,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
76、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77、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78、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79、 ——刻于弗兰茨墓碑上的献辞
80、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81、 也许只有经过了生活的磨砺和沉淀才能真正地读懂昆德拉吧。这一次我屏神静气地把这部小说读完,我发现我原来不以为然的那些部分原来是有价值的。正是因为这些貌似与故事无关的联想和阐释才让小说和人物都无形中厚重了起来。
82、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83、尼采认为它是神秘的代表,歌德说它是欧洲美的城市,卡夫卡在这里出生、创作,如果把和它有关的名人一一列出,恐怕数量足够写一本书。
84、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85、在没有永劫回归的沉重的世界里,生命的存在如此轻盈。
86、《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在这本书中,米兰·昆德拉把哲理小说提升到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哑默中含有严酷的真理,雄辩中伏有美丽的谎言,困惑的目光触及到一个个辩证的难题,两疑的悖论,关于记忆和忘却,关于媚俗和抗俗,关于自由和责任……
87、既然如此,人到底应该怎么面对这似乎无法摆脱也似乎无法选择的生存处境呢?